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中学2014年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闻(f ěi ) .B .鞭笞(ch ī) .C .昵称(nì) .
D .绷着脸(běng) .
瞥见(piē) 颓垣(yu án ) 潺潺而行(chán) ...隽永 (jùn ) 湮(y ān )没 缄口不语(ji ān ) ...憎恶 (zēng) 熨帖(y ù) ..
慰藉(jiâ) 狙击(z ū) ..
量体裁衣(liàng) .
命途多舛(chu ǎn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
B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婉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亭亭玉立的树干,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C .现在,巨礁虽已炸掉,但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滔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D .很多时候,人们都必须息怒,面对那些无意伤害的言行能付之一笑,这要很高的悟性和度量。细想,其实这个笑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直截了当的动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醒目的文化标签,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形式不断涌现,我们也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D.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保险业停止了很长一段时期,而个人寿险业起步也较晚,因此保险精算职业也就成了“金领”职业。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3分)
演奏《二泉印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 ①跌扑回环,绕在身边
②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 ③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繁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④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
⑤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⑥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
6.阅读独幕剧《流亡者》,对它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幕启:边境附近一个山间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 (幕落)
A .本剧的主要矛盾是流亡者和山里人的利害冲突。
B .流亡者之所以马上离开是因为他机警地意识到山里人有可能出卖他。 C .选文中括号里的文字属于话剧中的舞台提示。 D .流亡者认为,如果赏金少山里人就会帮助自己。 7.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
我却没有靠着。
这首诗最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8—12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⑪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⑫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⑬《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敌死,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⑭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8.用文中的实例解释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从第六至十一段看,作者认为“上乘的喝法”有哪三类? (3分) 10.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喝”与“读”的关系。(4分) 1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喝酒要有些“情趣”,要讲究点“意境”。
B .所谓“无物不可下酒”,是指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下酒菜。
C .饮酒有下乘、中乘、上乘的喝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D .“格调”与“风趣”的区别在于饮酒者境界的高下不同,是有无“性灵”所致。 12.联系全文,品析“温一壶月光下酒”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5分)
张氏者,沂之贫民。途中遇一道士,善风鉴,相之曰:“子当以术业富。”张曰:“宜何从?”又顾之,曰:“医可也。”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既归,贫无业,乃摭拾海上方①,即市廛中除地作肆,设鱼牙蜂房,谋升斗于口舌之间,而人亦未之奇也。
