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财务会计作为职中会计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笔者针对案例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
企业财务会计在中职会计专业三门主要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核心课程,不同于作为入门课程的基础会计。它存在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现实很骨感,往往事与愿违,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诸多不足,这些往往成为制约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素。比如,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对这门课程的畏惧感;此外,作为一名会计教师,也感觉这门课教学比较困难。另外,这些学会计专业出身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着一张张似曾相识的原始凭证感到束手无措,不知如何着手工作。这就是目前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这六个方面,最后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为学习的终结[1]。该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吃力,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和现在的社会现状出现矛盾,换言之,传统模式打造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了。这对于师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课本内容多、杂,更新快。相比较于基础会计的课程,企业财务会计难度急剧增加,内容面面俱到,有很多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大量的知识涌入,内容又多又杂,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在学习上遇到的挫折会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此外,企业财务会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高,知识更新很快。主要原因是我国为了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及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频繁修订会计准则,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这些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更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而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比较慢的特点,这些枯燥、单调、繁多的业务核算对好多同学来说是致命的挑战。
2.传统教学方式单调乏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名教师、一本教材构成了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刻板、枯燥,再加上教材的种种缺陷,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课堂上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沟通,课堂效率极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教学的不成功[2]。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账务处理能力差。如上文所述,职校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全理论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教师口中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教材中的实例题也是通过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的,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经济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学生没有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尽管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凭证账簿及业务流程展示给学生,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实践体验,仍然是纸上谈兵。
二.改革――案例教学法
基于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对于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急需进行改革,否则不仅会耽误学生的成长更达不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严重违背了这门课程存在的目的。许多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摸索出案例教学法、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加上对这些方法系统的思考,在这里重点为大家讲述案例教学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运用[4]。
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1)高效。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将会计理论应用于会计实务,从而避免了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巨大缺陷。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教学和学习状态。通过生动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紧跟教师的节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重方法而非答案。这种教学法不完全重视学生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更注重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它改进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解决会计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教学相长。案例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很好的训练。它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的弊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方法
(1)案例选取。案例教学具有生动、灵活、材料综合专一等特点,所以内容选取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还应关注案例的适用性,案例教学不仅仅强调案例内容和教学理论知识的统一,教学素材完全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进行组织、搜索,针对性极强。案例是为理论服务的,因材施教,应当有鲜明的代表性,通过案例教学的内容可以达到梳理本堂课的关键知识点、达到预定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等目的。
(2)案例教学备课准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好案例之后,还应当做到详细全面的备课。应当考虑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分析案例类型,详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深度剖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案例和理论知识的引申衔接等。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才能在高效教学中游刃有余。通过做这些工作也是对教师素质的检验,更是对教学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法实施。例如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可见,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时大致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讲解理论,奠定基础→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组织讨论→案例总结。而具体实施过程应当因教师教学风格而异,因学生学习情况而异,应当学会变通的运用该方法。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有着重要作用,此后必然成为会计教学方式的主流。但是仅仅采用这一种方式难免会陷入传统教学的僵化模式,因此在新时期的会计教学改革中应当进行多方面的方法探索,多种方式结合,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幼凤.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77-81.
[2]归萍.浅析SAP系统的财务会计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116+118.
[3]方正生.财务会计的开拓带――价值链、经济增加值与会计[J].会计之友,2012,29:4-9.
[4]陈葵花.浅谈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政监督,2012,26:19-20.
摘要:企业财务会计作为职中会计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笔者针对案例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
企业财务会计在中职会计专业三门主要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核心课程,不同于作为入门课程的基础会计。它存在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现实很骨感,往往事与愿违,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诸多不足,这些往往成为制约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素。比如,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对这门课程的畏惧感;此外,作为一名会计教师,也感觉这门课教学比较困难。另外,这些学会计专业出身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着一张张似曾相识的原始凭证感到束手无措,不知如何着手工作。这就是目前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这六个方面,最后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为学习的终结[1]。该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吃力,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和现在的社会现状出现矛盾,换言之,传统模式打造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了。这对于师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课本内容多、杂,更新快。相比较于基础会计的课程,企业财务会计难度急剧增加,内容面面俱到,有很多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大量的知识涌入,内容又多又杂,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在学习上遇到的挫折会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此外,企业财务会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高,知识更新很快。主要原因是我国为了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及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频繁修订会计准则,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这些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更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而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比较慢的特点,这些枯燥、单调、繁多的业务核算对好多同学来说是致命的挑战。
2.传统教学方式单调乏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名教师、一本教材构成了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刻板、枯燥,再加上教材的种种缺陷,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课堂上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沟通,课堂效率极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教学的不成功[2]。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账务处理能力差。如上文所述,职校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全理论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教师口中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教材中的实例题也是通过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的,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经济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学生没有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尽管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凭证账簿及业务流程展示给学生,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实践体验,仍然是纸上谈兵。
二.改革――案例教学法
基于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对于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急需进行改革,否则不仅会耽误学生的成长更达不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严重违背了这门课程存在的目的。许多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摸索出案例教学法、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加上对这些方法系统的思考,在这里重点为大家讲述案例教学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运用[4]。
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1)高效。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将会计理论应用于会计实务,从而避免了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巨大缺陷。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教学和学习状态。通过生动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紧跟教师的节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重方法而非答案。这种教学法不完全重视学生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更注重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它改进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解决会计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教学相长。案例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很好的训练。它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的弊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方法
(1)案例选取。案例教学具有生动、灵活、材料综合专一等特点,所以内容选取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还应关注案例的适用性,案例教学不仅仅强调案例内容和教学理论知识的统一,教学素材完全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进行组织、搜索,针对性极强。案例是为理论服务的,因材施教,应当有鲜明的代表性,通过案例教学的内容可以达到梳理本堂课的关键知识点、达到预定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等目的。
(2)案例教学备课准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好案例之后,还应当做到详细全面的备课。应当考虑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分析案例类型,详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深度剖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案例和理论知识的引申衔接等。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才能在高效教学中游刃有余。通过做这些工作也是对教师素质的检验,更是对教学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法实施。例如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可见,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时大致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讲解理论,奠定基础→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组织讨论→案例总结。而具体实施过程应当因教师教学风格而异,因学生学习情况而异,应当学会变通的运用该方法。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有着重要作用,此后必然成为会计教学方式的主流。但是仅仅采用这一种方式难免会陷入传统教学的僵化模式,因此在新时期的会计教学改革中应当进行多方面的方法探索,多种方式结合,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幼凤.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77-81.
[2]归萍.浅析SAP系统的财务会计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116+118.
[3]方正生.财务会计的开拓带――价值链、经济增加值与会计[J].会计之友,2012,29:4-9.
[4]陈葵花.浅谈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政监督,2012,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