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 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
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要点
①举例一:宋清只收购高质量的药材,他
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得到
了医生和病人的信任,因此他
的顾客多,生意好。
举例二:对付不起药款的人,宋清也给
与优质的药材,并且从不追讨
欠款,甚至焚毁借据。受过宋
清照顾的人在发迹以后加倍回
报宋清。
②结合社会生活谈领悟。
【评分参考】
①举例:3分。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②结合社会生活谈领悟:4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3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评分细则】
1. 分三项给分
⑴文内举例:3分
①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并分析充分,3分。
②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但分析不够充分,2分。 ③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但无分析或分析错误,1分。 ④只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或“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分析,1分。
⑵阐发领悟:4分
①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充分,见解独到,4分。 ②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3分。
③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分析空泛或认识肤浅,2分。
④对宋清经商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全面,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有一定分析,2分。
⑤对宋清经商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分析空泛,1分。
⑶语言表达:3分
①结构合理,表达有条理,语言流畅,3分。
②结构较合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
顺,2分。
③结构不合理,表达缺乏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1分。
2. 字数扣分
少一行(25字)扣1分,最多扣2分。
【试题解析】
本题为2010年北京语文高考新增题型——阅读延伸题,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并要求学生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本题的命制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扣住了文本的关键点进行命题,与现实联系紧密。本文传主宋清是长安著名的药商,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是文本的一个关键点。宋清作为一个商人,当然以“逐利”为主要目的,可他的为富之道,却不同于一般的“小市人”,他不图“近报”,善谋“远利”,卖药讲求信誉,不欺贫寒,能急人困危,甚至不计报酬,多出义举,以致“求者益众,其应益广”,终而能获大利。这种正
确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商业经营观,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二,较好地把握了阅读延伸题“阅读”与“延伸”的关系。从题干看,本题首先要求学生从文中举出一例对宋清的经商特点加以说明,这实际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本;本题还要求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出领悟,这又是在考查学生能否对阅读材料进行延伸性的思考。“阅读”是“延伸”的基础,读懂是“延伸”的前提;“延伸”是“阅读”的应有之义,是“阅读”的个性化需求。
其三,题干表述清晰,要求明确,题目难度适中。
回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读懂文本,读懂题干,对宋清的经商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即“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⑵从文中举例要准确、具体,应为宋清的做法。引原文或用自己的话概述均可,但要适当阐释以说明宋清的经商特点。
⑶谈领悟要紧扣宋清的经商特点:放眼长远,谋取远利,可以谈经商,也可以谈做事、做人,但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关于文本理解
有少部分考生根本没有读懂文章。如将传主“宋清”理解为“宋朝和清朝”;将宋清“居善药”理解为宋清专门收购好药,囤积居奇,以便将来卖个好价钱;将宋清的乐善好施理解为工于心计,阴险狡诈;将宋清的“远取利”视为只关注长远利益而忽略眼前利益,是好高骛远。
⑵关于文内举例
①举例不当或无举例
[示例1]“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意思是“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
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
