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气候突变 应验美国6年前预言?
2010-03-25 09:46作者:新浪博客
中国南方旱情已经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当然我们都不想发生
“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预测事件,但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美国曾确实预测说:2010中国气候将有一个突变。
中国南方干旱灾情:
据新浪西南抗旱专题报道:中国西南部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严重干旱,西南五省市旱灾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2010中国气候突变 应验美国6年前预言?
根据民政部今日发布灾情通报,截至3月23日,旱灾已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 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中央气象台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根据3月24日监测,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未来三天,广西大部、贵州大部、云南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先后有一般不足2毫米的小阵雨,难以缓和旱区旱情. 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气象干旱区旱情将持续或发展。
6年前美国气候预测:
2004年2月22日英国的《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称:六年后中国南方将持续十年大旱。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GBN 的报告中,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用来支持其预测的科学依据。第一个科学依据,就是通过对格陵兰岛冰芯样本的分析,对历史上气候变化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回顾。他们发现,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比如气温突然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都会很长。
根据GBN 报告中的资料,历史上曾经有3次这样的突变。
第一次突变,是发生在距今127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这次突变开始的几十年里温度下降了约5华氏度,迅速降温过后,随之就是持续了1000多年的冷干天气。
第二次突变,是发生在8200年前的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严冬事件”。这次突变,使得冰川前进、河水冻结、农业生产急剧下跌。
第三次突变,是在公元14世纪到19世纪中期,北大西洋地区经历了一次相对寒冷的阶段,通常叫做“小冰期”。它带来了严冬和气候突变,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陵兰海岸结冰,阻止了商船驶往格陵兰,并且使得渔民在整个冬天不能捕鱼。农民被迫屠宰那些营养不良的牲畜,鱼、蔬菜和谷物供应不足。据统计,这次突变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GBN 报告通过类比的方法认为,现在气候的发展也是全球气温逐年升高,而且升高的趋势和历史上的几次突变比较相似,所以就存在着突变的可能性。”
不管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预言变现,不管在近来一段时间内西南旱情是否会得到缓解,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社会各界纷纷自发成立各种活动支援中国南方旱灾。
灾难大片2012剧照 显地球灾难惨象
早前报道:湘西南气象干旱有所发展
湖南22日晚起垂直降温12℃
记者今日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当前湖南受旱区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干旱已造成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邵阳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25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旱情,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组织和动员旱区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尽力减少受旱损失。
湖南干旱区是西南大旱区域的延伸
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主要受旱区相对集中。去年入冬以后,湘西大部分地区没有大的降雨过程,持续少雨和旱情的不断蔓延,是多年来少有的。湘西州今年头两个月累计平均降雨只有23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74%。
“当前湖南受旱区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这些区域与目前我国西南大旱的重旱区贵州、广西、重庆接壤,可以说是湖南主要干旱区是西南大旱区域的延伸。”湖南省防指相关负责人介绍。
干旱造成38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
据统计,干旱造成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邵阳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25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树木、跃进等村1200多村民饮水完全依靠从3.5公里外的酉水河用车运水;凤凰县木里乡六、七组312人需到4公里之外挑水;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集镇供水工程,3天一次限量限时为学校及集镇居民供水。
由于长时期受旱,冬季农作物生长和春季作物播种困难。目前正值春播期,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许多地方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据统计,全省5个市(州)38个县(市区)受旱,小麦、油菜、洋芋、蔬菜等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120千公顷,其中轻旱84千公顷、重旱28千公顷、枯萎8千公顷。后段如无降雨,约200千公顷农田将无水翻耕。
降雨偏少、蓄水不足是干旱成因
湖南省防指分析,湖南目前干旱主要是由降雨偏少和工程蓄水及河流来水不足引起的。2009年汛后3个月(10月1日至12月31日) ,全省累计平均降雨160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204毫米偏少21.7%。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平均降雨151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195毫米偏少22.6%。各市州降雨均较历年同期偏少1~5成。其中怀化、自治州、张家界分别偏少54.7%、50.8%、33.7%。邵阳、娄底分别偏少约40.5%和39%。
今年以来,四水及洞庭湖主要控制站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1~3成,其中湘水湘潭站偏少20.7%,资水桃江站34.4%、沅水桃源站偏少24.4%,澧水石门站偏少23.2%。
