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JNGJYANJU l l l
基于有限理性模型分析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钱悦扬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
上海
20 3 ) 000
要 当前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 、 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中关键是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提升 , 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 , 出台了相应 产业政策 。本 文基 于有限理性模型 的理论基础 , 区域推进 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 策为分析 对象 。 图 并 以 试 从政 策 问题 、 政策 目标 、 决策者期 望水平 、 策规划及政 策执 行等方 面进行 分析 , 政 明确 实践 中有限理性的政策 导向 , 以加
快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发展 。
关键词 有 限理性 区域经济 高新技 术 产业政 策
以上海市 某区级行 政单位为例 , 定并 执行 了一系列高新 制
理性模型起源 于经 济学 中的“ 经济人” 假设 , 以该假设为前
提建 立的传统 理性 决策模 型要 求决策者 依据完整而综 合的信 息做 出理性 的决策 , 即是使公共政策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的 过程 , 但在现实 中很少有能满足完全理性限制的条。美国著名
技术 产业化扶 持政策 , 加快 了高新技术 产业化步伐 , 实现 了区 域产业 结构不 断优化 , 产业能 级不断提 升 , 在上海市 高新 技术
产业发 展 中占据 了重要地 位 。本 文基于有 限理论模 型视角进
行研究 , 取一些有 分析价值 的 内容 , 区域 推进高新技 术产 提 对 业化过程 中的政策进行分析 。
一
学者西蒙在对传统理性模型 总结 和批判 的基础上 , 出了有限 提
理性模型。按照西蒙的观点 , 建立在“ 经济人” 假设上以逻辑推
理方 式所确立 的规范性政策理 论无法解 释现实 中政策 制定 的 过程 的实际行 为。现实生活 中决策者 的理性 是界乎完全理 性 与 非 理性 之 间 的有 限理 性 , 们 不是 “ 济人 ” 而是 “ 政 他 经 , 行 人” 。行政 人的价值取 向和 目标往往 是多元的 , 受到多方 面因 素的制约 , 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因为受知识 和能力水平有 限 、 心理因素制约 、 客观环境影 响等条件 的制约 , 决策者不可能最理 性决策得到最优解 和准确解 , 因此不得不追 求次优 的决策结果 , 即做出的决策是一种满意解。综合来看就
是将满意原则作为公共政策 的现实标准 , 即在实际决策中实现
、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亟须政策扶持
目前 , 国经济保持 了平稳快 速增长 的态势 , 我 但其 中存在 的生产 力总水平 不高 、 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 、 构性矛
盾依 然突 结 出、 粗放 型发展模式付 出过大资源 和环境 代价的问题仍然相 当 突出 。为此 , 国务院 、 海市政府相继做 出战略性决策 , 上 要求加 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 兴产业 , 推动 自主创新 和产业升级作 把 为经济结构调整 的重要 方向 , 在现有制造业 基础 上加快推进高 新技术产 业化 , 使之 成为增强先 进制造业 发展后劲 、 加快 新一 轮产业结构调整 、 建设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 的产业基础 。 高新技 术产业 的特点决定 了其具有 高投入 、 风险 、 高 高成 长、 高收益和高竞争的性质 , 在产业化过程 中的科技开发 、 成果 转化 、 业创办 、 企 企业成 长等各个阶段 , 通过能与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相匹配 的配套政策 予以扶持 , 通过扶持政 策对产业发展的 外部动力 , 可以有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 提升制造业 整体 能级 , 形 成高端产业链集群 , 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 式。而从另一方面
有限理性 , 追求决 策的满 意解 。 西蒙认为 , 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利用个人对实际情况的 大致 的 、 有限的 、 简化 的模 型作为判 断情势 的依据 , 同时其所处
的社会环境 、 背景和经历 、 抱负 、 价值观和动机等都会影响到模 型 的构建 。西蒙 的观点对实 际公共决策 的分析 和借鉴意义 , 主
