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公务员的认识
公务员,依我们常人的眼光看来,它就是一个铁饭碗工作,一个光辉神圣的职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所以很多人都挤破脑袋想要钻进公务员的圈子去。
公务员,用专业的解释,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正因为公务员是替国家工作,进而为人民服务,所以它显得十分的光辉神圣,有国家做坚实的后盾,所以是一个响当当的铁饭碗,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及福利,更显得吸引人,令人梦寐以求。综上这些就是我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眼光对公务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第二章 公务员热现象
一直以来,报考公务员就是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选择,一来是来自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以及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超高的失业率令人望而生畏,而来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考试习惯,从小到大习惯了考试,依靠考试取得做官的机会还是蛮有吸引力的,所以报考公务员热的高烧一直居高不退,堪称比高考竞争还要激烈的考试,出现了几十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这座独木桥似乎更难通过。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思想盛行,进官场,掌权力,谋利益,可谓名利双收,这种动机照出了一些报考者对权力缺乏清洁的心态,用市场投资的眼光在考量权力,被官本位思想所牵引,试问,充斥着异化的权力观念的报考者能成为合格的公务员吗?记得我在新东方英语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极有意思的解释,公务员的英语为function。其读音的中文谐音可以说成“放颗心”。所以公务员的职责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可以放颗心。所以过于集中地挤在公务员这一条路上,只会令社会创新能力堪忧。可是这些充斥着官本位思想的报考者成为公务员以后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放颗心吗?答案不说否定,至少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公务员热的症结还有诸多,难以提及。
据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显示,招录的2512个职位共4460人,竟然引来了14.8万余人报名,报名比例最高的职位达到了1300的多人竞争同一个岗位,这些活生生的数据就是公务员报考热的真实写照。
第三章 公务员热的症结
因此,理性分析当前我国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对其成因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 义,从而提高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优化 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我国公务员考试报考现
状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报考场面越来越火爆,国家人事部有关国家 公务员报考统计资料显示如下: 根据表格可见:目前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依然维持增长的态势, 平均录取率保持较高,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 广泛关注,促使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国考。 公务员考试积极的一面体现在,有利于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提
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并且有利于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表 现在人才就业价值的偏差和创新意识的薄弱,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才 资源的浪费。由于公务员本身的权利导致其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把工 作的公共性转变为利己性,这样不但扭曲公务员形象,还对整个公 务员职业伦理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章 公务员热的后果
这么激烈的竞争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高烧难退的公务员热恐怕带给我们的有太多令人担忧的事情吧,从小的当年来说,歪曲了人们的就业观,及职业平等观,以及在每年的的公务员招录中衍生出来的身高歧视案,乙肝歧视案等等,或者出现贿赂不公平对待等等,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不利于社会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所有的优秀的人都去当官了,千军万马挤在公务员的选择上,公务员成为青年们的就业首选乃至唯一选择,情何以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这样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而且人才精英有多种多样的,并不是谁都适合做公务员,并不是谁都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在目前的环境里,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一)行政权力的大小致使公务员职位的冷热不均 公务员报考职位冷热不均的问题在 2010 年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的异 常明显,在这次考试中共有 62 个职位空缺没有人参加报考,主要 是气象,民航等系统。本次考试中职位最高竞争比例是 4224:1,而 最低竞争比例是 3:1, 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职位冷热不均问题严重。 很多考生倾向报考高权重、权力大的部门,例如公安、税务、财政、 监察等。但是有如海洋局、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就相对冷清。这 种报考职位冷热不均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职位的“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报考者的选择。其次是考生自身的一种浮躁情 绪,他们看到了职位的表面现象带给自己的“名义优势”忽略了工 作本身会带给自己的益处。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报考热”背后 引出的职位报考冷热不均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关注和讨论分 析。 (二)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创新产业缺失 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专业基础 知识和背景,放弃专业而考公务员甚为可惜。从国家的角度讲,培 养专业人才需要花费很多财力物力;从考生的角度讲,要在复习和 备考上花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资
源浪 费,并且公务员漫长的考试过程不利于市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 及时性。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之有志青年的开拓创新精神缺 失。公务员考试热在追赶潮流,考生寻求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政
治前途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等等现实因素,这样不利于实现政府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加大了政府招录真正适合人才的难度和 成本,影响人力资源在配置的合理性,更加促使创新产业的缺失。 (三)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缺乏合理定位,盲目跟风 现在很多毕业生是出于一种“趋同心理” ,看着身边的人报考,自 己也跟着参加报考。由于对公务员缺乏认识,盲目报考,很多大学 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发挥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核能 不能得到施展,这样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缺乏合理的 职业发展定位,盲目跟风只会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浪潮中失去自我, 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第五章 公务员热的针对措施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明白公务员应该具备何种素质,
(一)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一名公务员,应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密切联系群众摆在突出位置,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要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
2.知识和智力素质。公务员应具备的知识有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相关知识包括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当深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较高的智力素质也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公务员应当具备深厚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心理和身体素质。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即公务员在某种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心理倾向,包括情绪的稳定性、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即公务员的体力与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二)基本能力
公务员能力是指公务员能够履行公共行政职能、胜任岗位责任而必须具备的人格素质,包括一定的认知水平,也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等个性品质。2003年,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公务员必须具备九种基本通用能力:
1.政治鉴别能力。公务员要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依法行政能力。公务员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要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要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要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3.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率;要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4.调查研究能力。公务员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要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要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5.学习能力。公务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要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6.沟通协调能力。公务员要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要做到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要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7.创新能力。公务员应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要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要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公务员要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要正确认识
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要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作为公务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要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那么只对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我们该怎么措施呢?应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不断升温 ,我们必须做到 (一)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教育的加强 公务员报考热反映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就把工作划 分了等级,使得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各种职业有了人为的等级 划分。很显然,在这一划分结果中公务员处在较高等的位置。因此,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舆论宣传工具的优势,批判个别考生 心中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功利主义想法,在学校社会对在校学生 及即将毕业的学生深入持久地展开职业平等观教育,在人人心中树 立无私奉献,劳动光荣的良好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 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公务员成为人们心中的“香饽饽”“国家人”很难向“社会人” , 转变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所以要建立以政府为 主导的多元主义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多渠 道筹集和管理好社会保障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才能真 正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群众对养老,医疗, 失业等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消除不良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就 可以扩大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毕业生有更多就业选择机会, 万人挤独木桥的现象也会有所缓解。 (三)完善公务员制度,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 2006 年 1 月 1 日, 《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 走向法制化的道路。但作为公务员制度核心部分的考核机制、竞争 机制、淘汰机制还不健全,抑制了公务员队伍的有效新陈代谢。为 此,借鉴国外先进公务员管理经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广政 府雇员制,减少公务员常任制比例;引入“政务官”和“事务官” 公务员分类制;在“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创新方 式、新渠道、新方法,考核、选拔公务员,完善公务员竞争淘汰机 制等。 还要加强公务员的道德自律, 让那些真正怀着崇高理想报复、 拥有高尚道德品德而又有强烈自我实现需要的人进入公务员系统, 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象。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背后隐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学生我们应 当对自己的职业发
展进行理性分析,合理定位不能一味的盲目跟 从;作为政府应当关注并且重视这一现象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因
此,只有齐心协力,认真研究和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这样公务员 报考热现象才能有所缓解并合理有效的得到控制。
总结
我觉得对于报考公务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而不能以盲目的从众心理或者世俗心理去追求它,至少,我们需要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去践行它。
参考文献
【1】傅白礼.《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山东.山东大学.2004
【2】周晓丽 《国家公务员制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第一章 对公务员的认识
公务员,依我们常人的眼光看来,它就是一个铁饭碗工作,一个光辉神圣的职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所以很多人都挤破脑袋想要钻进公务员的圈子去。
公务员,用专业的解释,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正因为公务员是替国家工作,进而为人民服务,所以它显得十分的光辉神圣,有国家做坚实的后盾,所以是一个响当当的铁饭碗,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及福利,更显得吸引人,令人梦寐以求。综上这些就是我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眼光对公务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第二章 公务员热现象
一直以来,报考公务员就是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选择,一来是来自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以及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超高的失业率令人望而生畏,而来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考试习惯,从小到大习惯了考试,依靠考试取得做官的机会还是蛮有吸引力的,所以报考公务员热的高烧一直居高不退,堪称比高考竞争还要激烈的考试,出现了几十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这座独木桥似乎更难通过。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思想盛行,进官场,掌权力,谋利益,可谓名利双收,这种动机照出了一些报考者对权力缺乏清洁的心态,用市场投资的眼光在考量权力,被官本位思想所牵引,试问,充斥着异化的权力观念的报考者能成为合格的公务员吗?记得我在新东方英语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极有意思的解释,公务员的英语为function。其读音的中文谐音可以说成“放颗心”。所以公务员的职责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可以放颗心。所以过于集中地挤在公务员这一条路上,只会令社会创新能力堪忧。可是这些充斥着官本位思想的报考者成为公务员以后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放颗心吗?答案不说否定,至少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公务员热的症结还有诸多,难以提及。
据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显示,招录的2512个职位共4460人,竟然引来了14.8万余人报名,报名比例最高的职位达到了1300的多人竞争同一个岗位,这些活生生的数据就是公务员报考热的真实写照。
第三章 公务员热的症结
因此,理性分析当前我国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对其成因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 义,从而提高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优化 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我国公务员考试报考现
状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报考场面越来越火爆,国家人事部有关国家 公务员报考统计资料显示如下: 根据表格可见:目前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依然维持增长的态势, 平均录取率保持较高,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 广泛关注,促使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国考。 公务员考试积极的一面体现在,有利于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提
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并且有利于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表 现在人才就业价值的偏差和创新意识的薄弱,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才 资源的浪费。由于公务员本身的权利导致其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把工 作的公共性转变为利己性,这样不但扭曲公务员形象,还对整个公 务员职业伦理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章 公务员热的后果
