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作业设计

14课 姓名: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作家。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学校,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 在十七岁发表了诗剧《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我们非常熟悉的《 》、《 》、《 》、《 》等。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圣诞节时,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发出光亮。 :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3、 “兜”字一共是 画,部首是 ,笔顺是:

4、标音:蜷( )着腿缩成一团 填( )满 喷( )香 ...

5、照样子写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暖烘烘(ABB )

哆哆嗦嗦(AABB )

又黑又冷6、破折号表示:①解释说明的部分;②话题突然转移;③声音延长。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 )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7、这篇课文写了

8、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

疑问二 :

9、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 、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 故事。 的节日氛围更 出了小女孩命运的 。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 ”“ ”“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 ,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 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 使她更 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 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 ,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 “ ”跟“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 和后者的 ,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 ,所以她不惜擦燃“ ”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 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 ,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 ,说明这句还起到了为 的作用。也让人十分难受,因为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 。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 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 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可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吧。因为现实生活中穷人是不可能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只有传说中的天堂才有可能。

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 。前一个“幸福”,的含义是:

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 和对 的强烈不满。

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因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里让我们有一种 的感觉。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快乐地迎接新年,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看不到新年的太阳了。

10、读“擦火柴”这部分,小女孩共擦燃5次火柴,第一次她看到了 ,因为 读第一次擦燃火柴,要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第二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三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四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五次她看到了 ,因为

她看到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因为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和现实的 ,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 。

11、 我也来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情地读给小女孩听

14课 姓名: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作家。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学校,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 在十七岁发表了诗剧《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我们非常熟悉的《 》、《 》、《 》、《 》等。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圣诞节时,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发出光亮。 :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3、 “兜”字一共是 画,部首是 ,笔顺是:

4、标音:蜷( )着腿缩成一团 填( )满 喷( )香 ...

5、照样子写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暖烘烘(ABB )

哆哆嗦嗦(AABB )

又黑又冷6、破折号表示:①解释说明的部分;②话题突然转移;③声音延长。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 )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7、这篇课文写了

8、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

疑问二 :

9、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 、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 故事。 的节日氛围更 出了小女孩命运的 。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 ”“ ”“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 ,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 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 使她更 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 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 ,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 “ ”跟“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 和后者的 ,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 ,所以她不惜擦燃“ ”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 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 ,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 ,说明这句还起到了为 的作用。也让人十分难受,因为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 。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 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 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可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吧。因为现实生活中穷人是不可能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只有传说中的天堂才有可能。

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 。前一个“幸福”,的含义是:

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 和对 的强烈不满。

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因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里让我们有一种 的感觉。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快乐地迎接新年,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看不到新年的太阳了。

10、读“擦火柴”这部分,小女孩共擦燃5次火柴,第一次她看到了 ,因为 读第一次擦燃火柴,要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第二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三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四次她看到了 ,因为

第五次她看到了 ,因为

她看到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因为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和现实的 ,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 。

11、 我也来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情地读给小女孩听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二
  •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 ...查看


  •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4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1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 ...查看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案(表格式)
  • 课题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泉水 课时安排 二 节次 1 本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是一股清泉,潺潺地 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作者歌颂了泉水的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好 品质.读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 2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篇一: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 程标准>和<2014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记生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语文园地三]第四课时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四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三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2.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3.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