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案例与分析

  摘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而其中课堂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以下案例及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学; 评价;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96-01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你说的真好!你真棒!”更有夸大其词的:“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没有人比你更厉害了!”;要么,常见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就说:“说的不对,请坐下。”“错了,谁再来?”……  案例二:在某学校家长开放日的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4+5=?”,一位学生高举小手,大声地说:“4加5等于8。”这位教师用了三句话这样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一可以发现,只给予“你真棒!”“你说得真好!”等简单赞扬的话语,这样的评价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你真棒!”——棒在哪?“你真好!”——好在何处?教师简单的赞扬,评价不明确,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或给予言过其实的评价让学生滋生自满情绪,变得心浮气躁。要么,给予“说的不对,坐下。”等简单定论,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到最后没人想举手了。再看案例二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的三句话是多么的巧妙。第一句“很好”,充分肯定了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第二句“很接近”,既给予了学生希望又婉转说明了不正确;第三句“谁还有不同意见?”,把思考留给大家,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课上到最后,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评价语上多练内功,使评价语发挥激励、指导的作用。如果我们进行课堂评价时能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在目前,一线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笼统、含混不清,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有三种心理定式:一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三是以整齐划一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2.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然而,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自信心、创新习惯、思维推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口头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而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有时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一部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  三、启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直接动力。要真正营造充满生机,焕发人文气息的课堂,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正确性、激励性、多样性、多元化评价,同时无声语言的评价是补充。让评价具有真诚性、针对性、指导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发挥评价所具有的神奇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1.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犹如高速路上第一次行驶的小汽车,教师要适时充当一个“三岔路口的标志牌”,及时明确的“指出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到前进方向。2.激励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延时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教师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学会转化、调动体态语言、让学生评价等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送你智慧星”;“太精彩了,今天你以某某学校为荣,明天某某学校以你为荣”;“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诚恳,态度宽容,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而其中课堂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以下案例及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学; 评价;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96-01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你说的真好!你真棒!”更有夸大其词的:“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没有人比你更厉害了!”;要么,常见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就说:“说的不对,请坐下。”“错了,谁再来?”……  案例二:在某学校家长开放日的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4+5=?”,一位学生高举小手,大声地说:“4加5等于8。”这位教师用了三句话这样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一可以发现,只给予“你真棒!”“你说得真好!”等简单赞扬的话语,这样的评价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你真棒!”——棒在哪?“你真好!”——好在何处?教师简单的赞扬,评价不明确,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或给予言过其实的评价让学生滋生自满情绪,变得心浮气躁。要么,给予“说的不对,坐下。”等简单定论,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到最后没人想举手了。再看案例二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的三句话是多么的巧妙。第一句“很好”,充分肯定了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第二句“很接近”,既给予了学生希望又婉转说明了不正确;第三句“谁还有不同意见?”,把思考留给大家,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课上到最后,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评价语上多练内功,使评价语发挥激励、指导的作用。如果我们进行课堂评价时能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在目前,一线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笼统、含混不清,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有三种心理定式:一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三是以整齐划一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2.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然而,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自信心、创新习惯、思维推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口头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而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有时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一部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  三、启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直接动力。要真正营造充满生机,焕发人文气息的课堂,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正确性、激励性、多样性、多元化评价,同时无声语言的评价是补充。让评价具有真诚性、针对性、指导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发挥评价所具有的神奇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1.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犹如高速路上第一次行驶的小汽车,教师要适时充当一个“三岔路口的标志牌”,及时明确的“指出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到前进方向。2.激励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延时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教师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学会转化、调动体态语言、让学生评价等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送你智慧星”;“太精彩了,今天你以某某学校为荣,明天某某学校以你为荣”;“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诚恳,态度宽容,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
  • 一.名词解释 1. 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 ...查看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一)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4分,共24分) 1. 教学评价: 2.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 3. 数学学习评价: 4. 合作型考试评价: 5. 自我反思: 6. 课堂即兴评价: 二.简答题(4 ...查看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一) 1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4分,共24分) 1. 教学评价: 2.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 3. 数学学习评价: 4. 合作型考试评价: 5. 自我反思: 6. 课堂即兴评价: 二.简答题(4 ...查看


  • 2013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 2013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查看


  • 综合知识和教案编写
  • 综合知识和教案编写(考编内部交流版) 综合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类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含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教案编写按照指定内容编写教学活动设计.综合知识占总成绩的40%,教案编写占总成绩的15%.一.填空题. 1.< ...查看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练习题_4
  •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评价2. 自我反思3. 形成性评价4. 成长记录袋评价5. 分项作业评价6. 口头型考试评价7. 数学基础知识8."行为跟进 ...查看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1. 小学数学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8页第六条) 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13页第六条) 3. 试从总体上 ...查看


  •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
  • 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课题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 陈红妹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 ...查看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案例分析
  •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数学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