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的缺失,在大学中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从研究生论文抄袭看大学“规矩”的缺失

近日,网上和报纸上连续披露了几起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的事件。有的论文,不仅正文全部抄袭,连文末的“致谢”也捎带着一并剪贴,甚至导师的姓名都懒得改。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类似研究生论文抄袭的事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时下颇为流行的词汇——“规矩”。

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者,当然不是不懂规矩。他们往往是明知故犯,以规矩为刍狗;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但规矩的缺失,在大学中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则是不争的事实。

规矩可分为硬性的规矩和软性的规矩两种。前者一般比较容易体察,比如各种规章制度,甚或机制以及仪式;后者则与文化传统、文化素养相关,像习俗、习惯,礼节、礼貌,学者风度、书生意气等等。

虽然硬性的规矩容易体察,但现在看来,执行得并不理想。拿研究生论文抄袭来说,稍正规一点的学校就不应该出现整篇抄袭的情况。因为论文提交前的第一关就是到中国知网上“查重”(检测重复率)。这一关不过,根本无法提交外审。即便是侥幸过关,还要经过外审,外审后还需要通过预答辩、答辩。这一系列程序,加之导师具体指导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任何一个环节稍加把关,都可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不仅是一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一些以“创新”为名的有关研究生培养的新政策,其负面效应也在实践中频频显现。

比如“导师赞助制”这个“与国际接轨”的政策,当初据说是为了“增加导师责任感”“提高责任心”的。在管理者看来,导师用自己的经费赞助研究生后,既可以起到增加后者收入的作用,减轻学校的负担。因为补贴出自导师自己的科研经费,自然也会倍加珍惜。

现在看,这个政策不仅根本没有考虑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实际状况,所谓“增加导师责任感”“提高责任心”的预期,也正在事与愿违。现实的情况是,导师出资赞助学生后,让学生充当自己的雇佣劳动力在政策上变得合法,在心理上也不再有负疚感。由于已经付出了财力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属于精神层面的“责任感”也就很容易削弱。

由于大学本身过度的行政化,一些本属于研究生必备的学术规矩,往往通过行政政策的方式来下达,也影响了学生的接受。比如与论文抄袭直接相关的学术规范,很少有大学能够动员校内有真才实学的知名学者现身说法。讲学术规范者,要么是行政人员,要么就是现学现卖者。

而稍有学术研究经验者都知道,学术规范不只是思想道德问题,它同时也是学术训练的问题。那些偶有抄袭嫌疑的学生,往往是未经训练而不明就里,不见得都是有意去踩踏学术红线的。在这个过程中,名家的教导和导师的示范较之简单的行政灌输,其作用不知要大多少倍。

直白地说,现在不仅研究生,就是许多研究生导师,对那些中国大学曾经的人文传统和习惯,行为举止和风范,即那些软性的规矩也不甚了了。

当然,人文传统、习惯和行为举止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基本的原则、基本做派还是一致的。作为大学里的从业者,至少应该尽量地温文尔雅吧。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50年代,胡适去台湾讲学。台湾当地的学生叫他“胡适先生”。胡适听后喃喃道:“‘胡适先生’,也好,也好。”他的意思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即便加上尊称亦不应直呼前辈的大名,即应该称“胡适之先生”,但称“胡适先生”也能接受。

可是,我们当下的研究生就未必然也了。见人叫“老师”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在正式的学位论文里也处处称“老师”就显得比较奇怪了。最近研究生复试,有位考生称冯友兰为“老师”就把本人吓了一跳:“冯先生怎么会有‘90后’的学生?”

软性的规矩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习得的。一是来自老师(或导师)的熏陶,一是自己从前辈所著之书、所撰之回忆文章中体味和悟得。随着老辈学者的日渐稀少,前一种途径已经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了。那么,读一些相关的著述,即所谓的“闲书”,知晓一些早年大学的历史和学人、学校的轶事,就显得不可或缺。

对大学及其文化传承而言,软性的规矩比硬性的规矩更难保持,却更为重要。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从研究生论文抄袭看大学“规矩”的缺失

近日,网上和报纸上连续披露了几起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的事件。有的论文,不仅正文全部抄袭,连文末的“致谢”也捎带着一并剪贴,甚至导师的姓名都懒得改。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类似研究生论文抄袭的事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时下颇为流行的词汇——“规矩”。

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者,当然不是不懂规矩。他们往往是明知故犯,以规矩为刍狗;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但规矩的缺失,在大学中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则是不争的事实。

