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做一个快乐成长的文明人
“言行是照出你心灵的一面镜子。”认识修养在我们日常是多么重要,而学礼仪、修养,首先必须学会做人。做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怎样做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但我认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不论怎样做人,首先要做一个知书达理、文明的人。
一个人说话文明、举止规范、知书达理,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更应秉承这一道德理念,并发扬光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一亘古未变的教学哲理应时时在我们儿畔响起。
当今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我们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祈望自己孩子好好读书,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谒尽所能,为孩子的前途,费尽苦心,为培养孩子,他们节衣缩食,有的家长请家教或让孩子上补习班;有的为了让孩子读上名校,花费成千上万元,甚至十把万元也在所不惜,孩子成了家庭“小皇帝”已不是新鲜事。殊不知有了文化知识,我们青少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知书、达理”是一把双刃剑。“知书”这把剑就是要我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达理”这把剑是要求我们必须讲礼仪,有
着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两者不可偏废。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仪始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光辉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足见古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礼多人不怪”,特别是对有文化的人,常称之为“知书达理”之人,也蕴涵着讲文明、懂礼仪与做人、做学问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的职业就注定从教者首先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
《师说》中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优良的校风感召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引领学生是每一位教职工的神圣天职。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而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德之表,也是教职工人格魅力的外在形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就是来自内在修为和外在儒雅谦和的气质,正所谓“为师以躬行为先,文明以树品为要”,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个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为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去教化学生。
文明不仅是有礼仪的行为举止,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打破了心与心之间的重要阻碍,沟通了国与国之间的真诚互助。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文明是一个民族最高素质的体
现。文明需要更多人的加入,更多人的维护。文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遵守规则是文明,互助谦让是文明,践行道德是文明,被误解后一次冷静的解释更是文明。文明不需要你去背忆规章制度,不需要你去投入任何的时间和精力。文明只需要你我他一颗热诚的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文明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的形象。
个人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 社会文明是每个人文明水平的总体汇集。只有每个人都在创造文明, 全社会才能共同拥有文明; 只有全社会共同拥有文明,整个社会才会逐步走向和谐。因此,营造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自觉身体力行。不管谁、不论做什么,举手投足优雅得体,则文明相伴而行; 言谈举止进退无据,则尽显德性粗俗。倡导文明礼仪,每个人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对不文明行为“人人喊打”,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营造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还应“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名小小的小学教师, 面对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作为一名老师, 我必须让我的学生们从小就讲文明礼仪, 让文明从小就常驻他们心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古已有之,但当前的有些文明道德教育,有时仍有大而化之的倾向,如一个小孩子可能知道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却不知道要将果皮纸屑、废旧电池
分门别类扔进垃圾箱等。如何让文明道德教育真正让下一代听得懂、易接受、好实践,需要好多部门、好多人好好去思考。家庭教育对文明社会的构建也不可忽视,因为对处于养成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父母、家庭、社会示范性作用的影响往往超乎想象。
因此,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成为一个快乐成长的文明人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期望一: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日益普及的电脑世界、公共场所的影响不能忽视。我们期望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营造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文明。
期望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礼仪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我们殷切的期望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整合活动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把教育重心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以不同学生身心因素和年龄特点,设计礼仪活动:关注学生兴趣、开展礼仪小品表演、组织礼仪主题队会、开展礼仪章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礼仪;开展主题鲜明,注重实效,效果明显,得到社会、
家庭、学校认可的各种各样活动,使礼仪教育生活化、日常化。有组织、有层次、有反馈,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中知礼仪、学礼仪、用礼仪。
期望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孩子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的良好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殷切期望家长们,为了你的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言传身教,让文明之花代代相传。
文明,似一本意味深长的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文明,似一条清澈蜿蜒的溪,流而连绵不绝,寂静无声,可鉴得失,可净身心。
文明不是快乐教育的全部,而快乐离不开文明礼仪。有人说:“文明是告诉你如何为人处世,文明是快乐课堂的细节展示。”教育学生的真谛不正如此吗?殊途同归,文明展示美,快乐追求美,当文明教育来引领快乐教育前行时,我想我们的学生一定快乐,我们的老师一定快乐,我们的校园一定快乐。“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辛勤和汗水谱写金高发展史的新篇章!让我们共同培育校园文明礼仪之花吧,这花香一定会香飘四海,溢美社会。
工作单位: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姓名:林晓红
职务:教师
联系电话:[1**********]
