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
讲课的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讲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分组:4-6人一组,划定能起带头作用的教师做组长; (2)准备的材料:双向细目表( 份); 一套必修I 和必修II 的试卷; (3)必修I ,必修II 的双向细目表;
讲课的流程:
1. 展示一份双向细目表
2.2.解析双向细目表的下列有关问题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所谓“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学习水平”这一维,目前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也有以三维目标形式呈现的如“知识与技能(积累了解 理解 分析综合 应用 欣赏评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为什么要编制“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书面考试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明确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等这些步骤。
双向细目表对测试内容的命制具有很好的计划作用,它既可以使测题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明确的标准,避免凭经验主观命题,又可以使测题对一门学科的内容有较好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有了“双向细目表”,随意和盲目的命题过程就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也可明确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
3.组织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意图? (1)促进教考和谐
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教材多项细目”,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
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多项细目”要在“双向细目”的基础上列出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情感体验点以及每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2)深入钻研教材
老调重谈,再唱新曲:钻研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我们课堂吹来了清新的风。但不少新课堂更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和利用,而忽略了(脱离、甚至放弃)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课本、教材),表现出许多弊端:不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语文学科本位缺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新课程强调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课本依然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课本课
本,教学之本。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而言,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在课改的背景下,更需要唱老调“钻研教材”并结合课标唱出新曲。
(钻研教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以便全面了解系统教材的内容,掌握来龙去脉,可以明确其中各个部分教材与整体的关系,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前边可以做好孕伏工作,后边可以做到逐步整理,使已学的知识得以再现。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其二,搞好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单元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便在每一节课里针对全单元的要求使任务得到落实。其三,仔细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
(3)明确教学目标
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有人说,用教材有三个境界:用好、用活和活用。在真正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懂、读透教材,做到五个“清清楚楚”:教什么内容,清清楚楚;在什么起点教,清清楚楚;教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怎么教,清清楚楚;为什么这样教,清清楚楚。
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做到五个 “清清楚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上好课。
4.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基本要求?
整体把握;具体细化;整合目标;整体架构;课堂实施„„
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
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来自百度百科)
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为了改变测试方面的随意性,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都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命题。 一.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Bloom)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由浅到深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基础,后一种类别
包括了前一种类别。 1. 知识(识记)
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 领会(理解)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 运用
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 分析
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 综合
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 评价
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二.具体实施方法
1. 确定检测内容。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 填写“双向细目表”。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 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命题人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里所列的检测内容及其所处的题型和所占的分值进行命题。 三.命题设计几点建议
1. “双向细目表”特别适合于编制总结性检测题。
2. 编排“双向细目表”时要注意做到低起点,有坡度。即检测题应从阶段或单元的最基础知识人手,然后按整体目标逐渐提高层次。 3. 要注意完整性。即是整套检测题应该包括阶段或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能力要求。
4.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我们也明确知道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就这样,以往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很大的命题过程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5. 不怕麻烦,贵在坚持。刚开始实施时,有些老师既怕麻烦,也怀疑实施“双向细目表”的必要性。只要持之以恒,肯定有收获。(参考:上海市三林中学)
“双向细目表”的使用说明
命题,无论命题人,答题人,还是评卷人,最不满意的是试题超出范围和繁难偏旧。运用“双向细目表”,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能提高命题、作答、评卷人对试题的满意度。
一、“双向细目表”的内容
所谓“双向细目表”,就是命题时使用的为规定试题的范围(知识点)和题型的一种直观图表, “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为命题范围,一为题型。在命题范围部分,为方便命题,可具体分解为单元或章或课、节或框或知识点和页码,但核心是知识点。在题型部分,可根据试题需要设置若干种题型,并规定每种题型所占的分值。
一套试题,设置什么样的题型,各种题型占多少比重,同一题型中设置多少个题目,试卷考查的重点是什么,难易系数是多少,所有这些问题,在设计“双向细目表”之前都要作出通盘的安排。
二、“双向细目表”的使用和步骤 列出《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列出能力层次 列出学科结构 填写双向表。
