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课件
2、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若干张、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1、下面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圆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菱形 梯形 长方形 三角形
2、⑴ 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 的游戏: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个子不是很高,单眼皮,有小酒窝,每天笑哈哈,学生猜。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生答(略)
⑵小结: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⑶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大家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你觉得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2、验证: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
⑴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课件演示 ⑵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说具体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的长度,发现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⑶师指出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⑷提问: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⑸课件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4个角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⑺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和4个角的?(数一数。)
2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3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4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或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
4、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生上台演示。师再课件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5、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引导学生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1、师:我们刚才一起研究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小结: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都是直角。(出示课件)
3、追问: 长方形与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4、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但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出示课件)
(五)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1、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都有各自的名称,你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第59页,读读例题下方的一段文字说明。教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图旁相机板书:长、宽、边长。
2、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纸的边长。(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看看谁能慧眼识图,眼疾手快!(出示课件)
2、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形式:开火车,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
四、拓展应用
1、猜一猜:
(1)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有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有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 拼一拼:(想想做做第2题)
⑴接下来还要请小朋友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⑵学生操作。完成后举出,大家互相判断。提问:为什么拼出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指名上台展示并说说所画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折,指名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5、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出示课件)
⑴形式: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
⑵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五、课堂总结: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表现得太好了。米老鼠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得快乐吗?(出示课件)
师:为什么快乐?(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作业布置
完成“想想做做”其他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宽
长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边长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有预设的,但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本想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鼓励,给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用心探究。但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提问却力不从心,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楚,简单,让学生很难弄明白。对于板书设计和书写有出入,环节跟预设的也有差异。由于时间的缘故,有两道练习题并没有完成。这是对于没有把握好时间造成的后果。在预设时,应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把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当然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对任何环节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的,也是我必须近快加强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课件
2、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若干张、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1、下面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圆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菱形 梯形 长方形 三角形
2、⑴ 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 的游戏: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个子不是很高,单眼皮,有小酒窝,每天笑哈哈,学生猜。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生答(略)
⑵小结: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⑶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大家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你觉得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2、验证: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
⑴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课件演示 ⑵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说具体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的长度,发现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⑶师指出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⑷提问: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⑸课件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4个角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⑺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和4个角的?(数一数。)
2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3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4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或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
4、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生上台演示。师再课件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5、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引导学生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1、师:我们刚才一起研究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小结: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都是直角。(出示课件)
3、追问: 长方形与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4、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但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出示课件)
(五)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1、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都有各自的名称,你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第59页,读读例题下方的一段文字说明。教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图旁相机板书:长、宽、边长。
2、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纸的边长。(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看看谁能慧眼识图,眼疾手快!(出示课件)
2、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形式:开火车,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
四、拓展应用
1、猜一猜:
(1)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有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有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 拼一拼:(想想做做第2题)
⑴接下来还要请小朋友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⑵学生操作。完成后举出,大家互相判断。提问:为什么拼出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指名上台展示并说说所画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折,指名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5、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出示课件)
⑴形式: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
⑵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五、课堂总结: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表现得太好了。米老鼠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得快乐吗?(出示课件)
师:为什么快乐?(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作业布置
完成“想想做做”其他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宽
长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边长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有预设的,但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本想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鼓励,给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用心探究。但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提问却力不从心,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楚,简单,让学生很难弄明白。对于板书设计和书写有出入,环节跟预设的也有差异。由于时间的缘故,有两道练习题并没有完成。这是对于没有把握好时间造成的后果。在预设时,应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把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当然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对任何环节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的,也是我必须近快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