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 )。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 ) 。
A. 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3.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D) 。
A.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
A. 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5. 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的会议是(D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
A.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7.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文化
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B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 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 。
A. 加强各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 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建筑工地发展稳定的关系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讲这段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 )。
A. 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12. 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B )为指导
A. 党的基本路线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 )
A. 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C )
A. 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依法办事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
A.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A)
A. 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C)
A. 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和谐社会就是(ABCD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 )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 )。
A. 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供求平衡
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
A. 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D )。
A.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 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D.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BCD)。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7.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ABC)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 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
8.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 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要求
9.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ABCD)
A. 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0.《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句表述,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BCD)
A. 领导核心 B.发展道路 C.实践主体 D.根本目的
11.《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ABCD)
A.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判断题(要求判断正误,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
A. 正确 B.错误 (A )
2. 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A. 正确 B.错误 (B )
3. 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A. 正确 B.错误 (A )
4. 能否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是不和谐的?
A. 正确 B.错误 (B )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倡导 “和为贵”、“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等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A. 正确 B.错误 (B )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
A. 正确 B.错误 (A )
7. 《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A. 正确 B.错误 (B )
8.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A. 正确 B.错误 (B )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A. 正确 B.错误 (A )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 正确 B.错误 (A )
11.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A. 正确 B.错误 (A )
12. 《决定》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精简为8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 正确 B.错误 (A )
13. 充满活力、团结和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A. 正确 B.错误 (A )
14. 《决定》提出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军民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五个方面的和谐。
A. 正确 B.错误 (B )
四、论述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 )。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 ) 。
A. 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3.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D) 。
A.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
A. 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5. 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的会议是(D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
A.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7.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文化
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B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 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 。
A. 加强各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 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建筑工地发展稳定的关系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讲这段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 )。
A. 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12. 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B )为指导
A. 党的基本路线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 )
A. 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C )
A. 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依法办事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
A.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A)
A. 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C)
A. 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和谐社会就是(ABCD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 )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 )。
A. 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供求平衡
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
A. 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D )。
A.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 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D.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BCD)。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7.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ABC)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 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
8.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 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要求
9.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ABCD)
A. 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0.《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句表述,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BCD)
A. 领导核心 B.发展道路 C.实践主体 D.根本目的
11.《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ABCD)
A.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判断题(要求判断正误,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
A. 正确 B.错误 (A )
2. 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A. 正确 B.错误 (B )
3. 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A. 正确 B.错误 (A )
4. 能否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是不和谐的?
A. 正确 B.错误 (B )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倡导 “和为贵”、“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等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A. 正确 B.错误 (B )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
A. 正确 B.错误 (A )
7. 《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A. 正确 B.错误 (B )
8.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A. 正确 B.错误 (B )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A. 正确 B.错误 (A )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 正确 B.错误 (A )
11.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A. 正确 B.错误 (A )
12. 《决定》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精简为8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 正确 B.错误 (A )
13. 充满活力、团结和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A. 正确 B.错误 (A )
14. 《决定》提出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军民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五个方面的和谐。
A. 正确 B.错误 (B )
四、论述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