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

“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

超越语文快速提分培训 殷学贵

刘传亚(后来,我在中国文学博客上贴出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杜撰了一个“下里巴人”的网友的名字。后来有些老师转载我的这篇文章时,只知道“下里巴人”而不知道“刘传亚”,太可惜了!在此审理这件“公案”,还历史以真相,也好让读者诸君知道是刘传亚第一个对“羽扇纶巾”者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志在《值得商榷的一个说法》(见1994年第3期全国《中师生》杂志)一文中,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所指是谁重新作了解释。为了表明不是个人的一家之见,他还特意用了“我们”。刘传亚说:“教学参考书把这首词下阕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归之于形容周瑜面对强敌,从容闲雅,指挥若定,是不恰当的。——我们认为,这不是用来形容周瑜的,而应是形容诸葛孔明的。”

笔者认为,刘文中所用来证明“羽扇纶巾”者是诸葛孔明的两个论据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首先,刘文以为“手握羽扇,头戴纶巾是诸葛亮平生习惯的装束;周瑜则不然,《三国志》中也没有这样的记载”。事实上,《三国志》中同样也没有对诸葛亮“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平生习惯装束的记载”。刘

传亚大概是因为读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出场时的肖像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印象太深了吧。

其实,“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个人“专利”。魏晋时期,“羽扇纶巾”,因为上层人物认为是一种名士派头而被看成是一种时尚,虽临战阵也往往如此:不仅《蜀志》上有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之语,而且《羊祜传》也有羊祜“在军中尝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之说;其他有如此装束的也不乏其人,如《顾荣传》载顾荣与陈敏作战“麾以羽扇,其众溃散”;《谢万传》记述谢万曾“著百纶巾,鹤氅裘”,来见简文帝。苏轼在这首词里,据当时的风气,不论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也无妨写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以表明他作为统帅在亲临战场时的从容镇定,风流儒雅。诗词既属文学范畴,诗人大胆地展开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想象,是合理的。

其次,刘文认为,从这首词的上下阙关系上看,“上阙的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由此引出了对赤壁英雄人物的怀念。怀念英雄人物,当然不会单指主帅周瑜而忽略主谋诸葛亮。如果认为单指周瑜,那么,上阕中‘ 一时多少豪杰’岂不是落了空?这样,就不符合作者的整体立意了。”如果说这是刘传亚同志的一家之言,也不免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按照刘文的意思,既写众多豪杰,那么,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也是非写不可的了。特别是刘备,曹

操在煮酒论英雄时,曾以不可置疑的口气断言:“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这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吗?

笔者认为,这首词下阙的前一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其中心人物形象就是“当年”的公瑾,不容横生枝节。如果一定要说成是诸葛亮的话,那么上阙中“三国周郎赤壁”,岂不也落了空?

“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从苏轼填这首词的整体立意(刘文没有具体地谈这首词的整体立意)上去分析,也不难找到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填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此时,诗人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过激做法,站在旧党一边,上书抨击新法,写诗讽刺新法,结果被捕入狱(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因为是个“闲官”,诗人得有机会游览赤壁。(这个时期,他写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后人传颂的千古名篇)此时,诗人政途不顺,官场失意,不免生发孤愤之想;加之辽夏在军事上对北宋造成的威胁,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无报国之门。于是游赏赤壁便有所感,觉得自己年已老大,却没有机会建立像周郎那样的功业,因而徒生感慨。

所以笔者认为,词的上阙中的“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是拿众多豪杰来衬托周瑜卓而不群,少年英雄的;词的下阙中的“小乔初嫁了”一句,是拿美女来衬托周瑜风姿俊朗,少年风流的。正是火烧赤壁,使东吴转

危为安的周瑜,才成了诗人此时心境下所仰慕、崇拜的对象。诗人自觉青春易逝,一事无成;而少年英雄周瑜却能在“谈笑间”使“樯橹(另版“强虏”)灰飞烟灭”,多么让人羡慕!

因此,笔者认为,刘文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中的“羽扇纶巾”者定案为诸葛孔明,是没有根据的。如不加以澄清,必将混淆视听,误导那些也曾经读过《三国演义》的青年学生。

注:该文最初发表在1995年全国《中师生》杂志“争鸣园地”专栏上

“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

超越语文快速提分培训 殷学贵

刘传亚(后来,我在中国文学博客上贴出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杜撰了一个“下里巴人”的网友的名字。后来有些老师转载我的这篇文章时,只知道“下里巴人”而不知道“刘传亚”,太可惜了!在此审理这件“公案”,还历史以真相,也好让读者诸君知道是刘传亚第一个对“羽扇纶巾”者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志在《值得商榷的一个说法》(见1994年第3期全国《中师生》杂志)一文中,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所指是谁重新作了解释。为了表明不是个人的一家之见,他还特意用了“我们”。刘传亚说:“教学参考书把这首词下阕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归之于形容周瑜面对强敌,从容闲雅,指挥若定,是不恰当的。——我们认为,这不是用来形容周瑜的,而应是形容诸葛孔明的。”