要是建立 了一种 的“ 有限理性” 概念 , 把公共决策纳入一种更实 际 的理性 模式 。虽 然在给定 的备选方案 中决 策者更愿 意选 择 价值最 大化 的解决 方案 , 但在现实 的决策行为 中 , 更多地情 况 下只包含有限 的理性和满意度 。因此 , 相较于传统理性模 型在 理想追求 上 的思想 价值 , 有限理性模 型具有更多实践 的意义 , 因此将 该模型作 为本文高新技 术产业化公共 政策分析 的理 论
基础 。
卜 I
公共 性的角度来看 , 高新技术具有公共 品的属性 。高新技术研
发的成果也不仅体 现在 直接创造的收益 , 能带来一定的社会 还
收益 , 而且往 往社会 收益会大 于个 人收益 , 有显著 的正向外 具
部性特征 。但对产 业发展存 在 的隐患即是研 究成果可 能因知 识 产权保护缺失而被轻 易复制仿造 。因此 , 高新 技术的产业化 发展 仅凭市场机制可能无法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 客观上需
要有 效的制度保障 , 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 实现产业化发展
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三、 基于有限理论模型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进行分析
国家 自2 世纪 8 年代就出台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扶持 0 0
政策 , 海市将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定位在能够提升 自主 上 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竞争力 , 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和 比较优势的 产业领域 。站在 区级政府 的视 角 , 可以依托 区位优 势和土地 、
二、 限理性模 型理论研究 有 理论模型作为公共政策 的一 种分析途径 , 能描述和解释社 会政 治生 活中 的一些 复杂现象 , 并分析和 归纳其 中的利益 、 价
值 和影响 ,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作 为一个 区级政 府在履行 经 济调 节职 能 中的重要 体 现 , 与理 论模 型必定 有一定 的联 系
性, 故引入理论模 型中的有 限理性模 型进行研究分析 。
资本 、 等资源综合优 势 , 定区域高新技 术重点发展 的主 环境 确 导产业 , 制定 相应 的产 业化政策 , 策效 应作用下促进 区 并 在政 域将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 确保经 济
: 兰 D L 口A]HY 大陆桥视野 旦 A u II IE S
经 济研 究
J NGJ 、 l I, ANJ U I
平稳较快发展 的主要方 向, 全面提升区域 自主创新 能力 。现就
计、 评估 、 选择 的规划过程 以及政策实际执行进行 了分析 , 基本
o 。 I
从有限理性模型的视角 , 区域 高新 技术 产业 化政 策的相关 问 对
题进行分析 。
理 清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整体脉络 , 同时结合 区级政府基 层政策 的政策层次和效力 , 出如下结论 : 得 1 . 决策者作 为“ 行政人 ” 具有现实适应能力 , 以充分考虑 可 实际因素 , 解决政策 问题 的方面人手 , 从 确立有 限理 性的政策
目标 。
1 定有 限理 性的公 共政策 目标。在将 如何加快 高新技 . 确
术的产业化发展作为公共政策问题 , 首先是 确定解 决政 策问题 而采 取的行动所要 达到的 目的 、 指标 和效果 , 就是公共政 策 也 目标 。根据有 限理论模 型 的视角 , 政策 问题涉及多种 因素 , 不 能保 证决策一开始 就有十分 明确 的 目标 , 那就需要从 主要的 、 紧迫 的 、 局部的 、 明确 的方面人手确立政策 目标 。因此 , 区域要 立足于现有制造产业基础和产业长远发展前景 , 政策 目标确 在 立过程 中充分考虑实际 因素 , 成区域高新 技术产业 化发展重 形 点, 在此基 础上优化产业 布局 、 调整产业结构 、 提高产业 增量 、 传导连锁效应 , 在公共政策 目标 的确定 中体现有限理性 。 2 策者期 望水平决定政策要体现 实效。西蒙认 为 , 决 抉 在 策追求满意解 的有 限理性模 型中 , 公共政策的满意与否取决 于 决策 者的期望水平
, 确定 一个恰如其分 的期望水平 , 是决策 成
2知识能力有 限的“ . 行政人 ” 面对复杂的决策过程 , 不能实 现理 性与最佳时 , 以转为 追求更加现实 的决策 , 可 确定期望水 平作为满意标准 。 3政策 的规划过程 中 ,行 政人” . “ 寻找令 人满意或相对较好 的方案 , 而不是绝对的理性最 佳方案 , 在既定政策 资源下产生
决策效益 。
4政策执行过程 中 , . 清晰定位政府 和企业 的宏 观和微观主 体 地位 , 理性 平衡市场机制 和政策调控关系 , 当对 政策进行 适
修正 , 确保政 策执行 中达到实践 中的满意标准。
在对现有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的分 析基础上 , 继续将
败 的关键环节 , 能的条件下 , 在可 应尽量采用 量化方法将期 望
