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王晨 黄山学院 亳州教学点

摘要:

曹操,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劭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一书通过一系列历史事实,吸取‚拥刘贬曹‛的影响,从政治、用人、处世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本文介绍曹操的生平,并从《三国演义》一书的角度浅析曹操的‚奸雄‛本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奸雄

绪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中,向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有所谓的‚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作者罗贯中吸取‚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演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形象,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一、曹操生平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南阳名士许劭以知人著称于世,他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可见,少年的曹操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公元189年9月,董卓入朝作乱,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都。到老家陈留后,曹操‚散家财,合义兵‛ (《三国演义》第五回),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公元195年,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接连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内部。公元210——217年(建安

十五年至建安二十二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了一大批人才。他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屯田制‛,广泛开展军屯民屯,并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取得荆州,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师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②陈寿在《三国志》中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白寿彝在《中

国通史》中称他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③

二、曹操的“奸”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提起‚奸雄‛,不由自主就会想到曹操。曹操的奸恶,在政治、处世、用人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一)、处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是曹操的千古名言,比他的诗歌还要出名,也是曹操的处世之道。吕伯奢是曹嵩的结义兄弟,论资排辈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逃出洛阳,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于是收拾盘缠,弃官追随曹操。走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见是结义兄弟的儿子来到,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

曹操生性多疑,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以为吕伯奢的家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可巧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陈宫大惊,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非但不知悔改,而且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奸绝‛的真面目。

曹操在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最好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

‚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好杀人‛,只有谋士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也正因为杨修太聪明,曹操对杨修产生厌恶,继而起了杀心。到了后来,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之心越来越强烈,最终找了个借口,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斩了。

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把曹操那副奸相刻画得入木三

分。

(二)、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又一个重大表现。

汉献帝先是被董卓劫持,然后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汉献帝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荀彧给曹操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汉献帝才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④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在前面,曹操就无所顾忌了,于是开始用‚君命‛来大耍阴谋。当时的刘备和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了。这回又是荀彧出主意:‚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后来曹操果然使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失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正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之计没有成功,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他一面暗中派人去给袁术通风报信,说刘备上密表,想占据南郡,一面又明诏刘备去讨伐袁术。这样,就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以相互削弱。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给二袁当内应,于是私下指使人巫告杨彪暗通袁术,将其下狱。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听闻此事,据理力谏,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如果说以上的诬陷杨彪、哄骗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这件事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汉献帝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汉献帝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⑤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

更为过分的是,曹操发觉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连同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全部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三)、用人──‚以权术相驭‛ ⑥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权术相驭‛的个中高手。这种权术,又是与一定的政治手腕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网罗更多的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失败后,曹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没过多

久,就网罗了一大批很有才能的人,如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

‚施厚恩以结其心‛ ⑦,是曹操笼络人心的又一个手段。曹操对关羽便是如此。关羽归降后,‚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羽胡子长,曹操就‚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看到关羽马瘦,又将赤兔马送给他;关羽每次有战功,曹操还封以重金。如此等等,只为笼络人心。可惜曹操终究还是没能留住关羽。

在笼络人心方面,‚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⑧是很常见的手法。作为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人物,曹操也具备了这样的气度。

张绣,是一个相当狡猾而又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几次出尔反尔,降了曹操又反了曹操。最后势单力薄走投无路的时候,曹操派人去招安他,张绣果然赴许都投降。张绣见了曹操,往地上一跪,曹操连忙把他扶起来,牵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然后封他做了扬武将军。曹操这样做,也是其运用权术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来,那些‚有小过失‛的各个地方势力都会感激他的胸襟和肚量而依附于他。

同样,曾在讨伐曹操的运动中慨然写下‚讨曹檄文‛的陈琳,尽数曹操之恶。‚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当袁绍灭亡后,曹操不记前嫌,收陈琳为从事。陈琳于是归降了曹操,并为其歌功颂德。

三、曹操的“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

《三国演义》在曹操出场后的重点是写他如何精心筹谋、驰骋疆场、统一北方。当时,孙权年少,刘备也只不过是个浪迹天涯、寄人篱下的人,而曹操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成长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