1、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在监测内容范围内,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教科书的教学课时数与分数的权重 突出本次监测教学目标核心目标 列出监测的终结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含: 教学目标特征与试题类型 2.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描述了希望学生能展现出来的表现种类 教学内容则指明了每一种表现所属的内容领域 内容要点中包含多少细节数是主观而定的 内容详尽,样本具有代表性,保证结果合理性 3.列出能力层次结构。
如:数学主要有四层能力结构,即事实性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概念理解、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对能力层次解释
下面以数学为例对知识、素养和能力层次解释
使用“双向细目表”的过程,就是按照命题要求(包括课程标准、中考要求和教学实际等),将深思熟虑后的意向性题目填入“双向细目表”中,并严格按“双向细目表”的要求命题制卷的过程。 填写“双向细目表”并按“双向细目表”命题制卷时,应该注意三点。 其一,先重点、先大题。填表的逻辑顺序与命题制卷的逻辑顺序相反。 其二,覆盖面尽量大,最起码不能漏掉单元或章或课。
其三,知识点在“双向细目表”中(实际上是书中——可以是教科书或考试说明一类的书中),语言表达或材料选择可以在书内,也可以在书外。 三、“双向细目表”的作用
“双向细目表”的作用,概括地说,它可以规范命题行为,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具体说,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不会超出命题范围。
在“双向细目表”中,每道题目都已确定了相应的位置,只要命题人严格按“双向细目表”去做,其命出的题目,就一定在教材的范围之内,决不会偏离甚至超出教材。 第二,不会出繁难偏旧的题目。
繁难偏旧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上。有了“双向细目表”,题型不能随意变,考查的知识点也不能随意定,因而能有效防止出现繁难偏旧的试题。 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命题人的主观能动性。
“双向细目表”只规定了试题的题型和知识点,没有提供现成的题目,这就为命题人灵活选择考查角度、材料背景和语言表达留下了无限的空间,有利于命题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按:就要到学期末了,很多老师会制订复习计划。如何让复习计划更全面、更有效呢?双向细目表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有些老师不太熟悉双向细目表,或者知道双向细目表,但是不清楚如何使用。前面,我转了一篇有关双向细目表的说明,都是网上当下来的材料,整合在一起。这里再转两篇东西,分别是我过去的东西,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启动。
本篇材料是从前我在华师郑老师的带领下做的一份测试卷,但是为了这份测试卷,进行了反复的工作,包括初次拿题,前测,筛选,再测,最后完稿。在其中,双向细目表起着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学业成就测试编制语文教材分析
一、选用教材
1、人教课标版教材(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 2、北师大课标版教材(马新国、郑国民编) 3、苏教课标版教材
4、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二、分析思路
以人教课标版教材为主,综合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测试的总体目标为标准,通过分析提出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三、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五、六年级的语文,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的第三学段,也是小学语文的高年级。通过第一、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掌握2000多个汉字,初步具备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独立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本学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全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来正确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与感情;联系上下文与个人积累来体会词句的内涵与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还能结合对事件与人物、场景、细节的分析来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字词积累的重点有三点:一是继续增加识字量,积累成语,并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理解词语基本意思;二是提高对词语的精细理解,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与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类别,辨析近义词与反义词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 学业成就测试编制语文样题(五、六年级)
样题(一)字词积累
﹡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A 勾勒(lè) 渲染(xuān) 幼稚(zhì) 侮辱(wú ) B 礼貌(mào) 渲染(xuān) 脊梁(jí) 侮辱(wǔ ) C 规矩(ju ) 勾勒(lè) 拒绝(jù) 呻吟(shēn) D 呻吟(shēng) 藐视(miǎo) 羞涩(sè) 清晰(xī)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字词积累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
四、题干的特征:五、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一些常用汉字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A 中渲(xuān)侮(wú)分别读(xuàn)(wǔ),B 中渲(xuān)应读(xuàn),D 中呻(shēng)应读(shēn)。
样题(二) 句子知识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选择一组正确答案是:( A )
1、柳条温柔地抚摸着湖面。
2、小艇轻快灵活,就像田沟里水蛇。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海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A 、拟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 B 、拟人——比喻——比喻——反问——拟人 C 、拟人——比喻——比喻——疑问——排比 D 、拟人——比喻——夸张——反问——拟人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句子知识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辨别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题干的特征:五、六年级学生已掌握的五种基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B 中第3、5句应分别是夸张、排比;C 中第3、4句应分别是夸张、反问;D 中第5句应是排比。
样题(三)语文常识
﹡下列六联诗歌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请选择正确的一组:( C )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6、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 A 、春——夏——秋——冬——夏——冬 B 、春——夏——秋——冬——秋——冬 C 、春——秋——夏——冬——夏——冬 D 、春——秋——春——冬——秋——冬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语文常识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了解积累的经典古诗名句 四、题干的特征:小学生应背诵的常用古诗名句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A 中第2、3句应分别是秋天、夏天;B 中第2、3、5句应分别是秋天、夏天、夏天;D 中第3、5句应分别是夏天、夏天。
样题(四)文章阅读
美丽的歧视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当我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
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是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我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女友在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样题1 如何理解文中的 “歧视”,正确的答案是:( D )
A 、歧视:本文指不平等的看待,张老师粗暴指责大伟,是一种不平等。 B 、歧视:本文中因为大伟成绩差,张老师就看不起他。
C 、歧视:本文中大伟因为成绩差,上课又看杂书,张老师就十分生气,根本就瞧不起他。
