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 景观设计 交通环境 以人为本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 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2.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2.1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定义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是指在道路可视范围内,研究道路景观规律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就如何保持与周围环境更好的协调,如何更好的服务用路者,以减少交通事故、增加司乘人员舒适性的理论。同时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是以视觉原理、色彩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主体包括道路线形、道路景观的表现手法、景观地域分异规律、道路景观构成和道路景观评价等内容。

2.2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各项设计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群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一个景观设计的成败、水平的高低以及吸引人的程度,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

2.2.2 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

当前世界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和文化上的趋同强化了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失去文化特色的平庸城市到处可见。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体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2.4 生态性原则

道路是人类活动的通道和产物,但其通道效应往往对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带来破坏性影响。道路建设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造成景观退化;交通运输引起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使使城市景观碎裂化加剧,对相邻景观之间物种尤其是动物的越过起明显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景观设计中,

一定要重视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

2.2.5个性原则

道路交通景观个性原则体现在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家具、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其景观设计就是要通过对具有共性的景观要素的设计与把握,把这些具有个性的文化含义体现出来。

2.3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步骤

2.3.1 资料的调查搜集与分析

现状资料的调查搜集包括对现状交通情况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调查以及沿线景观情况的调查。这三个方面资料主要是采用现场勘察和对资料的整理来获得。首先对现有的地形图等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得对道路现状的大致印象。 对景观资料的分析在城市道路中体现为对项目背景、道路性质、道路区位等的分

析。可以通过分析设计路段在城市中的交通地位、景观地位,从而对景观的功能作出确定。

2.3.2 提出问题

通过对资料的调查搜集与分析,找出所应解决的问题。

2.3.3 分析问题

通过到现场进行路况勘察,并通过对景观因素的评价,对道路景观所存在的问 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提出设计的要点、目标和原则,形成整个项目的主题和要旨,为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基础。

2.3.4 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对现状资料的调查分析及为解决问题所制定的设计目标、原则与要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办法,使景观的现有结构和功能得以改变,也就是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的组织设计工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景观评价,最后形成科学的景观引导,使设计方案能顺利的实施。

2.4不同类型道路的景观设计

2.4.1快速路

由于速度的要求,该类道路线型设计多为直线或平缓曲线,不易产生特色,而往往通过道路空间的设计来体现变化与差异,如利用两侧自然风景、建筑、绿化来加强视觉效果,创造出借景、对景以达到步移景换的趣味。由于观赏者主要在车中,两侧建筑物一股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故在对其两侧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应的强调道路两旁建筑物的体量、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及色彩的可识别性。有些道路两侧具有完整的绿化,通过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的变化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

2.4.2混合型交通道路

混合型交通道路可分为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一般担负着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不同的行进速度对景观效果的要求不同,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以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指路牌等。

生活性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于不同特性的区域,其道路景观设计也应充分考虑结合其特点。突出其区域的

功能性。此类道路相对于交通性道路来一说,步行空间明显增加,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得更细、更深,对环境景观的审美要求也更高。因此,对这里的景观要素,要更加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同时,由于人的密度的大幅增加,该类道路的各项设计中要重点考虑人的因素和人的要求

2.3.3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 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

结论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生态学、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以及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的基本定义,以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 景观设计 交通环境 以人为本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 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2.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2.1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定义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是指在道路可视范围内,研究道路景观规律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就如何保持与周围环境更好的协调,如何更好的服务用路者,以减少交通事故、增加司乘人员舒适性的理论。同时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是以视觉原理、色彩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主体包括道路线形、道路景观的表现手法、景观地域分异规律、道路景观构成和道路景观评价等内容。

2.2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各项设计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群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一个景观设计的成败、水平的高低以及吸引人的程度,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

2.2.2 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

当前世界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和文化上的趋同强化了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失去文化特色的平庸城市到处可见。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体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2.4 生态性原则

道路是人类活动的通道和产物,但其通道效应往往对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带来破坏性影响。道路建设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造成景观退化;交通运输引起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使使城市景观碎裂化加剧,对相邻景观之间物种尤其是动物的越过起明显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景观设计中,

