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肿瘤防治

关爱妇女 远离乳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位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并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在欧美国家每8~9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预计2010年全球乳腺癌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40万左右,乳腺癌约占乳房肿瘤的80%,因此,乳腺癌被称为“女性之敌”。中国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年均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30/10万,每年约有20万人发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在一些大中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腺解剖图

乳腺主要由乳导管、腺体及间质(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三部分组成.

一.影响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原因有哪些?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按理诊断应比较容易,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是哪些原因延误了诊断呢?

1.对乳腺癌的科普知识普及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是一种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暴露乳腺,更不愿意去医院检查。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某个人的无稽之言或过于迷信某个医生、某种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非常害怕自己患乳腺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进了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顾不上关心自己的身体,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

现代生物学观察,乳腺癌从单个癌细胞分裂增殖到形成临床可以触及的1cm 的小肿块,约需30~40次的倍增,其生长期至少超过3年。可见,乳腺癌有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难得的早诊时机。

二.乳腺癌有哪些易感因素?

目前学者们的看法大致有以下诸方面:

1.卵巢功能紊乱:如垂体激素和卵巢激素长期失调,月经不规则,体内黄体素分泌下

降,雌三醇减低,而雌酮和雌二醇异常增高等,均会使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由于种种原因在35岁前切除卵巢的妇女,则很少再有患乳腺癌之危险性。

2.月经、婚育、哺乳、独身,年龄超过40岁未婚与人工流产:女性月经初潮期早(12岁前来月经)、绝经期较晚(50岁以后绝经)、经期长(大于35年),这些都是公认的发病危险因素。有研究报告,初潮年龄早于12岁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是初潮年龄大于17岁的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绝经年龄小于45岁者的危险增加一倍左右。

未孕或第一胎时年龄大于30岁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婚育的妇女。25岁以前有第一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30岁后生第一胎且足月生产者的1/3左右。虽生育但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易导致乳房积乳,这样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女性产后有奶却选择人工喂养,这不仅会导致自身激素代谢紊乱而促发乳腺癌,也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不值得提倡。分娩后正确哺乳能保持乳腺的通畅,对乳腺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未生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已生育者高30%。国外报道,从未生育者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30岁以上初产妇患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是30岁以下初产妇的3.15倍。可见,适时怀孕对乳腺癌有预防作用,这种预防作用可能与怀孕时胎盘产生大量雌三醇有关。因为雌三醇可抵抗雌二醇、雌酮的致癌作用,从而保护妇女免遭乳腺癌的危害。

人工流产频繁或经常作人工流产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较多,由于妇女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升高,乳腺生理状态相应改变,怀孕一个月后,乳腺的导管和腺泡发育旺盛,血管增多,乳房膨胀、饱满。人工流产后,怀孕突然中断,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迫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使得腺泡变小萎缩,乳腺复原,而这种复原通常是不完全的,这种大起大落,是违反正常生理状态的行为,可能造成乳房腺体瘀血而引起肿块和发生疼痛,可诱发多种乳腺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可成为乳腺癌的诱因。

3.饮食因素:调查发现,三高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热量及低维生素C 等营养素摄入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营养过剩,过度肥胖者,脂肪在体内堆积,可导致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成为乳腺癌的一大发病因素。有人做过统计,高脂和低脂饮食习惯的国家,其乳腺癌死亡率,前者高出后者5~10倍。既然乳腺癌发病率与摄入脂肪量有直接关系,可见合理的膳食是有益健康的。

4.遗传因素:有家族乳癌病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群的2~3倍。这里讲的遗传性并非指肿瘤本身,而是指某些相同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等,具有癌症易感性个体,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如母亲、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罹患乳腺癌机会明显增高,

5.乳腺癌前病变或损伤:有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外伤刺激、放射线作用等可能是增加乳腺癌易感性的又一个因素,有的甚至可能恶变为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恶变率高达3%~10%。

6.美国科学家对5000多名妇女调查后得出结论,戴胸罩尤其是长时间佩戴者会大大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每天戴胸罩12小时以上者,比短时间或根本不戴

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高21倍,晚上也不除下胸罩者则高出125倍。特别是那些无背带、卡紧胸部的胸罩,影响乳房部位淋巴液的正常流通,使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清除,久之易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三.乳腺癌有哪些征象?