目前全省194万处蓄水工程共蓄水61亿立方米,占计划蓄水量的31%;全省目前已有680座小型水库、2.6万多处山塘干涸,450多条溪流断流,1400多口机电井出水不足。张家界市水利工程蓄水仅为去年同期的55%,59座小型水库干涸或降至死水位。自治州395座小型水库、4039口山塘干涸。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旱情
为应对旱情,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旱情,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组织和动员旱区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尽力减少受旱损失。湘西州组织近10万名干部群众投入当前抗旱,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200万元,组织提水机械1万多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20辆、其它抗旱设备1.5万多件,抗救面积27万亩,临时解决饮水困难人口9万人、大牲畜2.6万头。
张家界武陵源区委书记陈红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武陵源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从2009年10月1日至今,累积降雨量仅有53毫米,造成辖内2座小型水库水源地蓄水少,日供水量只有1000吨,为正常年份的1/3,区委、区政府正在大力发动群众节约用水,部分地区采取限时供水;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则发动当地官兵给群众送水,保障基本生活用水;同时加紧水窖建设,利用干旱时机维修病险水库,为汛期蓄水做准备。
西南罕见极端干旱暴露水利设施积弊
在中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贵州省绥阳县青杠塘镇57岁的农民田应国,却守着因连续干旱半年有余而板结的土地而愁眉不展。水井、山塘都已干枯,如果再不下雨,烤烟、马铃薯、水稻等农作物的栽种都会受到影响。
田应国家里的6亩田土,全部是" 靠天吃饭" 的" 望天田" ,尽管水利化程度不高,附近的小山塘、小水库已年久失修,可因常年较为充沛的雨水仍使当地连年丰收。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悄悄席卷中国西南地区,脆弱的水利体系使大量人口和牲畜面临饮水难题,春耕在即,当地农业生产更面临严重考验。
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15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为764万人、494万头)。据统计,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75%集中在西南地区。
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水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地区长期面临严峻水资源挑战,历史罕见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弊的水利矛盾暴露。
遵义市是贵州省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已有6个县城、202个乡镇和集镇不能正常供水,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的矛盾不断积累,造成严重工程性缺水难题。
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说,当地不仅严重缺乏大中型水利设施,而且已建成工程" 跑冒滴漏" 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县城、集镇供水工程损失率高达50%以上,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
极端天气频发和水利建设不足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 望天田" ,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 靠天吃饭" 意识根深蒂固,患(洪)水害得
意识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但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 长期进行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才是确保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国泰民安的基础" ,李书江说,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这场历时罕见干旱再次警醒,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 靠天吃饭" 的现状,确保粮食安全。
刚刚结束的全国" 两会" 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干旱气候下,中国一些省区更加重视和改善水利系统。云南省今年准备陆续开工建设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小山塘、小电灌站等" 五小" 水利工程。贵州省继2009年开工建设历史规模最大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后,还将同步进行" 滋黔" 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西南大旱旱情难缓 上海重庆米价略涨
近来,我国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粮食出产受到影响。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但东方网记者调查采访后了解到,上海市民偏爱江浙一带大米,市场上也少有产自西南的大米,米价平稳。
自2009年7月以来,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云南尤甚。据云南省政府统计,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
东方网记者今天从沪上家乐福等几家大卖场了解到,上海市民偏爱苏北和浙江的大米,市场上非产自长三角的也基本以东北大米为主,几乎没有产自西南的大米。而一位菜市场的米商则告诉东方网记者,现在市场行情稳定,仅东北大米每斤价格略涨1-2毛。
西南大旱对上海的米价影响不大,而茶叶方面相关人士表示,除了普洱茶可能涨价,其它没什么影响。一位茶商表示,上海市民偏爱闽浙一带的茶叶,而来自云南的普洱茶也比较受欢迎。他说:“今年普洱茶势必要涨价的,但不太会出现大涨;好一点的普洱茶一般都能保存十几甚至二十年,很多茶商都会选择囤货,若大涨肯定掺杂着人为因素。”
西南大旱影响米价 食糖产量同比下降
自2009年7月以来,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云南尤甚。据云南省政府统计,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
京城大米价格波动不大
西南地区并不是我国主要产粮大省。数据显示,2009年云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638万亩,产量约90万吨,在全国占的比例很小,但水稻是云南省的第一大作物,是全省2/3人口的口粮。
