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自古以来被用于阳虚感冒,特别是高龄患者感冒的治疗,后世加减变化扩大了应用范围,现举例如下。

1 痹证 痹证是人体机表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外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证。其寒邪重者,疼痛剧烈,甚则痛如锥刺为痹痛,临床上用本方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合而用之,则寒湿得除,气血通畅[1],通则不痛。

2 少阴咽痛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兼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诞涌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少阴虚寒,经络凝滞不通所致。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扶阳驱寒,麻黄开腠理,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湿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愈。

3 少阴头痛起初因受寒而起病,又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劈,热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人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以辛凉耗散真阳,正虚阳弱,邪正相争,而成少阴头痛,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以辅正除邪,温经散寒。组成:附片、干姜、甘草、麻黄、细辛、羌活 [2]。治之头痛自愈。

4 过敏性鼻炎 属中医“ 鼻鼽”范畴。多见于季节性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连作,受寒则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此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日久可伤及阳气,加之风寒外侵,鼻窍失司而发,治宜辛散寒邪,益气固表,本方中麻黄,细辛发散风寒,宣通肺窍,附子温肾助阳,加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辛荑辛温而善通肺窍,黄芪益气固表,则卫表固,风寒祛,鼻窍自通。姜春华临床经验:“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保护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5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加重的特点。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冬春发作频繁,症见咳喘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因阳虚正衰,正不胜邪,故喘咳而不愈,复感风寒束肺,宣肃失司,且寒邪伤阳,阳气益亏,摄纳无权,以致出现内外合病,虚实夹杂之证,表邪不解则阳气难复,故用本方加味以达温阳解表,宣肺平喘。

6 心血管系如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3],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4]。

讨论 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可兴奋肾上腺素神经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附子强心,增强冠脉血流量,从而使心率加快;细辛含甲基丁香酚挥发油,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内可上行,横走通行全身之气,又辅附子温肾扶阳;外可温散风寒,又入肾纳气,为治喘咳之要药,共同温经达表,扶正祛邪。

此一方多用,是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导思想的延伸。经方依证而立,方证相对应,方与证之间的契合点的病机。同一病理机制下可见到不同的临床症候的体现,即《伤寒论》精辟之一。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自古以来被用于阳虚感冒,特别是高龄患者感冒的治疗,后世加减变化扩大了应用范围,现举例如下。

1 痹证 痹证是人体机表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外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证。其寒邪重者,疼痛剧烈,甚则痛如锥刺为痹痛,临床上用本方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合而用之,则寒湿得除,气血通畅[1],通则不痛。

2 少阴咽痛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兼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诞涌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少阴虚寒,经络凝滞不通所致。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扶阳驱寒,麻黄开腠理,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湿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愈。

3 少阴头痛起初因受寒而起病,又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劈,热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人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以辛凉耗散真阳,正虚阳弱,邪正相争,而成少阴头痛,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以辅正除邪,温经散寒。组成:附片、干姜、甘草、麻黄、细辛、羌活 [2]。治之头痛自愈。

4 过敏性鼻炎 属中医“ 鼻鼽”范畴。多见于季节性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连作,受寒则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此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日久可伤及阳气,加之风寒外侵,鼻窍失司而发,治宜辛散寒邪,益气固表,本方中麻黄,细辛发散风寒,宣通肺窍,附子温肾助阳,加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辛荑辛温而善通肺窍,黄芪益气固表,则卫表固,风寒祛,鼻窍自通。姜春华临床经验:“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保护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5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加重的特点。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冬春发作频繁,症见咳喘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因阳虚正衰,正不胜邪,故喘咳而不愈,复感风寒束肺,宣肃失司,且寒邪伤阳,阳气益亏,摄纳无权,以致出现内外合病,虚实夹杂之证,表邪不解则阳气难复,故用本方加味以达温阳解表,宣肺平喘。

6 心血管系如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3],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4]。

讨论 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可兴奋肾上腺素神经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附子强心,增强冠脉血流量,从而使心率加快;细辛含甲基丁香酚挥发油,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内可上行,横走通行全身之气,又辅附子温肾扶阳;外可温散风寒,又入肾纳气,为治喘咳之要药,共同温经达表,扶正祛邪。

此一方多用,是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导思想的延伸。经方依证而立,方证相对应,方与证之间的契合点的病机。同一病理机制下可见到不同的临床症候的体现,即《伤寒论》精辟之一。


相关文章

  • 医学论文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
  • 医学论文/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方 ...查看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拓展应用
  • 某27岁小伙,于十年前出现双侧乳腺增生,以左侧乳房肿大尤为明显,视之如十五六岁少女发育之乳房,按之有结块,服用小金丹无效.B超:左侧乳晕周围皮下低回声区,考虑乳腺样组织.此外,伴有上腹胀,心烦,怕热,睡眠不佳而梦多,容易疲劳,舌胖有红点.视 ...查看


  • 六经阴阳比例和用药规律一览表(伤寒论方剂规律新解)
  • 阳气           阴气 作者:贡元明 阳明        9        :       1       阳气比例对大的时候 ,阴气比例最小的时候,阳最盛.用药要泻热,代表方白虎汤 太阳        7        :     ...查看


  •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见方剂临床应用
  • 核心提示:麻黄附子细辛汤常见方剂临床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见方剂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该品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见方剂临床应用 1 ...查看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临床应用
  • 关键词: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腰椎间盘突出症:耳鸣:颈肩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40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 ...查看


  • (1)扶正解表 再造散 加减葳蕤汤
  • 再造散 [方源]<伤寒六书>: "治患头痛发热,项背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不出者,庸医不识此证, 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火劫取汗,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 [组成]人参 ...查看


  • 05-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 中药十大"主帅"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麻黄 五.桂枝 六.细辛 七.石膏 八.大黄 九.芒硝 十.黄连 此 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 ...查看


  •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三) (蔡长福先生口述,弟子韩章勇整理) 闲来无事披览先贤医案,忽忆起十多年前一则治验,今告于同道,于医学之昌明亦不无补助云. 病家是一位退休老者,年过花甲,由儿女架至诊室.当时患者 ...查看


  • 中药学总结
  •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黄芪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