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常见表现有:

1.肿块: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常常偶然发现。

2.疼痛:初期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患者自诉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皮肤隆起,皮肤可呈桔皮样变、水肿、变色等。

4.乳头:肿块近中央者可伴有乳头回缩等。

5.乳头溢液:对乳头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6.腋窝淋巴结肿大.

四.男人也会得乳腺癌吗?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并非是女性的“专利”。临床发现,男人也会得乳腺癌,只不过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比例为1:100,即男性发病率仅占全部乳腺癌的1%, 因此,没有引起医患双方的足够重视。男性患者得到确诊时,往往已到了晚期,治疗更困难,转移更快,故患乳腺癌的男性存活率比女性患者低。男性乳腺组织不发达,又位于胸部皮肤与胸肌之间,故发生肿瘤的部位也较表浅,肿瘤体积较小时就很易发现,即能在皮肤下摸到一小块硬物。所以,只要认识它存在的可能性,男性很容易作自我检查。一旦摸及乳腺皮肤下面有肿块,就应及早就医检查。发现越早,手术治疗方法越简单,根除效果越好。

五. 湿疹样乳腺癌为什么易被忽视?

为什么大多数湿疹样乳腺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延误治疗良机呢?湿疹样乳腺癌又称派杰氏(Paget )病。早在1874年,外国人Paget 首先描述了发生在乳头、乳晕部位的一种形似湿疹病变的乳腺癌,该病后来被命名为派杰氏病。由于该病多有瘙痒、丘疹、潮红、渗出、结痂及脱屑等类似湿疹的表现,故又称为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虽然本病具有发展缓慢、转移较晚的特征,但易误诊为湿疹,如遇上述情况千万不要忽视,要即时就医诊治。

此外,必须注意,乳房湿疹样癌虽多发于妇女,但也可以发生于男性,甚至还会发生于外阴部、肛门、阴囊、脐窝、腋窝等处,临床上称之为乳房外湿疹样癌。

六.乳腺增生症是否为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良性改变,病因主要是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或因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雌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造成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可表现为周期性乳腺胀痛和肿块增大。育龄妇女发生率可达30%~50%。临床上根据症状、病变程度、预后,大体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

大部分乳腺增生属于不会癌变的良性增生,即单纯性增生,单纯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一般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以乳腺疼痛为主,少有包块,疼痛多数为胀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可明显缓解。检查多发现乳腺腺体较饱满、厚、韧,颗粒感明显,有些可触及包块,但质感均匀,可以有压痛。多数有自动缓解趋势,数月或一两年后逐渐缓解,恶变可能性很小。多数不需要治疗,只须放松心情,保持乐观、规律的生活,选择合适的胸罩,减少高脂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多吃鱼。

七.什么是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75%,其次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良性肿瘤的20%。乳房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剌激有关,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相对或绝对过高有关,多见于15岁~

35岁,高峰为20岁~25岁。大都发生在乳房边缘厚实区,多为无痛性肿块,少数可有轻微疼痛,肿物多在无意中发现,一般生长缓慢,呈园球形或卵园形,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质韧硬、光整,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少数可长得很大,称为“巨纤维腺瘤”。约有12%~21%病人为多发性,双侧或单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多个肿瘤,最多可达10多个,极少数纤维腺瘤可恶变成癌或肉瘤。一旦发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作局部手术肿瘤切除即可。术后标本应作病理检查,一般不复发,效果良好。

当前,许多人对乳腺纤维腺瘤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其一,认为乳腺纤维腺瘤通过服药治疗能够消除而无需手术,一些患者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财力。目前医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不能通过服用药物而治愈的疾病。临床上确实见到一些服用药物后消失的乳腺包块,这些包块大多是乳腺增生性结节,而不是乳腺纤维腺瘤。