吗”。我认为现在的人都比较贪
眼前的小的利益,没有人往远
处考虑„„
[评析]“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在原文中是作者的议论,不能说明宋清的经商特点。
[示例2]我认为宋清秉持的“取利远,远
故大”的经商思想在今天仍有
现实意义。海尔集团当年仅是
一个有几间厂房的小公司。面
对各种以“偷工减料”获得利
润的诱惑,海尔放弃了眼前“蝇
头小利”,而是钻研每个产品的
细节,切身为消费者着想,赢
得人心,“取利远”。或许一年
两年那些谋取“近利”的公司
获得了比海尔更多的利益。可
十年二十年,当那些“近利”
公司早已破产时,海尔仍傲然
屹立。所以取利远必获大利。
[评析]该示例联系现实谈感悟部分写得
很不错,但很可惜,没有从原文中举例。
②有举例,但不全面
[示例3]宋清经商的特点就是谋求长远
的利益而放弃小利,例如文中
的“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
终不复言”,意思是说到了年终,宋清估计对方付不起药钱了,
就把借据烧掉,不再提起此事。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斤斤计
较之人„„
[评析]仅扣住了宋清放弃眼前小利举例,
未涉及放眼长远获取较大利益的具体事例。
③有举例,无分析或分析有错误
[示例4]原文中“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能充
分说明“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
[评析]举例不全面,未涉及放眼长远获
取较大利益的具体事例,且只引原文,无分析。
[示例5]文中写道:“视之落然者,清不
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
取利皆类此”。当时人们的经商
理念都是不关注当时的小营小
利,而是更加关注长远能够获
得更多的利益。
[评析]有举例,引用原文恰当,但缺少
分析。
⑶关于阐发领悟
①生拉硬拽,联系失当
有一部分考生在把握宋清经商的特点和当下社会生活的联系时出现了生拉硬拽的问题,如将钱学森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国、比尔·盖茨的“裸捐”、玉树地震时人们对灾民的帮助、奥运期间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乃至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面对掷鞋者的大度豁达等均视为是放弃眼前的小利,图谋长远的大利。
②审题不细,搞错时代
[示例6]宋清与人做生意,遇斥弃沉废或
者落魄之人,都亲自与之交往,给予他们自己的良药。显然,
在当时的环境下,宋清此举使
自己蒙受了一些损失,但当这
些人再次登门访宋清之时,必
给予他加倍的厚利。我认为,
商人唯有拥有长远眼光,方能得到最多的利益,以成一家之盛。一如胡庆馀堂的兴起,在它开业的头三年,都以赊粥药为大宗,以致连亏五年。但正是有着与宋清一样的长远眼光,胡雪岩与胡庆馀堂赢得了百姓的认可,最终百年长青,成药业奇迹。可以说,没有长远眼光便无法赢得人心所向,只逞一时之利,终不能与人长久相交,以得世代之利。
[评析]题干要求“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
谈感悟,但例6在谈感悟时举得是清末胡雪岩经营胡庆馀堂的例子,可惜了!
③分析空泛,认识肤浅
[示例7](举例略)我认为现在的人都比
较贪图眼前的小的利益,没有人往远处考虑。比如一件物品,它比在正规商场买便宜。有的人就是图一时的便宜把他买了,
你想没想它为什么便宜,用不
了几天就出问题,然后再去修,
或者再去买一个,你为什么图
眼前的小利益,而不往远看,
像这样的朋友是不值得交的,
也许一点小的利益就可以把你
出卖。
[评析]能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但分析
空泛,思想幼稚,认识比较肤浅。 ⑷关于语言表达
考生回答本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文内举例与阐发领悟两部分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表达混乱,缺乏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错别字较多。
【标杆示例】
[示例
文中有一句“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是说宋清不因为一些人落魄而待之有异,反而一视同仁施以最好的药,这些人重新做官后,会给他更丰厚的回报。“其远取利皆类
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极富经商头脑的商家并不计较蝇头小利,反而实施各种馈赠,或者极重信誉物美价廉,当时看来本大利小,可却扩大并坚守了市场。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厂家就是太追求眼前的利益,作出毁誉之事,导致臭名昭著宣告破产。所以经商就要像宋清,谋求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充分,3分;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从正反两方面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有自己的见解,4分;表达有条理,语言流畅,3分。
[示例
我认为经商之人就应该像宋清一样,考虑长远利益,从而获得更大利益。宋清从不索要穷人写下的欠条,这是惠民利民的做法。受益的人有的做了大官,便来回报宋清,这不正是不计较蝇头小利,从而获得长远利益吗?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海尔公司从长远利益考虑,当众销毁了几十台劣质冰箱,