记者昨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已经陆续派出专家前往广西、云南等重旱区指导抗旱保春耕工作,力争把旱灾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3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今年西南地区的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仍有“回旋余地”,他对今年夏粮有个好收成依然很有信心。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昨日表示,目前已经到了早稻的播种时期,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到了西南当地水稻的播种。“大旱势必造成当地主要口粮的减产,对云南、广西当地的粮食市场是很大的打击。”马文峰说,“西南旱区的粮食不够吃,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粮食,这可能成为全国大米涨价的诱因。”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记者昨日从北京最大的专业粮油市场玉泉路市场了解到, 近期北京市场上大米价格波动不大。中粮集团大米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我们的米,大多来源于北方市场东北米的数量居多,但此次旱情对于国家的整体原粮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可能会导致大米市场的涨价。”
“如果干旱持续,中国西南和西部部分省份农业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陈树韦昨日表示。
预计食糖产量同比降15%
来自东方艾格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464万公顷,其中作物受旱410.6万公顷。受旱情影响较明显的作物主要是南方地区的小春粮、甘蔗和天然橡胶等。
陈树韦分析称,广西西北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是我国食糖主产区,倘若干旱持续将极大地影响下一榨季的食糖产量,预计干旱将使云南本榨季食糖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另外,旱情还可能导致延迟橡胶开割的时间,从而影响全年的产量。
郑州白糖期货昨日早盘低开高走,主力合约1101报收5179元/吨,较上周五结算价上涨24元/吨。与此同时,菜籽油期货主力合约1009报收8158元/吨,上涨96元/吨。
东华期货研发部陶金峰认为,影响郑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西南部干旱导致白糖减产,白糖目前供不应求;二是国际上白糖产量增加,巴西、印度等产糖国的产量比预期增加,国际市场糖价回调压力很大。
南北方或面临同时抗旱 饮水难尤突出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当前旱情如何?如何应对旱灾?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解析当前旱情。
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
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是多年同期的1.9倍
记者:从全国来看,截至3月2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当前旱情有何特点?
张志彤: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
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
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
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
抗旱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
记者:为何旱情这么严重?
张志彤: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从另一方面看,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一管理和调配现有水源
记者:当前抗旱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张志彤: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因此,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云南针对目前780万饮水困难群众,根据缺水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水库供水可保障174万人,实施应急调水保障73万人,打井开采地下水保障37万人,拉水送水保障259万人,采取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保障237万人。贵州省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865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047处,新打抗旱水源井1768眼,出动抗旱运水车3.9万辆(次),累计为群众送水357万吨,临时解决了548万人饮水困难,未发生一户因旱断水的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旱区所有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另外,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记者: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困难? 张志彤:一是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
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三是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抗旱需要从长计议
编制抗旱规划,全面提高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记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张志彤: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云南旱情最严重 一吨水成本比油还贵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正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情。全省各地不少水库干涸见底,人畜饮水极为困难。记者走访该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时发现,这里旱魔肆虐,水比油贵,不少村民生存困难。
3月14日一大早,记者驱车从寻甸县城出发,顺着弯曲而颠簸的山路,向寻甸县东面行驶,踏访被称为“云南最渴的村庄”――河口乡石岩子村。沿途狂风吹起铺天盖地的黄灰,路两侧松林低头,松针枯萎,不少幼树已经死亡。驾驶员蒋勇指了指山上的桃树、梨树对记者说:“往年这个时候,满山桃花梨花,风光无限,但今年只剩下些枯桩桩。”
中午,吉普车行驶近40公里后,在石岩子村委会白河新村停留。这是一个居住着28户104口人家的小山村。坐落在一个山凹里,几片小平房,村民们一户挨着一户。在村头,看见村民们排着队,有的提着桶、有的端着盆,正在守候从乡镇送来的水。队伍里老人们衣服看上去好久没清洗过,妇女们脸上带着苦涩,嘴唇已经开裂。
记者走进该村困难户李绍荣家,这位75岁的老人和老伴正吃午饭,桌上没有汤,一点咸菜和几根萝卜条。柜上落满很多灰尘,干硬的毛巾和抹布挂在墙上。老人舍不得浪费有限的“生命水”,每天只滴几点水,用手湿润一下眼晴。李绍荣说:“自从长眼晴,就没遇见这么厉害的干旱。半年没下一滴雨,小春种的蚕豆、油菜全死了,家里的粮食也快吃完了。乡镇从去年腊月就开始给我们每天送点水解渴,否则日子没法过”。
村支书刘泽章说:“白河新村因地质灾害,2005年从白岩子村委会扯干河搬迁来这里,这地方本身水源就缺,加上今年遭遇60年未遇的大旱,3个月前就断水源,交通不畅,政府送水成本高,老百姓生存困难。”
离白河新村6公里山路的猴子洞,也是一个自然村,车子开不进村,记者随乡干部走了一段山路进村。见村口几位老人正静静地守候在一个小水窑旁,手指头粗的一条水管正往小水窑里进水。73岁村民周晓又说:“眼下整烟地了,一点水没有,瞧着这些烧焦的田地心里也焦了!”
