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欢 吴静 田梅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克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 ,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经X2检验,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云克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关节滑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与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相比,多表现为不可逆转的关节破坏[2]。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本病致残率较高,未经系统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约为50% ,3年致残率约为70%[3]。对于难治性类风湿,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义,多数学者认为,在系统应用控制病情药物6个月,病情仍不能得到控制为难治性类风湿。目前,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国内外均无特殊疗法。及早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进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4]。为探讨和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采用云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年。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抗风湿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肺、胃肠道、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年。50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关节肿胀、压痛以及关节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克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7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30%-7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30%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 ,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治疗效果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起病急,发展快,一般需要长期用药
[5]。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大多数疗效不甚理想,毒副作用大,长期用药常会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5]。很多患者因为副作用而不能坚持治疗。
云克注射液是一种由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磷酸相结合的新型低毒核素类抗风湿制剂,是采用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磷酸盐螯合而产生的协同抗风湿效果,云克主要由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膦酸盐两种成分组成,其中,亚甲基二膦酸盐具有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抑制组胺释放等,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亚甲基二膦酸盐还具有类四环类药作用,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可,阻止分解关节软骨的作用。微量元素锝能够不断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抑制,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6]。因此将两种成分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反应过程及较好的骨病灶靶向性,达到消炎、镇痛、修复破损骨,防止骨质疏松及骨滑膜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中宜,董霞,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8(3):41-42。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欢 吴静 田梅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克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 ,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经X2检验,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云克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关节滑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与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相比,多表现为不可逆转的关节破坏[2]。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本病致残率较高,未经系统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约为50% ,3年致残率约为70%[3]。对于难治性类风湿,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义,多数学者认为,在系统应用控制病情药物6个月,病情仍不能得到控制为难治性类风湿。目前,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国内外均无特殊疗法。及早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进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4]。为探讨和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采用云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年。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抗风湿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肺、胃肠道、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年。50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关节肿胀、压痛以及关节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克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7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30%-7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在30%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 ,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治疗效果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起病急,发展快,一般需要长期用药
[5]。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大多数疗效不甚理想,毒副作用大,长期用药常会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5]。很多患者因为副作用而不能坚持治疗。
云克注射液是一种由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磷酸相结合的新型低毒核素类抗风湿制剂,是采用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磷酸盐螯合而产生的协同抗风湿效果,云克主要由微量元素锝和亚甲基二膦酸盐两种成分组成,其中,亚甲基二膦酸盐具有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抑制组胺释放等,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亚甲基二膦酸盐还具有类四环类药作用,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可,阻止分解关节软骨的作用。微量元素锝能够不断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抑制,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6]。因此将两种成分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反应过程及较好的骨病灶靶向性,达到消炎、镇痛、修复破损骨,防止骨质疏松及骨滑膜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中宜,董霞,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8(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