水平 明确表达 出来 。在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中, 根据政 策 目标 , 决策者明确的期望水平即是使 得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 能 体现数量 和质量 的明显提升 , 具体考量的标准包括产业 园区是 否建 立 、 业结构是否 完备 , 业指标是否完 成。该些 因素作 产 产
有 限理性 的理论思想投诸于具体的实践理性 和当前的时代性 ,
对该政策发展提 出几点设 想 : 1 . 实现政策体 系理性 , 在政策体系构架上更加注重合理性 , 目前政策体 系中以供 给型政策为主 , 例如以科技投入 、 财政补贴 等形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 当补充增加需求型政策 , 应 从技术 创新需求 、 消费带动生产方面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2实现 政策 内容 理性 , . 在政策设 计上更 加注重公 平性 , 主 要体现 在对国有大 型企业 、 资企业 、 外 民营 中小企业 的政 策扶 持上 , 一方 面要 在财政补助上一 视同仁 , 另一方 面更要 帮助科 技 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 通过搭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 平 台提供金融支持。 3实现政 策周期理性 , . 在政策制 定上更加 注重延续性 , 既 定政策 目标实现后 , 出台政策 既需与时俱进 , 足新形 势下 新 满 经济社会发展对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的要求 , 同时也须在政策 目
为决策者期望水平 , 同时从区级政府实际出发体现了决 策者作 为“ 行政人” 的基本 定位 , 并贯穿于整个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
策在 方案设计 、 评估 、 抉择 、 执行等各个 环节 , 也是有限理性模
型追求满意决策 中是否满意的具体考量标 准。
3政 策规划遵循满意原 则, . 在既定政 策资源下产生决策效
益。从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的整个规划过程来看 , 首先 以 区级
政府 的经济职 能为 出发点 , 针对政策 目标 的具体 内容进行 方案设计 和评估 , 经评估修改最终审议通过后 的政 策即完成 了 政策 方案选择 。有 限理性模型 的核心 内容就是 在政策 的规划 过程 中遵 循满 意原 则 , 高新 技术产业化政 策 中, 在 满意 的具体 程度 根据决策 者期 望水平而定 。在 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策 中, 政策设计 应围绕财政 政策 、 金融 政策 、 人才政策 、 区集 聚 园 政策 、 科技 支持 政策 等扶持政 策展开 , 而其 中财政 政策是最直 接、 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 便于产生决策效益 , 实现了有 限理性模
型的满意原则 。 4政 策执 行过 程 中理性 平衡 市场机 制 和政 策调控 关 系。 .
标调整 中处理好 政策延续性 的问题 。
4实现 政策导 向理性 , . 更加 突出 自主创新 的政策 导向 , 破 除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 制机 制性 障碍 , 履行好政府经济 职能 , 增加对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 系的支持力度 。
参考文献
[] 霞. 术产业公共政 策研 究. 1韩 高技 社会科 学文献 出版社 ,
20 年. 4 页. 09 第 7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 , 产业公 共政策是 政府 调控 产业 经济 发展 的 手段 , 中政 策执行 的过程 就是 政府介 入资源 配置 的政策行 其 为 。就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来看 , 中产业发展 的微观 主 其 体是企业 , 为高新技术 产业 化的利益 、 作 投资 、 营运 主体 , 在纯 市场机制下面临“ 市场失灵 ” 危险 , 无法单凭市场机制推开。 四、 区域 高新 技术产业化政策分析结论及发展设想 综上所述 , 根据 有限理性模 型的理论基 础 , 对区域高新 在
【】 明. 共 政 策分析. 2谢 公 首都 经济 贸 易大 学 出版社 ,0 0 2 1
年 , 0 页. 第2 6
【】 . 3王骚 公共政 策学. 天津大学 出版社 ,0 0 2 1 年. 【1 秀平. 4江 实践 中的 中国公共政 策.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 0 8年 .
【】 全. 5孙福 产业结构调整微观论冲 国经济 出版社 ,0 6 2 0 年.
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分析过程 中, 主要基 于有 限理性 的视角对确
定政策问题 、 确立 政策 目标 、 设立决策者期望水平 、 政策方案设
【 卓武扬 , 6 】 谭颖.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制度与政策
分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 ,0 7 2 0 年.
