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等精度直接测量的评定

国家质检总局福州培训中心 彭靖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不等精度直接测量时,由各测量值x i 及其标准差σi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时,有两个计算公式

式中:p i ——各测量值的权;σi ——各测量值的标准差;σ——单位权标准差;——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但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有时会相差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哪个公式更为合理呢?本文对此从公式的推导到公式的选用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般性的原则。

二、公式的数学推导

在不等精度测量时,各测量值的权的定义式为:

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为:

则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为:

对式(5)求方差有

设各测量值x i 的方差都存在,且已知分别为,即D(x i )= 由(4)

式有=σ2/p i

从公式(1)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 必须是已知的。而在实际测量中,常常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 是未知的,无法直接应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但是,从分析来看,如果能由各测量值的残差(其权等于测量值的权) 求出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并将其代入公式(1)中,就可计算出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为此,作如下推导: 由残差νi =x i

- i =1,2,……n

对νi 单位权化

由于 v i 的权都相等,因而可设为1,故用v i 代替贝塞尔公式中的νi 可得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

将此式代入公式(1),即得到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

从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公式(1)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准确值;而公式(2)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值。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可知,只有在n →∞时,其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才能等于单位权的标准差,

而由于测量次数的有限性和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这两者是不相等的,所以由公式(1)和公式(2)确定的不确定度的值是也不相同的。

三、公式选用的一般原则

笔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进行公式的数学推导,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两个公式推导的前提是不一样的,其应用当然也就不同。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测量值的权是由其他方法得到的,而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无法应用公式(1)来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而只能用公式(2)。

2.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

当已知测量值x i 和其标准差σi 时,有两种方法计算

的标准差:第一种方法是用公式(1)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用公式(2)进行计算。前面已述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是不相等的。两种方法的区别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的σi 计算,没有用到测量数据x i 。而第二种方法既用到了σi (确定权) ,也用到了测量数据x i (计算残差) 。公式(2)是一个统计学公式,与观测次数n 有关,只有n 足够大,即观测数据足够多时,该公式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根据前面的推导分析,当测量次数较少时,考虑到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建议采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当测量次数较多时,采用公式(2)评定不确定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一组数据的不确定度值,它包含了由随机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也包含了由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因而更具有实验性质。现在的问题是,测量次数究竟为多少时才是较少或较多呢?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关系为:,当σ一定时,n >10以后,已减少得非

常缓慢。所以常把n =10作为一个临界值。综上所述,当测量次数n

四、实例

[实例1]用国家基准器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3天检定某一基准米尺,检定的结果为999.9425mm(3次测量取平均值) ,

999.9416mm(2次测量取平均值. 雪,999.9419mm(5次测量取平均值) ,试求最终的检定结果。

[解]由于测量条件相同,3天里的10次测量是等精度的。3个检定结果所以精度不等,是因为每天测量的次数不同,所以其权为:

p 1:p 2:p 3=σ2/n 1:σ2/n 2:σ2/n 3=3:2:5

所以,加权算术平均值为:

因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故σx 应按公式(2)估算,所以

[实例2]对某物理量进行9次直接测量,数据见下表,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解](1)计算各测量值的权:

由式(4)知

p i =σ2/

令单位权标准差σ=50,则各测量值的权为:

p 1:p 2:p 3:p 4:p 5:p 6:p 7:p 8:p 9

=1:1:1:1.93:12.8:2.97:4.34:2.78:4.73

(2)

计算最佳估计值:

(3)

计算的标准差:

第一种方法;用公式(1)计算

第二种方法:用公式(2)计算

从本例看,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依据第三节的原则,该例采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为好。从对观测列的分析来看,x max -x min =132,取值很分散,似有系统误差存在。当系统误差大于随机误差时,测量值的变化规律会明显地为系统误差所左右,因而无法用统计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原有的测量值也就失去了意义。要有效地提高测量准确度,必须认真

分析测量过程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其影响。

不等精度直接测量的评定

国家质检总局福州培训中心 彭靖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不等精度直接测量时,由各测量值x i 及其标准差σi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时,有两个计算公式

式中:p i ——各测量值的权;σi ——各测量值的标准差;σ——单位权标准差;——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但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有时会相差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哪个公式更为合理呢?本文对此从公式的推导到公式的选用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般性的原则。

二、公式的数学推导

在不等精度测量时,各测量值的权的定义式为:

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为:

则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为:

对式(5)求方差有

设各测量值x i 的方差都存在,且已知分别为,即D(x i )= 由(4)

式有=σ2/p i

从公式(1)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 必须是已知的。而在实际测量中,常常各测量值的方差(或标准差) 是未知的,无法直接应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但是,从分析来看,如果能由各测量值的残差(其权等于测量值的权) 求出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并将其代入公式(1)中,就可计算出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为此,作如下推导: 由残差νi =x i

- i =1,2,……n

对νi 单位权化

由于 v i 的权都相等,因而可设为1,故用v i 代替贝塞尔公式中的νi 可得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