其二,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易复发。社会上甚至流行着一种说法,“不切没事,越切越多”。临床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术后复发的病例,但乳腺纤维腺瘤复发并非因手术刺激所致。作为已发现的乳腺纤维腺瘤,一经手术切除就已不复存在。术后肿瘤“复发”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新发生的肿瘤,二是术前存在的一些小病灶逐渐增大变得可触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呈多发性生长的特点,因此出现所谓“复发”就不难理解了。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有:一是术中必须切除肿瘤包膜,需将肿瘤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二是术前详细检查,将已存在且可能切除的肿瘤一次切除,以免残留。术后应定期复查,发现肿瘤复发还应及时处理。

其三,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治疗与否无所谓。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未经病理证实,不能确定在乳腺生长的肿瘤肯定为良性肿瘤。临床上有10%左右的分叶型乳腺癌表现酷似乳腺纤维腺瘤,而乳腺癌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将会对生命带来危害。第二,受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的影响,乳腺纤维腺瘤生长迅速,易出现恶变等不良后果。女性在妊娠前除常规妇科检查外,还应进行乳腺检查。若发现乳腺肿瘤,在妊娠前切除为好。第三,乳腺纤维腺瘤仍有1~5%的恶变率,让肿瘤长期在体内存在并非上策。

总体来说,虽然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不应该盲目乐观或因种种顾虑而使其不能得到正确处理,从而贻误病情。乳腺纤维腺瘤一经发现,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

八.何谓副乳腺? 副乳腺也会得癌吗?

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出现的乳腺组织,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它对机体无正常作用(属废退器官),其发病率约1%~6%,常有家族史倾向。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男性也可发生。副乳腺也和正常乳腺一样受内分泌影响,可以发生和正常乳腺一样的疾病,如副乳腺炎、小叶增生、积乳囊肿及良恶性肿瘤。因其发生部位隐蔽,临床多易误诊、误治,所以应引起重视。副乳腺好发于正常乳房的外上方,如腋窝、腋前部,很少发生于正常乳房的下部,如腹壁、腹股沟、外阴部。

副乳腺有哪些表现?

①周期性腋部胀痛:多数病人感觉经前、妊娠期或哺乳期腋部胀痛,触之痛感加重,平时则感觉不明显。②局部肿块大小不一,多呈扁平形,触之质软,有条索感。③多有小乳头及乳头溢液:部分病人见腋窝部或胸部有小乳头,伴或不伴副乳腺发育。极少数病人见副乳头溢液。

对乳头、乳晕型副乳,因无腺体组织,不存在继发疾病及癌变,平时不出现任何症状,不影响身体活动又不影响美观,一般不需治疗。

对腺体型副乳或完全型副乳,腋窝部出现随月经周期的胀痛,或局部肿块增大,性质待查者,应考虑手术切除,以免继发病变及癌变的发生。

九. 如何做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发现早期乳腺癌和诊断的措施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普及和提高广大妇女的早诊意识,启发自查乳腺,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二是放弃“触不到肿物不能诊断为癌”的传统概念,建立“早期癌未必都能触到肿物”的新概念;三是重视问诊和发现一些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加强诊断参考;四是认真分析乳腺出现的一些不被重视的轻微异常,如乳头溢液、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轻度回缩、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以及绝经后乳房疼痛等;五是一侧乳腺患癌后,对侧乳腺患癌机会相对增多,应常规行乳腺X 线摄影检查。

乳腺癌重在预防。要注意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如乳头溢液、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轻度回缩、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以及绝经后乳房疼痛等;乳房内结节或肿块;有时皮肤表面可出现橘皮样改变。定期进行乳腺普查与乳房自我检查对减少乳腺癌的发生大有好处。

1.乳腺普查:目前乳腺癌普查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临床体检和乳腺钼靶照相,有时也采用B 超检查。普查的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上的妇女,一般间隔1~2年,对有乳腺癌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常作为普查的重点对象。为提高我国乳腺癌的检出率,专家提出五大早诊手段:

⑴乳腺钼靶照相。X 线钼靶摄影以其高分辨率、良好的对比度列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针对无症状人群,可检出0.5cm 左右的早期乳腺癌,准确率达90%,对老年妇女尤为适用。乳腺钼靶照相异常影像为结节影,微小钙化和乳腺局部结构紊乱。乳腺照相不仅能诊断良、恶性,还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的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50岁以上妇女每年做一次乳腺照相,40~49岁妇女每1~2年一次,35~40岁妇女应做一次乳腺照相作为基础资料保存,以便以后作为对照。乳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 行一次X 线检查。

乳腺癌钼靶摄片

哪些是乳癌高危人群?