大陆桥视野D L 0A 5 lE : 旦 A U l 口 HY
经济研究
JNGJYANJU l l l
基于有限理性模型分析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钱悦扬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
上海
20 3 ) 000
要 当前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 、 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中关键是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提升 , 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 , 出台了相应 产业政策 。本 文基 于有限理性模型 的理论基础 , 区域推进 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 策为分析 对象 。 图 并 以 试 从政 策 问题 、 政策 目标 、 决策者期 望水平 、 策规划及政 策执 行等方 面进行 分析 , 政 明确 实践 中有限理性的政策 导向 , 以加
快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发展 。
关键词 有 限理性 区域经济 高新技 术 产业政 策
以上海市 某区级行 政单位为例 , 定并 执行 了一系列高新 制
理性模型起源 于经 济学 中的“ 经济人” 假设 , 以该假设为前
提建 立的传统 理性 决策模 型要 求决策者 依据完整而综 合的信 息做 出理性 的决策 , 即是使公共政策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的 过程 , 但在现实 中很少有能满足完全理性限制的条。美国著名
技术 产业化扶 持政策 , 加快 了高新技术 产业化步伐 , 实现 了区 域产业 结构不 断优化 , 产业能 级不断提 升 , 在上海市 高新 技术
产业发 展 中占据 了重要地 位 。本 文基于有 限理论模 型视角进
行研究 , 取一些有 分析价值 的 内容 , 区域 推进高新技 术产 提 对 业化过程 中的政策进行分析 。
一
学者西蒙在对传统理性模型 总结 和批判 的基础上 , 出了有限 提
理性模型。按照西蒙的观点 , 建立在“ 经济人” 假设上以逻辑推
理方 式所确立 的规范性政策理 论无法解 释现实 中政策 制定 的 过程 的实际行 为。现实生活 中决策者 的理性 是界乎完全理 性 与 非 理性 之 间 的有 限理 性 , 们 不是 “ 济人 ” 而是 “ 政 他 经 , 行 人” 。行政 人的价值取 向和 目标往往 是多元的 , 受到多方 面因 素的制约 , 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因为受知识 和能力水平有 限 、 心理因素制约 、 客观环境影 响等条件 的制约 , 决策者不可能最理 性决策得到最优解 和准确解 , 因此不得不追 求次优 的决策结果 , 即做出的决策是一种满意解。综合来看就
是将满意原则作为公共政策 的现实标准 , 即在实际决策中实现
、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亟须政策扶持
目前 , 国经济保持 了平稳快 速增长 的态势 , 我 但其 中存在 的生产 力总水平 不高 、 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 、 构性矛
盾依 然突 结 出、 粗放 型发展模式付 出过大资源 和环境 代价的问题仍然相 当 突出 。为此 , 国务院 、 海市政府相继做 出战略性决策 , 上 要求加 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 兴产业 , 推动 自主创新 和产业升级作 把 为经济结构调整 的重要 方向 , 在现有制造业 基础 上加快推进高 新技术产 业化 , 使之 成为增强先 进制造业 发展后劲 、 加快 新一 轮产业结构调整 、 建设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 的产业基础 。 高新技 术产业 的特点决定 了其具有 高投入 、 风险 、 高 高成 长、 高收益和高竞争的性质 , 在产业化过程 中的科技开发 、 成果 转化 、 业创办 、 企 企业成 长等各个阶段 , 通过能与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相匹配 的配套政策 予以扶持 , 通过扶持政 策对产业发展的 外部动力 , 可以有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 提升制造业 整体 能级 , 形 成高端产业链集群 , 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 式。而从另一方面
有限理性 , 追求决 策的满 意解 。 西蒙认为 , 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利用个人对实际情况的 大致 的 、 有限的 、 简化 的模 型作为判 断情势 的依据 , 同时其所处
的社会环境 、 背景和经历 、 抱负 、 价值观和动机等都会影响到模 型 的构建 。西蒙 的观点对实 际公共决策 的分析 和借鉴意义 , 主
