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

渑池三小 梁燕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

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7)指导朗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三.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长江礼赞》

作者:刘敦清

昂首唐古拉山的峰颠

碧蓝的苍穹

茫茫的雪峰

你向世界庄严宣布——出发了

高山压不跨你的脊梁

冰雪冻不僵你的豪气

奇峰挡不住你的道路

无论风云怎么变幻莫测

你总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险阻

你总是奔向那辽阔的海洋

你穿险峰,破急流

气势惊天地,骇鬼神

你激情奔放

烈火燃烧

你一发威

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你一声喊

能够震裂月亮的耳膜

你是一首诗

一首豪迈的,激动人心的伟大诗篇

你是一首歌

一首优美动人的歌

你唱着山歌是那样优美动人

吸引着所有的生灵在倾听

你是严寒中的梅花

在冰雪中歌唱着春天的希望

你是滴滴清泉

你是串串珍珠

你是青山秀水

你是液态的火

使整个大地熊熊燃烧

你是液态的电

照亮着祖国大地光明一片

你是东方的巨龙

在炎黄大地上自由翱翔

二、精读训练

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四、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

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业

1、填空: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健美的臂膀,。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 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 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 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幻灯片一),学生欣赏。

2.教师: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那么它是——(学生:《长江之歌》)。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展示图片,了解长江

1.教师出示地图(幻灯片二),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指名反馈:你们都搜集了哪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呢?(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3.教师:是的,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我们的母亲河。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幻灯片三——十七)。

(在展示幻灯片五时,给学生介绍: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

在展示幻灯片六时,给学生介绍: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大家对长江的了解更深一步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歌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强调:

(1)“汁”是翘舌音,“挽”的右边不能多一点,“涤”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2)指名反馈“荡涤”“磅礴”的意思。(荡涤:洗涤;磅礴:气势盛大)

3.全班齐读歌词。

四、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幻灯片十八)

2.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歌词的理解,教师根据要点适当地进行点拨。(幻灯片十九、二十) 品读要点: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结合地图,“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2)“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另外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向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挽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3)“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远古”是指很遥远的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教师小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吧!

五、深化感情,体会文法

1.全班齐读歌词。

2.指名反馈:《长江之歌》用的第几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母亲的什么情感?(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3.教师:你们再读读看,体会这种第二人称写法的表达效果。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这种写法让人读了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在和自己的母亲亲切地交流似的,更能体现出华夏儿女对长江母亲的热爱和赞美。

5.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可是,今天的长江污染严重,伤痕累累。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一起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唱《长江之歌》。

板书: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都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它们,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黄河的两首诗歌,今天我们学习赞美长江的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2、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谈一谈对长江的了解。(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资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她从西向东奔去,最后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8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过渡:长江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古往今来,赞美长江的诗歌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诗歌,体会作者胡宏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想一想:胡宏伟创作的

《长江之歌》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学生初读后交流。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相机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1)集中出现词语。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丰采 气概 哺育 依恋 荡涤 尘埃 回荡 磅礴

(2)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加正确,读得更流利!

(3)交流课文初读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三、精读品悟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画一画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有感情的读一读。

1、 自主学习

2、 小组交流

3、 交流展示

A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课件展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

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小结:春天到了,青海雪山的积雪化为春潮,从西向东奔

腾而下,汇聚为长江的一派惊涛,造就了长江的丰采,显示了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更显示了它无穷的源泉!怎不令我们去赞美!师板书:(赞美)

B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

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

意义。

小结:长江水就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源源不断、无怨无悔

滋养着万物生灵,她的支流就像母亲伸出的健美臂膀,将各族儿女、高山大海紧紧地拉在手中,拥在怀里,让他们永远团结在一起。显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依恋?

师板书:(依恋)我们能不能将这份依恋之情表达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C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

穷的)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

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四、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像诗人胡宏伟一样,

发自肺腑的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吧!准备好了吗?

哪些同学能根据提示背诵第一部分?屏显学生背诵。

根据提示背诵:

你从_________,春潮__________;你向_________,惊涛

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哺育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挽起

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你是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你有

__________。

五、学唱歌,巩固背诵

六、拓展练笔 保护母亲河

七、师总结:滴滴清泉,甘甜万年,滚滚江水,惊涛拍岸。长江,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她

养育了一个民族,书写了无数诗篇。长江永远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依恋!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赞美 无穷的源泉

依恋 母亲的情怀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思考:刚才在歌曲中你听到唱的是哪两条河流?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

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 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 (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 (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能来指给大家看看吗?(点击地图)

4.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阿姨,让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母亲河的有关知识。(放长江录像片段) (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5、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师: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生(齐声):想!