①家族直系或旁系成员中有患乳腺癌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妇女至少高出2倍,有其他癌肿家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也较高。

②不生育或首次足月产年龄晚的女性。未哺乳或哺乳不良者;月经初潮早,月经周期提前,绝经年龄晚于50岁者。

③内源性激素增高者。摄入外源性激素,长期服用避孕药者。

④乳腺良性病变史者。有乳腺癌病史的妇女,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其他妇女高3~4倍。

⑤肥胖尤其是闭经后肥胖的妇女。

此外,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的妇女患乳腺癌为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特别是酒精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⑵乳腺B 超检查。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对年轻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更为适宜,但对微小钙化的检测敏感性不如乳腺照相。乳腺B超,可以辅助乳腺钼靶照相, 两种方法可以互补,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B 超在鉴别可触及或不可触及的囊性肿物和实性肿物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是年轻妇女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疾病的首选。

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为:硬癌(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边界不规整,界限不清。乳头状导管癌:于乳腺的中心导管内低回声区,呈多中心散在分布—蟹足样浸润,后壁为衰减暗区。髓样癌:肿瘤较大常在4~6cm ,呈球形,边缘较光滑内部为无回声区。

国外乳腺癌筛查通常以乳腺钼靶X 线拍片为主,B 超检查为辅。这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乳腺钼靶X 线拍片对肥胖型、脂肪组织较多的乳腺效果较好,而B 超检查对致密型、腺体组织较多的乳房比较好,目前关于乳腺癌筛查的研究数据都来源于国外,而我国妇女致密型的乳房比例较高,B 超筛查乳腺癌可能存在优势。

⑶其他:对发现乳头溢液的病人可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于钼靶X 线发现的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及小结节,可行B 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X 线引导导丝定位活检。

2.乳腺自查:定期的乳腺自我检查,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后的7~10天内,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易于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检查。每次自查应与以往自检情况比较,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乳腺自查的方法:

①每次月经后,脱去上衣,使两侧乳房完全暴露,对着镜子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大小不一。

②将上肢高举和下垂,观察乳房皮肤有没有凹陷,有没有桔皮样病变,乳房有无溃疡,糜烂、湿疹、乳头是否抬高、回缩或固定,有无溢液。

③上身前倾使乳房摆动,观察乳房表面有无凹陷区(酒窝征),乳房内有无可见的肿物。 ④用手指或指肚与乳腺平行轻轻触摸,检查有无肿块,检查不宜用手抓捏,以免将乳腺组织误以为肿块。

⑤按一定顺序触按乳房,一般先内上、外上、外下、内下,最后查乳头和乳晕。重点检查有无肿块。

⑥不论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均应检查腋窝淋巴结有否肿大。

总之,发现肿块,皮肤凹陷,桔皮样病变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尽早治疗。

3.可疑病变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研究资料显示乳腺体检的敏感性仅为54%。乳腺照相有些良性病变也可伴有恶性征象,某些恶性肿瘤也可表现出良性特征,乳腺B 超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确诊还应凭借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即从乳腺病变部位细针穿剌或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目的是确定病变的良、恶性,并指导治疗。

关爱妇女 远离乳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位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并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在欧美国家每8~9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预计2010年全球乳腺癌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40万左右,乳腺癌约占乳房肿瘤的80%,因此,乳腺癌被称为“女性之敌”。中国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年均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30/10万,每年约有20万人发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在一些大中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腺解剖图

乳腺主要由乳导管、腺体及间质(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三部分组成.

一.影响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原因有哪些?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按理诊断应比较容易,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是哪些原因延误了诊断呢?

