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4. 摩擦力的秘密
《摩擦力的秘密》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四课,所以这课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揭示摩擦力的秘密的规律也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大难点,虽然现在的科学课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淡化科学概念,但我认为至少也应该让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对什么是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设计了“捉泥鳅”,“动一动感受手脚上的摩擦力”等几个小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切实感受和亲身体验。
在本次公开课上我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几天虽然上完课感觉轻松了很多,但是在梦中我依然能梦见自己课堂上的许多瑕疵,所以假期第一天的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对自己的课做个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教案设计上,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不是太明确,35分钟的一堂课内容设计得有点儿多了,学生接受可能有点儿吃力。
这是任何课程的大忌,重难点突出才能让教学层次清晰,才能事半功倍,但是我由于公开课教学经验缺乏,没能彻底吃透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紧张,使得该强调的一带而过,我深感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薄弱。
其次,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几个小游戏。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捉泥鳅的小游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和本节课的知识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的摩擦力,帮助学生们把在脑海里的朦胧的对摩擦力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它提出来,让学生感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实际上,这一点确实做到了,同学们对这一游戏积极投入,并能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游戏进行深入的挖掘,同学们还没有吃透这个游戏,就匆匆地进行下一环节,很多同学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这个游戏的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
当然,由于没有前几课的铺垫,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就要学会控制变量,只要这一难点突破了,那么其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就成为本课的重点之一。本来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大胆的进行假设和预测,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实验,但是后来却否定这一想法。因为我发现这一课的实验是几个
典型的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关于变量的控制,如果学生是在学习过“摆”这一课后再学习此课,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但是现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多的“变量控制”,所以我在教学中规定了实验的内容,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实验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深刻地意识到我身上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课堂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运用得不够精炼,特别是激发性语言太过缺乏;课堂组织能力不够,应适当调控学生的听课状态;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有一些思考时间,而我进行得太快,没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机会;在进行游戏时,应交代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给出学生定义前,先让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总之,任何事情都很难进行的完美,虽然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并把教学设计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本课进行时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时的动力,世界虽没有完美的事情,但我要尽量把它进行到完美。
最后,我感谢相关领导给我这次暴露自己缺点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更加完善自己,努力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谢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4. 摩擦力的秘密
《摩擦力的秘密》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四课,所以这课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揭示摩擦力的秘密的规律也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大难点,虽然现在的科学课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淡化科学概念,但我认为至少也应该让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对什么是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设计了“捉泥鳅”,“动一动感受手脚上的摩擦力”等几个小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切实感受和亲身体验。
在本次公开课上我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几天虽然上完课感觉轻松了很多,但是在梦中我依然能梦见自己课堂上的许多瑕疵,所以假期第一天的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对自己的课做个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教案设计上,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不是太明确,35分钟的一堂课内容设计得有点儿多了,学生接受可能有点儿吃力。
这是任何课程的大忌,重难点突出才能让教学层次清晰,才能事半功倍,但是我由于公开课教学经验缺乏,没能彻底吃透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紧张,使得该强调的一带而过,我深感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薄弱。
其次,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几个小游戏。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捉泥鳅的小游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和本节课的知识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的摩擦力,帮助学生们把在脑海里的朦胧的对摩擦力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它提出来,让学生感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实际上,这一点确实做到了,同学们对这一游戏积极投入,并能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游戏进行深入的挖掘,同学们还没有吃透这个游戏,就匆匆地进行下一环节,很多同学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这个游戏的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
当然,由于没有前几课的铺垫,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就要学会控制变量,只要这一难点突破了,那么其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就成为本课的重点之一。本来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大胆的进行假设和预测,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实验,但是后来却否定这一想法。因为我发现这一课的实验是几个
典型的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关于变量的控制,如果学生是在学习过“摆”这一课后再学习此课,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但是现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多的“变量控制”,所以我在教学中规定了实验的内容,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实验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深刻地意识到我身上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课堂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运用得不够精炼,特别是激发性语言太过缺乏;课堂组织能力不够,应适当调控学生的听课状态;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有一些思考时间,而我进行得太快,没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机会;在进行游戏时,应交代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给出学生定义前,先让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总之,任何事情都很难进行的完美,虽然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并把教学设计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本课进行时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时的动力,世界虽没有完美的事情,但我要尽量把它进行到完美。
最后,我感谢相关领导给我这次暴露自己缺点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更加完善自己,努力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