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在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这里可以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变化则是不断向上发展,这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让我们放眼全球,根据联合国环保署,人口发展署,劳工组织等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来的过度增长(自八十年代中叶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了132%),已经在粮食生产,耕地面积,淡水,海洋捕捞,肉类产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气候,能源,废弃物,就业,收入,住房, 教育 ,城市16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1960~1998年间,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这四个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大多忽视人口增长和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开始被大量需要就业和受教育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所以说,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开始重视人口过度增长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长为零甚至负增长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呢?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降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因为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动要素劳动力随之减少。
从人口过度增长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两种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中可以得出,只有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才会利于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里的适度人口是指经济适度人口,即:从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承载力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寻求通过最佳方式达到经济协调发展最优目标的适度人口 。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以及适度人口增长水平都会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长规模偏离了适度增长速度,不论是高是低,都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单纯的。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后,我们再将目光锁定中国。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式决定我国人口战略的艰巨性和严峻性,既不能放松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又不能一味单方向追求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只有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才能扩大市场,刺激消费,加大经济规模,带来经济效益,从而长期稳定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在宏观调控上继续扶持并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经济有效地推动全国人口有序合理的转移和流动,加快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继续深化全社会义务教育并多样化提高成人教育的广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以人口增长来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并根据经济增长的水平来确保人口增长的适度水平,这才是我们应当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在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这里可以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变化则是不断向上发展,这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让我们放眼全球,根据联合国环保署,人口发展署,劳工组织等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来的过度增长(自八十年代中叶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了132%),已经在粮食生产,耕地面积,淡水,海洋捕捞,肉类产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气候,能源,废弃物,就业,收入,住房, 教育 ,城市16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1960~1998年间,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这四个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大多忽视人口增长和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开始被大量需要就业和受教育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所以说,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开始重视人口过度增长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长为零甚至负增长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呢?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降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因为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动要素劳动力随之减少。
从人口过度增长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两种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中可以得出,只有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才会利于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里的适度人口是指经济适度人口,即:从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承载力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寻求通过最佳方式达到经济协调发展最优目标的适度人口 。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以及适度人口增长水平都会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长规模偏离了适度增长速度,不论是高是低,都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单纯的。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后,我们再将目光锁定中国。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式决定我国人口战略的艰巨性和严峻性,既不能放松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又不能一味单方向追求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只有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才能扩大市场,刺激消费,加大经济规模,带来经济效益,从而长期稳定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在宏观调控上继续扶持并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经济有效地推动全国人口有序合理的转移和流动,加快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继续深化全社会义务教育并多样化提高成人教育的广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以人口增长来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并根据经济增长的水平来确保人口增长的适度水平,这才是我们应当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