最终赢得了信誉,走向了国际市场。相反,三鹿公司因计较小利,在奶粉中掺假,最终夺取了几名婴儿的生命,也使自己走向灭亡。由此可见,生意场上不一定要斤斤计较,而应像宋清一样,从长远利益出发,从而获得更大利益。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但个别地方理解不准确,2分;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从正反两方面谈领悟,分析充分,4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顺,但个别语句重复过多,2分。
[示例
宋清做生意不计较蝇头小利,甚至可以打欠条,使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有了活路,这些人中有人做了大官,于是宋清家门前总有来报答他的人排着长队。井底之蛙才会目光短浅,如文中的小商人与所谓的士大夫们。人只有着眼长远,才会取得更大的利益。生活中,我们亦如此,当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时,我们需要各自出一份微薄之力帮助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计较钱和利,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像宋清一样,学会帮助他人,那么自己也会受到尊敬,这才是长远利益。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3分;领悟部分的分析有些游离于宋清经商的特点,将因助人而获得的尊敬视为“长久利益”,有生拉硬扯之嫌,0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顺,2分。
[示例
我认为像宋清这样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较大利益是值得令人学习的。他不追求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例如文中提到“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说的是宋清不怠慢那些落魄之人,仍像过去一样给予好药,一旦这些人重新掌权,会加倍地报答宋清。宋清虽然不受眼前的药费来帮助他人,但他日后得到了大的回报。生活中,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平日里经常帮助别
人,不收礼金,受她帮助的人总会在母亲困难时帮上大忙,这正所谓“取利远,远故大”。人们应将眼光放远!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3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领悟,内容过于简单,认识肤浅,1分;结构不够合理,谈领悟部分过于单薄,语言较啰嗦,有病句,1分。
[示例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宋清取利益放得长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药一旦不能用了,就能够高利益的回报”。我认为现实社会也是这样。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外名声好了,在外名声好了,自己赚的利益也就更多了。一旦名声好了,很多人就会经常来这,一旦来的次数多了,赚的钱也就多了。还有一点能说明宋清的商人的头脑过人,有长远的见识,比其他商人聪明。
[评析]
有举例,但分析错误,1分;领悟部分
分析空泛,认识比较肤浅,1分;思路比较乱,表达缺乏条理,语言不够通顺,有病句,1分。
【优秀实例】
[实例1]
作为商人的宋清,目光长远,确实值得一鉴。在文中,宋清大智若愚地烧掉已无法收复的借据,得到的是如孟尝君在薛地焚烧借据后的更大利益——好名声与旧主顾的加倍偿还。我不由得想起当下的社会,为了盈利,房地产商疯狂抬价;为了赚钱,作家变得只会作秀。前不久,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蛙》,莫言请到了一群模特人手一本进行推销。这不是莫言的堕落,而是我们的堕落,整个社会的商业化,扼杀的只有文化和智慧。而我们的商人、作家、社会,是不是该学学宋清,宁静致远,毕竟真正的文豪,是从不做作的曹雪芹,荷尔德林。
[评析]
举例部分叙述简约,分析精到。谈感悟部分从反面切入,思路开阔,见解独到,“整
个社会的商业化”,急功近利之谓也,直指问题核心。语言精炼、流畅。
[实例2]
宋清居药售药赠药,纵然眼下失去一些小利,但他名声益远,求着益众,其应益广,其利益厚,那些受他赠药后来发达的人给他更丰厚的报酬,宋清可谓眼光远矣,是成大事得大利之商。然而当今社会这样的商人却是凤毛麟角,许多商人抱着“三天不赚,一赚三千”的想法,想方设法使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牺牲诚信,谋财害命为代价,如苏丹红、放三聚氰胺,让食品变毒品,其利可远乎?即使一时收入巨额不义之财,或长或短,终究关门倒闭,利益断绝。因此商人应时刻怀抱“望远镜”,追求长远发展,而不是眼下的蝇头小利,唯有如此才能创持久品牌,或得持久利益。
[评析]
举例部分叙述简约,分析到位。谈领悟部分先从反面切入,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再从正面作结,论述有条理,有层次。“商
人应时刻怀抱‘望远镜’”的说法颇形象。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能做观点鲜明、夹叙夹议、条分缕析、运用多种修辞、语言简约流畅实属不易。
[实例3]
筑池养鱼,而非杀鸡取卵;建立声望,谋取远利——这乃是宋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智慧呀!宋清虽是市井商人,却不在经营上计算小利,他乐善好施,美誉远传。如有落魄一时的人,宋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最终“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所以虽有百十坏账,但“不害清之为富”。考虑长远,其志不小,收益亦大矣。而现今的一些商人却缺乏这种智慧,如“三鹿”之辈,为一时小利毁尽企业形象,不可取!为人亦如此,有的人交友待人全看你的官职家产,今天笑脸相迎明天就翻脸不认人,这种小人也不懂谋求远利,大器难成。今知,目光长远,方能成事成人!
