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三中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卷 命题人:李迅 审题人:韩宝灵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1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2、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 。(《早寒江上有怀》)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
5、《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国古诗词中关于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名句很多,请写出有关其中某个节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____________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采撷”的意思是 。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名著常识
8、(6分) 《朝花夕拾》是_______唯一一部回忆性______集。《朝花夕拾》原名_____。《朝花夕拾》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___________、恩师(___________、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_________)。
9、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组织社会调查之后,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刚才,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
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②“采取有力的方法”这句话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改为“ ”。 ③画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号。
二、阅读(一) 《桃花源记》(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之: ...
11. 翻译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6分)
13. 《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4分)
阅读(二) 《善意》(20分)
①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②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③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④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⑤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⑥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⑦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⑧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⑨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⑩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
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4.文章主要用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善意?注意从文中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
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1)看的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的缩了回去。
(2)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
16.篇末写小姑娘的母亲眼里盈满了泪光,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受?(3分)
17.该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说的“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你认为它跟作者的行为矛盾吗?请阐述理由。(3分)
18、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4分) 阅读 (三)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18分)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
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⑧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塞”。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19、城市改变了人口的流向,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特有的魅力?(3分)
20、结合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请回答:什么是“城市文化”?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21、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22、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2分)
23、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分别提炼出两个问题或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过去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淮北市曾经争做“皖北中心城市”,现任政府实事求是,决定转型,“打造精致淮北,创建文明城市”。
②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③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淮北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也注重打“文化”品牌,相山、园林、公路、厂矿、商场、民居等处处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和自然遗产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④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三、24、写作(55分)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
四、卷面书写(5分)
参考答案
1、老大徒伤悲。2、孤帆天际看。3、徒有羡鱼情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答案示例:①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中秋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解析:冀 溺 xiāo解析:“星晨”改为“星辰”。 解析:“华”的意思是“花,开花”。“采撷”的意思是“采摘 解析:一边种植真实。
9、略
10—11. 略 l2.一是活动(往来种作) ,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善意
14.从①—⑨小节中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第③段的“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表明“我”感到吃惊;第⑥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表明“我”为小姑娘失去右手拇指感到难过;第⑨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说明“我”想到小姑娘的前途感到惆怅。这三处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我”的“善意”。第⑩节到文末,则通过鼓励女儿与小姑娘交朋友的神态描写和教导女儿的语言描写来体现。
15.①“伸”表现小姑娘愿意与“我”用手势沟通的天真可爱;“缩”体现了她想起自己没有右手拇指的“羞涩”矛盾,也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②“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16.为残疾的女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有了玩伴获得了快乐而感到高兴,为女儿的残疾被别人忽略、获得了别人善意的尊重而激动,为过去自己怕女儿在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对女儿的严厉限制后悔。
17.“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指的是面对肢残人,人们应该忽略其“残缺”处,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这在作者让女儿与小姑娘交往和对女儿的教导中可以看出。
18、答题要点:允许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较充足的依据,能自圆其说;语言表达。例一:从文中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例二:联系自己
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19、:发达的社会文化 巨大的经济效益 巨大的社会效益 (3分)
20:“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意思对即可)(2分)
突出特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 发达; 具有开放性; 交流性强。(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21:列数字 作比较 引用 (3分)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城市人口密集,使上下班高峰车辆拥堵,交通不畅。(2分)
22:因为城市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问题。(2分) 23:(1)政府要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要吸引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4分,一个问题或观点2分,其他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
颍上三中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卷 命题人:李迅 审题人:韩宝灵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1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2、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 。(《早寒江上有怀》)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
5、《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国古诗词中关于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名句很多,请写出有关其中某个节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____________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采撷”的意思是 。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名著常识
8、(6分) 《朝花夕拾》是_______唯一一部回忆性______集。《朝花夕拾》原名_____。《朝花夕拾》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___________、恩师(___________、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_________)。
9、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组织社会调查之后,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刚才,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
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②“采取有力的方法”这句话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改为“ ”。 ③画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号。
二、阅读(一) 《桃花源记》(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之: ...
11. 翻译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6分)
13. 《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4分)
阅读(二) 《善意》(20分)
①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②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③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④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⑤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⑥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⑦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⑧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⑨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⑩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
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4.文章主要用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善意?注意从文中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
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1)看的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的缩了回去。
(2)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
16.篇末写小姑娘的母亲眼里盈满了泪光,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受?(3分)
17.该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说的“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你认为它跟作者的行为矛盾吗?请阐述理由。(3分)
18、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4分) 阅读 (三)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18分)
①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②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
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④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⑤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⑥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⑦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⑧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塞”。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⑩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19、城市改变了人口的流向,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特有的魅力?(3分)
20、结合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请回答:什么是“城市文化”?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21、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22、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2分)
23、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分别提炼出两个问题或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过去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淮北市曾经争做“皖北中心城市”,现任政府实事求是,决定转型,“打造精致淮北,创建文明城市”。
②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③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淮北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也注重打“文化”品牌,相山、园林、公路、厂矿、商场、民居等处处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和自然遗产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④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三、24、写作(55分)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
四、卷面书写(5分)
参考答案
1、老大徒伤悲。2、孤帆天际看。3、徒有羡鱼情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答案示例:①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中秋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解析:冀 溺 xiāo解析:“星晨”改为“星辰”。 解析:“华”的意思是“花,开花”。“采撷”的意思是“采摘 解析:一边种植真实。
9、略
10—11. 略 l2.一是活动(往来种作) ,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善意
14.从①—⑨小节中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第③段的“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表明“我”感到吃惊;第⑥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表明“我”为小姑娘失去右手拇指感到难过;第⑨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说明“我”想到小姑娘的前途感到惆怅。这三处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我”的“善意”。第⑩节到文末,则通过鼓励女儿与小姑娘交朋友的神态描写和教导女儿的语言描写来体现。
15.①“伸”表现小姑娘愿意与“我”用手势沟通的天真可爱;“缩”体现了她想起自己没有右手拇指的“羞涩”矛盾,也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②“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16.为残疾的女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有了玩伴获得了快乐而感到高兴,为女儿的残疾被别人忽略、获得了别人善意的尊重而激动,为过去自己怕女儿在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对女儿的严厉限制后悔。
17.“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指的是面对肢残人,人们应该忽略其“残缺”处,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这在作者让女儿与小姑娘交往和对女儿的教导中可以看出。
18、答题要点:允许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较充足的依据,能自圆其说;语言表达。例一:从文中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例二:联系自己
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19、:发达的社会文化 巨大的经济效益 巨大的社会效益 (3分)
20:“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意思对即可)(2分)
突出特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 发达; 具有开放性; 交流性强。(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21:列数字 作比较 引用 (3分)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城市人口密集,使上下班高峰车辆拥堵,交通不畅。(2分)
22:因为城市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问题。(2分) 23:(1)政府要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要吸引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4分,一个问题或观点2分,其他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