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里的宋朝

  《诗经·硕鼠》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最古老、最流行、最经典的民谣,它清晰地映照出许多比正史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从宋朝众多民谣中,随手拈出几首,当时政情与社情,时弊与民怨,甚至一些官场趣事与宫廷秘闻,均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1041年),西夏扰边,战火燃起,韩琦、范仲淹先后领军御边。他们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羌、孤立西夏,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百姓欢欣鼓舞。故民谣曰:“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仁宗一朝,包拯以立朝刚毅、铁面无私而闻名遐迩。嘉秸元年(1056年),包拯权知开封府,负责京城诉讼和治安。当时,打官司有一个规矩,百姓不得直接到衙门递交状子,要由小吏转呈。许多人不得不上下打点,疏通关节,一个官司打下来,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铜板,得不偿失。包拯坐堂开封府,一改陋习,大开正门,使百姓能够直接上前陈述曲直,诉说冤情。因此。京城迅速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打官司无钱疏通关节也没关系,有包大人呢!   民谣少不了骂贪官。宋徽宗在位期间,奸臣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祸国殃民。于是便有了:“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筒”指童贯,“莱”即蔡京。当时,朝廷不但横征暴敛,而且卖官鬻爵。有一首民谣就直指这种贿赂公行的丑恶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宋代一千文铜钱为一索,或一贯,大致相当于一两银子。三千两银子可买一个秘阁官员,五百两可买一个地方通判,买官卖官都已经明码标价了,可见当时官场风气堕落的程度。   靖康初年,金国屡屡举兵南下,宋军常吃败仗。每当此时,皇帝便纷纷下诏,征求应变之策,做出广开言路的开放姿态。而一旦金兵稍退,皇帝便又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听不进任何意见了。《宣和遗事》记载说:“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闲。”城门闭喻战事紧,城门开喻战事缓。讽刺了统治者的急功近利和仓皇反复。   还有些民谣甚至操心皇帝家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让位于儿子宋光宗,自己当上了太上皇。然而,宋光宗坐上皇位后却一反常态,对深居重华宫的孝宗不但没有正常的礼节,甚至一年多时间不去探望孝宗。结果道路流布,家丑外扬。因此,民谣说:“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   不过,民谣更多是指向社会不公和正义缺失。民间遇上灾年,常常农田绝收,饿殍遍野。但即便如此,统治者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水浒传》中的北宋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禾田垅亩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就反映了百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极度愤慨。   (摘自《廉政瞭望》)

  《诗经·硕鼠》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最古老、最流行、最经典的民谣,它清晰地映照出许多比正史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从宋朝众多民谣中,随手拈出几首,当时政情与社情,时弊与民怨,甚至一些官场趣事与宫廷秘闻,均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1041年),西夏扰边,战火燃起,韩琦、范仲淹先后领军御边。他们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羌、孤立西夏,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百姓欢欣鼓舞。故民谣曰:“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仁宗一朝,包拯以立朝刚毅、铁面无私而闻名遐迩。嘉秸元年(1056年),包拯权知开封府,负责京城诉讼和治安。当时,打官司有一个规矩,百姓不得直接到衙门递交状子,要由小吏转呈。许多人不得不上下打点,疏通关节,一个官司打下来,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铜板,得不偿失。包拯坐堂开封府,一改陋习,大开正门,使百姓能够直接上前陈述曲直,诉说冤情。因此。京城迅速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打官司无钱疏通关节也没关系,有包大人呢!   民谣少不了骂贪官。宋徽宗在位期间,奸臣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祸国殃民。于是便有了:“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筒”指童贯,“莱”即蔡京。当时,朝廷不但横征暴敛,而且卖官鬻爵。有一首民谣就直指这种贿赂公行的丑恶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宋代一千文铜钱为一索,或一贯,大致相当于一两银子。三千两银子可买一个秘阁官员,五百两可买一个地方通判,买官卖官都已经明码标价了,可见当时官场风气堕落的程度。   靖康初年,金国屡屡举兵南下,宋军常吃败仗。每当此时,皇帝便纷纷下诏,征求应变之策,做出广开言路的开放姿态。而一旦金兵稍退,皇帝便又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听不进任何意见了。《宣和遗事》记载说:“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闲。”城门闭喻战事紧,城门开喻战事缓。讽刺了统治者的急功近利和仓皇反复。   还有些民谣甚至操心皇帝家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让位于儿子宋光宗,自己当上了太上皇。然而,宋光宗坐上皇位后却一反常态,对深居重华宫的孝宗不但没有正常的礼节,甚至一年多时间不去探望孝宗。结果道路流布,家丑外扬。因此,民谣说:“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   不过,民谣更多是指向社会不公和正义缺失。民间遇上灾年,常常农田绝收,饿殍遍野。但即便如此,统治者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水浒传》中的北宋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禾田垅亩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就反映了百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极度愤慨。   (摘自《廉政瞭望》)


相关文章

  • 如何活跃历史课堂气氛
  •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是教师的角度,都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一堂灌.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了.而是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兴趣之上,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轻松欢快的氛围当中掌握住应学 ...查看


  • [原创]小年都到了,最全的春节传统风俗你都了解吗?
  • 2015-02-11 历史每天学一点 [小年的来历]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灶神要上天 ...查看


  • 腊八节的由来
  • 腊八节的由来 201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q ...查看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练习题(每课一练)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 ...查看


  • 中秋抒怀2010年9月16日
  • 中秋抒怀 2010年9月16日 合: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抒怀>. 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乙:节日文化独树一帜,芳香四溢. 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思. 乙:& ...查看


  • 枫亭历史名人典故
  • 一.唐初陈政陈元光驻扎枫亭,完成开漳事业 陈政.陈元光父子唐高宗时受命率府兵3600人并将士眷属入闽,先驻扎枫亭.后来到泉潮之间的蛮荒地带,平定动乱和从事生产开发,父死子继,终于奏请朝廷在漳州.漳浦设立州县,陈元光首任漳州剌史,历代追封为威 ...查看


  • 近代中国民间歌谣的整理与分析
  • 摘要:针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中国民谣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合音乐常识.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民谣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中所包含的民俗特征.涉及的民谣领域及方法方面予以归纳整理,并对该领域中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 ...查看


  • 民谣.顺口溜.流行语的文化意蕴
  • 民谣.顺口溜.流行语的文化意蕴 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我们所熟知的民谣.顺口溜和流行语都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民谣.顺口溜和流行语的概念出发,主要分析了它们的文化意蕴1. 关键词:民谣 顺口溜 流行语 文化意蕴 ...查看


  •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