将此式代入公式(1),即得到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估计值

从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公式(1)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准确值;而公式(2)是在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计算出的不等精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值。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可知,只有在n →∞时,其单位权标准差的估计值才能等于单位权的标准差,

而由于测量次数的有限性和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这两者是不相等的,所以由公式(1)和公式(2)确定的不确定度的值是也不相同的。

三、公式选用的一般原则

笔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进行公式的数学推导,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两个公式推导的前提是不一样的,其应用当然也就不同。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测量值的权是由其他方法得到的,而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无法应用公式(1)来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而只能用公式(2)。

2.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已知时

当已知测量值x i 和其标准差σi 时,有两种方法计算

的标准差:第一种方法是用公式(1)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用公式(2)进行计算。前面已述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是不相等的。两种方法的区别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的σi 计算,没有用到测量数据x i 。而第二种方法既用到了σi (确定权) ,也用到了测量数据x i (计算残差) 。公式(2)是一个统计学公式,与观测次数n 有关,只有n 足够大,即观测数据足够多时,该公式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根据前面的推导分析,当测量次数较少时,考虑到随机抽样取值的分散性,建议采用公式(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当测量次数较多时,采用公式(2)评定不确定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一组数据的不确定度值,它包含了由随机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也包含了由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因而更具有实验性质。现在的问题是,测量次数究竟为多少时才是较少或较多呢?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关系为:,当σ一定时,n >10以后,已减少得非

常缓慢。所以常把n =10作为一个临界值。综上所述,当测量次数n

四、实例

[实例1]用国家基准器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3天检定某一基准米尺,检定的结果为999.9425mm(3次测量取平均值) ,

999.9416mm(2次测量取平均值. 雪,999.9419mm(5次测量取平均值) ,试求最终的检定结果。

[解]由于测量条件相同,3天里的10次测量是等精度的。3个检定结果所以精度不等,是因为每天测量的次数不同,所以其权为:

p 1:p 2:p 3=σ2/n 1:σ2/n 2:σ2/n 3=3:2:5

所以,加权算术平均值为:

因各测量值的标准差未知,故σx 应按公式(2)估算,所以

[实例2]对某物理量进行9次直接测量,数据见下表,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解](1)计算各测量值的权:

由式(4)知

p i =σ2/

令单位权标准差σ=50,则各测量值的权为:

p 1:p 2:p 3:p 4:p 5:p 6:p 7:p 8:p 9

=1:1:1:1.93:12.8:2.97:4.34:2.78:4.73

(2)

计算最佳估计值:

(3)

计算的标准差:

第一种方法;用公式(1)计算

第二种方法:用公式(2)计算

从本例看,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依据第三节的原则,该例采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为好。从对观测列的分析来看,x max -x min =132,取值很分散,似有系统误差存在。当系统误差大于随机误差时,测量值的变化规律会明显地为系统误差所左右,因而无法用统计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原有的测量值也就失去了意义。要有效地提高测量准确度,必须认真

分析测量过程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其影响。


相关文章

  • 测量误差知识
  •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对某一个量进行多次重复观测,例如重复观测某一水平角或往返丈量某段距离等,其多次测量的结果总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观测值中含有测量误差.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下列 ...查看


  • 1第一章测量的基础知识
  • 第1章 测试技术基础 1.1 量的基本概念 1.1.1 量与量纲 1.1.2 国际单位制 1.1.3 基准.标准和量值的传递 1.2 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1.3 测量误差 1.4 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1.1 测量标准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 ...查看


  • 测量方法的分类
  • 测量方法的分类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采用各种手段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被测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对测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测量任务是否能完成.因此要针对不同测量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找 ...查看


  • 分辨率与精度
  • 分辨率与精度的区别 2010-10-07 10:28:37 很多人对于精度和分辨率的概念不清楚,这里我做一下总结,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我们搞编码器制做和销售的,经常跟"精度"与"分辨率"打交道,这个问 ...查看


  • 环境保护监测中水流量的测定方法
  • 环境保护监测中水流量的测定方法 赵起越 赵红帅 王小菊 刘保献 徐辣士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100048) 摘要水流量是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体污染物实施控制的必备参数,也是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水流量测试技术 ...查看


  • 各国齿轮精度对照[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 各国齿轮精度等级对应关系表 我国齿轮标准的演变 JB1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 1960年由一机部颁布实施 JB179-8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 由一机部颁布,1981年1月1日实施 JB179-83< ...查看


  •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罗德安 廖丽琼 5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罗德安 廖丽琼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量工程系, 北京 100044) Analysis on Accuracy Influe ntial Factors ...查看


  • (新)焊接件
  • 返回总目录 后退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标准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件 ! 范围 !" #$%&&&'()*++, 代替-." *&&'(),,焊接部分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 ...查看


  • 齿轮的检测
  • 一 典型零件检测 1.5齿轮的检测 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 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 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 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