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户型设计原则

一、居住行为模式分析

1、 地理气候条件

2、 居住人口和生活方式

3、 居住行为模式

居住行为分析是住宅户型设计的基础,人的行为基本模式决定了行为空间的形成。

一般家庭生活中居住行为主要归纳为四大类:

(1) 个人活动行为:主要指就寝、工作学习等;

(2) 家庭活动行为:主要指会客、起居、用餐等;

(3) 家政行为:主要指烹饪、洗衣等;

(4) 卫生行为:主要指洗浴、便溺等。

人的居住行为基本上包含7种行为:休息、起居、工作学习、用餐、家务、卫生、交通。

户型设计就是在对人的居住行为进行分析后产生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功能组织家构。

二、居住者的需求分析

1、 基本需求

居住行为的基本需求通常可分为两类:

(1) 生活需求;在户型设计中,根据不同对象的生活需要应配置足够的、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空间‘并应使其功能分区合理、有序,从而满足个人的活动行为、家政行为和卫生行为的生活需求。

(2) 交往需求:家庭活动行为代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表达与交往过程和家庭成员与外界交往的需要。因此,在户型设计中应该为不同的消费人群营造满足其需求的交往空间。

2、相关需求

除两大基本需求以外,在居住活动中还包括休闲需求、隐私需求、健康需求、审美需求等,这些需求在户型设计中表现出领域性与个性化的特征。

三、户型特性的分析

住宅作为居住空间,居住活动过程的要求而表现出多种特性,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特性(或八大类特性):

(1) 经济性和实用性:指功能布局合理紧凑,在满足生活需求条件下,应减少无用空间各功能房应完整、实用、适宜,符合家具布置与人体工程学需要。

(2) 安全性和独立性:指住宅应具备提供生活安全的功能,在户型中应为各家庭成员及家庭活动提供响应的独立空间,并对各独立空间合理组织,形成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中应考虑到内外有别,动静分区,是居住者心理具有安全感。

(3) 适应性和可变性:指住宅用户应能适应不同行为模式的需求,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生活需求,同时具备调整和变化的余地。住宅户型在结构合理的同时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 科技性与艺术性:指住宅还应具备技术和美学的特点。

四、户型功能分析

1、 差异性

住宅户型设计主要有家庭格局、地域习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则可导致住宅户型的多样性、地区差异性和品质差异性。

2、 行为单元

人类生活完成所有居住行为所需要的个体空间称为“行为单元”,是构成住宅户型架构的基本元素。

对行为单元所表现出的特征分析,户型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三大类:居住部分、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居住行为

行为内容

行为单元

功能分区

个人活动行为

休息

卧室

居住部分

工作学习

书房

家庭活动行为

起居

起居室

用餐

餐厅

家政行为

家务

厨房

辅助部分

卫生行为

卫生

卫生间

交通

玄关、走道

交通部分

3、 功能组织原则

在行为单元中应以“合理布局”“动静分区”和“充分利用“作为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布局”就是根据集体条件将特性相近的行为单元组合在一起;“动静分区”则是在行为单元组合中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充分利用”则是充分考虑行为单元组合的协调性,使房间面积及居住空间恰如其分地容纳每个行为单元。

(1) 居住部分作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起居、休息、用餐、工作休息等生活功能。

起居和用餐属于活跃而隐蔽要求不高的集中性活动,在住宅布局中属于动区,从使用性质上称为公共空间,位置靠外,便于家庭和社交活动。

休息和工作学习属于安静而隐蔽要求高的分散性活动,在住宅布局中属于静区,主要功能性质为私用空间,位置应尽量靠里,相对集中。

在居住部分组合中既要使行为单元之间相互干扰到最低,又使其面积得以有效利用,居住部分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日照。因此,在住宅户型设计中依据各行为单元的活动特点,做到 内外有别,动静分区,从而形成合理组合。

(2) 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在功能组合中强调其有效性。厨房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居住部分的干扰,卫生间位置应相对隐蔽且使用方便,有条件尽量做到洗浴分开。厨房和卫生间应布置紧凑、方便操作、通风良好且符合设备的模术要求。

