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银币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过度到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金单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首先稳定的币值保证了商品流通顺利扩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次,稳定的币值是债权债务的契约关系保持正常,促进了信用关系的发展;第三,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本输出,使国际经济关系相对稳定。

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有限,价值符号无法兑现金单本位制的制度被削弱。

为了缓解对黄金的需求,使经济发展摆脱了黄金数量的限制,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但是兑换的起点很高。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这种货币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金银这两种贵金属在历史上为推动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纸币制度。纸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纸币的发行基于有集权的民族国家和广阔的民族市场。因为纸币的流通需要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支撑,使得它获得社会的公认而被广泛接受。纸币是因为流通才有了价值,它必须由广阔的民族市场来吸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

以它不能自动地的退出流通,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能执行贮藏手段只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纸币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才能流通,它的流通无法超越国界,因此纸币不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制度是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和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产生的。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而发行和流通的。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磨损,也不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等好处。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这是贵金属不能做到的。而且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各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须被迫调整其国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目标,这不利于一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因此,各国要放弃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制度的不成立并不代表贵金属从此和货币再无关联。首先,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执行者主要是金属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属货币能够发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其次,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金块和银块。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按其实际重量发挥职能。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银币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过度到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金单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首先稳定的币值保证了商品流通顺利扩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次,稳定的币值是债权债务的契约关系保持正常,促进了信用关系的发展;第三,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本输出,使国际经济关系相对稳定。

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有限,价值符号无法兑现金单本位制的制度被削弱。

为了缓解对黄金的需求,使经济发展摆脱了黄金数量的限制,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但是兑换的起点很高。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这种货币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金银这两种贵金属在历史上为推动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纸币制度。纸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纸币的发行基于有集权的民族国家和广阔的民族市场。因为纸币的流通需要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支撑,使得它获得社会的公认而被广泛接受。纸币是因为流通才有了价值,它必须由广阔的民族市场来吸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

以它不能自动地的退出流通,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能执行贮藏手段只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纸币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才能流通,它的流通无法超越国界,因此纸币不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制度是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和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产生的。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而发行和流通的。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磨损,也不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等好处。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这是贵金属不能做到的。而且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各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须被迫调整其国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目标,这不利于一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因此,各国要放弃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制度的不成立并不代表贵金属从此和货币再无关联。首先,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执行者主要是金属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属货币能够发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其次,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金块和银块。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按其实际重量发挥职能。


相关文章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对货币供给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我国在运用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查看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
  • 2015-08-12 04:2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经济学·热点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战后初期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早已不再,几乎是无奈之举的" ...查看


  • 中国钱币演变
  • 中国钱币的演变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说图题已成为高考命题中的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上海高考卷,更是以说图题为主,(2004年上海卷多达二十多幅图)充分体现了上海高考卷的特色.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有必要加强说图题的专题训练. 众所周 ...查看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 ...查看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探析
  •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当前舆论关注的焦点.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进行博弈,在市场.国际舆论及外国政府的三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查看


  • 金融学课程标准
  •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查看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演化,货币制度 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货币制度构成要素及演变:难点是理解货币的本质. [教学时数 ...查看


  • 对货币制度的认识
  • 对货币制度的认识 学号:13L0208205 班级:财务L132 姓名:薛瀚伟 成绩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较规范 ...查看


  •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作者:李方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1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货币体系问题颇受关注.国际货币体系为了适应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