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宁波实践

  【摘要】宁波在贯彻“五个统筹”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宁波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六大联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文章就宁波如何在“五个统筹”理论指导下,扎实推进“六大联动”战略的具体做法作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统筹兼顾 联动发展 宁波实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精髓,其着眼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致力于联动发展、整体提高。根据“五个统筹”和省委“八八战略”的精神,宁波提出了“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经济社会发展“六大联动”战略。“六大联动”和“五个统筹”,是一脉相承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六大联动”战略既反映了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又体现了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加以解决的热点问题。“六大联动”战略是“五个统筹”思想与宁波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推进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联动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各自的优势出发,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繁荣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1、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完善城镇网络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致力于建立城乡统筹的要素配置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现代农村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共享;推进以中心镇为重点的乡镇综合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启动按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上下通畅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县域块状经济。通过做大做强以中心镇为依托的块状经济,提升中心镇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水平;通过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3、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采用用工企业开“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农民“点单”,政府“埋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

   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疾病预防体系,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继续扩大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覆盖面,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向全市推开,完善农村低保和医疗补助制度。

  通过实施城乡联动战略,2001-2006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从98亿元增加到13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62元增加到884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下降到2.23:1,基尼系数为0.33,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9.8%,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实施内外联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内外联动是指在对内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改革推动开放,以开放进一步促进改革。

  1、强化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坚持一年一次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由市长与各县(市、区)一把手签订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责任书,着力改善对外开放的服务环境,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服务环境体系:一是透明规范的办事体系,全市建立了公开、集中的办事大厅,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高效便捷的口岸体系,率先实施口岸“大通关”,已构筑起“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全新监管模式,电子口岸建设全国领先。三是相互协作的部门联动体系,各地各部门建立了工作协商和通报制度,共同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在通关、退税、审批、融资、人才、建设、生产和经营等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四是畅通有序的外商投诉处理体系,以市外商投诉中心为牵头单位,全市55个部门为网络单位,做到“小案即办不隔月,大案努力不隔年”,及时受理,及时协调,及时解决。

  2、及时出台内外联动政策。宁波市委市政府根据对外开放的形势,每年至少出台两个以上有关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专门政策;针对出口退税积压严重的实际,在全国首创了使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有效解决外贸企业资金难问题。

  3、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国内市场是内撑外开、内外联动的基础,宁波牢牢依托国内市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继续抓好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加强甬港现代服务业交流与沟通,扩大招商。三是提高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水平,加紧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积极推动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及上岙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山海协作,深化与衢州、丽水等地在产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拓展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内陆腹地。

  在内外联动的推进下,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2亿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进入全国前十强,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规模占全省30%左右。全市经济外贸依存度达118%,出口依存度达81%。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2%,涉外税收占税收总额的27.2%。

  

  三、开展港桥海联动,统筹区域发展

  

  港桥海联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宁波港口,正在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和宁波舟山跨海大桥及海洋经济的优势,整合港桥海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格局。

  1、“东扩”。就是加快东部新城区建设,构筑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基本框架。随着东部新城十大功能区块、八大系统的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北联”。就是按照建设北部都市区的目标,统一规划布局,搞好余姚、慈溪两地重大规划的衔接,加强联系合作,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机制,着力推进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

  3、“南统筹”。就是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宁波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宁海、象山、奉化等地区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的统筹建设力度,促使南部区域经济社会与全市协调发展。

  4、“中提升”。就是加快中心城区整合、改造和提升步伐,推进鄞州、北仑、镇海新城区建设。宁波出台了《关于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轨道交通的线网控规通过预审,顺利推进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并加快开发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块。

  随着“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截至2006年,宁波港累计货物吞吐量达3.1亿吨,位居大陆港口第二,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706.8万标箱,位居大陆港口第四。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是指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补充,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氛围与空间。对此,宁波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社保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06年,城镇企业职工“五大保险”实现全覆盖,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率7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3.6%。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社保新政策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政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4%和98.9%。

  2、推出多种举措,增加就业再就业机会。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意见》和《关于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

  3、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构筑服务型教育体系。巩固基础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基础教育三项主要指标均列副省级城市首位,所属11个县(市)区全部跨入省教育强县行列。基本建成高教园区南区、北区,一批教育事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

  4、扎实推进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身心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文化改革试点面。以“三江文化长廊”为核心,建设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市博物馆、天一阁古籍书库、宁波书城、女排训练基地、蓝天健身中心等文体项目,启动东部文化广场建设。

  5、关注民意,提升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建立健全民意和利益表达机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发挥基层群众积极性,完善群治群防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范。

  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推进下,2004年被劳动保障部列为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之一,2005年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06年度获公众首选宜居城市,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排名第四。

  