1.对乳腺癌的科普知识普及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是一种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暴露乳腺,更不愿意去医院检查。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某个人的无稽之言或过于迷信某个医生、某种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非常害怕自己患乳腺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进了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顾不上关心自己的身体,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

现代生物学观察,乳腺癌从单个癌细胞分裂增殖到形成临床可以触及的1cm 的小肿块,约需30~40次的倍增,其生长期至少超过3年。可见,乳腺癌有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难得的早诊时机。

二.乳腺癌有哪些易感因素?

目前学者们的看法大致有以下诸方面:

1.卵巢功能紊乱:如垂体激素和卵巢激素长期失调,月经不规则,体内黄体素分泌下

降,雌三醇减低,而雌酮和雌二醇异常增高等,均会使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由于种种原因在35岁前切除卵巢的妇女,则很少再有患乳腺癌之危险性。

2.月经、婚育、哺乳、独身,年龄超过40岁未婚与人工流产:女性月经初潮期早(12岁前来月经)、绝经期较晚(50岁以后绝经)、经期长(大于35年),这些都是公认的发病危险因素。有研究报告,初潮年龄早于12岁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是初潮年龄大于17岁的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绝经年龄小于45岁者的危险增加一倍左右。

未孕或第一胎时年龄大于30岁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婚育的妇女。25岁以前有第一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30岁后生第一胎且足月生产者的1/3左右。虽生育但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易导致乳房积乳,这样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女性产后有奶却选择人工喂养,这不仅会导致自身激素代谢紊乱而促发乳腺癌,也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不值得提倡。分娩后正确哺乳能保持乳腺的通畅,对乳腺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未生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已生育者高30%。国外报道,从未生育者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30岁以上初产妇患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是30岁以下初产妇的3.15倍。可见,适时怀孕对乳腺癌有预防作用,这种预防作用可能与怀孕时胎盘产生大量雌三醇有关。因为雌三醇可抵抗雌二醇、雌酮的致癌作用,从而保护妇女免遭乳腺癌的危害。

人工流产频繁或经常作人工流产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较多,由于妇女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升高,乳腺生理状态相应改变,怀孕一个月后,乳腺的导管和腺泡发育旺盛,血管增多,乳房膨胀、饱满。人工流产后,怀孕突然中断,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迫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使得腺泡变小萎缩,乳腺复原,而这种复原通常是不完全的,这种大起大落,是违反正常生理状态的行为,可能造成乳房腺体瘀血而引起肿块和发生疼痛,可诱发多种乳腺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可成为乳腺癌的诱因。

3.饮食因素:调查发现,三高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热量及低维生素C 等营养素摄入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营养过剩,过度肥胖者,脂肪在体内堆积,可导致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成为乳腺癌的一大发病因素。有人做过统计,高脂和低脂饮食习惯的国家,其乳腺癌死亡率,前者高出后者5~10倍。既然乳腺癌发病率与摄入脂肪量有直接关系,可见合理的膳食是有益健康的。

4.遗传因素:有家族乳癌病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群的2~3倍。这里讲的遗传性并非指肿瘤本身,而是指某些相同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等,具有癌症易感性个体,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如母亲、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罹患乳腺癌机会明显增高,

5.乳腺癌前病变或损伤:有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外伤刺激、放射线作用等可能是增加乳腺癌易感性的又一个因素,有的甚至可能恶变为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恶变率高达3%~10%。

6.美国科学家对5000多名妇女调查后得出结论,戴胸罩尤其是长时间佩戴者会大大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每天戴胸罩12小时以上者,比短时间或根本不戴

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高21倍,晚上也不除下胸罩者则高出125倍。特别是那些无背带、卡紧胸部的胸罩,影响乳房部位淋巴液的正常流通,使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清除,久之易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三.乳腺癌有哪些征象?

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常见表现有:

1.肿块: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常常偶然发现。

2.疼痛:初期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患者自诉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皮肤隆起,皮肤可呈桔皮样变、水肿、变色等。

4.乳头:肿块近中央者可伴有乳头回缩等。

5.乳头溢液:对乳头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6.腋窝淋巴结肿大.