这么激烈的竞争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高烧难退的公务员热恐怕带给我们的有太多令人担忧的事情吧,从小的当年来说,歪曲了人们的就业观,及职业平等观,以及在每年的的公务员招录中衍生出来的身高歧视案,乙肝歧视案等等,或者出现贿赂不公平对待等等,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不利于社会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所有的优秀的人都去当官了,千军万马挤在公务员的选择上,公务员成为青年们的就业首选乃至唯一选择,情何以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这样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而且人才精英有多种多样的,并不是谁都适合做公务员,并不是谁都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在目前的环境里,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一)行政权力的大小致使公务员职位的冷热不均 公务员报考职位冷热不均的问题在 2010 年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的异 常明显,在这次考试中共有 62 个职位空缺没有人参加报考,主要 是气象,民航等系统。本次考试中职位最高竞争比例是 4224:1,而 最低竞争比例是 3:1, 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职位冷热不均问题严重。 很多考生倾向报考高权重、权力大的部门,例如公安、税务、财政、 监察等。但是有如海洋局、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就相对冷清。这 种报考职位冷热不均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职位的“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报考者的选择。其次是考生自身的一种浮躁情 绪,他们看到了职位的表面现象带给自己的“名义优势”忽略了工 作本身会带给自己的益处。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报考热”背后 引出的职位报考冷热不均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关注和讨论分 析。 (二)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创新产业缺失 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专业基础 知识和背景,放弃专业而考公务员甚为可惜。从国家的角度讲,培 养专业人才需要花费很多财力物力;从考生的角度讲,要在复习和 备考上花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资
源浪 费,并且公务员漫长的考试过程不利于市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 及时性。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之有志青年的开拓创新精神缺 失。公务员考试热在追赶潮流,考生寻求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政
治前途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等等现实因素,这样不利于实现政府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加大了政府招录真正适合人才的难度和 成本,影响人力资源在配置的合理性,更加促使创新产业的缺失。 (三)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缺乏合理定位,盲目跟风 现在很多毕业生是出于一种“趋同心理” ,看着身边的人报考,自 己也跟着参加报考。由于对公务员缺乏认识,盲目报考,很多大学 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发挥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核能 不能得到施展,这样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缺乏合理的 职业发展定位,盲目跟风只会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浪潮中失去自我, 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第五章 公务员热的针对措施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明白公务员应该具备何种素质,
(一)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一名公务员,应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密切联系群众摆在突出位置,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要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
2.知识和智力素质。公务员应具备的知识有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相关知识包括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当深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较高的智力素质也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公务员应当具备深厚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心理和身体素质。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即公务员在某种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心理倾向,包括情绪的稳定性、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即公务员的体力与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二)基本能力
公务员能力是指公务员能够履行公共行政职能、胜任岗位责任而必须具备的人格素质,包括一定的认知水平,也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等个性品质。2003年,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公务员必须具备九种基本通用能力:
1.政治鉴别能力。公务员要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依法行政能力。公务员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要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要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要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3.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率;要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4.调查研究能力。公务员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要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要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5.学习能力。公务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要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6.沟通协调能力。公务员要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要做到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要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7.创新能力。公务员应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要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要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公务员要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要正确认识
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要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作为公务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要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那么只对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我们该怎么措施呢?应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不断升温 ,我们必须做到 (一)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教育的加强 公务员报考热反映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就把工作划 分了等级,使得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各种职业有了人为的等级 划分。很显然,在这一划分结果中公务员处在较高等的位置。因此,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舆论宣传工具的优势,批判个别考生 心中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功利主义想法,在学校社会对在校学生 及即将毕业的学生深入持久地展开职业平等观教育,在人人心中树 立无私奉献,劳动光荣的良好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 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公务员成为人们心中的“香饽饽”“国家人”很难向“社会人” , 转变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所以要建立以政府为 主导的多元主义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多渠 道筹集和管理好社会保障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才能真 正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群众对养老,医疗, 失业等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消除不良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就 可以扩大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毕业生有更多就业选择机会, 万人挤独木桥的现象也会有所缓解。 (三)完善公务员制度,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 2006 年 1 月 1 日, 《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 走向法制化的道路。但作为公务员制度核心部分的考核机制、竞争 机制、淘汰机制还不健全,抑制了公务员队伍的有效新陈代谢。为 此,借鉴国外先进公务员管理经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广政 府雇员制,减少公务员常任制比例;引入“政务官”和“事务官” 公务员分类制;在“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创新方 式、新渠道、新方法,考核、选拔公务员,完善公务员竞争淘汰机 制等。 还要加强公务员的道德自律, 让那些真正怀着崇高理想报复、 拥有高尚道德品德而又有强烈自我实现需要的人进入公务员系统, 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象。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背后隐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学生我们应 当对自己的职业发
展进行理性分析,合理定位不能一味的盲目跟 从;作为政府应当关注并且重视这一现象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因
此,只有齐心协力,认真研究和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这样公务员 报考热现象才能有所缓解并合理有效的得到控制。
总结
我觉得对于报考公务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而不能以盲目的从众心理或者世俗心理去追求它,至少,我们需要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去践行它。
参考文献
【1】傅白礼.《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山东.山东大学.2004
【2】周晓丽 《国家公务员制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