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功效与作用-中药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买书网,更新日期:2009-12-18 15:01:12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降火,滋阴润燥。

【传统应用】

主治热病温病高热、烦躁、口渴等症;肺热咳嗽、痰黄、发热等症。也用于虚劳发热、阴虚内热和消渴等病证。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等症;②二母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知母、贝母,治疗肺热咳嗽。

在治疗历节肢节疼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知母也是重要的配伍药。

【主要成分】

知母主要含知母皂苷类和多糖类之知母聚糖,黄酮类之芒果苷等成分。

1.皂苷类  知母含总皂苷6%,分得6种皂苷,为知母皂苷A-1、A-2、A-3、A-4、B一1、B-2,还有菝葜皂苷元。

2.多糖类  含知母聚糖A、B、C、D。

3.黄酮类含芒果苷、异芒果苷。

4.微量元素类有铁、锌、锰、铜、铬、镍等。

5.其他还含β谷甾醇、知母脂A、木脂素、生物碱、胆碱、鞣酸、尼克酰胺、烟酸等。

【药理作用】

(一) 知母有较弱的解热作用,能增强生石膏的退热效果.其有效成分为芒果苷。

(二)对阴虚模型的影响

知母水煎液和菝葜皂苷元能调节阴虚动物模型向正常转化。

菝葜皂苷元是Na、K—ATP酶的抑制剂。在用甲状腺素所致大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Na、K—ATP酶显著升高时,菝葜皂苷元使甲亢症状改善,使Na、K—ATP酶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使大便于结、小便短黄等类似阴虚内热的症状改善。

(三)对皮质激素的影响

家兔灌服地塞米松的同时,服用单味或复方知母、生地、甘草,都可使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上升,尤以知母和知母总皂苷作用为强。但如无皮质激素存在,则知母就无此作用。知母的作用与抑制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代谢有关,是减缓了皮质激素在肝中的破坏失活。

知母还可减轻肾病患者服用地塞米松所致的满月脸和兴奋失眠等不良作用。

(四)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知母和知柏复方能抑制大鼠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系统,使心率减慢,肾上腺重量减轻,使血清、肾上腺内和脑内多巴胺一β一羟化酶的活性降低,出现与寒证相似的表现。

(五)降糖

知母对家兔糖尿病有降糖作用,并可使小鼠血中酮体减少。在白虎汤中能使整方降糖作用增强。

(六)其他

1.抗病原体:知母有一定的抗菌功效,芒果苷有显著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异芒果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2.抗炎和利胆:芒果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明显的利胆作用。

3.异芒果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强心、利尿、明显的镇静作用。

4.抗溃疡:知母煎剂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发热和内热。

2.治疗糖尿病。

3.治疗肺支气管慢性感染,经常咳嗽、痰多。

4.治疗免疫病,协助激素减量。

【剂量与用法】

药典用量:6~12g,

临床常用剂量:6~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临床体会】

(一)本品清热是配伍药

本品对高热、低热、实热、虚热等各种疾病发热,包括感染性、结核性、病毒性、免疫性、肿瘤性、烧伤性、中暑等的发热,都能使用。对于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而体温正常的人,也能使用。

本品既有滋阴清热功效,又有清热解毒功效,是介于石膏、黄柏、生地之间的药。古人常将知母与石膏或黄柏或生地同用。白虎汤、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中医最基本的方剂,知母都是臣药、配伍药。

石膏清热生津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清热生津之力得到加强;黄柏清热解毒而不滋阴,与知母配伍,加强了清热解毒功效;生地滋阴清热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加强了滋阴清热功效。可见古人是将知母作为臣药对待的,是用来加强君药功效的。

(二)在治疗历节中起着协助功效

经方桂芍知母汤用于治疗历节。历节相当于现代的类风湿关节炎。方中主要以桂枝、附子、麻黄、防风等温经祛风药为主。知母在该方中,一是起了一些消炎作用,但并无止痛作用;二是对上述这些温热药起着平衡的作用。知母不是君药,是臣佐药,是起着协助功效。所以该方在临床使用时还宜灵活掌握。

(三)关于皮质激素减量

知母没有直接的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作用,但能促进地黄、龟甲等补肾药对肾上腺皮质的促分泌作用。  ,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免疫性疾病病人,知母与生地、熟地、龟甲等滋阴药同用或与仙灵脾、鹿角片、附子等温阳药同用,对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激素减量是一味常用药,协助补肾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增效。

