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冶一中 八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设计人:李俊海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
审议人:王晓
审核: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生命之舟
总第
课时
新授课
本课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注 (教师复备 栏及学生笔 记)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重点难点预见】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1998 年,我国遭遇百年不遇的罕见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 江泽民总书记、 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纷纷到抗洪第一线视 察,指挥抗洪斗争。亿万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最前线,用他 们的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本文所描述的就是 1998 年 8 月 1 日晚,湖北省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 险,登上进入危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 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 号冲锋舟为视角, 透视整个惊心动魄的救人的场面, 并配以解说词, 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湖北省是重灾区, 亿万电视观众都记得激流中抱住树干的小女孩——江珊。 那双充 满渴望的大眼睛久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学法指导】 自主、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填写课后第一题 2、学生自读课文提问: (1)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用一句话说说。 洪水肆虐之时解放军驾舟勇救被困群众 (2)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解放军、武警战士是在用生命营救落难群众,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激流中,用 小小的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因此, 群众把这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称为 “生 命之舟” 。
1
(3)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 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 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自己观看电视的感受,说说电视新闻的特点及语言特点。 电视新闻的特点:视象性、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
展示提升:
1、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 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
二米、一米„„ 试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 数字的作用: 多次的失败真实地再现了洪水的凶猛与情况的危急, 小江珊的幼小生命, 如细丝悬 重,而解放、武警战士们也是在与洪水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详细地用数字表示冲锋舟与 小树之间的距离,是为了突出救人的难度,也是为了突出战士们舍己为人,将生死置之 度外的精神。
【达标测评】
读课文从“凌晨 3 点多钟”到末尾回答问题:(答案详见明师计划 20 页阅读题) 1、“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2、“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 把距离写得这么具体呢?
3、报道中插入了很多“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4、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板书设计】)
【自主反思】
2
北冶一中 八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设计人:李俊海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
审议人:王晓
审核: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生命之舟
总第
课时
新授课
本课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注 (教师复备 栏及学生笔 记)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重点难点预见】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1998 年,我国遭遇百年不遇的罕见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 江泽民总书记、 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纷纷到抗洪第一线视 察,指挥抗洪斗争。亿万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最前线,用他 们的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本文所描述的就是 1998 年 8 月 1 日晚,湖北省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 险,登上进入危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 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 号冲锋舟为视角, 透视整个惊心动魄的救人的场面, 并配以解说词, 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湖北省是重灾区, 亿万电视观众都记得激流中抱住树干的小女孩——江珊。 那双充 满渴望的大眼睛久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学法指导】 自主、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填写课后第一题 2、学生自读课文提问: (1)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用一句话说说。 洪水肆虐之时解放军驾舟勇救被困群众 (2)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解放军、武警战士是在用生命营救落难群众,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激流中,用 小小的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因此, 群众把这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称为 “生 命之舟” 。
1
(3)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 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 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自己观看电视的感受,说说电视新闻的特点及语言特点。 电视新闻的特点:视象性、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
展示提升:
1、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 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
二米、一米„„ 试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 数字的作用: 多次的失败真实地再现了洪水的凶猛与情况的危急, 小江珊的幼小生命, 如细丝悬 重,而解放、武警战士们也是在与洪水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详细地用数字表示冲锋舟与 小树之间的距离,是为了突出救人的难度,也是为了突出战士们舍己为人,将生死置之 度外的精神。
【达标测评】
读课文从“凌晨 3 点多钟”到末尾回答问题:(答案详见明师计划 20 页阅读题) 1、“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2、“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 把距离写得这么具体呢?
3、报道中插入了很多“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4、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板书设计】)
【自主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