从村民口中得知,这条小水管是乡亲们一家一户集资,从3公里外的水源点采水,再经过三级泵站一级一级送达到这个小水窑。村民们形象地称它作维持生命的“输液管”。当地村民说,他们日夜派人守班。电费、电机费、买水管费、抽水费、值班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每户村民已花费了1200元人民币。“算下来,一吨水的成本比用一吨油还贵。”
连续几个月没休息的河口乡党委书记张应良说:“河口乡是个回、彝、苗民族居聚乡镇、共有17个村民小组、263个自然村、6666人。类似白河新村和猴子洞藏于深山仍躲不脱旱情肆虐的自然村还有76个,这些山村自去年腊月就干涸,有的要从十几里外找水源,拉一转回来前后要用5小时。交通不便,山路难行,乡镇送水成本高,汽车跑山路一个月要更换两次轮胎。公路不通的要用马车拉、牲畜运”。
寻甸县一名官员称,由于干旱影响,全县40万亩小春作物85%绝收。近10万人和9万余头大牲畜饮水特别困难。他告诉记者,“像河口乡这样的地方,在寻甸不胜枚举,解决人畜饮水已成为县里的头等大事。但寻甸是贫困县,政府资金有限,投入抗旱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来源】http://info.ep.hc360.com/2010/03/[1**********].shtml
2010中国气候突变 应验美国6年前预言?
2010-03-25 09:46作者:新浪博客
中国南方旱情已经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当然我们都不想发生
“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预测事件,但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美国曾确实预测说:2010中国气候将有一个突变。
中国南方干旱灾情:
据新浪西南抗旱专题报道:中国西南部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严重干旱,西南五省市旱灾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2010中国气候突变 应验美国6年前预言?
根据民政部今日发布灾情通报,截至3月23日,旱灾已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 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中央气象台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根据3月24日监测,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未来三天,广西大部、贵州大部、云南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先后有一般不足2毫米的小阵雨,难以缓和旱区旱情. 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气象干旱区旱情将持续或发展。
6年前美国气候预测:
2004年2月22日英国的《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称:六年后中国南方将持续十年大旱。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GBN 的报告中,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用来支持其预测的科学依据。第一个科学依据,就是通过对格陵兰岛冰芯样本的分析,对历史上气候变化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回顾。他们发现,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比如气温突然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都会很长。
根据GBN 报告中的资料,历史上曾经有3次这样的突变。
第一次突变,是发生在距今127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这次突变开始的几十年里温度下降了约5华氏度,迅速降温过后,随之就是持续了1000多年的冷干天气。
第二次突变,是发生在8200年前的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严冬事件”。这次突变,使得冰川前进、河水冻结、农业生产急剧下跌。
第三次突变,是在公元14世纪到19世纪中期,北大西洋地区经历了一次相对寒冷的阶段,通常叫做“小冰期”。它带来了严冬和气候突变,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陵兰海岸结冰,阻止了商船驶往格陵兰,并且使得渔民在整个冬天不能捕鱼。农民被迫屠宰那些营养不良的牲畜,鱼、蔬菜和谷物供应不足。据统计,这次突变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GBN 报告通过类比的方法认为,现在气候的发展也是全球气温逐年升高,而且升高的趋势和历史上的几次突变比较相似,所以就存在着突变的可能性。”
不管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预言变现,不管在近来一段时间内西南旱情是否会得到缓解,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社会各界纷纷自发成立各种活动支援中国南方旱灾。
灾难大片2012剧照 显地球灾难惨象
早前报道:湘西南气象干旱有所发展
湖南22日晚起垂直降温12℃
记者今日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当前湖南受旱区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干旱已造成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邵阳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25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旱情,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组织和动员旱区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尽力减少受旱损失。
湖南干旱区是西南大旱区域的延伸
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主要受旱区相对集中。去年入冬以后,湘西大部分地区没有大的降雨过程,持续少雨和旱情的不断蔓延,是多年来少有的。湘西州今年头两个月累计平均降雨只有23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74%。
“当前湖南受旱区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这些区域与目前我国西南大旱的重旱区贵州、广西、重庆接壤,可以说是湖南主要干旱区是西南大旱区域的延伸。”湖南省防指相关负责人介绍。
干旱造成38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