[评析]
起笔用精准而形象的说法点明宋清经
商特点的实质,亮出自己的观点;再列举文内之例,用语概括,阐释具体而全面;谈感悟部分由经商说到做人,论述层层深入;最后以“今知,目光长远,方能成事成人”收束短文,很有力道。
[实例4]
正如文中所言,宋清对待“落然者”,从不会因其暂时的身份卑微而“以怠遇其人”,仍会“善药如故”。如果受助之人得朝廷重用,必会“厚报清”。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舍去眼前小利,换来的是更大的利益。然而,先人深谙的为商准则则在当今社会却屡遭践踏。从早年的苏丹红到近段时间的毒奶粉,从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到触目尽心的黑心棉„„一个个被揭露的违法事件,无不是商家急于获取眼前利益,作茧自缚的行为。如果他们懂得像宋清般做长远打算,脚踏实地地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何愁不会有更大的利益呢?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为商之道都应如宋清般放眼长远啊。
[评析]
举例部分准确到位,一句“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 概括性极强。谈感悟部分围绕宋清经商的特点从反面举例谈开去,论述具体,分析到位。语言流畅。
[实例5]
宋清经商谋取利益放眼长远,因此获利较大。我认为放眼长远着实能获利大。文中写道,宋清看到那些落魄的人,也并不怠慢,依旧取好药给他,而那人一旦富贵就更加厚报宋清。可见宋清平日经商救急救穷,让病人感到雪中送炭的一份人情和爱心,于是当自己再发达时便更加报答,宋清因此“故远大”。又如三元企业,十几年如一日信守“把好质量观”的原则,用料上乘,制作安全卫生,检验认真进行从不敷衍,于是在三鹿和其它乳品企业因质量问题落马后,三元企业便成为百姓安全首选,业界巨擘,这也说明放眼长远而利大,因此“取利远,远故大”。
[评析]
举例部分善于叙事,分析到位。谈感悟部分正反结合,中规中矩,话题集中,论述
具体,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 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
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要点
①举例一:宋清只收购高质量的药材,他
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得到
了医生和病人的信任,因此他
的顾客多,生意好。
举例二:对付不起药款的人,宋清也给
与优质的药材,并且从不追讨
欠款,甚至焚毁借据。受过宋
清照顾的人在发迹以后加倍回
报宋清。
②结合社会生活谈领悟。
【评分参考】
①举例:3分。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②结合社会生活谈领悟:4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3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评分细则】
1. 分三项给分
⑴文内举例:3分
①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并分析充分,3分。
②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但分析不够充分,2分。 ③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但无分析或分析错误,1分。 ④只能扣住“放眼于长远”(具体做法)或“获得的利益较大”(结果)从文中举例分析,1分。
⑵阐发领悟:4分
①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充分,见解独到,4分。 ②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3分。
③对宋清经商特点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放眼长远,获得较大利益),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分析空泛或认识肤浅,2分。
④对宋清经商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全面,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谈领悟,有一定分析,2分。
⑤对宋清经商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分析空泛,1分。
⑶语言表达:3分
①结构合理,表达有条理,语言流畅,3分。
②结构较合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
顺,2分。
③结构不合理,表达缺乏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1分。
2. 字数扣分
少一行(25字)扣1分,最多扣2分。
【试题解析】
本题为2010年北京语文高考新增题型——阅读延伸题,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并要求学生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本题的命制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扣住了文本的关键点进行命题,与现实联系紧密。本文传主宋清是长安著名的药商,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是文本的一个关键点。宋清作为一个商人,当然以“逐利”为主要目的,可他的为富之道,却不同于一般的“小市人”,他不图“近报”,善谋“远利”,卖药讲求信誉,不欺贫寒,能急人困危,甚至不计报酬,多出义举,以致“求者益众,其应益广”,终而能获大利。这种正