会青州太守病嗽,牒檄所属征医。沂故山僻少医工,而令惧无以塞责,又责里中使自报。于是共举张,令立召之。张方痰喘不能自疗,闻命大惧,固辞。令弗听,卒邮送之去。路经深山,渴极,咳愈甚。入村求水,而山中水价与玉液等,遍乞之无与者。见一妇漉野菜,菜多水寡,盎中浓浊如涎。张燥急难堪,便乞余饮之。少间渴解,嗽亦顿止。阴念:殆良方也。比至郡,诸邑医工已先施治,并未痊减。张入求密所,伪作药目,传示内外;复遣人于民间
索诸藜藿,如法淘汰讫,以汁进太守。一服病良已,太守大悦,赐赉甚厚,旌以金匾。由此名大噪,门常如市,应手无不悉效。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此类甚多。张由此称素封②,益以声价自重,聘者非重资安舆不至焉。
益都韩翁,名医也。其未著时,货药于四方。暮无所宿,投止一家,则其子伤寒将死,因请施治。韩思不治则去此莫适,而治之诚无术。往复趾踱,以手搓体,而汗垢成片,捻之如丸。其子死恐被侵辱惊起逾垣疾遁。主人追之数里,韩无所逃始止,乃知病者汗出而愈矣。挽回,款宴丰隆,临行厚赠之。
——《聊斋志异·卷九》
注:①海上方:犹言偏方。
②素封:古代指称无爵位封邑而富有资财的人。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市廛中除地作肆 除:修整 .B .赐赉甚厚,旌以金匾 旌:表扬 .C .韩思不治则去此莫适 适:适合 .D .顿思以此绐之 绐:欺骗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谋升斗于口舌之间 贤于材人远矣 ..B .而人亦未之奇也 夫晋,何厌之有 ..C .以汁进太守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 .醒而悟,不敢以告人 广起,夺而杀尉 ..15.用“∕”给文中下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 意 其 子 死 恐 被 侵 辱 惊 起 逾 垣 疾 遁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⑪入村求水,而山中水价与玉液等,遍乞之无与者。 ⑫益以声价自重,聘者非重资安舆不至焉 (二)古诗文默写(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7选做1题,如7题都做,只改前6题 )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 (《论语》) (2)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3) ,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5)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君子之交淡若水, 。 (《庄子•山木》)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港片《岁月神偷》开场时这样说道:“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是世界上最神出鬼没和神秘莫测的小偷,偷走记忆所以重蹈覆辙,偷走纯真所以世故圆滑,偷走真心所以忘情负义,偷走尊严所以奴颜婢膝„„最终它偷走自己曾慷慨赋予世人的馈赠,所以年光老去韶华不再。
或许,终究也有岁月偷不走的„„
依据你的理解与感悟,请以“被岁月偷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文章可以侧重叙事抒情写得很感性,也可以冷静分析写得充滿理性,当然也可以融会二者,兼具感性与思辨。
答题卷
姓名 座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1—6题每题3分,第7题4分) 1.( ) 2.( ) 3.( ) 4.( )
5. 6.( )
7.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8.(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3分)
10.(4分)
11.(3分)( )
12.(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15分) 13. ( ) 14.( )
15.用“∕”给文中下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 意 其 子 死 恐 被 侵 辱 惊 起 逾 垣 疾 遁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⑪ ⑫ (二)(7分)
17.(6、7选做1题,如7题都做,只改前6题 ) (1) (2)
(3) , (4) (5) (6) (7)
四、作文(40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A 、绯闻f ēi B、隽永ju àn D、狙击j ū ) 2、D (A 、沉湎 B、宛如 C、涛如雷鸣)
3、D (A “典型”在此是个形容词,“典范”只能当名词,替换的话是病句。
B “审议”有讨论,商议的意思,“审查”没有,此处制定规范必须用审议。 C “登峰造极”是个中性词,可以形容好的方面也可以形容坏的方面,“叹为观止”是个褒义词,只能形容好的方面。
D “束手无策”和“一筹莫展”意思完全一致。)
4、B (A 、“逾”和“以上”重复
C 、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D 、不存在因果关系)
5、②⑤①③④⑥
(先根据总分结构,确定②放段首,然后寻找小团体⑤①和③④,最后第⑥句是总结。)
(错一格扣1分,扣完为止)
6、D