据统计,干旱造成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邵阳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25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树木、跃进等村1200多村民饮水完全依靠从3.5公里外的酉水河用车运水;凤凰县木里乡六、七组312人需到4公里之外挑水;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集镇供水工程,3天一次限量限时为学校及集镇居民供水。
由于长时期受旱,冬季农作物生长和春季作物播种困难。目前正值春播期,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许多地方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据统计,全省5个市(州)38个县(市区)受旱,小麦、油菜、洋芋、蔬菜等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120千公顷,其中轻旱84千公顷、重旱28千公顷、枯萎8千公顷。后段如无降雨,约200千公顷农田将无水翻耕。
降雨偏少、蓄水不足是干旱成因
湖南省防指分析,湖南目前干旱主要是由降雨偏少和工程蓄水及河流来水不足引起的。2009年汛后3个月(10月1日至12月31日) ,全省累计平均降雨160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204毫米偏少21.7%。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平均降雨151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195毫米偏少22.6%。各市州降雨均较历年同期偏少1~5成。其中怀化、自治州、张家界分别偏少54.7%、50.8%、33.7%。邵阳、娄底分别偏少约40.5%和39%。
今年以来,四水及洞庭湖主要控制站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1~3成,其中湘水湘潭站偏少20.7%,资水桃江站34.4%、沅水桃源站偏少24.4%,澧水石门站偏少23.2%。
目前全省194万处蓄水工程共蓄水61亿立方米,占计划蓄水量的31%;全省目前已有680座小型水库、2.6万多处山塘干涸,450多条溪流断流,1400多口机电井出水不足。张家界市水利工程蓄水仅为去年同期的55%,59座小型水库干涸或降至死水位。自治州395座小型水库、4039口山塘干涸。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旱情
为应对旱情,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旱情,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组织和动员旱区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尽力减少受旱损失。湘西州组织近10万名干部群众投入当前抗旱,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200万元,组织提水机械1万多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20辆、其它抗旱设备1.5万多件,抗救面积27万亩,临时解决饮水困难人口9万人、大牲畜2.6万头。
张家界武陵源区委书记陈红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武陵源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从2009年10月1日至今,累积降雨量仅有53毫米,造成辖内2座小型水库水源地蓄水少,日供水量只有1000吨,为正常年份的1/3,区委、区政府正在大力发动群众节约用水,部分地区采取限时供水;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则发动当地官兵给群众送水,保障基本生活用水;同时加紧水窖建设,利用干旱时机维修病险水库,为汛期蓄水做准备。
西南罕见极端干旱暴露水利设施积弊
在中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贵州省绥阳县青杠塘镇57岁的农民田应国,却守着因连续干旱半年有余而板结的土地而愁眉不展。水井、山塘都已干枯,如果再不下雨,烤烟、马铃薯、水稻等农作物的栽种都会受到影响。
田应国家里的6亩田土,全部是" 靠天吃饭" 的" 望天田" ,尽管水利化程度不高,附近的小山塘、小水库已年久失修,可因常年较为充沛的雨水仍使当地连年丰收。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悄悄席卷中国西南地区,脆弱的水利体系使大量人口和牲畜面临饮水难题,春耕在即,当地农业生产更面临严重考验。
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15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为764万人、494万头)。据统计,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75%集中在西南地区。
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水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地区长期面临严峻水资源挑战,历史罕见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弊的水利矛盾暴露。
遵义市是贵州省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已有6个县城、202个乡镇和集镇不能正常供水,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的矛盾不断积累,造成严重工程性缺水难题。
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说,当地不仅严重缺乏大中型水利设施,而且已建成工程" 跑冒滴漏" 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县城、集镇供水工程损失率高达50%以上,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
极端天气频发和水利建设不足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 望天田" ,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 靠天吃饭" 意识根深蒂固,患(洪)水害得