要是建立 了一种 的“ 有限理性” 概念 , 把公共决策纳入一种更实 际 的理性 模式 。虽 然在给定 的备选方案 中决 策者更愿 意选 择 价值最 大化 的解决 方案 , 但在现实 的决策行为 中 , 更多地情 况 下只包含有限 的理性和满意度 。因此 , 相较于传统理性模 型在 理想追求 上 的思想 价值 , 有限理性模 型具有更多实践 的意义 , 因此将 该模型作 为本文高新技 术产业化公共 政策分析 的理 论
基础 。
卜 I
公共 性的角度来看 , 高新技术具有公共 品的属性 。高新技术研
发的成果也不仅体 现在 直接创造的收益 , 能带来一定的社会 还
收益 , 而且往 往社会 收益会大 于个 人收益 , 有显著 的正向外 具
部性特征 。但对产 业发展存 在 的隐患即是研 究成果可 能因知 识 产权保护缺失而被轻 易复制仿造 。因此 , 高新 技术的产业化 发展 仅凭市场机制可能无法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 客观上需
要有 效的制度保障 , 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 实现产业化发展
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三、 基于有限理论模型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进行分析
国家 自2 世纪 8 年代就出台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扶持 0 0
政策 , 海市将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定位在能够提升 自主 上 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竞争力 , 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和 比较优势的 产业领域 。站在 区级政府 的视 角 , 可以依托 区位优 势和土地 、
二、 限理性模 型理论研究 有 理论模型作为公共政策 的一 种分析途径 , 能描述和解释社 会政 治生 活中 的一些 复杂现象 , 并分析和 归纳其 中的利益 、 价
值 和影响 ,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作 为一个 区级政 府在履行 经 济调 节职 能 中的重要 体 现 , 与理 论模 型必定 有一定 的联 系
性, 故引入理论模 型中的有 限理性模 型进行研究分析 。
资本 、 等资源综合优 势 , 定区域高新技 术重点发展 的主 环境 确 导产业 , 制定 相应 的产 业化政策 , 策效 应作用下促进 区 并 在政 域将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 确保经 济
: 兰 D L 口A]HY 大陆桥视野 旦 A u II IE S
经 济研 究
J NGJ 、 l I, ANJ U I
平稳较快发展 的主要方 向, 全面提升区域 自主创新 能力 。现就
计、 评估 、 选择 的规划过程 以及政策实际执行进行 了分析 , 基本
o 。 I
从有限理性模型的视角 , 区域 高新 技术 产业 化政 策的相关 问 对
题进行分析 。
理 清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整体脉络 , 同时结合 区级政府基 层政策 的政策层次和效力 , 出如下结论 : 得 1 . 决策者作 为“ 行政人 ” 具有现实适应能力 , 以充分考虑 可 实际因素 , 解决政策 问题 的方面人手 , 从 确立有 限理 性的政策
目标 。
1 定有 限理 性的公 共政策 目标。在将 如何加快 高新技 . 确
术的产业化发展作为公共政策问题 , 首先是 确定解 决政 策问题 而采 取的行动所要 达到的 目的 、 指标 和效果 , 就是公共政 策 也 目标 。根据有 限理论模 型 的视角 , 政策 问题涉及多种 因素 , 不 能保 证决策一开始 就有十分 明确 的 目标 , 那就需要从 主要的 、 紧迫 的 、 局部的 、 明确 的方面人手确立政策 目标 。因此 , 区域要 立足于现有制造产业基础和产业长远发展前景 , 政策 目标确 在 立过程 中充分考虑实际 因素 , 成区域高新 技术产业 化发展重 形 点, 在此基 础上优化产业 布局 、 调整产业结构 、 提高产业 增量 、 传导连锁效应 , 在公共政策 目标 的确定 中体现有限理性 。 2 策者期 望水平决定政策要体现 实效。西蒙认 为 , 决 抉 在 策追求满意解 的有 限理性模 型中 , 公共政策的满意与否取决 于 决策 者的期望水平
, 确定 一个恰如其分 的期望水平 , 是决策 成
2知识能力有 限的“ . 行政人 ” 面对复杂的决策过程 , 不能实 现理 性与最佳时 , 以转为 追求更加现实 的决策 , 可 确定期望水 平作为满意标准 。 3政策 的规划过程 中 ,行 政人” . “ 寻找令 人满意或相对较好 的方案 , 而不是绝对的理性最 佳方案 , 在既定政策 资源下产生
决策效益 。
4政策执行过程 中 , . 清晰定位政府 和企业 的宏 观和微观主 体 地位 , 理性 平衡市场机制 和政策调控关系 , 当对 政策进行 适
修正 , 确保政 策执行 中达到实践 中的满意标准。
在对现有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的分 析基础上 , 继续将
败 的关键环节 , 能的条件下 , 在可 应尽量采用 量化方法将期 望
水平 明确表达 出来 。在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中, 根据政 策 目标 , 决策者明确的期望水平即是使 得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 能 体现数量 和质量 的明显提升 , 具体考量的标准包括产业 园区是 否建 立 、 业结构是否 完备 , 业指标是否完 成。该些 因素作 产 产
