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
备课研修 2013-01-06 10:01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意 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的常识。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掌握“畔、帐、更、聒”四个字在这首 词中的正确读音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作者从 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作 者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 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 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 来。 二、细读
1、理解上阕(què)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 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 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 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 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家乡真的“无此声 ”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字面意思故乡; 含着意思自然、自由的生活。 (2)真正的“乡心”指什么? “故乡”在何方? 纳兰性德真正思念的是什么? 5、这首词有令你感动的东西吗?你为何感动? 6、完成作业本作业。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
备课研修 2013-01-06 10:01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意 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的常识。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掌握“畔、帐、更、聒”四个字在这首 词中的正确读音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作者从 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作 者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 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 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 来。 二、细读
1、理解上阕(què)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 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 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 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 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家乡真的“无此声 ”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字面意思故乡; 含着意思自然、自由的生活。 (2)真正的“乡心”指什么? “故乡”在何方? 纳兰性德真正思念的是什么? 5、这首词有令你感动的东西吗?你为何感动? 6、完成作业本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