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曹操成了领导核心。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十七路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前来与他会盟。这些事,初步显示了曹操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等,指挥得尤为妥当。还有以后的击当阳、讨关西、算合肥、解襄樊等,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曹操也很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他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对战争胜利是极其有利的。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他采纳刘晔的计策,‚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在上放箭时,营内一齐曳

⑨动石车……由是北军不敢登高射箭。‛当袁军改为暗掘地道直透曹营时,曹操‚又

问于刘晔‛ ,合计掘长堑,截阻敌军深入。他还采用荀彧的‚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 的计策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在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因素。

另外,曹操还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打孙权,当夏侯渊占领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了很大胜利。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者使敌自斗,从中获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拢谁先打谁,再拉拢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

当然,曹操虽然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也并非完美绝对。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统一北方后,他率领大军南下,轻松取得荆州,骄傲自负的情绪日益滋长,终于导致赤壁之战的惨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骄傲轻敌、自负狂妄的心态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说,曹操晚年虽然骄傲、自负,但终其一生,他仍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总结

综上所述,曹操的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之人;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极其富有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他的‚奸雄‛本质,也是他在那个动乱年代能够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和立身之本。

【主要参考资料】

①《后汉书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著 中华书局) ②《三国志〃魏书[一]》第55页(陈寿 撰,中华书局)

③《中国通史》第五卷(白寿彝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④《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⑤《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⑥《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⑦《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⑧《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王晨 黄山学院 亳州教学点

摘要:

曹操,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劭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一书通过一系列历史事实,吸取‚拥刘贬曹‛的影响,从政治、用人、处世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本文介绍曹操的生平,并从《三国演义》一书的角度浅析曹操的‚奸雄‛本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奸雄

绪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中,向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有所谓的‚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作者罗贯中吸取‚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演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形象,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一、曹操生平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南阳名士许劭以知人著称于世,他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可见,少年的曹操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公元189年9月,董卓入朝作乱,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都。到老家陈留后,曹操‚散家财,合义兵‛ (《三国演义》第五回),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公元195年,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接连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内部。公元210——217年(建安

十五年至建安二十二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了一大批人才。他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屯田制‛,广泛开展军屯民屯,并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取得荆州,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师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②陈寿在《三国志》中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白寿彝在《中

国通史》中称他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③

二、曹操的“奸”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提起‚奸雄‛,不由自主就会想到曹操。曹操的奸恶,在政治、处世、用人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一)、处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是曹操的千古名言,比他的诗歌还要出名,也是曹操的处世之道。吕伯奢是曹嵩的结义兄弟,论资排辈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逃出洛阳,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于是收拾盘缠,弃官追随曹操。走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见是结义兄弟的儿子来到,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

曹操生性多疑,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以为吕伯奢的家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可巧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陈宫大惊,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非但不知悔改,而且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奸绝‛的真面目。

曹操在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最好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

‚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好杀人‛,只有谋士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也正因为杨修太聪明,曹操对杨修产生厌恶,继而起了杀心。到了后来,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之心越来越强烈,最终找了个借口,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斩了。

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把曹操那副奸相刻画得入木三

分。

(二)、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又一个重大表现。

汉献帝先是被董卓劫持,然后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汉献帝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荀彧给曹操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汉献帝才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④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在前面,曹操就无所顾忌了,于是开始用‚君命‛来大耍阴谋。当时的刘备和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了。这回又是荀彧出主意:‚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后来曹操果然使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失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正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之计没有成功,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他一面暗中派人去给袁术通风报信,说刘备上密表,想占据南郡,一面又明诏刘备去讨伐袁术。这样,就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以相互削弱。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给二袁当内应,于是私下指使人巫告杨彪暗通袁术,将其下狱。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听闻此事,据理力谏,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如果说以上的诬陷杨彪、哄骗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这件事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汉献帝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汉献帝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⑤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

更为过分的是,曹操发觉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连同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全部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三)、用人──‚以权术相驭‛ ⑥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权术相驭‛的个中高手。这种权术,又是与一定的政治手腕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网罗更多的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失败后,曹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没过多

久,就网罗了一大批很有才能的人,如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

‚施厚恩以结其心‛ ⑦,是曹操笼络人心的又一个手段。曹操对关羽便是如此。关羽归降后,‚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羽胡子长,曹操就‚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看到关羽马瘦,又将赤兔马送给他;关羽每次有战功,曹操还封以重金。如此等等,只为笼络人心。可惜曹操终究还是没能留住关羽。