规矩可分为硬性的规矩和软性的规矩两种。前者一般比较容易体察,比如各种规章制度,甚或机制以及仪式;后者则与文化传统、文化素养相关,像习俗、习惯,礼节、礼貌,学者风度、书生意气等等。

虽然硬性的规矩容易体察,但现在看来,执行得并不理想。拿研究生论文抄袭来说,稍正规一点的学校就不应该出现整篇抄袭的情况。因为论文提交前的第一关就是到中国知网上“查重”(检测重复率)。这一关不过,根本无法提交外审。即便是侥幸过关,还要经过外审,外审后还需要通过预答辩、答辩。这一系列程序,加之导师具体指导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任何一个环节稍加把关,都可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不仅是一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一些以“创新”为名的有关研究生培养的新政策,其负面效应也在实践中频频显现。

比如“导师赞助制”这个“与国际接轨”的政策,当初据说是为了“增加导师责任感”“提高责任心”的。在管理者看来,导师用自己的经费赞助研究生后,既可以起到增加后者收入的作用,减轻学校的负担。因为补贴出自导师自己的科研经费,自然也会倍加珍惜。

现在看,这个政策不仅根本没有考虑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实际状况,所谓“增加导师责任感”“提高责任心”的预期,也正在事与愿违。现实的情况是,导师出资赞助学生后,让学生充当自己的雇佣劳动力在政策上变得合法,在心理上也不再有负疚感。由于已经付出了财力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属于精神层面的“责任感”也就很容易削弱。

由于大学本身过度的行政化,一些本属于研究生必备的学术规矩,往往通过行政政策的方式来下达,也影响了学生的接受。比如与论文抄袭直接相关的学术规范,很少有大学能够动员校内有真才实学的知名学者现身说法。讲学术规范者,要么是行政人员,要么就是现学现卖者。

而稍有学术研究经验者都知道,学术规范不只是思想道德问题,它同时也是学术训练的问题。那些偶有抄袭嫌疑的学生,往往是未经训练而不明就里,不见得都是有意去踩踏学术红线的。在这个过程中,名家的教导和导师的示范较之简单的行政灌输,其作用不知要大多少倍。

直白地说,现在不仅研究生,就是许多研究生导师,对那些中国大学曾经的人文传统和习惯,行为举止和风范,即那些软性的规矩也不甚了了。

当然,人文传统、习惯和行为举止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基本的原则、基本做派还是一致的。作为大学里的从业者,至少应该尽量地温文尔雅吧。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50年代,胡适去台湾讲学。台湾当地的学生叫他“胡适先生”。胡适听后喃喃道:“‘胡适先生’,也好,也好。”他的意思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即便加上尊称亦不应直呼前辈的大名,即应该称“胡适之先生”,但称“胡适先生”也能接受。

可是,我们当下的研究生就未必然也了。见人叫“老师”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在正式的学位论文里也处处称“老师”就显得比较奇怪了。最近研究生复试,有位考生称冯友兰为“老师”就把本人吓了一跳:“冯先生怎么会有‘90后’的学生?”

软性的规矩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习得的。一是来自老师(或导师)的熏陶,一是自己从前辈所著之书、所撰之回忆文章中体味和悟得。随着老辈学者的日渐稀少,前一种途径已经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了。那么,读一些相关的著述,即所谓的“闲书”,知晓一些早年大学的历史和学人、学校的轶事,就显得不可或缺。

对大学及其文化传承而言,软性的规矩比硬性的规矩更难保持,却更为重要。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相关文章

  • 家庭|家教|家风大家谈: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正在被唤醒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 ...查看


  • 大学生诚信问题再思考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6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62008 大学生诚信问题再思考 ...查看


  • 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重建论文
  •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失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入手,简要概述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指出了理 ...查看


  • 拷问中国人的规则意识
  • 拷问中国人的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 ...查看


  •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
  •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 --驳刘军宁先生 荒原草 刘军宁先生思想的锋芒是犀利的. 在其博客中有一篇博文,题目就是<精神危机才是当前的根本危机>.当然早先在凤凰网上已经刊出,文章说"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最大的 ...查看


  •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l ...查看


  • 论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l ...查看


  • 2015高考政治时政重点
  • 从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将正式实施.据报道,目前政府采购总规模已从2002年的1009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16381亿元,但政府采购活动中也暴露出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负责人表 ...查看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王雯姝1 杜晶波2 (1.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2. 沈阳建筑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调查表明,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