四.男人也会得乳腺癌吗?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并非是女性的“专利”。临床发现,男人也会得乳腺癌,只不过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比例为1:100,即男性发病率仅占全部乳腺癌的1%, 因此,没有引起医患双方的足够重视。男性患者得到确诊时,往往已到了晚期,治疗更困难,转移更快,故患乳腺癌的男性存活率比女性患者低。男性乳腺组织不发达,又位于胸部皮肤与胸肌之间,故发生肿瘤的部位也较表浅,肿瘤体积较小时就很易发现,即能在皮肤下摸到一小块硬物。所以,只要认识它存在的可能性,男性很容易作自我检查。一旦摸及乳腺皮肤下面有肿块,就应及早就医检查。发现越早,手术治疗方法越简单,根除效果越好。

五. 湿疹样乳腺癌为什么易被忽视?

为什么大多数湿疹样乳腺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延误治疗良机呢?湿疹样乳腺癌又称派杰氏(Paget )病。早在1874年,外国人Paget 首先描述了发生在乳头、乳晕部位的一种形似湿疹病变的乳腺癌,该病后来被命名为派杰氏病。由于该病多有瘙痒、丘疹、潮红、渗出、结痂及脱屑等类似湿疹的表现,故又称为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虽然本病具有发展缓慢、转移较晚的特征,但易误诊为湿疹,如遇上述情况千万不要忽视,要即时就医诊治。

此外,必须注意,乳房湿疹样癌虽多发于妇女,但也可以发生于男性,甚至还会发生于外阴部、肛门、阴囊、脐窝、腋窝等处,临床上称之为乳房外湿疹样癌。

六.乳腺增生症是否为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良性改变,病因主要是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或因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雌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造成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可表现为周期性乳腺胀痛和肿块增大。育龄妇女发生率可达30%~50%。临床上根据症状、病变程度、预后,大体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

大部分乳腺增生属于不会癌变的良性增生,即单纯性增生,单纯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一般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以乳腺疼痛为主,少有包块,疼痛多数为胀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可明显缓解。检查多发现乳腺腺体较饱满、厚、韧,颗粒感明显,有些可触及包块,但质感均匀,可以有压痛。多数有自动缓解趋势,数月或一两年后逐渐缓解,恶变可能性很小。多数不需要治疗,只须放松心情,保持乐观、规律的生活,选择合适的胸罩,减少高脂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多吃鱼。

七.什么是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75%,其次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良性肿瘤的20%。乳房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剌激有关,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相对或绝对过高有关,多见于15岁~

35岁,高峰为20岁~25岁。大都发生在乳房边缘厚实区,多为无痛性肿块,少数可有轻微疼痛,肿物多在无意中发现,一般生长缓慢,呈园球形或卵园形,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质韧硬、光整,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少数可长得很大,称为“巨纤维腺瘤”。约有12%~21%病人为多发性,双侧或单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多个肿瘤,最多可达10多个,极少数纤维腺瘤可恶变成癌或肉瘤。一旦发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作局部手术肿瘤切除即可。术后标本应作病理检查,一般不复发,效果良好。

当前,许多人对乳腺纤维腺瘤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其一,认为乳腺纤维腺瘤通过服药治疗能够消除而无需手术,一些患者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财力。目前医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不能通过服用药物而治愈的疾病。临床上确实见到一些服用药物后消失的乳腺包块,这些包块大多是乳腺增生性结节,而不是乳腺纤维腺瘤。

其二,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易复发。社会上甚至流行着一种说法,“不切没事,越切越多”。临床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术后复发的病例,但乳腺纤维腺瘤复发并非因手术刺激所致。作为已发现的乳腺纤维腺瘤,一经手术切除就已不复存在。术后肿瘤“复发”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新发生的肿瘤,二是术前存在的一些小病灶逐渐增大变得可触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呈多发性生长的特点,因此出现所谓“复发”就不难理解了。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有:一是术中必须切除肿瘤包膜,需将肿瘤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二是术前详细检查,将已存在且可能切除的肿瘤一次切除,以免残留。术后应定期复查,发现肿瘤复发还应及时处理。