D 、歧视:本文中的张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大伟,而是看不起那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心理。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结合文章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题干的特征:从原文中找出一个词语,结合文章来理解本词的真正含义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都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答案都不符合文章的具体语境。
﹡样题2 “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如何理解张老
师的泪水?( C )
A 、张老师想到自己当时看不起大伟,没有想到大伟现在成功了,他后悔了。 B 、张老师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而现在自己得了骨癌,不久将离于人世,伤心了。 C 、张老师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为自己的良苦用心取得了效果而激动万分。 D 、张老师临终时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批评学生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他在忏悔。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含义
四、题干的特征:从原文中找出一句,结合文章语境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都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答案都不符合文章的具体语境。 ﹡样题3 读完本文,你认为以下看法中最不合理的一项是:( D )
A 、张老师的做法很对,有的学生,更需要用重锤去敲击他们那麻木的心灵。 B 、张老师的做法也许很对,但要看人,要看场合,有些学生不适宜这些去说,有可能适得其反。
C 、张老师的做法有合理的地方,是一种有效的“激将法”,但除此之外还应有真心实意的帮助予以配合
D 、张老师的做法完全正确,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应该采用这样严厉的做法。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阅读文章之后表达独立的见解
四、题干的特征:根据文章的中心,列举出四种说法,其中有一句与原文的真实意思不相符,与实际情况也有不符之处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从原文的中心都能够推理出来,其看法都比较合理。
本复习计划,就是利用双向细目表来安排内容。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尝试,很不成熟,内容全是够全了,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而且,能力点体现不够。在这里拿出来,只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示范,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不用这么复杂,而是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与难点,尽量体现能力训练
的要求。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就要来到了,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期初的教学目标,特制订本复习计划。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说明
上传: 刘端斌 更新时间:2012-5-7 9:54:23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1、何为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应采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命制试题规划表)。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重中之重),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见下表),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其它较常见的双向细目表还有:
⑴ . 反映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⑵. 反映考查内容与考查目标、题型分数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⑶. 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⑷. 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分别展示相关表格,不需要展开讲解) 3、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 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 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 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4、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 ⑴. 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 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
没有定式)。
⑶. 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 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 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 对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的解释(解释时,一定要参考“201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根据表格讲解):
⑴. 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罗列考查内容,首先应落实主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考查几种类型的主观性试题,每种类型的试题共考查几道题,每道题共考查多少个知识点(历史学科应当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然后再确定客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共考查多少道试题(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具体占多少道试题(历史学科应当为单项选择题),其目的在于保证一种均衡,兼顾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查缺补漏),同时也能避免试题的重复。 ⑵. 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 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 在确定各部分内容权重的基础上(在明确各部分内容分数比例的基础上),应明确各考核内容的认知能力目标(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对三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一般情况下,一个考核知识点对应一种能力目标。
⑷. 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在想要检测的知识内容和其应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所对应的格子内,根据相应权重分配各考查点的实际分数值。
⑴. 教师命题必须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命制试题的具体规划表,命制试题如果不进
行先期的规划,试题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无从谈起)。
⑵.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标准、教材具有一致性(不要超纲)。在编制双向细目表时,应当在对教材透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制定(不要超范围),以确保分类合理、比例恰当。 ⑶. 制作双向细目表确定考查内容所占的比重(分数比例),主要依据是:①各知识单元的教学时数的比重;②各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③考试目标要求的重视程度。(一句话,就是应该放在重点内容的考核上)
⑷. 将要考核的知识内容的选择,范围应该覆盖教材的全部内容(不太现实)或大部,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注意覆盖面及题量,并且要侧重能力的测试)
⑸.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准备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知识点”,须按章节进行编排(顺序及一致性的问题),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必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双向细目表中涉及到多少个
