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空气的热胀冷缩

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明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也有这样的性质。)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会象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那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这课选择让学生开展这一观察研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我修改了教参教学设计要求,在前面两个演示试验后进行一个分组试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由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明显,试验的效果会更好些。课程时间调整后一节科学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要在30分钟完成教学,需要把握好试验的过程和时间要求。因此,上这课前,我首先在实验室进行这两个试验的验证操作,通过自己的

试验,发现让铜球加热穿过铜环这个试验至少需要给铜球加热4分钟才能打到试验效果,给钢条加热至少需要5分钟才有明显的试验效果。因此我把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为两部分,前两个演示试验控制在15分钟内,后面12分钟时间保证学生的分组试验,最后三分钟确定为小组交流汇报及总结时间。这样确立了时间的分配,在教学中本课比较紧凑,试验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既有得观察、思考,还能满腔热情的参与到分组试验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室的实际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起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当然更希望的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配置,让每一个试验都能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的试验教学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

本节课中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索、实验和研究。把科学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积极思考,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细致记录。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做、玩结合,在玩中学,降低了学生学生的压力,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明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也有这样的性质。)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会象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那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这课选择让学生开展这一观察研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我修改了教参教学设计要求,在前面两个演示试验后进行一个分组试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由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明显,试验的效果会更好些。课程时间调整后一节科学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要在30分钟完成教学,需要把握好试验的过程和时间要求。因此,上这课前,我首先在实验室进行这两个试验的验证操作,通过自己的

试验,发现让铜球加热穿过铜环这个试验至少需要给铜球加热4分钟才能打到试验效果,给钢条加热至少需要5分钟才有明显的试验效果。因此我把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为两部分,前两个演示试验控制在15分钟内,后面12分钟时间保证学生的分组试验,最后三分钟确定为小组交流汇报及总结时间。这样确立了时间的分配,在教学中本课比较紧凑,试验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既有得观察、思考,还能满腔热情的参与到分组试验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室的实际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起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当然更希望的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配置,让每一个试验都能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的试验教学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

本节课中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索、实验和研究。把科学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积极思考,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细致记录。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做、玩结合,在玩中学,降低了学生学生的压力,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相关文章

  • 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
  • [摘  要]在我国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下,严寒地区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气候非常寒冷.因此这些地区对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较高.而在建筑中,由于门窗经常处于开合状态,因此门窗部位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通道. 为此 ...查看


  • 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管道安装与施工浅析
  •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施工质量对运行效果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空调安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着眼于中央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工程质量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 ...查看


  • 空气的热胀冷缩 1
  • <空气的热胀冷缩>定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供的仪器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图画进行 ...查看


  • 空气的热胀冷缩 2
  •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查看


  • 空气的热胀冷缩
  •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设计理念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实施,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逐步由传统的教师讲述为主转变成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 ...查看


  • 9空气的热胀冷缩
  • 9.空气的热胀冷缩 平三小学 蔡平利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气态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4.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 ...查看


  • 化工管路安装设计手册笔记
  • 1. 化工管路设计 1.1管路系统 1.1.1流体分类 A1 ,A2, B, C, D类流体(GB5044) 1.1.2管道术语 1.1.2.1管道支吊架 用于支承管道或约束管道位移的各种结构的总称,但不包括土建的结构. 1.1.2.2固定 ...查看


  • 温室设计方案(阳光板)
  • 连栋阳光板温室 设 计 方 案 河南创美农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07月09日 PC板温室设计方案 (一)概述 1.项目名称 12米跨阳光板温室 2.项目地点 山西晋中市 3. 温室面积 11232.2平方米 4.基础设计资料  年平均温 ...查看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会填. 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 )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 )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 ),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