(四)关于本品的苦寒

本品性味苦寒,但临床应用并不太苦也不太寒。这由于是配伍的关系。知母加强了石膏的寒,加重了黄柏的苦。如与生地同用就不苦,与甘草同用就不寒;并且平衡桂枝的热性还不够有力。

由于知母对脾虚泄泻病人能加重滑肠便稀,这与中药苦寒伤脾理论是符合的。因此有些书上常夸大了知母的苦寒的一面,包括苦寒清热和苦寒伤脾,而忽略了其滋阴的一面。

(五) 元代朱丹溪提出了“阴不足,阳有余”的观点,并制定了大补阴丸的名方。明代赵献可和张景岳提出对于阴虚火旺之人,只可补水养火,不可苦寒直折的观点,反对使用知母、黄柏,认为知母、黄柏是苦寒直折之品,能够损肾。

从现代分析来看,赵、张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于长期低热内热,有的因于疾病;有的因于功能失调,没有器质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使用知母是安全的,不论虚实,器质性、功能性疾病发热都可以长期服用知母。但黄柏有毒副作用,功能失调的内热患者不宜长期服用之。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不会不舒服。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过大,对消化系统正常的人影响不明显,对已患有胃痛和容易便溏的病人,会加重症状,有恶心、滑肠便稀反应。作为配伍药,没有必要大剂量使用。

rn本文来自: 网上买书(www.maishu123.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maishu123.cn/ditu/zhongyao/18147.html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买书网,更新日期:2009-12-18 15:01:12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降火,滋阴润燥。

【传统应用】

主治热病温病高热、烦躁、口渴等症;肺热咳嗽、痰黄、发热等症。也用于虚劳发热、阴虚内热和消渴等病证。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等症;②二母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知母、贝母,治疗肺热咳嗽。

在治疗历节肢节疼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知母也是重要的配伍药。

【主要成分】

知母主要含知母皂苷类和多糖类之知母聚糖,黄酮类之芒果苷等成分。

1.皂苷类  知母含总皂苷6%,分得6种皂苷,为知母皂苷A-1、A-2、A-3、A-4、B一1、B-2,还有菝葜皂苷元。

2.多糖类  含知母聚糖A、B、C、D。

3.黄酮类含芒果苷、异芒果苷。

4.微量元素类有铁、锌、锰、铜、铬、镍等。

5.其他还含β谷甾醇、知母脂A、木脂素、生物碱、胆碱、鞣酸、尼克酰胺、烟酸等。

【药理作用】

(一) 知母有较弱的解热作用,能增强生石膏的退热效果.其有效成分为芒果苷。

(二)对阴虚模型的影响

知母水煎液和菝葜皂苷元能调节阴虚动物模型向正常转化。

菝葜皂苷元是Na、K—ATP酶的抑制剂。在用甲状腺素所致大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Na、K—ATP酶显著升高时,菝葜皂苷元使甲亢症状改善,使Na、K—ATP酶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使大便于结、小便短黄等类似阴虚内热的症状改善。

(三)对皮质激素的影响

家兔灌服地塞米松的同时,服用单味或复方知母、生地、甘草,都可使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上升,尤以知母和知母总皂苷作用为强。但如无皮质激素存在,则知母就无此作用。知母的作用与抑制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代谢有关,是减缓了皮质激素在肝中的破坏失活。

知母还可减轻肾病患者服用地塞米松所致的满月脸和兴奋失眠等不良作用。

(四)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知母和知柏复方能抑制大鼠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系统,使心率减慢,肾上腺重量减轻,使血清、肾上腺内和脑内多巴胺一β一羟化酶的活性降低,出现与寒证相似的表现。

(五)降糖

知母对家兔糖尿病有降糖作用,并可使小鼠血中酮体减少。在白虎汤中能使整方降糖作用增强。

(六)其他

1.抗病原体:知母有一定的抗菌功效,芒果苷有显著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异芒果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2.抗炎和利胆:芒果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明显的利胆作用。

3.异芒果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强心、利尿、明显的镇静作用。

4.抗溃疡:知母煎剂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发热和内热。

2.治疗糖尿病。

3.治疗肺支气管慢性感染,经常咳嗽、痰多。

4.治疗免疫病,协助激素减量。

【剂量与用法】

药典用量:6~12g,

临床常用剂量:6~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临床体会】

(一)本品清热是配伍药

本品对高热、低热、实热、虚热等各种疾病发热,包括感染性、结核性、病毒性、免疫性、肿瘤性、烧伤性、中暑等的发热,都能使用。对于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而体温正常的人,也能使用。