知书达理,做一个快乐成长的文明人
“言行是照出你心灵的一面镜子。”认识修养在我们日常是多么重要,而学礼仪、修养,首先必须学会做人。做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怎样做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但我认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不论怎样做人,首先要做一个知书达理、文明的人。
一个人说话文明、举止规范、知书达理,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更应秉承这一道德理念,并发扬光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一亘古未变的教学哲理应时时在我们儿畔响起。
当今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我们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祈望自己孩子好好读书,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谒尽所能,为孩子的前途,费尽苦心,为培养孩子,他们节衣缩食,有的家长请家教或让孩子上补习班;有的为了让孩子读上名校,花费成千上万元,甚至十把万元也在所不惜,孩子成了家庭“小皇帝”已不是新鲜事。殊不知有了文化知识,我们青少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知书、达理”是一把双刃剑。“知书”这把剑就是要我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达理”这把剑是要求我们必须讲礼仪,有
着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两者不可偏废。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仪始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光辉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足见古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礼多人不怪”,特别是对有文化的人,常称之为“知书达理”之人,也蕴涵着讲文明、懂礼仪与做人、做学问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的职业就注定从教者首先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
《师说》中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优良的校风感召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引领学生是每一位教职工的神圣天职。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而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德之表,也是教职工人格魅力的外在形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就是来自内在修为和外在儒雅谦和的气质,正所谓“为师以躬行为先,文明以树品为要”,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个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为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去教化学生。
文明不仅是有礼仪的行为举止,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打破了心与心之间的重要阻碍,沟通了国与国之间的真诚互助。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文明是一个民族最高素质的体
现。文明需要更多人的加入,更多人的维护。文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遵守规则是文明,互助谦让是文明,践行道德是文明,被误解后一次冷静的解释更是文明。文明不需要你去背忆规章制度,不需要你去投入任何的时间和精力。文明只需要你我他一颗热诚的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文明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的形象。
个人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 社会文明是每个人文明水平的总体汇集。只有每个人都在创造文明, 全社会才能共同拥有文明; 只有全社会共同拥有文明,整个社会才会逐步走向和谐。因此,营造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自觉身体力行。不管谁、不论做什么,举手投足优雅得体,则文明相伴而行; 言谈举止进退无据,则尽显德性粗俗。倡导文明礼仪,每个人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对不文明行为“人人喊打”,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营造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还应“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名小小的小学教师, 面对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作为一名老师, 我必须让我的学生们从小就讲文明礼仪, 让文明从小就常驻他们心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古已有之,但当前的有些文明道德教育,有时仍有大而化之的倾向,如一个小孩子可能知道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却不知道要将果皮纸屑、废旧电池
分门别类扔进垃圾箱等。如何让文明道德教育真正让下一代听得懂、易接受、好实践,需要好多部门、好多人好好去思考。家庭教育对文明社会的构建也不可忽视,因为对处于养成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父母、家庭、社会示范性作用的影响往往超乎想象。
因此,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成为一个快乐成长的文明人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期望一: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日益普及的电脑世界、公共场所的影响不能忽视。我们期望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营造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文明。
期望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礼仪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我们殷切的期望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整合活动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把教育重心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以不同学生身心因素和年龄特点,设计礼仪活动:关注学生兴趣、开展礼仪小品表演、组织礼仪主题队会、开展礼仪章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礼仪;开展主题鲜明,注重实效,效果明显,得到社会、
家庭、学校认可的各种各样活动,使礼仪教育生活化、日常化。有组织、有层次、有反馈,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中知礼仪、学礼仪、用礼仪。
期望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孩子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的良好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殷切期望家长们,为了你的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言传身教,让文明之花代代相传。
文明,似一本意味深长的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文明,似一条清澈蜿蜒的溪,流而连绵不绝,寂静无声,可鉴得失,可净身心。
文明不是快乐教育的全部,而快乐离不开文明礼仪。有人说:“文明是告诉你如何为人处世,文明是快乐课堂的细节展示。”教育学生的真谛不正如此吗?殊途同归,文明展示美,快乐追求美,当文明教育来引领快乐教育前行时,我想我们的学生一定快乐,我们的老师一定快乐,我们的校园一定快乐。“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辛勤和汗水谱写金高发展史的新篇章!让我们共同培育校园文明礼仪之花吧,这花香一定会香飘四海,溢美社会。
工作单位: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姓名:林晓红
职务:教师
联系电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