其三,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治疗与否无所谓。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未经病理证实,不能确定在乳腺生长的肿瘤肯定为良性肿瘤。临床上有10%左右的分叶型乳腺癌表现酷似乳腺纤维腺瘤,而乳腺癌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将会对生命带来危害。第二,受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的影响,乳腺纤维腺瘤生长迅速,易出现恶变等不良后果。女性在妊娠前除常规妇科检查外,还应进行乳腺检查。若发现乳腺肿瘤,在妊娠前切除为好。第三,乳腺纤维腺瘤仍有1~5%的恶变率,让肿瘤长期在体内存在并非上策。

总体来说,虽然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不应该盲目乐观或因种种顾虑而使其不能得到正确处理,从而贻误病情。乳腺纤维腺瘤一经发现,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

八.何谓副乳腺? 副乳腺也会得癌吗?

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出现的乳腺组织,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它对机体无正常作用(属废退器官),其发病率约1%~6%,常有家族史倾向。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男性也可发生。副乳腺也和正常乳腺一样受内分泌影响,可以发生和正常乳腺一样的疾病,如副乳腺炎、小叶增生、积乳囊肿及良恶性肿瘤。因其发生部位隐蔽,临床多易误诊、误治,所以应引起重视。副乳腺好发于正常乳房的外上方,如腋窝、腋前部,很少发生于正常乳房的下部,如腹壁、腹股沟、外阴部。

副乳腺有哪些表现?

①周期性腋部胀痛:多数病人感觉经前、妊娠期或哺乳期腋部胀痛,触之痛感加重,平时则感觉不明显。②局部肿块大小不一,多呈扁平形,触之质软,有条索感。③多有小乳头及乳头溢液:部分病人见腋窝部或胸部有小乳头,伴或不伴副乳腺发育。极少数病人见副乳头溢液。

对乳头、乳晕型副乳,因无腺体组织,不存在继发疾病及癌变,平时不出现任何症状,不影响身体活动又不影响美观,一般不需治疗。

对腺体型副乳或完全型副乳,腋窝部出现随月经周期的胀痛,或局部肿块增大,性质待查者,应考虑手术切除,以免继发病变及癌变的发生。

九. 如何做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发现早期乳腺癌和诊断的措施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普及和提高广大妇女的早诊意识,启发自查乳腺,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二是放弃“触不到肿物不能诊断为癌”的传统概念,建立“早期癌未必都能触到肿物”的新概念;三是重视问诊和发现一些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加强诊断参考;四是认真分析乳腺出现的一些不被重视的轻微异常,如乳头溢液、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轻度回缩、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以及绝经后乳房疼痛等;五是一侧乳腺患癌后,对侧乳腺患癌机会相对增多,应常规行乳腺X 线摄影检查。

乳腺癌重在预防。要注意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如乳头溢液、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轻度回缩、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以及绝经后乳房疼痛等;乳房内结节或肿块;有时皮肤表面可出现橘皮样改变。定期进行乳腺普查与乳房自我检查对减少乳腺癌的发生大有好处。

1.乳腺普查:目前乳腺癌普查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临床体检和乳腺钼靶照相,有时也采用B 超检查。普查的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上的妇女,一般间隔1~2年,对有乳腺癌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常作为普查的重点对象。为提高我国乳腺癌的检出率,专家提出五大早诊手段:

⑴乳腺钼靶照相。X 线钼靶摄影以其高分辨率、良好的对比度列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针对无症状人群,可检出0.5cm 左右的早期乳腺癌,准确率达90%,对老年妇女尤为适用。乳腺钼靶照相异常影像为结节影,微小钙化和乳腺局部结构紊乱。乳腺照相不仅能诊断良、恶性,还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的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50岁以上妇女每年做一次乳腺照相,40~49岁妇女每1~2年一次,35~40岁妇女应做一次乳腺照相作为基础资料保存,以便以后作为对照。乳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 行一次X 线检查。

乳腺癌钼靶摄片

哪些是乳癌高危人群?