  五、推动生产、生态联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产、生态联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产业联动,即坚持产业立市,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跨越。二是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即强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共同增强。

  宁波在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加快环境立法步伐,从制度上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5年2月24日,《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经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颁布实施。宁波辖区内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审议并颁布实施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了市、县、镇、村相配套的规划体系,明确了今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对策措施。

  2、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从行动上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和防治力度,自2001年到2006年,宁波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01亿元,从严把握新建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选址不合理的污染项目,2004-2006年3年间宁波市环保部门共否决各类项目1950多个。从控制入手,加大污染点源管理力度,强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

  3、强化环境守法意识,从思想上确保生产、生态联动发展。一方面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引导企业把工业生态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的内部激励系统中,让企业的领导层树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减少废物和释放物是经济价值的一个潜在来源。

  在生产、生态联动的推进下,继2001年获得城市环境保护的国家最高荣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之后,2006年12月1日宁波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复查验收。

  (注:本文是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五个统筹”理论及其在宁波有效实践的经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6JDM02N)

  

  【参考文献】

  [1] 周昌林、王上文:城乡联动发展的科学内涵[EB/OL].宁波决策咨询网,2006-4-7.

  [2] 阎勤:宁波发展重点研究成果选辑・社会卷(2001-2003)[M].宁波出版社,2005.

  [3] 阎勤:宁波发展研究报告(2003)[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 阎勤:宁波发展研究报告(2004)[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 王凌:宁波发展生态工业之我见[J].经贸实践,2006(2).

  【摘要】宁波在贯彻“五个统筹”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宁波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六大联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文章就宁波如何在“五个统筹”理论指导下,扎实推进“六大联动”战略的具体做法作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统筹兼顾 联动发展 宁波实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精髓,其着眼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致力于联动发展、整体提高。根据“五个统筹”和省委“八八战略”的精神,宁波提出了“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经济社会发展“六大联动”战略。“六大联动”和“五个统筹”,是一脉相承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六大联动”战略既反映了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又体现了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加以解决的热点问题。“六大联动”战略是“五个统筹”思想与宁波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推进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联动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各自的优势出发,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繁荣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1、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完善城镇网络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致力于建立城乡统筹的要素配置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现代农村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共享;推进以中心镇为重点的乡镇综合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启动按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上下通畅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县域块状经济。通过做大做强以中心镇为依托的块状经济,提升中心镇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水平;通过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3、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采用用工企业开“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农民“点单”,政府“埋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

   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疾病预防体系,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继续扩大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覆盖面,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向全市推开,完善农村低保和医疗补助制度。

  通过实施城乡联动战略,2001-2006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从98亿元增加到13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62元增加到884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下降到2.23:1,基尼系数为0.33,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9.8%,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实施内外联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内外联动是指在对内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改革推动开放,以开放进一步促进改革。

  1、强化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坚持一年一次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由市长与各县(市、区)一把手签订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责任书,着力改善对外开放的服务环境,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服务环境体系:一是透明规范的办事体系,全市建立了公开、集中的办事大厅,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高效便捷的口岸体系,率先实施口岸“大通关”,已构筑起“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全新监管模式,电子口岸建设全国领先。三是相互协作的部门联动体系,各地各部门建立了工作协商和通报制度,共同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在通关、退税、审批、融资、人才、建设、生产和经营等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四是畅通有序的外商投诉处理体系,以市外商投诉中心为牵头单位,全市55个部门为网络单位,做到“小案即办不隔月,大案努力不隔年”,及时受理,及时协调,及时解决。

  2、及时出台内外联动政策。宁波市委市政府根据对外开放的形势,每年至少出台两个以上有关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专门政策;针对出口退税积压严重的实际,在全国首创了使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有效解决外贸企业资金难问题。

  3、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国内市场是内撑外开、内外联动的基础,宁波牢牢依托国内市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继续抓好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加强甬港现代服务业交流与沟通,扩大招商。三是提高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水平,加紧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积极推动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及上岙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山海协作,深化与衢州、丽水等地在产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拓展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内陆腹地。

  在内外联动的推进下,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2亿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进入全国前十强,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规模占全省30%左右。全市经济外贸依存度达118%,出口依存度达81%。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2%,涉外税收占税收总额的27.2%。

  

  三、开展港桥海联动,统筹区域发展

  

  港桥海联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宁波港口,正在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和宁波舟山跨海大桥及海洋经济的优势,整合港桥海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格局。

  1、“东扩”。就是加快东部新城区建设,构筑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基本框架。随着东部新城十大功能区块、八大系统的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北联”。就是按照建设北部都市区的目标,统一规划布局,搞好余姚、慈溪两地重大规划的衔接,加强联系合作,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机制,着力推进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