有 限理性 的理论思想投诸于具体的实践理性 和当前的时代性 ,
对该政策发展提 出几点设 想 : 1 . 实现政策体 系理性 , 在政策体系构架上更加注重合理性 , 目前政策体 系中以供 给型政策为主 , 例如以科技投入 、 财政补贴 等形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 当补充增加需求型政策 , 应 从技术 创新需求 、 消费带动生产方面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2实现 政策 内容 理性 , . 在政策设 计上更 加注重公 平性 , 主 要体现 在对国有大 型企业 、 资企业 、 外 民营 中小企业 的政 策扶 持上 , 一方 面要 在财政补助上一 视同仁 , 另一方 面更要 帮助科 技 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 通过搭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 平 台提供金融支持。 3实现政 策周期理性 , . 在政策制 定上更加 注重延续性 , 既 定政策 目标实现后 , 出台政策 既需与时俱进 , 足新形 势下 新 满 经济社会发展对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的要求 , 同时也须在政策 目
为决策者期望水平 , 同时从区级政府实际出发体现了决 策者作 为“ 行政人” 的基本 定位 , 并贯穿于整个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
策在 方案设计 、 评估 、 抉择 、 执行等各个 环节 , 也是有限理性模
型追求满意决策 中是否满意的具体考量标 准。
3政 策规划遵循满意原 则, . 在既定政 策资源下产生决策效
益。从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的整个规划过程来看 , 首先 以 区级
政府 的经济职 能为 出发点 , 针对政策 目标 的具体 内容进行 方案设计 和评估 , 经评估修改最终审议通过后 的政 策即完成 了 政策 方案选择 。有 限理性模型 的核心 内容就是 在政策 的规划 过程 中遵 循满 意原 则 , 高新 技术产业化政 策 中, 在 满意 的具体 程度 根据决策 者期 望水平而定 。在 区域高新技 术产业化政策 中, 政策设计 应围绕财政 政策 、 金融 政策 、 人才政策 、 区集 聚 园 政策 、 科技 支持 政策 等扶持政 策展开 , 而其 中财政 政策是最直 接、 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 便于产生决策效益 , 实现了有 限理性模
型的满意原则 。 4政 策执 行过 程 中理性 平衡 市场机 制 和政 策调控 关 系。 .
标调整 中处理好 政策延续性 的问题 。
4实现 政策导 向理性 , . 更加 突出 自主创新 的政策 导向 , 破 除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 制机 制性 障碍 , 履行好政府经济 职能 , 增加对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 系的支持力度 。
参考文献
[] 霞. 术产业公共政 策研 究. 1韩 高技 社会科 学文献 出版社 ,
20 年. 4 页. 09 第 7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 , 产业公 共政策是 政府 调控 产业 经济 发展 的 手段 , 中政 策执行 的过程 就是 政府介 入资源 配置 的政策行 其 为 。就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来看 , 中产业发展 的微观 主 其 体是企业 , 为高新技术 产业 化的利益 、 作 投资 、 营运 主体 , 在纯 市场机制下面临“ 市场失灵 ” 危险 , 无法单凭市场机制推开。 四、 区域 高新 技术产业化政策分析结论及发展设想 综上所述 , 根据 有限理性模 型的理论基 础 , 对区域高新 在
【】 明. 共 政 策分析. 2谢 公 首都 经济 贸 易大 学 出版社 ,0 0 2 1
年 , 0 页. 第2 6
【】 . 3王骚 公共政 策学. 天津大学 出版社 ,0 0 2 1 年. 【1 秀平. 4江 实践 中的 中国公共政 策.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 0 8年 .
【】 全. 5孙福 产业结构调整微观论冲 国经济 出版社 ,0 6 2 0 年.
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分析过程 中, 主要基 于有 限理性 的视角对确
定政策问题 、 确立 政策 目标 、 设立决策者期望水平 、 政策方案设
【 卓武扬 , 6 】 谭颖.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制度与政策
分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 ,0 7 2 0 年.
大陆桥视野D L 0A 5 lE : 旦 A U l 口 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