确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商业经营观,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二,较好地把握了阅读延伸题“阅读”与“延伸”的关系。从题干看,本题首先要求学生从文中举出一例对宋清的经商特点加以说明,这实际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本;本题还要求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出领悟,这又是在考查学生能否对阅读材料进行延伸性的思考。“阅读”是“延伸”的基础,读懂是“延伸”的前提;“延伸”是“阅读”的应有之义,是“阅读”的个性化需求。
其三,题干表述清晰,要求明确,题目难度适中。
回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读懂文本,读懂题干,对宋清的经商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即“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⑵从文中举例要准确、具体,应为宋清的做法。引原文或用自己的话概述均可,但要适当阐释以说明宋清的经商特点。
⑶谈领悟要紧扣宋清的经商特点:放眼长远,谋取远利,可以谈经商,也可以谈做事、做人,但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关于文本理解
有少部分考生根本没有读懂文章。如将传主“宋清”理解为“宋朝和清朝”;将宋清“居善药”理解为宋清专门收购好药,囤积居奇,以便将来卖个好价钱;将宋清的乐善好施理解为工于心计,阴险狡诈;将宋清的“远取利”视为只关注长远利益而忽略眼前利益,是好高骛远。
⑵关于文内举例
①举例不当或无举例
[示例1]“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意思是“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
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
吗”。我认为现在的人都比较贪
眼前的小的利益,没有人往远
处考虑„„
[评析]“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在原文中是作者的议论,不能说明宋清的经商特点。
[示例2]我认为宋清秉持的“取利远,远
故大”的经商思想在今天仍有
现实意义。海尔集团当年仅是
一个有几间厂房的小公司。面
对各种以“偷工减料”获得利
润的诱惑,海尔放弃了眼前“蝇
头小利”,而是钻研每个产品的
细节,切身为消费者着想,赢
得人心,“取利远”。或许一年
两年那些谋取“近利”的公司
获得了比海尔更多的利益。可
十年二十年,当那些“近利”
公司早已破产时,海尔仍傲然
屹立。所以取利远必获大利。
[评析]该示例联系现实谈感悟部分写得
很不错,但很可惜,没有从原文中举例。
②有举例,但不全面
[示例3]宋清经商的特点就是谋求长远
的利益而放弃小利,例如文中
的“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
终不复言”,意思是说到了年终,宋清估计对方付不起药钱了,
就把借据烧掉,不再提起此事。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斤斤计
较之人„„
[评析]仅扣住了宋清放弃眼前小利举例,
未涉及放眼长远获取较大利益的具体事例。
③有举例,无分析或分析有错误
[示例4]原文中“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能充
分说明“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
[评析]举例不全面,未涉及放眼长远获
取较大利益的具体事例,且只引原文,无分析。
[示例5]文中写道:“视之落然者,清不
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
取利皆类此”。当时人们的经商
理念都是不关注当时的小营小
利,而是更加关注长远能够获
得更多的利益。
[评析]有举例,引用原文恰当,但缺少
分析。
⑶关于阐发领悟
①生拉硬拽,联系失当
有一部分考生在把握宋清经商的特点和当下社会生活的联系时出现了生拉硬拽的问题,如将钱学森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国、比尔·盖茨的“裸捐”、玉树地震时人们对灾民的帮助、奥运期间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乃至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面对掷鞋者的大度豁达等均视为是放弃眼前的小利,图谋长远的大利。
②审题不细,搞错时代
[示例6]宋清与人做生意,遇斥弃沉废或
者落魄之人,都亲自与之交往,给予他们自己的良药。显然,
在当时的环境下,宋清此举使
自己蒙受了一些损失,但当这
些人再次登门访宋清之时,必
给予他加倍的厚利。我认为,
商人唯有拥有长远眼光,方能得到最多的利益,以成一家之盛。一如胡庆馀堂的兴起,在它开业的头三年,都以赊粥药为大宗,以致连亏五年。但正是有着与宋清一样的长远眼光,胡雪岩与胡庆馀堂赢得了百姓的认可,最终百年长青,成药业奇迹。可以说,没有长远眼光便无法赢得人心所向,只逞一时之利,终不能与人长久相交,以得世代之利。
[评析]题干要求“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
谈感悟,但例6在谈感悟时举得是清末胡雪岩经营胡庆馀堂的例子,可惜了!