7、对偶(描绘了寒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逼人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摆脱束缚,独立奋进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温一壶月光下酒》 8、抽象的事物:如“初恋的温馨”、 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实体的事物:如花生米、豆腐干 、“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 .....
9、①借不同季节的鲜花下酒; ②借诗词下酒;
③温一壶月光下酒。 10、“诗词也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李清照、柳永属“婉约”,适宜喝淡酒、甜酒;苏东坡属“豪放”,当然适宜喝烈酒。这种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1、B
12、“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了。作品强调的是一种“上乘”的喝法,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脱俗、“性灵”、“境界”。作者借喝酒的不同境界折射人生品位的高下,在阐发人生境界中又汇入了佛理,表现出作者重风趣、尚性灵、倡导人生要有高雅境界的审美理想。
三、文言文阅读
13、C (适: 到) 14、D (表承接)
15、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意 其 子 死∕恐 被 侵 辱∕惊 起∕逾 垣 疾 遁
(若学生在“中夜”后停顿,不算错;其他四处一处一分)
16、(1)(他)进到一个村庄里找水喝,可是山里边水的价钱等同琼浆玉液,求遍了全村,
也没有人给他水喝。
(2)更凭名声来抬高自己的价码,请他看病的人若没有重金和好车(安稳的车)的话,
他是不去的。
17、(1)不成人之恶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
(4)陟罚臧否
(5)浩浩汤汤
(6)一樽还酹江月
(7)小人之交甘若醴
参考译文
有一位姓张的人,是沂州的贫困之民。有一次在道上遇见一位道士,道士善长相人之术,就给姓张的相了一面,说道:“您应当依靠从事某种技艺才能富有起来。“姓张的说道:“那么我应当干些什么事情呢?”道士又看了他一眼,说道:“当个医生是可以的。”姓张的说道:“我只不过认识‘之’啊,‘无’啊几个字罢了,怎么能够去当医生呢?”道士笑着说道:“您也太迂阔了! 那些著名的医生,为什么要一定多认识几个字呢? 只要能够行好医术就行了。”
回到家里之后,贫穷而没有职业,就搜罗流传各地的民间偏方,再到集市上找块地方摆个摊儿,摆上鱼牙、蜂房等草药,就这么着依靠叫卖野药来养家糊口,人们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后来正碰到青州府的知府得了一种总咳嗽不止的病,传下公文到他管辖的地方征召医生。沂州本来就是偏远山区,缺医少药。而县令们又害怕没有办法搪塞责任,就再责成各地里长,让他们自己把医生报上来。于是乎大家都推举姓张的去给知府大人治病。这样就下令立刻召姓张的去府里。当时姓张的正得了一种痰喘的病,自己的病还治不好呢,听到召他的命令就特别害怕,表示坚决辞谢不去。县令不听他的,最终由驿站把他传送到州里。路上经过一座深山,张某人突然渴得不得了,咳嗽也更加厉害起来。就进到一个村庄里找水喝,可是山里边水的价钱等同琼浆玉液,求遍了全村,也没有人给他水喝。这时他看见一个妇女在淘洗野菜,菜有很多而水用的很少,因此在那盆里的水又浓又浑,像人嘴里流出的哈拉子一样。姓张的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真渴得受不了,便向那个妇女乞讨那盆里剩下的残汁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渴劲儿解除了,咳嗽也突然停止了。他自己心里一琢磨:这真是个好药方啊。
等到了州里,各地的医务人员,已经先期给知府大人看过病了,可都没有治好病或减轻些病情。姓张的来到府里,要求要有个机密的处所,假装着开出一些药品名目,传给内外知道。再派人到民间去寻求什么藜呀藿呀等野菜,再用山村妇女的办法,把野菜淘洗完了之后,把那残汁送给知州大人,一吃下去,病就好了。知州大人非常高兴,赐给他的赏钱极为优厚,还送一方金字牌匾表扬他。从此姓张的名声远扬,他的门前来看病的人像集市的人那么多,经他一治没有不完全见效的。有一个得了伤寒病的人,说了病情之后,求姓张的给开个药方。姓张的恰巧喝醉了,错拿治疟疾的药给了他。姓张的酒醒之后发觉用错药了,就不敢把这错事告诉给人家。过了三天之后,有带着丰盛礼物亲自登门道谢的,仔细一问,却是那个得伤寒病的人,这个人大吐大泻之后就全好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姓张的从此被认为是虽无爵位和封邑而富有资财的大户人家,他更看重这份声誉和评价,因而请他看病的人若没有重金和好车的话,他是不去的。
益都韩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曾经到过许多地方贩卖药材。有一次晚上还没有地方住下,后来找到一户投宿的人家,他家的儿子得了伤寒病就要死了,于是请求韩老先生给他治一治。韩老先生想一想,若不给他治病,那么离开这里再也找不到别的住处,而给人家治病又真是没有办法。这样心里七上八下,走来走去,用手搓着身体,流汗成片,用手一捻,就像小药丸那么大了。忽然那么一想,就用这个小泥丸蒙骗他一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即便到天亮那儿子不见好,我自己也赚了一个夜里的寝食安饱了。于是就把那个泥丸交给那家主人。半夜的时候,那位主人急着来敲他的门,韩老先生以为他的儿子已经死了,恐怕受到冒犯和侮辱,就惊慌地起床,跳过墙去急忙逃跑了。那家主人追他好几里地,韩老先生没有地方可逃了,才停下步来。这才知道,那个病儿出了汗之后已经好了。把韩老先生拉了回去,设宴招待得极其丰盛。临走的时候,还赠送给他很多东西。
温州市乐清中学2014年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闻(f ěi ) .B .鞭笞(ch ī) .C .昵称(nì) .