笔者认为,刘文中所用来证明“羽扇纶巾”者是诸葛孔明的两个论据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首先,刘文以为“手握羽扇,头戴纶巾是诸葛亮平生习惯的装束;周瑜则不然,《三国志》中也没有这样的记载”。事实上,《三国志》中同样也没有对诸葛亮“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平生习惯装束的记载”。刘

传亚大概是因为读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出场时的肖像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印象太深了吧。

其实,“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个人“专利”。魏晋时期,“羽扇纶巾”,因为上层人物认为是一种名士派头而被看成是一种时尚,虽临战阵也往往如此:不仅《蜀志》上有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之语,而且《羊祜传》也有羊祜“在军中尝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之说;其他有如此装束的也不乏其人,如《顾荣传》载顾荣与陈敏作战“麾以羽扇,其众溃散”;《谢万传》记述谢万曾“著百纶巾,鹤氅裘”,来见简文帝。苏轼在这首词里,据当时的风气,不论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也无妨写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以表明他作为统帅在亲临战场时的从容镇定,风流儒雅。诗词既属文学范畴,诗人大胆地展开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想象,是合理的。

其次,刘文认为,从这首词的上下阙关系上看,“上阙的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由此引出了对赤壁英雄人物的怀念。怀念英雄人物,当然不会单指主帅周瑜而忽略主谋诸葛亮。如果认为单指周瑜,那么,上阕中‘ 一时多少豪杰’岂不是落了空?这样,就不符合作者的整体立意了。”如果说这是刘传亚同志的一家之言,也不免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按照刘文的意思,既写众多豪杰,那么,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也是非写不可的了。特别是刘备,曹

操在煮酒论英雄时,曾以不可置疑的口气断言:“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这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吗?

笔者认为,这首词下阙的前一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其中心人物形象就是“当年”的公瑾,不容横生枝节。如果一定要说成是诸葛亮的话,那么上阙中“三国周郎赤壁”,岂不也落了空?

“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从苏轼填这首词的整体立意(刘文没有具体地谈这首词的整体立意)上去分析,也不难找到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填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此时,诗人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过激做法,站在旧党一边,上书抨击新法,写诗讽刺新法,结果被捕入狱(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因为是个“闲官”,诗人得有机会游览赤壁。(这个时期,他写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后人传颂的千古名篇)此时,诗人政途不顺,官场失意,不免生发孤愤之想;加之辽夏在军事上对北宋造成的威胁,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无报国之门。于是游赏赤壁便有所感,觉得自己年已老大,却没有机会建立像周郎那样的功业,因而徒生感慨。

所以笔者认为,词的上阙中的“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是拿众多豪杰来衬托周瑜卓而不群,少年英雄的;词的下阙中的“小乔初嫁了”一句,是拿美女来衬托周瑜风姿俊朗,少年风流的。正是火烧赤壁,使东吴转

危为安的周瑜,才成了诗人此时心境下所仰慕、崇拜的对象。诗人自觉青春易逝,一事无成;而少年英雄周瑜却能在“谈笑间”使“樯橹(另版“强虏”)灰飞烟灭”,多么让人羡慕!

因此,笔者认为,刘文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中的“羽扇纶巾”者定案为诸葛孔明,是没有根据的。如不加以澄清,必将混淆视听,误导那些也曾经读过《三国演义》的青年学生。

注:该文最初发表在1995年全国《中师生》杂志“争鸣园地”专栏上


相关文章

  • 曹魏五子将,蜀汉五虎将,江东四英将,魏蜀吴三国将领到底哪家强
  • 三国时代,最吸引我们的莫过去那些武将们,崇拜英雄的我们,见了那些自己喜欢的武将,恨不得都能舔屏,他们也是我们最初认识三国的印象,不知道多少人对三国的印象是从桃园三结义时的刘关张开始的,是从三英战吕布时吕布那厮的飒爽英姿,牛叉哄哄的pose开 ...查看


  • 苏轼词两首教案.1doc
  • 苏轼词两首 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 ...查看


  • "宋词之旅"经典宋词诵读活动解说词(三)
  • 八  记梦 女: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梦是苦难者的安慰,奋斗者的希望.昨是今非,昨日的欢乐已成梦.心高气傲,明日的灿烂尚是梦.但是,不必叹息人生如梦,因为梦也是人生的一种真实. 男:梦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古往今来,诗人们常常借梦言情,以梦写境 ...查看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 ...查看


  • 于丹励志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一岁流光马上就要过去,后天就迎来了新的年头,很高兴在这样一个岁月更迭 最重要的时间和大家聚首.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仪式,以这样一个笃定的.从容的方式去面 对流光走过生命,我想着是一种庆典,每一年的岁末是我们 ...查看


  • 苏轼词两首教案2
  • [预]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一.认识作者 二.文本知识 1.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 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 乌台" ...查看


  •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 ...查看


  • 折扇说明文
  •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 第24讲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复习策略 考点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 (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考点二: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 ...查看


  • 四字成语:羽扇纶巾的故事
  • 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