意识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但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 长期进行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才是确保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国泰民安的基础" ,李书江说,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这场历时罕见干旱再次警醒,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 靠天吃饭" 的现状,确保粮食安全。
刚刚结束的全国" 两会" 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干旱气候下,中国一些省区更加重视和改善水利系统。云南省今年准备陆续开工建设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小山塘、小电灌站等" 五小" 水利工程。贵州省继2009年开工建设历史规模最大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后,还将同步进行" 滋黔" 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西南大旱旱情难缓 上海重庆米价略涨
近来,我国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粮食出产受到影响。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但东方网记者调查采访后了解到,上海市民偏爱江浙一带大米,市场上也少有产自西南的大米,米价平稳。
自2009年7月以来,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云南尤甚。据云南省政府统计,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
东方网记者今天从沪上家乐福等几家大卖场了解到,上海市民偏爱苏北和浙江的大米,市场上非产自长三角的也基本以东北大米为主,几乎没有产自西南的大米。而一位菜市场的米商则告诉东方网记者,现在市场行情稳定,仅东北大米每斤价格略涨1-2毛。
西南大旱对上海的米价影响不大,而茶叶方面相关人士表示,除了普洱茶可能涨价,其它没什么影响。一位茶商表示,上海市民偏爱闽浙一带的茶叶,而来自云南的普洱茶也比较受欢迎。他说:“今年普洱茶势必要涨价的,但不太会出现大涨;好一点的普洱茶一般都能保存十几甚至二十年,很多茶商都会选择囤货,若大涨肯定掺杂着人为因素。”
西南大旱影响米价 食糖产量同比下降
自2009年7月以来,西南陆续遭遇罕见旱灾,云南尤甚。据云南省政府统计,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
京城大米价格波动不大
西南地区并不是我国主要产粮大省。数据显示,2009年云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638万亩,产量约90万吨,在全国占的比例很小,但水稻是云南省的第一大作物,是全省2/3人口的口粮。
记者昨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已经陆续派出专家前往广西、云南等重旱区指导抗旱保春耕工作,力争把旱灾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3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今年西南地区的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仍有“回旋余地”,他对今年夏粮有个好收成依然很有信心。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昨日表示,目前已经到了早稻的播种时期,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到了西南当地水稻的播种。“大旱势必造成当地主要口粮的减产,对云南、广西当地的粮食市场是很大的打击。”马文峰说,“西南旱区的粮食不够吃,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粮食,这可能成为全国大米涨价的诱因。”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记者昨日从北京最大的专业粮油市场玉泉路市场了解到, 近期北京市场上大米价格波动不大。中粮集团大米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我们的米,大多来源于北方市场东北米的数量居多,但此次旱情对于国家的整体原粮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可能会导致大米市场的涨价。”
“如果干旱持续,中国西南和西部部分省份农业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陈树韦昨日表示。
预计食糖产量同比降15%
来自东方艾格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464万公顷,其中作物受旱410.6万公顷。受旱情影响较明显的作物主要是南方地区的小春粮、甘蔗和天然橡胶等。
陈树韦分析称,广西西北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是我国食糖主产区,倘若干旱持续将极大地影响下一榨季的食糖产量,预计干旱将使云南本榨季食糖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另外,旱情还可能导致延迟橡胶开割的时间,从而影响全年的产量。
郑州白糖期货昨日早盘低开高走,主力合约1101报收5179元/吨,较上周五结算价上涨24元/吨。与此同时,菜籽油期货主力合约1009报收8158元/吨,上涨96元/吨。
东华期货研发部陶金峰认为,影响郑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西南部干旱导致白糖减产,白糖目前供不应求;二是国际上白糖产量增加,巴西、印度等产糖国的产量比预期增加,国际市场糖价回调压力很大。
南北方或面临同时抗旱 饮水难尤突出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当前旱情如何?如何应对旱灾?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解析当前旱情。
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
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是多年同期的1.9倍
记者:从全国来看,截至3月2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当前旱情有何特点?
张志彤: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
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
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
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
抗旱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
记者:为何旱情这么严重?