一定要重视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

2.2.5个性原则

道路交通景观个性原则体现在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家具、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其景观设计就是要通过对具有共性的景观要素的设计与把握,把这些具有个性的文化含义体现出来。

2.3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步骤

2.3.1 资料的调查搜集与分析

现状资料的调查搜集包括对现状交通情况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调查以及沿线景观情况的调查。这三个方面资料主要是采用现场勘察和对资料的整理来获得。首先对现有的地形图等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得对道路现状的大致印象。 对景观资料的分析在城市道路中体现为对项目背景、道路性质、道路区位等的分

析。可以通过分析设计路段在城市中的交通地位、景观地位,从而对景观的功能作出确定。

2.3.2 提出问题

通过对资料的调查搜集与分析,找出所应解决的问题。

2.3.3 分析问题

通过到现场进行路况勘察,并通过对景观因素的评价,对道路景观所存在的问 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提出设计的要点、目标和原则,形成整个项目的主题和要旨,为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基础。

2.3.4 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对现状资料的调查分析及为解决问题所制定的设计目标、原则与要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办法,使景观的现有结构和功能得以改变,也就是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的组织设计工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景观评价,最后形成科学的景观引导,使设计方案能顺利的实施。

2.4不同类型道路的景观设计

2.4.1快速路

由于速度的要求,该类道路线型设计多为直线或平缓曲线,不易产生特色,而往往通过道路空间的设计来体现变化与差异,如利用两侧自然风景、建筑、绿化来加强视觉效果,创造出借景、对景以达到步移景换的趣味。由于观赏者主要在车中,两侧建筑物一股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故在对其两侧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应的强调道路两旁建筑物的体量、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及色彩的可识别性。有些道路两侧具有完整的绿化,通过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的变化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

2.4.2混合型交通道路

混合型交通道路可分为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一般担负着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不同的行进速度对景观效果的要求不同,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以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指路牌等。

生活性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于不同特性的区域,其道路景观设计也应充分考虑结合其特点。突出其区域的

功能性。此类道路相对于交通性道路来一说,步行空间明显增加,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得更细、更深,对环境景观的审美要求也更高。因此,对这里的景观要素,要更加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同时,由于人的密度的大幅增加,该类道路的各项设计中要重点考虑人的因素和人的要求

2.3.3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 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

结论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生态学、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以及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的基本定义,以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


相关文章

  • 2015年城市规划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15-2020 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现状研究分 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6A8A2中国产业调研网 www.cir.cn城市规划2015-2020 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 ...查看


  • 居住区规划任务书 - 副本
  • 建筑设计(五)任务书 题目名称:居住区规划设计 课程编号:114100078 指导教师:秦楠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居住区空间形态组织的原则和基本方法,综合提高对建筑群体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造型.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分析.设计 ...查看


  • 2016年市政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市政工程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81265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 ...查看


  • 厦门西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工作计划书(peixia)
  • 厦门西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开发策划工作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北纬24°25' -24°55' ,东经117°53' -118°27' .背靠漳州.泉州平原,九龙江入海处,与台湾隔海相望.厦门市是中国最早设立 ...查看


  • 建筑工程实施性方案设计文件深度
  • 建筑工程实施性方案设计文件深度 一.设计总说明 1.总体说明 (1).设计依据 1)招标人提供的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如:政府有关审批机关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政府有关审批机关对项目例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经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确认书 ...查看


  • 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卷第5期 200 8年10月 中外 公路 263 文章编号:1671-2579(2008)05--0263--03 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正光1,杨智本2.王 涛1,张家明1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22 ...查看


  • 关于对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报告进行量化评审的探讨
  • 关于对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报告进行量化评审的探讨 交通影响评价或交通影响分析是在建设项目立项或审批阶段,定量分析城市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后新增加的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以缓解由于建设项 ...查看


  • 建筑设计方案报建文本深度要求
  • (一).基本规定 一.文本制做应采用统一格式,一般为A3. 二.建筑方案设计设计文件编排顺序: 1 .封面:标明项目名称.编制日期.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名称. 2.菲页:设计单位资质章.设计人员签名.设计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工程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