本品既有滋阴清热功效,又有清热解毒功效,是介于石膏、黄柏、生地之间的药。古人常将知母与石膏或黄柏或生地同用。白虎汤、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中医最基本的方剂,知母都是臣药、配伍药。

石膏清热生津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清热生津之力得到加强;黄柏清热解毒而不滋阴,与知母配伍,加强了清热解毒功效;生地滋阴清热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加强了滋阴清热功效。可见古人是将知母作为臣药对待的,是用来加强君药功效的。

(二)在治疗历节中起着协助功效

经方桂芍知母汤用于治疗历节。历节相当于现代的类风湿关节炎。方中主要以桂枝、附子、麻黄、防风等温经祛风药为主。知母在该方中,一是起了一些消炎作用,但并无止痛作用;二是对上述这些温热药起着平衡的作用。知母不是君药,是臣佐药,是起着协助功效。所以该方在临床使用时还宜灵活掌握。

(三)关于皮质激素减量

知母没有直接的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作用,但能促进地黄、龟甲等补肾药对肾上腺皮质的促分泌作用。  ,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免疫性疾病病人,知母与生地、熟地、龟甲等滋阴药同用或与仙灵脾、鹿角片、附子等温阳药同用,对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激素减量是一味常用药,协助补肾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增效。

(四)关于本品的苦寒

本品性味苦寒,但临床应用并不太苦也不太寒。这由于是配伍的关系。知母加强了石膏的寒,加重了黄柏的苦。如与生地同用就不苦,与甘草同用就不寒;并且平衡桂枝的热性还不够有力。

由于知母对脾虚泄泻病人能加重滑肠便稀,这与中药苦寒伤脾理论是符合的。因此有些书上常夸大了知母的苦寒的一面,包括苦寒清热和苦寒伤脾,而忽略了其滋阴的一面。

(五) 元代朱丹溪提出了“阴不足,阳有余”的观点,并制定了大补阴丸的名方。明代赵献可和张景岳提出对于阴虚火旺之人,只可补水养火,不可苦寒直折的观点,反对使用知母、黄柏,认为知母、黄柏是苦寒直折之品,能够损肾。

从现代分析来看,赵、张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于长期低热内热,有的因于疾病;有的因于功能失调,没有器质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使用知母是安全的,不论虚实,器质性、功能性疾病发热都可以长期服用知母。但黄柏有毒副作用,功能失调的内热患者不宜长期服用之。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不会不舒服。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过大,对消化系统正常的人影响不明显,对已患有胃痛和容易便溏的病人,会加重症状,有恶心、滑肠便稀反应。作为配伍药,没有必要大剂量使用。

rn本文来自: 网上买书(www.maishu123.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maishu123.cn/ditu/zhongyao/18147.html


相关文章

  •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习题
  •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 . 2.传统制药的原则是-----.------.--.--:具体方法为--.-----.------.-------. 3.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 ...查看


  • 中药学三基考试试题
  • 中药学三基考试试题 2011年7月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由苏敬等人编著的药典性本草是 (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神农本草 ...查看


  • 中药配伍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 班级:2014级针灸推拿学2班 姓名:李涛 学号:[1**********]2 标题: 中药配伍与方剂配伍的区别 摘要: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具有 ...查看


  • 中药学笔记整理
  •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 ...查看


  • 中药学考试试题
  • 第三章 <中药学>[A型题]1.寒凉药不具备下列何作用A.清热泻火 B.凉血解毒 C.滋阴除热 D.补火助阳 E.泻热通便2.两药配合后,药物疗效降低的配伍关系称A.相须 B.相使 C.相恶 D.相畏 E.相反3.确定道地药材的 ...查看


  • 具有降糖功效的中药
  • 具有降糖功效的中药 为了寻找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天然植物药,许多医药科技工作者还对中草药降低血糖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中药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许多中药具有比较好的降糖作用. 人参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 ...查看


  • 中药学题目
  • 单选 1. 治疗阴虚有热,心烦,失眠者,宜选用: A.南沙参 B.北沙参 C.石斛 D.百合 E.大枣 6. 既能清热利湿,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A.栀子 B.芦根 C.淡竹叶 D.天花粉 E.知母 20.下列哪味药无收涩敛疮作用: A. ...查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中药学专业知识 第一篇 总论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新修本草) 二.多选题 3.<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图文对照).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查看


  • 中药学--2010年中药学中级考试大纲(卫生资格考试:093)
  • 第一单元 中药学的发展 要点: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炮炙论>.<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