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公式

海伦-秦九韶公式

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的面积S 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而公式里的p

为半周长(周长的一半):

注1:"Metrica"(《度量论》)手抄本中用s 作为半周长,所以

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但多用p 作为半周长。

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则p=(a+b+c)/2,p-a=(-a+b+c)/2,p-b=(a-b+c)/2,p-c=(a+b-c)/2,

上式=√[(a+b+c)(a+b-c)(a-b+c)(-a+b+c)/16]

=√[p(p-a)(p-b)(p-c)]

所以,三角形ABC 面积S=√[p(p-a)(p-b)(p-c)]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2R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R 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2)sinA :sinB :sinC=a:b :c

(3)asinB=bsinA,asinC=csinA,bsinC=csinB

(4)sinA=a/2R,sinB=b/2R,sinC=c/2R

(5)S=1/2bcsinA=1/2acsinB=1/2absinC

余弦定理

a^2=b^2+c²-2bcco s A

b^2=a^2+c^2-2accos B

c^2=a^2+b^2-2abcos C

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变形公式

cos C=(a^2+b^2-c^2)/2ab

cos B=(a^2+c^2-b^2)/2ac

cos A=(c^2+b^2-a^2)/2bc

海伦-秦九韶公式

p=(a+b+c)/2(公式里的p 为半周长)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的面积S 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p-a)(p-b)(p-c)] 高中数学基本不用。

已知三条中线求面积

方法一:已知三条中线Ma,Mb,Mc ,

则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

方法二:已知三边a ,b ,c ;

则S= √[p(p-a)(p-b)(p-c)];其中:p=(a+b+c)/2 ;

3解三角形编辑

正弦定理

已知条件:一边和两角(如a 、B 、C, 或a 、A 、B )

一般解法:由A+B+C=180°,求角A ,由正弦定理求出b 与c ,在有解时,有一解。 余弦定理

已知条件:两边和夹角(如a 、b 、C )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 ,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时有一解。

已知条件:三边(如a 、b 、c )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 、B ,再利用A+B+C=180°,求出角C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已知条件: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 、b 、A )

一般解法: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 ,由A+B+C=180°求出角C ,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 边,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或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 边,再求出其余两角B 、C )①若a>b,则A>B有唯一解;②若b>a,且b>a>bsinA有两解;③若a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 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 中,

角A 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 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 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1/2)sin(α+t),其中

sint=B/(A²+B²)^(1/2)

cost=A/(A²+B²)^(1/2)

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1/2)cos(α-t) ,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

tan(2α)=2tanα/[1-tan²(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³(α)=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4cos³(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tan a · tan(π/3+a)· tan(π/3-a)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versin(2α)/2

cos²(α)=(1+cos(2α))/2=cover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²(α/2)]

cosα=[1-tan²(α/2)]/[1+tan²(α/2)]

tanα=2tan(α/2)/[1-tan²(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²α

1-cos2α=2sin²α

1+sinα=(sinα/2+cosα/2)²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²(α)+sin²(α-2π/3)+sin²(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

证明:

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

=[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 (积化和差)

=[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

=[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

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 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sinα

cos (2π-α)=cosα

tan (2π-α)=-tanα

cot (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2+α)=cosα

cos (π/2+α)=-sinα

tan (π/2+α)=-cotα

cot (π/2+α)=-tanα

sin (π/2-α)=cosα

cos (π/2-α)=sinα

tan (π/2-α)=cotα

cot (π/2-α)=tanα

sin (3π/2+α)=-cosα

cos (3π/2+α)=sinα

tan (3π/2+α)=-cotα

cot (3π/2+α)=-tanα

sin (3π/2-α)=-cosα

cos (3π/2-α)=-sinα

tan (3π/2-α)=cotα

cot (3π/2-α)=tanα

(以上k ∈Z)

[编辑本段]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指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 为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 cosA

角A 的对边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角A 的对边/斜边 斜边与邻边夹角a

sin=y/r

无论y>x或y≤x

无论a 多大多小可以任意大小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三角恒等式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 如三角形ABC, 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 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 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编辑本段]部分高等内容

·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 :

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

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

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三角函数作为微分方程的解:

对于微分方程组 y=-y'';y=y'''',有通解Q, 可证明

Q=Asinx+Bcosx,因此也可以从此出发定义三角函数。

补充:由相应的指数表示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类似的函数——双曲函数,其拥有很多与三角函数的类似的性质,二者相映成趣

海伦-秦九韶公式

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的面积S 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而公式里的p

为半周长(周长的一半):

注1:"Metrica"(《度量论》)手抄本中用s 作为半周长,所以

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但多用p 作为半周长。

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则p=(a+b+c)/2,p-a=(-a+b+c)/2,p-b=(a-b+c)/2,p-c=(a+b-c)/2,

上式=√[(a+b+c)(a+b-c)(a-b+c)(-a+b+c)/16]

=√[p(p-a)(p-b)(p-c)]

所以,三角形ABC 面积S=√[p(p-a)(p-b)(p-c)]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2R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R 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2)sinA :sinB :sinC=a:b :c