五、单元指标分析

功能空间大小应该具有合理的大小尺度和相互关系。从功能单元大小看,人较理想的卧

室面积应在12~15m2之间,其中主卧室开间不应小于3.6m,卧室之间不应穿行,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较理想的起居室面积在15~27m2之间,起居室开间不应小于3.9m,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门的数量,并应有两面连接的墙面。餐厅面积应在10m2左右,可单独布置,也可于起居室结合布置。卫生间、厨房面积应各有5~6m2,并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健身房、储藏室各占6m2以上,阳台占5~6m2。这样的功能单元面积标准,较好的保证了功能的安置,符合当前的使用的生活需求与习惯。

一、居住行为模式分析

1、 地理气候条件

2、 居住人口和生活方式

3、 居住行为模式

居住行为分析是住宅户型设计的基础,人的行为基本模式决定了行为空间的形成。

一般家庭生活中居住行为主要归纳为四大类:

(1) 个人活动行为:主要指就寝、工作学习等;

(2) 家庭活动行为:主要指会客、起居、用餐等;

(3) 家政行为:主要指烹饪、洗衣等;

(4) 卫生行为:主要指洗浴、便溺等。

人的居住行为基本上包含7种行为:休息、起居、工作学习、用餐、家务、卫生、交通。

户型设计就是在对人的居住行为进行分析后产生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功能组织家构。

二、居住者的需求分析

1、 基本需求

居住行为的基本需求通常可分为两类:

(1) 生活需求;在户型设计中,根据不同对象的生活需要应配置足够的、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空间‘并应使其功能分区合理、有序,从而满足个人的活动行为、家政行为和卫生行为的生活需求。

(2) 交往需求:家庭活动行为代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表达与交往过程和家庭成员与外界交往的需要。因此,在户型设计中应该为不同的消费人群营造满足其需求的交往空间。

2、相关需求

除两大基本需求以外,在居住活动中还包括休闲需求、隐私需求、健康需求、审美需求等,这些需求在户型设计中表现出领域性与个性化的特征。

三、户型特性的分析

住宅作为居住空间,居住活动过程的要求而表现出多种特性,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特性(或八大类特性):

(1) 经济性和实用性:指功能布局合理紧凑,在满足生活需求条件下,应减少无用空间各功能房应完整、实用、适宜,符合家具布置与人体工程学需要。

(2) 安全性和独立性:指住宅应具备提供生活安全的功能,在户型中应为各家庭成员及家庭活动提供响应的独立空间,并对各独立空间合理组织,形成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中应考虑到内外有别,动静分区,是居住者心理具有安全感。

(3) 适应性和可变性:指住宅用户应能适应不同行为模式的需求,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生活需求,同时具备调整和变化的余地。住宅户型在结构合理的同时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 科技性与艺术性:指住宅还应具备技术和美学的特点。

四、户型功能分析

1、 差异性

住宅户型设计主要有家庭格局、地域习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则可导致住宅户型的多样性、地区差异性和品质差异性。

2、 行为单元

人类生活完成所有居住行为所需要的个体空间称为“行为单元”,是构成住宅户型架构的基本元素。

对行为单元所表现出的特征分析,户型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三大类:居住部分、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居住行为

行为内容

行为单元

功能分区

个人活动行为

休息

卧室

居住部分

工作学习

书房

家庭活动行为

起居

起居室

用餐

餐厅

家政行为

家务

厨房

辅助部分

卫生行为

卫生

卫生间

交通

玄关、走道

交通部分

3、 功能组织原则

在行为单元中应以“合理布局”“动静分区”和“充分利用“作为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布局”就是根据集体条件将特性相近的行为单元组合在一起;“动静分区”则是在行为单元组合中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充分利用”则是充分考虑行为单元组合的协调性,使房间面积及居住空间恰如其分地容纳每个行为单元。