D .绷着脸(běng) .
瞥见(piē) 颓垣(yu án ) 潺潺而行(chán) ...隽永 (jùn ) 湮(y ān )没 缄口不语(ji ān ) ...憎恶 (zēng) 熨帖(y ù) ..
慰藉(jiâ) 狙击(z ū) ..
量体裁衣(liàng) .
命途多舛(chu ǎn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
B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婉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亭亭玉立的树干,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C .现在,巨礁虽已炸掉,但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滔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D .很多时候,人们都必须息怒,面对那些无意伤害的言行能付之一笑,这要很高的悟性和度量。细想,其实这个笑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直截了当的动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醒目的文化标签,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形式不断涌现,我们也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D.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保险业停止了很长一段时期,而个人寿险业起步也较晚,因此保险精算职业也就成了“金领”职业。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3分)
演奏《二泉印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 ①跌扑回环,绕在身边
②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 ③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繁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④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
⑤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⑥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
6.阅读独幕剧《流亡者》,对它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幕启:边境附近一个山间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 (幕落)
A .本剧的主要矛盾是流亡者和山里人的利害冲突。
B .流亡者之所以马上离开是因为他机警地意识到山里人有可能出卖他。 C .选文中括号里的文字属于话剧中的舞台提示。 D .流亡者认为,如果赏金少山里人就会帮助自己。 7.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
我却没有靠着。
这首诗最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8—12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⑪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⑫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⑬《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敌死,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⑭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8.用文中的实例解释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从第六至十一段看,作者认为“上乘的喝法”有哪三类? (3分) 10.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喝”与“读”的关系。(4分) 1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喝酒要有些“情趣”,要讲究点“意境”。
B .所谓“无物不可下酒”,是指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下酒菜。
C .饮酒有下乘、中乘、上乘的喝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D .“格调”与“风趣”的区别在于饮酒者境界的高下不同,是有无“性灵”所致。 12.联系全文,品析“温一壶月光下酒”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5分)
张氏者,沂之贫民。途中遇一道士,善风鉴,相之曰:“子当以术业富。”张曰:“宜何从?”又顾之,曰:“医可也。”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既归,贫无业,乃摭拾海上方①,即市廛中除地作肆,设鱼牙蜂房,谋升斗于口舌之间,而人亦未之奇也。