③分析空泛,认识肤浅
[示例7](举例略)我认为现在的人都比
较贪图眼前的小的利益,没有人往远处考虑。比如一件物品,它比在正规商场买便宜。有的人就是图一时的便宜把他买了,
你想没想它为什么便宜,用不
了几天就出问题,然后再去修,
或者再去买一个,你为什么图
眼前的小利益,而不往远看,
像这样的朋友是不值得交的,
也许一点小的利益就可以把你
出卖。
[评析]能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但分析
空泛,思想幼稚,认识比较肤浅。 ⑷关于语言表达
考生回答本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文内举例与阐发领悟两部分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表达混乱,缺乏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错别字较多。
【标杆示例】
[示例
文中有一句“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是说宋清不因为一些人落魄而待之有异,反而一视同仁施以最好的药,这些人重新做官后,会给他更丰厚的回报。“其远取利皆类
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极富经商头脑的商家并不计较蝇头小利,反而实施各种馈赠,或者极重信誉物美价廉,当时看来本大利小,可却扩大并坚守了市场。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厂家就是太追求眼前的利益,作出毁誉之事,导致臭名昭著宣告破产。所以经商就要像宋清,谋求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充分,3分;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从正反两方面谈领悟,言之成理,分析具体,有自己的见解,4分;表达有条理,语言流畅,3分。
[示例
我认为经商之人就应该像宋清一样,考虑长远利益,从而获得更大利益。宋清从不索要穷人写下的欠条,这是惠民利民的做法。受益的人有的做了大官,便来回报宋清,这不正是不计较蝇头小利,从而获得长远利益吗?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海尔公司从长远利益考虑,当众销毁了几十台劣质冰箱,
最终赢得了信誉,走向了国际市场。相反,三鹿公司因计较小利,在奶粉中掺假,最终夺取了几名婴儿的生命,也使自己走向灭亡。由此可见,生意场上不一定要斤斤计较,而应像宋清一样,从长远利益出发,从而获得更大利益。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但个别地方理解不准确,2分;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从正反两方面谈领悟,分析充分,4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顺,但个别语句重复过多,2分。
[示例
宋清做生意不计较蝇头小利,甚至可以打欠条,使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有了活路,这些人中有人做了大官,于是宋清家门前总有来报答他的人排着长队。井底之蛙才会目光短浅,如文中的小商人与所谓的士大夫们。人只有着眼长远,才会取得更大的利益。生活中,我们亦如此,当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时,我们需要各自出一份微薄之力帮助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计较钱和利,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像宋清一样,学会帮助他人,那么自己也会受到尊敬,这才是长远利益。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3分;领悟部分的分析有些游离于宋清经商的特点,将因助人而获得的尊敬视为“长久利益”,有生拉硬扯之嫌,0分;表达较有条理,语言通顺,2分。
[示例
我认为像宋清这样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较大利益是值得令人学习的。他不追求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例如文中提到“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说的是宋清不怠慢那些落魄之人,仍像过去一样给予好药,一旦这些人重新掌权,会加倍地报答宋清。宋清虽然不受眼前的药费来帮助他人,但他日后得到了大的回报。生活中,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平日里经常帮助别
人,不收礼金,受她帮助的人总会在母亲困难时帮上大忙,这正所谓“取利远,远故大”。人们应将眼光放远!