知识点,试卷中也只能涉及到这些知识点),并且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张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⑹.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试题的题目类型。例如,历史科可以选择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并且应明确每一部分占多少个题目。这样,就能较好地掌握不同的试题所需的答题时间,进而确定考试试题的总数。 一份试卷中客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单项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的搭配应合理,而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所占分值之比一般保持在3:7或者4:6为好。
⑺. 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目标)这部分应采用“识记”、“ 理解”、“ 运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如果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60:30:10(易:中:难),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应控
制在10%左右。
⑻.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考试目标项目(识记、理解、运用)后面对应的各行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
三、试题的命制(分八个部分) ★. 先理解几个名词:
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指“针对考试结果有多大的可信程度”。考试信度越高,说明考试的结果越可信,考试成绩越能代表学生个人的真实水平,考试分数的误差越小。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身体状况与否、心情与否、试题“超纲”与否以及其它意外情况等),要想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命题依据的。
效度——指的是考试的有效性程度,即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评到命题者所想要测评的目标(考试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区分度——区分度就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区分
度高的题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反之,区分度低的题目不能对考生进行很好的鉴别,使得水平高和水平低的考生得分差不多。
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可用试题的得分率来描述,反映的是学生掌握某项知识与技能的圆满程度,以及反映教师在这项知识与技能上的教学效果。 (一)试题的题型:
题型就是呈现考试要求的形式,题型和学科目标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同类型试题在考查不同能力要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题型由学科考核的目的决定。 1、客观性试题:
由学生自己从命题者已提供的若干个答案中(一般是四个备选答案)选择正确(最佳)或错误答案的试题,这类试题目前在历史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单项选择题(有现成的四项答案,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项)。 解释:客观性试题是鉴别力最好的试题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它能有效地考核学生各种层次的能力,可以从学生不同的错误答案中,诊断出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及时地补救。
制评卷误差,提高试卷内容的覆盖率,但缺点是具有猜测现象。
解释:主观性试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及高层次的能力,但缺点是评卷误差不易控制。
双向细目表
讲课的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讲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分组:4-6人一组,划定能起带头作用的教师做组长; (2)准备的材料:双向细目表( 份); 一套必修I 和必修II 的试卷; (3)必修I ,必修II 的双向细目表;
讲课的流程:
1. 展示一份双向细目表
2.2.解析双向细目表的下列有关问题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所谓“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学习水平”这一维,目前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也有以三维目标形式呈现的如“知识与技能(积累了解 理解 分析综合 应用 欣赏评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为什么要编制“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书面考试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明确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等这些步骤。
双向细目表对测试内容的命制具有很好的计划作用,它既可以使测题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明确的标准,避免凭经验主观命题,又可以使测题对一门学科的内容有较好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有了“双向细目表”,随意和盲目的命题过程就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也可明确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
3.组织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意图? (1)促进教考和谐
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教材多项细目”,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
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多项细目”要在“双向细目”的基础上列出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情感体验点以及每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2)深入钻研教材
老调重谈,再唱新曲:钻研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我们课堂吹来了清新的风。但不少新课堂更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和利用,而忽略了(脱离、甚至放弃)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课本、教材),表现出许多弊端:不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语文学科本位缺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新课程强调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课本依然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课本课
本,教学之本。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而言,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在课改的背景下,更需要唱老调“钻研教材”并结合课标唱出新曲。
(钻研教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以便全面了解系统教材的内容,掌握来龙去脉,可以明确其中各个部分教材与整体的关系,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前边可以做好孕伏工作,后边可以做到逐步整理,使已学的知识得以再现。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其二,搞好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单元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便在每一节课里针对全单元的要求使任务得到落实。其三,仔细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
(3)明确教学目标
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有人说,用教材有三个境界:用好、用活和活用。在真正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懂、读透教材,做到五个“清清楚楚”:教什么内容,清清楚楚;在什么起点教,清清楚楚;教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怎么教,清清楚楚;为什么这样教,清清楚楚。
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做到五个 “清清楚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上好课。
4.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基本要求?