(1) 居住部分作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起居、休息、用餐、工作休息等生活功能。

起居和用餐属于活跃而隐蔽要求不高的集中性活动,在住宅布局中属于动区,从使用性质上称为公共空间,位置靠外,便于家庭和社交活动。

休息和工作学习属于安静而隐蔽要求高的分散性活动,在住宅布局中属于静区,主要功能性质为私用空间,位置应尽量靠里,相对集中。

在居住部分组合中既要使行为单元之间相互干扰到最低,又使其面积得以有效利用,居住部分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日照。因此,在住宅户型设计中依据各行为单元的活动特点,做到 内外有别,动静分区,从而形成合理组合。

(2) 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在功能组合中强调其有效性。厨房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居住部分的干扰,卫生间位置应相对隐蔽且使用方便,有条件尽量做到洗浴分开。厨房和卫生间应布置紧凑、方便操作、通风良好且符合设备的模术要求。

五、单元指标分析

功能空间大小应该具有合理的大小尺度和相互关系。从功能单元大小看,人较理想的卧

室面积应在12~15m2之间,其中主卧室开间不应小于3.6m,卧室之间不应穿行,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较理想的起居室面积在15~27m2之间,起居室开间不应小于3.9m,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门的数量,并应有两面连接的墙面。餐厅面积应在10m2左右,可单独布置,也可于起居室结合布置。卫生间、厨房面积应各有5~6m2,并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健身房、储藏室各占6m2以上,阳台占5~6m2。这样的功能单元面积标准,较好的保证了功能的安置,符合当前的使用的生活需求与习惯。


相关文章

  • 空间的折叠--嵌入式家具设计研究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tlDi:i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 ...查看


  • 浅谈住宅户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住宅户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 作者:张艳敏 王珺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 摘要: 我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地改变着, ...查看


  •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标准指导书
  •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标准指导书 目 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定位 三.开发理念 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五.总体规划原则 六.交通组织原则 七.景观规划原则 八.单体设计原则 九.户型设计原则 十.提交设计文件要求 十一.进度安排 一. ...查看


  •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
  • (广州中嘉住宅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住宅产业化相关资料-27012015)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 与传统方法 对 比 分 析 广州中嘉住宅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 (400-070-2816)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近期,合肥蜀山产业园公 ...查看


  • "改"方案随笔--传统住宅与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方法之不同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近期几个建筑方案中,应业主要求,完成了从已有的传统住宅方案向装配式产业化方案的修改过程.通过对其中一个案例的剖析,探讨关于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设计方法的不同. 1 项目梳理 本文所举案例为团队今年完成的一个在已 ...查看


  • 2013年房地产前期策划
  • 产品 策划体系解读 房地产前期策划专题培训 1 产品 策划体系解读 1 1 产品策划体系定位 2 2 目 录 3 3 产品策划基础资料 产品策划体系内容 反馈与修正 2 4 4 产品 策划体系解读 产品策划体系定位 3 产品 策划体系解读 ...查看


  • 如何分析户型
  • 户型分析 拿到户型图先看整体: 1.开间:即房屋面宽.进深(面宽相对来说越宽越好,整体户型成方正为优) 2.朝向:开间的方向,一般有南北向.东西向,基本都是成相对立的,这样的格局容易做到通透(南方比较喜欢南北开间的,北方因天气和气候的原因会 ...查看


  • 户型配比建议书
  • 项目户型配比建议思路 1. 项目整体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2. 项目所处位置及地段分析,项目整体定位.形象定位. 3. 整体市场成交情况分析(面积.价格等),畅销户型面积. 滞销户型等分析. 4. 区域市场成交情况分析(成交户型面积段的分析) ...查看


  • 浅析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应用
  • [摘要]住我国目前对住宅精细化设计并没有很完善的定义,有关学者提出精细化应充分把握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做到高质量的.舒适的.人性化的.节省的住宅设计要求,它是住宅精装修的前提和产品工业化的要求,也是整合住宅产业的有力支撑.本文先介绍了精细化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