张志彤: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从另一方面看,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一管理和调配现有水源
记者:当前抗旱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张志彤: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因此,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云南针对目前780万饮水困难群众,根据缺水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水库供水可保障174万人,实施应急调水保障73万人,打井开采地下水保障37万人,拉水送水保障259万人,采取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保障237万人。贵州省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865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047处,新打抗旱水源井1768眼,出动抗旱运水车3.9万辆(次),累计为群众送水357万吨,临时解决了548万人饮水困难,未发生一户因旱断水的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旱区所有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另外,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记者: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困难? 张志彤:一是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
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三是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抗旱需要从长计议
编制抗旱规划,全面提高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记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张志彤: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云南旱情最严重 一吨水成本比油还贵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正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情。全省各地不少水库干涸见底,人畜饮水极为困难。记者走访该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时发现,这里旱魔肆虐,水比油贵,不少村民生存困难。
3月14日一大早,记者驱车从寻甸县城出发,顺着弯曲而颠簸的山路,向寻甸县东面行驶,踏访被称为“云南最渴的村庄”――河口乡石岩子村。沿途狂风吹起铺天盖地的黄灰,路两侧松林低头,松针枯萎,不少幼树已经死亡。驾驶员蒋勇指了指山上的桃树、梨树对记者说:“往年这个时候,满山桃花梨花,风光无限,但今年只剩下些枯桩桩。”
中午,吉普车行驶近40公里后,在石岩子村委会白河新村停留。这是一个居住着28户104口人家的小山村。坐落在一个山凹里,几片小平房,村民们一户挨着一户。在村头,看见村民们排着队,有的提着桶、有的端着盆,正在守候从乡镇送来的水。队伍里老人们衣服看上去好久没清洗过,妇女们脸上带着苦涩,嘴唇已经开裂。
记者走进该村困难户李绍荣家,这位75岁的老人和老伴正吃午饭,桌上没有汤,一点咸菜和几根萝卜条。柜上落满很多灰尘,干硬的毛巾和抹布挂在墙上。老人舍不得浪费有限的“生命水”,每天只滴几点水,用手湿润一下眼晴。李绍荣说:“自从长眼晴,就没遇见这么厉害的干旱。半年没下一滴雨,小春种的蚕豆、油菜全死了,家里的粮食也快吃完了。乡镇从去年腊月就开始给我们每天送点水解渴,否则日子没法过”。
村支书刘泽章说:“白河新村因地质灾害,2005年从白岩子村委会扯干河搬迁来这里,这地方本身水源就缺,加上今年遭遇60年未遇的大旱,3个月前就断水源,交通不畅,政府送水成本高,老百姓生存困难。”
离白河新村6公里山路的猴子洞,也是一个自然村,车子开不进村,记者随乡干部走了一段山路进村。见村口几位老人正静静地守候在一个小水窑旁,手指头粗的一条水管正往小水窑里进水。73岁村民周晓又说:“眼下整烟地了,一点水没有,瞧着这些烧焦的田地心里也焦了!”
从村民口中得知,这条小水管是乡亲们一家一户集资,从3公里外的水源点采水,再经过三级泵站一级一级送达到这个小水窑。村民们形象地称它作维持生命的“输液管”。当地村民说,他们日夜派人守班。电费、电机费、买水管费、抽水费、值班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每户村民已花费了1200元人民币。“算下来,一吨水的成本比用一吨油还贵。”
连续几个月没休息的河口乡党委书记张应良说:“河口乡是个回、彝、苗民族居聚乡镇、共有17个村民小组、263个自然村、6666人。类似白河新村和猴子洞藏于深山仍躲不脱旱情肆虐的自然村还有76个,这些山村自去年腊月就干涸,有的要从十几里外找水源,拉一转回来前后要用5小时。交通不便,山路难行,乡镇送水成本高,汽车跑山路一个月要更换两次轮胎。公路不通的要用马车拉、牲畜运”。
寻甸县一名官员称,由于干旱影响,全县40万亩小春作物85%绝收。近10万人和9万余头大牲畜饮水特别困难。他告诉记者,“像河口乡这样的地方,在寻甸不胜枚举,解决人畜饮水已成为县里的头等大事。但寻甸是贫困县,政府资金有限,投入抗旱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来源】http://info.ep.hc360.com/2010/0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