整体把握;具体细化;整合目标;整体架构;课堂实施„„
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
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来自百度百科)
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为了改变测试方面的随意性,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都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命题。 一.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Bloom)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由浅到深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基础,后一种类别
包括了前一种类别。 1. 知识(识记)
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 领会(理解)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 运用
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 分析
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 综合
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 评价
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二.具体实施方法
1. 确定检测内容。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 填写“双向细目表”。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 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命题人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里所列的检测内容及其所处的题型和所占的分值进行命题。 三.命题设计几点建议
1. “双向细目表”特别适合于编制总结性检测题。
2. 编排“双向细目表”时要注意做到低起点,有坡度。即检测题应从阶段或单元的最基础知识人手,然后按整体目标逐渐提高层次。 3. 要注意完整性。即是整套检测题应该包括阶段或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能力要求。
4.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我们也明确知道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就这样,以往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很大的命题过程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5. 不怕麻烦,贵在坚持。刚开始实施时,有些老师既怕麻烦,也怀疑实施“双向细目表”的必要性。只要持之以恒,肯定有收获。(参考:上海市三林中学)
“双向细目表”的使用说明
命题,无论命题人,答题人,还是评卷人,最不满意的是试题超出范围和繁难偏旧。运用“双向细目表”,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能提高命题、作答、评卷人对试题的满意度。
一、“双向细目表”的内容
所谓“双向细目表”,就是命题时使用的为规定试题的范围(知识点)和题型的一种直观图表, “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为命题范围,一为题型。在命题范围部分,为方便命题,可具体分解为单元或章或课、节或框或知识点和页码,但核心是知识点。在题型部分,可根据试题需要设置若干种题型,并规定每种题型所占的分值。
一套试题,设置什么样的题型,各种题型占多少比重,同一题型中设置多少个题目,试卷考查的重点是什么,难易系数是多少,所有这些问题,在设计“双向细目表”之前都要作出通盘的安排。
二、“双向细目表”的使用和步骤 列出《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列出能力层次 列出学科结构 填写双向表。
1、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在监测内容范围内,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教科书的教学课时数与分数的权重 突出本次监测教学目标核心目标 列出监测的终结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含: 教学目标特征与试题类型 2.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描述了希望学生能展现出来的表现种类 教学内容则指明了每一种表现所属的内容领域 内容要点中包含多少细节数是主观而定的 内容详尽,样本具有代表性,保证结果合理性 3.列出能力层次结构。
如:数学主要有四层能力结构,即事实性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概念理解、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对能力层次解释
下面以数学为例对知识、素养和能力层次解释
使用“双向细目表”的过程,就是按照命题要求(包括课程标准、中考要求和教学实际等),将深思熟虑后的意向性题目填入“双向细目表”中,并严格按“双向细目表”的要求命题制卷的过程。 填写“双向细目表”并按“双向细目表”命题制卷时,应该注意三点。 其一,先重点、先大题。填表的逻辑顺序与命题制卷的逻辑顺序相反。 其二,覆盖面尽量大,最起码不能漏掉单元或章或课。
其三,知识点在“双向细目表”中(实际上是书中——可以是教科书或考试说明一类的书中),语言表达或材料选择可以在书内,也可以在书外。 三、“双向细目表”的作用
“双向细目表”的作用,概括地说,它可以规范命题行为,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具体说,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不会超出命题范围。
在“双向细目表”中,每道题目都已确定了相应的位置,只要命题人严格按“双向细目表”去做,其命出的题目,就一定在教材的范围之内,决不会偏离甚至超出教材。 第二,不会出繁难偏旧的题目。
繁难偏旧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上。有了“双向细目表”,题型不能随意变,考查的知识点也不能随意定,因而能有效防止出现繁难偏旧的试题。 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命题人的主观能动性。
“双向细目表”只规定了试题的题型和知识点,没有提供现成的题目,这就为命题人灵活选择考查角度、材料背景和语言表达留下了无限的空间,有利于命题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按:就要到学期末了,很多老师会制订复习计划。如何让复习计划更全面、更有效呢?双向细目表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有些老师不太熟悉双向细目表,或者知道双向细目表,但是不清楚如何使用。前面,我转了一篇有关双向细目表的说明,都是网上当下来的材料,整合在一起。这里再转两篇东西,分别是我过去的东西,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启动。
本篇材料是从前我在华师郑老师的带领下做的一份测试卷,但是为了这份测试卷,进行了反复的工作,包括初次拿题,前测,筛选,再测,最后完稿。在其中,双向细目表起着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学业成就测试编制语文教材分析
一、选用教材
1、人教课标版教材(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 2、北师大课标版教材(马新国、郑国民编) 3、苏教课标版教材
4、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二、分析思路
以人教课标版教材为主,综合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测试的总体目标为标准,通过分析提出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三、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五、六年级的语文,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的第三学段,也是小学语文的高年级。通过第一、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掌握2000多个汉字,初步具备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独立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本学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全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来正确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与感情;联系上下文与个人积累来体会词句的内涵与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还能结合对事件与人物、场景、细节的分析来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字词积累的重点有三点:一是继续增加识字量,积累成语,并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理解词语基本意思;二是提高对词语的精细理解,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与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类别,辨析近义词与反义词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 学业成就测试编制语文样题(五、六年级)