[评析]
举例恰当,分析较充分,3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领悟,内容过于简单,认识肤浅,1分;结构不够合理,谈领悟部分过于单薄,语言较啰嗦,有病句,1分。
[示例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宋清取利益放得长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药一旦不能用了,就能够高利益的回报”。我认为现实社会也是这样。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外名声好了,在外名声好了,自己赚的利益也就更多了。一旦名声好了,很多人就会经常来这,一旦来的次数多了,赚的钱也就多了。还有一点能说明宋清的商人的头脑过人,有长远的见识,比其他商人聪明。
[评析]
有举例,但分析错误,1分;领悟部分
分析空泛,认识比较肤浅,1分;思路比较乱,表达缺乏条理,语言不够通顺,有病句,1分。
【优秀实例】
[实例1]
作为商人的宋清,目光长远,确实值得一鉴。在文中,宋清大智若愚地烧掉已无法收复的借据,得到的是如孟尝君在薛地焚烧借据后的更大利益——好名声与旧主顾的加倍偿还。我不由得想起当下的社会,为了盈利,房地产商疯狂抬价;为了赚钱,作家变得只会作秀。前不久,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蛙》,莫言请到了一群模特人手一本进行推销。这不是莫言的堕落,而是我们的堕落,整个社会的商业化,扼杀的只有文化和智慧。而我们的商人、作家、社会,是不是该学学宋清,宁静致远,毕竟真正的文豪,是从不做作的曹雪芹,荷尔德林。
[评析]
举例部分叙述简约,分析精到。谈感悟部分从反面切入,思路开阔,见解独到,“整
个社会的商业化”,急功近利之谓也,直指问题核心。语言精炼、流畅。
[实例2]
宋清居药售药赠药,纵然眼下失去一些小利,但他名声益远,求着益众,其应益广,其利益厚,那些受他赠药后来发达的人给他更丰厚的报酬,宋清可谓眼光远矣,是成大事得大利之商。然而当今社会这样的商人却是凤毛麟角,许多商人抱着“三天不赚,一赚三千”的想法,想方设法使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牺牲诚信,谋财害命为代价,如苏丹红、放三聚氰胺,让食品变毒品,其利可远乎?即使一时收入巨额不义之财,或长或短,终究关门倒闭,利益断绝。因此商人应时刻怀抱“望远镜”,追求长远发展,而不是眼下的蝇头小利,唯有如此才能创持久品牌,或得持久利益。
[评析]
举例部分叙述简约,分析到位。谈领悟部分先从反面切入,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再从正面作结,论述有条理,有层次。“商
人应时刻怀抱‘望远镜’”的说法颇形象。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能做观点鲜明、夹叙夹议、条分缕析、运用多种修辞、语言简约流畅实属不易。
[实例3]
筑池养鱼,而非杀鸡取卵;建立声望,谋取远利——这乃是宋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智慧呀!宋清虽是市井商人,却不在经营上计算小利,他乐善好施,美誉远传。如有落魄一时的人,宋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最终“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所以虽有百十坏账,但“不害清之为富”。考虑长远,其志不小,收益亦大矣。而现今的一些商人却缺乏这种智慧,如“三鹿”之辈,为一时小利毁尽企业形象,不可取!为人亦如此,有的人交友待人全看你的官职家产,今天笑脸相迎明天就翻脸不认人,这种小人也不懂谋求远利,大器难成。今知,目光长远,方能成事成人!
[评析]
起笔用精准而形象的说法点明宋清经
商特点的实质,亮出自己的观点;再列举文内之例,用语概括,阐释具体而全面;谈感悟部分由经商说到做人,论述层层深入;最后以“今知,目光长远,方能成事成人”收束短文,很有力道。
[实例4]
正如文中所言,宋清对待“落然者”,从不会因其暂时的身份卑微而“以怠遇其人”,仍会“善药如故”。如果受助之人得朝廷重用,必会“厚报清”。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舍去眼前小利,换来的是更大的利益。然而,先人深谙的为商准则则在当今社会却屡遭践踏。从早年的苏丹红到近段时间的毒奶粉,从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到触目尽心的黑心棉„„一个个被揭露的违法事件,无不是商家急于获取眼前利益,作茧自缚的行为。如果他们懂得像宋清般做长远打算,脚踏实地地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何愁不会有更大的利益呢?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为商之道都应如宋清般放眼长远啊。
[评析]
举例部分准确到位,一句“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 概括性极强。谈感悟部分围绕宋清经商的特点从反面举例谈开去,论述具体,分析到位。语言流畅。
[实例5]
宋清经商谋取利益放眼长远,因此获利较大。我认为放眼长远着实能获利大。文中写道,宋清看到那些落魄的人,也并不怠慢,依旧取好药给他,而那人一旦富贵就更加厚报宋清。可见宋清平日经商救急救穷,让病人感到雪中送炭的一份人情和爱心,于是当自己再发达时便更加报答,宋清因此“故远大”。又如三元企业,十几年如一日信守“把好质量观”的原则,用料上乘,制作安全卫生,检验认真进行从不敷衍,于是在三鹿和其它乳品企业因质量问题落马后,三元企业便成为百姓安全首选,业界巨擘,这也说明放眼长远而利大,因此“取利远,远故大”。
[评析]
举例部分善于叙事,分析到位。谈感悟部分正反结合,中规中矩,话题集中,论述
具体,言之成理。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