行政诉讼之审判监督程序

行政诉讼之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也称再审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即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具有法定理由,即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1)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

(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3、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具体权限是: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有权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3)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必须予以再审。

《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也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

(二)提起再审程序的程序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除最高人民检察院

可以依法对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外,只能由上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和裁判效力主要依据案件的原审来确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根据法律规定,凡原审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

(二)再审案件中原判决、裁定的执行问题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三)对再审案件的处理

1、人民法院经过对再审案件的审理,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在撤销原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同时,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对生效判决、裁定的内容作出相应裁判。二是以裁定撤销生效判决或者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人民法院经过对再审案件的审理,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1)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2)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

(3)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的;

(4)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

(5)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

(6)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3、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对原审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错误的,应当作如下处理: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

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四)再审期限

1、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须在3个月内作出裁判。

2、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须在2个月内作出裁判。

行政诉讼之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也称再审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即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具有法定理由,即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1)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

(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3、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具体权限是: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有权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3)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必须予以再审。

《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也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

(二)提起再审程序的程序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除最高人民检察院

可以依法对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外,只能由上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和裁判效力主要依据案件的原审来确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根据法律规定,凡原审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

(二)再审案件中原判决、裁定的执行问题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三)对再审案件的处理

1、人民法院经过对再审案件的审理,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在撤销原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同时,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对生效判决、裁定的内容作出相应裁判。二是以裁定撤销生效判决或者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人民法院经过对再审案件的审理,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1)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2)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

(3)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的;

(4)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

(5)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

(6)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3、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对原审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错误的,应当作如下处理: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

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四)再审期限

1、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须在3个月内作出裁判。

2、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须在2个月内作出裁判。


相关文章

  • 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 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审判监督程序显出了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太相适应,出现了一些弊端.审判监督程序并不是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是一种特殊程序.在我国,审判监督程序亦被称为"再审程序".再 ...查看


  • 再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内 容 提 要本文对再审程序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地位.作用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再审程序也叫审判监督程序,是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的一种补救程序.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监督观念的改变,审判监督程序在司法实践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 ...查看


  • 刑事再审刑事再审程序完善研究的应用
  • 刑事再审程序完善研究 周钊华 赵侁 [提要]刑事再审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内容,其设计是否科学,不仅关系到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稳定性,还关系到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公正性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根本出路在于诉讼理念的更新和价 ...查看


  • 行政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 目 录 一.引言 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2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2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2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一)更新观念,树立积极监督意识 4 ...查看


  • 抽象行政行为听证程序之适用
  • 作者:肖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2)02-0188-05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职权制定的,针对非特定主体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反 复适 ...查看


  •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 ...查看


  •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 简答题题库 (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 20.诉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1)诉权是当事人平等享有的宪法性权利: (2)诉权是向法院请求的权利: (3)行使诉权的主体是与案 ...查看


  • 第十四章行政诉讼程序
  •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总概括.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一.起诉 (一)起诉的概念 行政诉讼的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向其提出救济 ...查看


  •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说明:红色字体为新增内容,紫色字体为调整内容,绿色字体为删除内容.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