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的现状使不同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有所差别,不利于地区就业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平衡与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本文基于此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的现状,并对其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实现全国统筹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养老保险 统筹 必要性 可行性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表明我国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统筹层次低,只实现了省级统筹,而非全国统筹。
2008年12月2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国务院明确提出2009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国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2012年实行全国统筹的目标。可以看出,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达成了一致共识,即实现全国统筹。那么,为什么要实现全国统筹?全国统筹可行吗?本文接下来将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依然很低,虽然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地市一级的统筹。一方面,这从直观上表现为各个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的不一致,也就是职工的养老负担水平不同,这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影响着我国区域性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今天,后者的危害更甚。举个例子,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珠三角打工,那么深圳等城市年轻职工较多,老职工较少,企业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就较少,那么企业就更愿意在珠三角发展,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这样不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另一方面,因为未实现养老基金的全国统筹,也就意味着其不能进行统收统支,这表现为,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存有结余,而这些地区却依然享受着中央的财政补助,造成资源浪费;另一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却入不敷出,职工缴纳的费用远远不能满足支付养老保险金的需求。珠三角地区,年轻职工居多,基本养老基金有大量结余。但是,像东北老工业地区人口比例较高,养老保险基金却入不敷出,不能满足支付需求,需要政府填补大量的资金缺口,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
(一)全国统筹是保证经济发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必然选择
全国统筹能平衡不同地区的缴费率的差异,消减各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如果不能实现全国统筹,资源分配的效率就不高,不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全国统筹有利于我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低统筹层次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口的流动,阻碍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对于经常流动的劳动力人口,比如去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能享受到基础养老金。这样一来,统筹地区为了降低养老保险负担而限制劳动者流入,这部分劳动力也不愿意频繁更换工作地点,长此以往,劳动力的流动就更加缓慢。实现全国统筹,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而非单独某地区的劳动力市场。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全世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全世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160多个国家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现了全国统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制度受到历史原因和财政分税体制的影响,仍然处于地方分割状态,但是这是违背一般规律的,全国统筹是大势所趋。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可行性
(一)我国已经具备省级统筹的丰富经验
截止到2009年,我国大部分省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积累了丰富的提高统筹层次的经验,这位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全国统筹的重心在于统一制度,处理好各地区间的关系。
(二)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制度基础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省区的制度框架基本相同。目前,除了养老保险经办机制未实现全国统一以外,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基本不存在制度壁垒。
(三)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理论共识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普遍共识。不仅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养老金支付压力大的地区,迫切期望尽快实现全国统筹,较发达地区、养老金积累较多的省区也表示,只要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也希望推进全国统筹,实现制度理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国统筹,不仅能统一不同地区的缴费率,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而且能维护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最后,还能保证劳动者的权益不在流动中受到损失。综上,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自我平衡和完善的必经之路,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郑秉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人口科学.2008,(5).
[2]郑功成.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全国统筹[J].经济纵横.2010,(9).
[3]林义,林熙.老龄化“高压”下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社会保障.2011,(2).
[4]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问题与可能[D].西安:西北大学.2008,(6).
【摘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的现状使不同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有所差别,不利于地区就业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平衡与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本文基于此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的现状,并对其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实现全国统筹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养老保险 统筹 必要性 可行性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表明我国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统筹层次低,只实现了省级统筹,而非全国统筹。
2008年12月2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国务院明确提出2009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国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2012年实行全国统筹的目标。可以看出,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达成了一致共识,即实现全国统筹。那么,为什么要实现全国统筹?全国统筹可行吗?本文接下来将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依然很低,虽然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地市一级的统筹。一方面,这从直观上表现为各个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的不一致,也就是职工的养老负担水平不同,这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影响着我国区域性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今天,后者的危害更甚。举个例子,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珠三角打工,那么深圳等城市年轻职工较多,老职工较少,企业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就较少,那么企业就更愿意在珠三角发展,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这样不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另一方面,因为未实现养老基金的全国统筹,也就意味着其不能进行统收统支,这表现为,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存有结余,而这些地区却依然享受着中央的财政补助,造成资源浪费;另一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却入不敷出,职工缴纳的费用远远不能满足支付养老保险金的需求。珠三角地区,年轻职工居多,基本养老基金有大量结余。但是,像东北老工业地区人口比例较高,养老保险基金却入不敷出,不能满足支付需求,需要政府填补大量的资金缺口,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
(一)全国统筹是保证经济发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必然选择
全国统筹能平衡不同地区的缴费率的差异,消减各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如果不能实现全国统筹,资源分配的效率就不高,不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全国统筹有利于我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低统筹层次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口的流动,阻碍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对于经常流动的劳动力人口,比如去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能享受到基础养老金。这样一来,统筹地区为了降低养老保险负担而限制劳动者流入,这部分劳动力也不愿意频繁更换工作地点,长此以往,劳动力的流动就更加缓慢。实现全国统筹,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而非单独某地区的劳动力市场。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全世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全世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160多个国家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现了全国统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制度受到历史原因和财政分税体制的影响,仍然处于地方分割状态,但是这是违背一般规律的,全国统筹是大势所趋。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可行性
(一)我国已经具备省级统筹的丰富经验
截止到2009年,我国大部分省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积累了丰富的提高统筹层次的经验,这位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全国统筹的重心在于统一制度,处理好各地区间的关系。
(二)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制度基础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省区的制度框架基本相同。目前,除了养老保险经办机制未实现全国统一以外,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基本不存在制度壁垒。
(三)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理论共识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普遍共识。不仅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养老金支付压力大的地区,迫切期望尽快实现全国统筹,较发达地区、养老金积累较多的省区也表示,只要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也希望推进全国统筹,实现制度理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国统筹,不仅能统一不同地区的缴费率,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而且能维护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最后,还能保证劳动者的权益不在流动中受到损失。综上,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自我平衡和完善的必经之路,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郑秉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人口科学.2008,(5).
[2]郑功成.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全国统筹[J].经济纵横.2010,(9).
[3]林义,林熙.老龄化“高压”下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社会保障.2011,(2).
[4]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问题与可能[D].西安:西北大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