①家族直系或旁系成员中有患乳腺癌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妇女至少高出2倍,有其他癌肿家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也较高。

②不生育或首次足月产年龄晚的女性。未哺乳或哺乳不良者;月经初潮早,月经周期提前,绝经年龄晚于50岁者。

③内源性激素增高者。摄入外源性激素,长期服用避孕药者。

④乳腺良性病变史者。有乳腺癌病史的妇女,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其他妇女高3~4倍。

⑤肥胖尤其是闭经后肥胖的妇女。

此外,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的妇女患乳腺癌为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特别是酒精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⑵乳腺B 超检查。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对年轻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更为适宜,但对微小钙化的检测敏感性不如乳腺照相。乳腺B超,可以辅助乳腺钼靶照相, 两种方法可以互补,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B 超在鉴别可触及或不可触及的囊性肿物和实性肿物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是年轻妇女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疾病的首选。

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为:硬癌(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边界不规整,界限不清。乳头状导管癌:于乳腺的中心导管内低回声区,呈多中心散在分布—蟹足样浸润,后壁为衰减暗区。髓样癌:肿瘤较大常在4~6cm ,呈球形,边缘较光滑内部为无回声区。

国外乳腺癌筛查通常以乳腺钼靶X 线拍片为主,B 超检查为辅。这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乳腺钼靶X 线拍片对肥胖型、脂肪组织较多的乳腺效果较好,而B 超检查对致密型、腺体组织较多的乳房比较好,目前关于乳腺癌筛查的研究数据都来源于国外,而我国妇女致密型的乳房比例较高,B 超筛查乳腺癌可能存在优势。

⑶其他:对发现乳头溢液的病人可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于钼靶X 线发现的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及小结节,可行B 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X 线引导导丝定位活检。

2.乳腺自查:定期的乳腺自我检查,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后的7~10天内,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易于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检查。每次自查应与以往自检情况比较,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乳腺自查的方法:

①每次月经后,脱去上衣,使两侧乳房完全暴露,对着镜子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大小不一。

②将上肢高举和下垂,观察乳房皮肤有没有凹陷,有没有桔皮样病变,乳房有无溃疡,糜烂、湿疹、乳头是否抬高、回缩或固定,有无溢液。

③上身前倾使乳房摆动,观察乳房表面有无凹陷区(酒窝征),乳房内有无可见的肿物。 ④用手指或指肚与乳腺平行轻轻触摸,检查有无肿块,检查不宜用手抓捏,以免将乳腺组织误以为肿块。

⑤按一定顺序触按乳房,一般先内上、外上、外下、内下,最后查乳头和乳晕。重点检查有无肿块。

⑥不论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均应检查腋窝淋巴结有否肿大。

总之,发现肿块,皮肤凹陷,桔皮样病变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尽早治疗。

3.可疑病变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研究资料显示乳腺体检的敏感性仅为54%。乳腺照相有些良性病变也可伴有恶性征象,某些恶性肿瘤也可表现出良性特征,乳腺B 超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确诊还应凭借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即从乳腺病变部位细针穿剌或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目的是确定病变的良、恶性,并指导治疗。


相关文章

  • 2-艾滋病防治条例
  • 艾滋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已经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 ...查看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 ...查看


  • 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遏制与防治 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2]1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quo ...查看


  • 关于公共场所艾滋病预防卫生监督工作的体会
  • 摘要:本文阐述了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与自身的工作体会,分析了现今我国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工作中的缺陷进行研究.笔者参与了公共场所艾滋病预防卫生监督工作后有了些许 ...查看


  • 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的通知
  • 字(2015) 号 *************关于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控 ...查看


  • 神山露天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 神山露天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 二0一六年十月 目 录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 ................................. 3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 ...查看


  •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 (卫生部令第89号)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陈竺 2012年11月23日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控 ...查看


  • 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 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部委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积极做好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院慢性病流行和防治 ...查看


  • [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 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总则 一.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 ...查看


  • [每日一法][艾滋病防治条例]
  • [每日一法]<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