会青州太守病嗽,牒檄所属征医。沂故山僻少医工,而令惧无以塞责,又责里中使自报。于是共举张,令立召之。张方痰喘不能自疗,闻命大惧,固辞。令弗听,卒邮送之去。路经深山,渴极,咳愈甚。入村求水,而山中水价与玉液等,遍乞之无与者。见一妇漉野菜,菜多水寡,盎中浓浊如涎。张燥急难堪,便乞余饮之。少间渴解,嗽亦顿止。阴念:殆良方也。比至郡,诸邑医工已先施治,并未痊减。张入求密所,伪作药目,传示内外;复遣人于民间
索诸藜藿,如法淘汰讫,以汁进太守。一服病良已,太守大悦,赐赉甚厚,旌以金匾。由此名大噪,门常如市,应手无不悉效。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此类甚多。张由此称素封②,益以声价自重,聘者非重资安舆不至焉。
益都韩翁,名医也。其未著时,货药于四方。暮无所宿,投止一家,则其子伤寒将死,因请施治。韩思不治则去此莫适,而治之诚无术。往复趾踱,以手搓体,而汗垢成片,捻之如丸。其子死恐被侵辱惊起逾垣疾遁。主人追之数里,韩无所逃始止,乃知病者汗出而愈矣。挽回,款宴丰隆,临行厚赠之。
——《聊斋志异·卷九》
注:①海上方:犹言偏方。
②素封:古代指称无爵位封邑而富有资财的人。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市廛中除地作肆 除:修整 .B .赐赉甚厚,旌以金匾 旌:表扬 .C .韩思不治则去此莫适 适:适合 .D .顿思以此绐之 绐:欺骗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谋升斗于口舌之间 贤于材人远矣 ..B .而人亦未之奇也 夫晋,何厌之有 ..C .以汁进太守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 .醒而悟,不敢以告人 广起,夺而杀尉 ..15.用“∕”给文中下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 意 其 子 死 恐 被 侵 辱 惊 起 逾 垣 疾 遁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⑪入村求水,而山中水价与玉液等,遍乞之无与者。 ⑫益以声价自重,聘者非重资安舆不至焉 (二)古诗文默写(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7选做1题,如7题都做,只改前6题 )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 (《论语》) (2)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3) ,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5)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君子之交淡若水, 。 (《庄子•山木》)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港片《岁月神偷》开场时这样说道:“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是世界上最神出鬼没和神秘莫测的小偷,偷走记忆所以重蹈覆辙,偷走纯真所以世故圆滑,偷走真心所以忘情负义,偷走尊严所以奴颜婢膝„„最终它偷走自己曾慷慨赋予世人的馈赠,所以年光老去韶华不再。
或许,终究也有岁月偷不走的„„
依据你的理解与感悟,请以“被岁月偷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文章可以侧重叙事抒情写得很感性,也可以冷静分析写得充滿理性,当然也可以融会二者,兼具感性与思辨。
答题卷
姓名 座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1—6题每题3分,第7题4分) 1.( ) 2.( ) 3.( ) 4.( )
5. 6.( )
7.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8.(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3分)
10.(4分)
11.(3分)( )
12.(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15分) 13. ( ) 14.( )
15.用“∕”给文中下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 意 其 子 死 恐 被 侵 辱 惊 起 逾 垣 疾 遁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⑪ ⑫ (二)(7分)
17.(6、7选做1题,如7题都做,只改前6题 ) (1) (2)
(3) , (4) (5) (6) (7)
四、作文(40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A 、绯闻f ēi B、隽永ju àn D、狙击j ū ) 2、D (A 、沉湎 B、宛如 C、涛如雷鸣)
3、D (A “典型”在此是个形容词,“典范”只能当名词,替换的话是病句。
B “审议”有讨论,商议的意思,“审查”没有,此处制定规范必须用审议。 C “登峰造极”是个中性词,可以形容好的方面也可以形容坏的方面,“叹为观止”是个褒义词,只能形容好的方面。
D “束手无策”和“一筹莫展”意思完全一致。)
4、B (A 、“逾”和“以上”重复
C 、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D 、不存在因果关系)
5、②⑤①③④⑥
(先根据总分结构,确定②放段首,然后寻找小团体⑤①和③④,最后第⑥句是总结。)
(错一格扣1分,扣完为止)
6、D