  3、“南统筹”。就是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宁波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宁海、象山、奉化等地区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的统筹建设力度,促使南部区域经济社会与全市协调发展。

  4、“中提升”。就是加快中心城区整合、改造和提升步伐,推进鄞州、北仑、镇海新城区建设。宁波出台了《关于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轨道交通的线网控规通过预审,顺利推进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并加快开发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块。

  随着“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截至2006年,宁波港累计货物吞吐量达3.1亿吨,位居大陆港口第二,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706.8万标箱,位居大陆港口第四。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是指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补充,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氛围与空间。对此,宁波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社保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06年,城镇企业职工“五大保险”实现全覆盖,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率7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3.6%。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社保新政策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政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4%和98.9%。

  2、推出多种举措,增加就业再就业机会。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意见》和《关于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

  3、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构筑服务型教育体系。巩固基础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基础教育三项主要指标均列副省级城市首位,所属11个县(市)区全部跨入省教育强县行列。基本建成高教园区南区、北区,一批教育事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

  4、扎实推进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身心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文化改革试点面。以“三江文化长廊”为核心,建设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市博物馆、天一阁古籍书库、宁波书城、女排训练基地、蓝天健身中心等文体项目,启动东部文化广场建设。

  5、关注民意,提升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建立健全民意和利益表达机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发挥基层群众积极性,完善群治群防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范。

  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推进下,2004年被劳动保障部列为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之一,2005年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06年度获公众首选宜居城市,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排名第四。

  

  五、推动生产、生态联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产、生态联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产业联动,即坚持产业立市,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跨越。二是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即强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共同增强。

  宁波在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加快环境立法步伐,从制度上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5年2月24日,《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经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颁布实施。宁波辖区内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审议并颁布实施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了市、县、镇、村相配套的规划体系,明确了今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对策措施。

  2、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从行动上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和防治力度,自2001年到2006年,宁波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01亿元,从严把握新建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选址不合理的污染项目,2004-2006年3年间宁波市环保部门共否决各类项目1950多个。从控制入手,加大污染点源管理力度,强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

  3、强化环境守法意识,从思想上确保生产、生态联动发展。一方面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引导企业把工业生态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的内部激励系统中,让企业的领导层树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减少废物和释放物是经济价值的一个潜在来源。

  在生产、生态联动的推进下,继2001年获得城市环境保护的国家最高荣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之后,2006年12月1日宁波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复查验收。

  (注:本文是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五个统筹”理论及其在宁波有效实践的经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6JDM02N)

  

  【参考文献】

  [1] 周昌林、王上文:城乡联动发展的科学内涵[EB/OL].宁波决策咨询网,2006-4-7.

  [2] 阎勤:宁波发展重点研究成果选辑・社会卷(2001-2003)[M].宁波出版社,2005.

  [3] 阎勤:宁波发展研究报告(2003)[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 阎勤:宁波发展研究报告(2004)[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 王凌:宁波发展生态工业之我见[J].经贸实践,2006(2).


相关文章

  • 海洋事业十三五规划(印发稿)
  • 宁波市海洋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8月 目 录 前 言.............................................................................. ...查看


  • 牢固树立信用监管理念全面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 2014-3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信用监管理念全面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顾文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特别是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市场经济已经呈现出新业态替代 ...查看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03.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_周国明
  • 1316,ChineseRuralHealthServiceAdministrationNovember2014,Vol.34,No.11 [专 栏] 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 )周国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 ...查看


  • 暑期地震灾区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 第一章 活动前言 "到灾区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帮助受伤的心灵, 庆祝党九十岁生日,感受党恩,接受生命的洗礼."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三年了,在这个充满悲情的五月,我们无比关心灾区重建,我们无比关注灾区同胞的生活, ...查看


  •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度假区生态化管理研究
  •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旅游度假区生态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宁波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为例,着重探讨浙江省旅游度假区生态化管理对策.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旅游度假区:生态化管理: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 ...查看


  • 期宁波大学学报
  • 第30卷 第5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ol. 30 No.5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 Oct. 2008 国外优质教学 ...查看


  • 杭州市长邵占维两会期间在京去世(图)
  • 正文 我来说两句(7663人参与) 2013年03月06日13:23 来源:新华网 手机客户端 打印 字号大|中|小 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杭州市长邵占维两会期间在京去世(图)] ',1)"> ( 337 ) 邵占维 (来源 ...查看


  • 实验幼儿园园务总结(共2篇)
  • 实验幼儿园园务总结(共2篇) 实验幼儿园园务总结 创党和人民满意的优质幼儿教育,"塑师幼阳光生命,创生态精神家园",从大园到真正的名园,我们一直在努力. 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幼儿园美誉度.影响力.发展力 上学期,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