(3)asinB=bsinA,asinC=csinA,bsinC=csinB

(4)sinA=a/2R,sinB=b/2R,sinC=c/2R

(5)S=1/2bcsinA=1/2acsinB=1/2absinC

余弦定理

a^2=b^2+c²-2bcco s A

b^2=a^2+c^2-2accos B

c^2=a^2+b^2-2abcos C

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变形公式

cos C=(a^2+b^2-c^2)/2ab

cos B=(a^2+c^2-b^2)/2ac

cos A=(c^2+b^2-a^2)/2bc

海伦-秦九韶公式

p=(a+b+c)/2(公式里的p 为半周长)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的面积S 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p-a)(p-b)(p-c)] 高中数学基本不用。

已知三条中线求面积

方法一:已知三条中线Ma,Mb,Mc ,

则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

方法二:已知三边a ,b ,c ;

则S= √[p(p-a)(p-b)(p-c)];其中:p=(a+b+c)/2 ;

3解三角形编辑

正弦定理

已知条件:一边和两角(如a 、B 、C, 或a 、A 、B )

一般解法:由A+B+C=180°,求角A ,由正弦定理求出b 与c ,在有解时,有一解。 余弦定理

已知条件:两边和夹角(如a 、b 、C )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 ,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时有一解。

已知条件:三边(如a 、b 、c )

一般解法: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 、B ,再利用A+B+C=180°,求出角C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已知条件: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 、b 、A )

一般解法: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 ,由A+B+C=180°求出角C ,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 边,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或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 边,再求出其余两角B 、C )①若a>b,则A>B有唯一解;②若b>a,且b>a>bsinA有两解;③若a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 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 中,

角A 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 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 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1/2)sin(α+t),其中

sint=B/(A²+B²)^(1/2)

cost=A/(A²+B²)^(1/2)

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1/2)cos(α-t) ,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

tan(2α)=2tanα/[1-tan²(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³(α)=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4cos³(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tan a · tan(π/3+a)· tan(π/3-a)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versin(2α)/2

cos²(α)=(1+cos(2α))/2=cover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²(α/2)]

cosα=[1-tan²(α/2)]/[1+tan²(α/2)]

tanα=2tan(α/2)/[1-tan²(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²α

1-cos2α=2sin²α

1+sinα=(sinα/2+cosα/2)²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²(α)+sin²(α-2π/3)+sin²(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

证明:

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

=[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 (积化和差)

=[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

=[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

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 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sinα

cos (2π-α)=cosα

tan (2π-α)=-tanα

cot (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2+α)=cosα

cos (π/2+α)=-sinα

tan (π/2+α)=-cotα

cot (π/2+α)=-tanα

sin (π/2-α)=cosα

cos (π/2-α)=sinα

tan (π/2-α)=cotα

cot (π/2-α)=tanα

sin (3π/2+α)=-cosα

cos (3π/2+α)=sinα

tan (3π/2+α)=-cotα

cot (3π/2+α)=-tanα

sin (3π/2-α)=-cosα

cos (3π/2-α)=-sinα

tan (3π/2-α)=cotα

cot (3π/2-α)=tanα

(以上k ∈Z)

[编辑本段]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指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 为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 cosA

角A 的对边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角A 的对边/斜边 斜边与邻边夹角a

sin=y/r

无论y>x或y≤x

无论a 多大多小可以任意大小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三角恒等式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 如三角形ABC, 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 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 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编辑本段]部分高等内容

·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 :

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

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

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三角函数作为微分方程的解:

对于微分方程组 y=-y'';y=y'''',有通解Q, 可证明

Q=Asinx+Bcosx,因此也可以从此出发定义三角函数。

补充:由相应的指数表示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类似的函数——双曲函数,其拥有很多与三角函数的类似的性质,二者相映成趣


相关文章

  • 球面三角形的面积与欧拉公式
  • §6 球面三角形的面积与欧拉公式 问题提出 如何计算球面三角形的面积?球面三角形面积与平面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区别? 如何利用球面三角形面积公式证明球面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如何利用球面知识证明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6.1球面二角形与三角形的面 ...查看


  • 正余弦诱导公式
  • 正 余 弦 诱 导 公 式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班级:统计*** 姓名:*** 学号:*********** 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必修4第一章第三 ...查看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 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建构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理解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理解记忆的基本上,能够运用 ...查看


  • 小学计算公式
  • 各种图形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查看


  • 三角恒等变换教案设计(苏教版)
  • 第 1 课时:§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 2.用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理解化归思想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 3.能用余弦的和差角 ...查看


  • 常用计算公式表
  • 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 (长+宽)× 2,字母公式C =(a+b)× 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2 正方形周长=边长× 4,字母公式C= 4a (3)平形四边形面积=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 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 ...查看


  •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高)
  •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


  • 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作者:张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7期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本身并不复杂,而往往是这种看似简单明了的东西学生对它的 ...查看


  •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 五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湖南沅陵县筲箕湾镇中心小学 吴梅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