7、对偶(描绘了寒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逼人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摆脱束缚,独立奋进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温一壶月光下酒》 8、抽象的事物:如“初恋的温馨”、 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实体的事物:如花生米、豆腐干 、“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 .....
9、①借不同季节的鲜花下酒; ②借诗词下酒;
③温一壶月光下酒。 10、“诗词也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李清照、柳永属“婉约”,适宜喝淡酒、甜酒;苏东坡属“豪放”,当然适宜喝烈酒。这种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1、B
12、“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了。作品强调的是一种“上乘”的喝法,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脱俗、“性灵”、“境界”。作者借喝酒的不同境界折射人生品位的高下,在阐发人生境界中又汇入了佛理,表现出作者重风趣、尚性灵、倡导人生要有高雅境界的审美理想。
三、文言文阅读
13、C (适: 到) 14、D (表承接)
15、中 夜 主 人 挝 门 甚 急∕意 其 子 死∕恐 被 侵 辱∕惊 起∕逾 垣 疾 遁
(若学生在“中夜”后停顿,不算错;其他四处一处一分)
16、(1)(他)进到一个村庄里找水喝,可是山里边水的价钱等同琼浆玉液,求遍了全村,
也没有人给他水喝。
(2)更凭名声来抬高自己的价码,请他看病的人若没有重金和好车(安稳的车)的话,
他是不去的。
17、(1)不成人之恶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
(4)陟罚臧否
(5)浩浩汤汤
(6)一樽还酹江月
(7)小人之交甘若醴
参考译文
有一位姓张的人,是沂州的贫困之民。有一次在道上遇见一位道士,道士善长相人之术,就给姓张的相了一面,说道:“您应当依靠从事某种技艺才能富有起来。“姓张的说道:“那么我应当干些什么事情呢?”道士又看了他一眼,说道:“当个医生是可以的。”姓张的说道:“我只不过认识‘之’啊,‘无’啊几个字罢了,怎么能够去当医生呢?”道士笑着说道:“您也太迂阔了! 那些著名的医生,为什么要一定多认识几个字呢? 只要能够行好医术就行了。”
回到家里之后,贫穷而没有职业,就搜罗流传各地的民间偏方,再到集市上找块地方摆个摊儿,摆上鱼牙、蜂房等草药,就这么着依靠叫卖野药来养家糊口,人们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后来正碰到青州府的知府得了一种总咳嗽不止的病,传下公文到他管辖的地方征召医生。沂州本来就是偏远山区,缺医少药。而县令们又害怕没有办法搪塞责任,就再责成各地里长,让他们自己把医生报上来。于是乎大家都推举姓张的去给知府大人治病。这样就下令立刻召姓张的去府里。当时姓张的正得了一种痰喘的病,自己的病还治不好呢,听到召他的命令就特别害怕,表示坚决辞谢不去。县令不听他的,最终由驿站把他传送到州里。路上经过一座深山,张某人突然渴得不得了,咳嗽也更加厉害起来。就进到一个村庄里找水喝,可是山里边水的价钱等同琼浆玉液,求遍了全村,也没有人给他水喝。这时他看见一个妇女在淘洗野菜,菜有很多而水用的很少,因此在那盆里的水又浓又浑,像人嘴里流出的哈拉子一样。姓张的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真渴得受不了,便向那个妇女乞讨那盆里剩下的残汁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渴劲儿解除了,咳嗽也突然停止了。他自己心里一琢磨:这真是个好药方啊。
等到了州里,各地的医务人员,已经先期给知府大人看过病了,可都没有治好病或减轻些病情。姓张的来到府里,要求要有个机密的处所,假装着开出一些药品名目,传给内外知道。再派人到民间去寻求什么藜呀藿呀等野菜,再用山村妇女的办法,把野菜淘洗完了之后,把那残汁送给知州大人,一吃下去,病就好了。知州大人非常高兴,赐给他的赏钱极为优厚,还送一方金字牌匾表扬他。从此姓张的名声远扬,他的门前来看病的人像集市的人那么多,经他一治没有不完全见效的。有一个得了伤寒病的人,说了病情之后,求姓张的给开个药方。姓张的恰巧喝醉了,错拿治疟疾的药给了他。姓张的酒醒之后发觉用错药了,就不敢把这错事告诉给人家。过了三天之后,有带着丰盛礼物亲自登门道谢的,仔细一问,却是那个得伤寒病的人,这个人大吐大泻之后就全好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姓张的从此被认为是虽无爵位和封邑而富有资财的大户人家,他更看重这份声誉和评价,因而请他看病的人若没有重金和好车的话,他是不去的。
益都韩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曾经到过许多地方贩卖药材。有一次晚上还没有地方住下,后来找到一户投宿的人家,他家的儿子得了伤寒病就要死了,于是请求韩老先生给他治一治。韩老先生想一想,若不给他治病,那么离开这里再也找不到别的住处,而给人家治病又真是没有办法。这样心里七上八下,走来走去,用手搓着身体,流汗成片,用手一捻,就像小药丸那么大了。忽然那么一想,就用这个小泥丸蒙骗他一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即便到天亮那儿子不见好,我自己也赚了一个夜里的寝食安饱了。于是就把那个泥丸交给那家主人。半夜的时候,那位主人急着来敲他的门,韩老先生以为他的儿子已经死了,恐怕受到冒犯和侮辱,就惊慌地起床,跳过墙去急忙逃跑了。那家主人追他好几里地,韩老先生没有地方可逃了,才停下步来。这才知道,那个病儿出了汗之后已经好了。把韩老先生拉了回去,设宴招待得极其丰盛。临走的时候,还赠送给他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