在笼络人心方面,‚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⑧是很常见的手法。作为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人物,曹操也具备了这样的气度。

张绣,是一个相当狡猾而又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几次出尔反尔,降了曹操又反了曹操。最后势单力薄走投无路的时候,曹操派人去招安他,张绣果然赴许都投降。张绣见了曹操,往地上一跪,曹操连忙把他扶起来,牵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然后封他做了扬武将军。曹操这样做,也是其运用权术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来,那些‚有小过失‛的各个地方势力都会感激他的胸襟和肚量而依附于他。

同样,曾在讨伐曹操的运动中慨然写下‚讨曹檄文‛的陈琳,尽数曹操之恶。‚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当袁绍灭亡后,曹操不记前嫌,收陈琳为从事。陈琳于是归降了曹操,并为其歌功颂德。

三、曹操的“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

《三国演义》在曹操出场后的重点是写他如何精心筹谋、驰骋疆场、统一北方。当时,孙权年少,刘备也只不过是个浪迹天涯、寄人篱下的人,而曹操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成长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

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曹操成了领导核心。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十七路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前来与他会盟。这些事,初步显示了曹操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等,指挥得尤为妥当。还有以后的击当阳、讨关西、算合肥、解襄樊等,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曹操也很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他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对战争胜利是极其有利的。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他采纳刘晔的计策,‚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在上放箭时,营内一齐曳

⑨动石车……由是北军不敢登高射箭。‛当袁军改为暗掘地道直透曹营时,曹操‚又

问于刘晔‛ ,合计掘长堑,截阻敌军深入。他还采用荀彧的‚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 的计策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在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因素。

另外,曹操还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打孙权,当夏侯渊占领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了很大胜利。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者使敌自斗,从中获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拢谁先打谁,再拉拢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

当然,曹操虽然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也并非完美绝对。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统一北方后,他率领大军南下,轻松取得荆州,骄傲自负的情绪日益滋长,终于导致赤壁之战的惨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骄傲轻敌、自负狂妄的心态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说,曹操晚年虽然骄傲、自负,但终其一生,他仍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总结

综上所述,曹操的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之人;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极其富有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他的‚奸雄‛本质,也是他在那个动乱年代能够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和立身之本。

【主要参考资料】

①《后汉书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著 中华书局) ②《三国志〃魏书[一]》第55页(陈寿 撰,中华书局)

③《中国通史》第五卷(白寿彝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④《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⑤《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⑥《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⑦《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⑧《作者对我说》第158页(陈雪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罗贯中 著 南方出版社)


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述评
  • J0删I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5201I <三国演义>人物形 ...查看


  • 三国演义武将形象研究
  • <三国演义>武将形象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与践行,我国现在开始加大对相关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及普及力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名著"较为凝练而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各时期的价值追求 ...查看


  • 浅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 浅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河南中学 果志京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在漫漫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绚丽气势恢弘,读来使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它里面的许多情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小说里面的人物更是"贤 ...查看


  • 三国演义上课版
  •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 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 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l ...查看


  •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论文
  •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 ...查看


  • 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 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考生姓名:冯丽娟 联系地址:辽宁省朝阳市育红小学 邮编:122000 联系电话:0421-2677423 2007年6月10日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曹操是 ...查看


  • 忠贞智慧 论诸葛亮形象
  • 忠贞智慧,万古流芳 --论诸葛亮形象 沈伯俊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 ...查看


  • 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虚构的得与失
  • 第11卷第5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9月 V01.1I No.5 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兀Y Sep.2009 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虚构的得与失 高卫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 ...查看


  • [三国演义]内涵分析
  • <三国演义>内涵 一.关于"七实三虚" (一).<三国演义>与前代史书之关系:参照<三国志>和<三国志注>两部史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言行大多可找到依据,可以 ...查看


  •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尊刘反曹"思想
  • 编写:灵曦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魏.蜀.吴的三分天下局面.最近看了新版的<三国演义>,扮演孙权的那个人就说在新三国中他这个角色的露镜机会多了,而且在老版的<三国>中,包括史书,都对吴记载不如蜀.魏多.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