样题(一)字词积累
﹡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A 勾勒(lè) 渲染(xuān) 幼稚(zhì) 侮辱(wú ) B 礼貌(mào) 渲染(xuān) 脊梁(jí) 侮辱(wǔ ) C 规矩(ju ) 勾勒(lè) 拒绝(jù) 呻吟(shēn) D 呻吟(shēng) 藐视(miǎo) 羞涩(sè) 清晰(xī)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字词积累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
四、题干的特征:五、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一些常用汉字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A 中渲(xuān)侮(wú)分别读(xuàn)(wǔ),B 中渲(xuān)应读(xuàn),D 中呻(shēng)应读(shēn)。
样题(二) 句子知识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选择一组正确答案是:( A )
1、柳条温柔地抚摸着湖面。
2、小艇轻快灵活,就像田沟里水蛇。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海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A 、拟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 B 、拟人——比喻——比喻——反问——拟人 C 、拟人——比喻——比喻——疑问——排比 D 、拟人——比喻——夸张——反问——拟人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句子知识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辨别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题干的特征:五、六年级学生已掌握的五种基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B 中第3、5句应分别是夸张、排比;C 中第3、4句应分别是夸张、反问;D 中第5句应是排比。
样题(三)语文常识
﹡下列六联诗歌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请选择正确的一组:( C )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6、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 A 、春——夏——秋——冬——夏——冬 B 、春——夏——秋——冬——秋——冬 C 、春——秋——夏——冬——夏——冬 D 、春——秋——春——冬——秋——冬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语文常识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了解积累的经典古诗名句 四、题干的特征:小学生应背诵的常用古诗名句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A 中第2、3句应分别是秋天、夏天;B 中第2、3、5句应分别是秋天、夏天、夏天;D 中第3、5句应分别是夏天、夏天。
样题(四)文章阅读
美丽的歧视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当我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
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是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我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女友在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样题1 如何理解文中的 “歧视”,正确的答案是:( D )
A 、歧视:本文指不平等的看待,张老师粗暴指责大伟,是一种不平等。 B 、歧视:本文中因为大伟成绩差,张老师就看不起他。
C 、歧视:本文中大伟因为成绩差,上课又看杂书,张老师就十分生气,根本就瞧不起他。
D 、歧视:本文中的张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大伟,而是看不起那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心理。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结合文章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题干的特征:从原文中找出一个词语,结合文章来理解本词的真正含义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都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答案都不符合文章的具体语境。
﹡样题2 “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如何理解张老
师的泪水?( C )
A 、张老师想到自己当时看不起大伟,没有想到大伟现在成功了,他后悔了。 B 、张老师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而现在自己得了骨癌,不久将离于人世,伤心了。 C 、张老师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为自己的良苦用心取得了效果而激动万分。 D 、张老师临终时想起自己教书的往事,批评学生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他在忏悔。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含义
四、题干的特征:从原文中找出一句,结合文章语境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中,都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答案都不符合文章的具体语境。 ﹡样题3 读完本文,你认为以下看法中最不合理的一项是:( D )
A 、张老师的做法很对,有的学生,更需要用重锤去敲击他们那麻木的心灵。 B 、张老师的做法也许很对,但要看人,要看场合,有些学生不适宜这些去说,有可能适得其反。
C 、张老师的做法有合理的地方,是一种有效的“激将法”,但除此之外还应有真心实意的帮助予以配合
D 、张老师的做法完全正确,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应该采用这样严厉的做法。
一、课题类型:选择题
二、考查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
三、要考查的子技能:阅读文章之后表达独立的见解
四、题干的特征:根据文章的中心,列举出四种说法,其中有一句与原文的真实意思不相符,与实际情况也有不符之处
五、答案特征:1、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另三个错误的选项,从原文的中心都能够推理出来,其看法都比较合理。
本复习计划,就是利用双向细目表来安排内容。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尝试,很不成熟,内容全是够全了,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而且,能力点体现不够。在这里拿出来,只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示范,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不用这么复杂,而是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与难点,尽量体现能力训练
的要求。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就要来到了,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期初的教学目标,特制订本复习计划。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说明
上传: 刘端斌 更新时间:2012-5-7 9:54:23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1、何为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应采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命制试题规划表)。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重中之重),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见下表),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其它较常见的双向细目表还有:
⑴ . 反映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⑵. 反映考查内容与考查目标、题型分数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⑶. 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⑷. 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分别展示相关表格,不需要展开讲解) 3、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 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 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 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4、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 ⑴. 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 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
没有定式)。
⑶. 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 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 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 对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的解释(解释时,一定要参考“201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根据表格讲解):
⑴. 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罗列考查内容,首先应落实主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考查几种类型的主观性试题,每种类型的试题共考查几道题,每道题共考查多少个知识点(历史学科应当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然后再确定客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共考查多少道试题(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具体占多少道试题(历史学科应当为单项选择题),其目的在于保证一种均衡,兼顾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查缺补漏),同时也能避免试题的重复。 ⑵. 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 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 在确定各部分内容权重的基础上(在明确各部分内容分数比例的基础上),应明确各考核内容的认知能力目标(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对三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一般情况下,一个考核知识点对应一种能力目标。
⑷. 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在想要检测的知识内容和其应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所对应的格子内,根据相应权重分配各考查点的实际分数值。
⑴. 教师命题必须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命制试题的具体规划表,命制试题如果不进
行先期的规划,试题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无从谈起)。
⑵.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标准、教材具有一致性(不要超纲)。在编制双向细目表时,应当在对教材透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制定(不要超范围),以确保分类合理、比例恰当。 ⑶. 制作双向细目表确定考查内容所占的比重(分数比例),主要依据是:①各知识单元的教学时数的比重;②各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③考试目标要求的重视程度。(一句话,就是应该放在重点内容的考核上)
⑷. 将要考核的知识内容的选择,范围应该覆盖教材的全部内容(不太现实)或大部,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注意覆盖面及题量,并且要侧重能力的测试)
⑸.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准备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知识点”,须按章节进行编排(顺序及一致性的问题),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必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双向细目表中涉及到多少个
知识点,试卷中也只能涉及到这些知识点),并且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张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⑹.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试题的题目类型。例如,历史科可以选择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并且应明确每一部分占多少个题目。这样,就能较好地掌握不同的试题所需的答题时间,进而确定考试试题的总数。 一份试卷中客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单项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的搭配应合理,而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所占分值之比一般保持在3:7或者4:6为好。
⑺. 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目标)这部分应采用“识记”、“ 理解”、“ 运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如果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60:30:10(易:中:难),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应控
制在10%左右。
⑻.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考试目标项目(识记、理解、运用)后面对应的各行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
三、试题的命制(分八个部分) ★. 先理解几个名词:
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指“针对考试结果有多大的可信程度”。考试信度越高,说明考试的结果越可信,考试成绩越能代表学生个人的真实水平,考试分数的误差越小。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身体状况与否、心情与否、试题“超纲”与否以及其它意外情况等),要想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命题依据的。
效度——指的是考试的有效性程度,即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评到命题者所想要测评的目标(考试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区分度——区分度就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区分
度高的题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反之,区分度低的题目不能对考生进行很好的鉴别,使得水平高和水平低的考生得分差不多。
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可用试题的得分率来描述,反映的是学生掌握某项知识与技能的圆满程度,以及反映教师在这项知识与技能上的教学效果。 (一)试题的题型:
题型就是呈现考试要求的形式,题型和学科目标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同类型试题在考查不同能力要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题型由学科考核的目的决定。 1、客观性试题:
由学生自己从命题者已提供的若干个答案中(一般是四个备选答案)选择正确(最佳)或错误答案的试题,这类试题目前在历史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单项选择题(有现成的四项答案,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项)。 解释:客观性试题是鉴别力最好的试题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它能有效地考核学生各种层次的能力,可以从学生不同的错误答案中,诊断出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及时地补救。
制评卷误差,提高试卷内容的覆盖率,但缺点是具有猜测现象。
解释:主观性试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及高层次的能力,但缺点是评卷误差不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