师:那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指读、齐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好课题。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二.听录音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仿读(正确、流利、感情),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三、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⒈ 检查生字词(同桌相互讨论提出理解与不理解的生字词)

(1)注意读音: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风采 磅礴 回荡 依恋 源泉

(3)听写十个词语。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投影字幕核对)

四、 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篇课文,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再一次来赞美长江,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配音朗诵)

五.探究这首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规范性语言;让学生探究发现到的写在黑板上,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①. 拟人比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把长江拟人化,当作母亲来写,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各族儿女、很伟大;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使它们永不分离。)

②. 反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反复出现两次,更加集中体现了作者赞美、依恋长江,依恋“母亲”的情怀。)

③. 押韵:全诗押韵为“ai”

④. 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六. 谈收获,学以致用

1. 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在探究发现活动中表现不错,我们探究了诗歌的特点,想干什么呢?

2. 模仿其中一个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你从 走来, ;

你向 , 。

你用 , ;

你用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四、感悟内容:

(一)朗读感悟第一节: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精读第一节:

①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②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③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④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⑤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⑥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⑦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朗读感悟第二节。

1、指名读。全班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3、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节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4、怎么理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5、怎么理解“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6、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7、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峨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8、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9、指导朗读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六、学唱歌曲。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词。长江波涛,滚滚东去,千百年来,多少风云一时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涛冲刷淘洗,消失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了。作者在这里,不仅面对浩浩长江,抒发了人生有限、历史无情的深沉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建立过辉煌功业的英雄豪杰的深情缅怀。

《长江之歌》教学实录

班级: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五(7)班

执教: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谢传刚

一、读题悟情,自学交流

在《长江之歌》的背景音乐中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优美而奔放的乐曲声中继续走近《长江之歌》。下面一起来读课题。

生:长江之歌。

师:热情地读一读。

生(音量变大):长江之歌。

师:深情地读一读。

生(语调舒缓):长江之歌。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也可以说是一首现代诗。歌词在表达情感时往往非常强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歌词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依恋。

生:赞美。

师(板书:赞美 依恋):课文中有四行诗集中表现了这两种感情,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是这四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谁来读一下。

生(读):默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你是从哪些诗句里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并作适当的批注。

师:下面大家拿出诗来,读一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作一作批注。 生读诗,师巡视。

师:下面同桌可以交流交流。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交流。

二、披文入情,品读“无穷”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从哪些诗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读):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划了这四行诗?

生:从“春潮”“惊涛”等词语感受到长江的丰采与气概。

师:这是你的感受。还有谁要补充的?

生:从字面上说,先看“源泉”:“春潮”与“惊涛”都表示源泉。再看“无穷”:从雪山到东海,有很大的气势。

师:长江横贯我们祖国大地,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长江流经的省市。

师(点击投影片):长江像洁白的哈达,像长长的飘带,她从青海的雪山出发,一路东行。流经——

生:西藏。

师:流向——

生:四川、云南、重庆。

师:长江继续奔流。流向——

生:湖北、湖南、江西。

师:长江继续奔流。奔向——

生:安徽、江苏、上海。

师:最后奔入东海,奔入太平洋。

师:这样的气势,我们在读时就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诗。

生齐读开头四行诗。

师:刚才我们是从诗句的意思方面来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我们现在再从文字方面看一看,这四行诗里有两个字,表现了长江不一样的情态。找一找。

生:一个是“走”,一个是“奔”。

师:为什么是这两个字呢?

生:我认为一开始长江是从雪山“走”来,而后来向东海是“奔”去的,显出很着急。

师:你认为很着急,其实也就是写出长江的气势更加的——

生:大。

师:气势更大,因为她汇集了很多的支流。长江有七百多条支流。这两个字反映出长江不同的情态。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这两个字完全概括与形象描写了长江在不同流域的不同情态。

师:我们从图上也可以看出,长江从雪山出发时,还像涓涓的细流,奔入东海时已经是波澜壮阔。好,我们把这两个字圈出来。读书时,遇到好的字词我们要学会圈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不同的情态读出来呢?谁来试试?

指三个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板画一伏一起):他们读时,我们听出来了,就是这样先低后高。再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首诗中,还有四行诗,也写到了“走”与“奔”,找到了吗? 生(读):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四行诗是从什么角度写长江的,刚才四行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长江的?

生:这四行诗是从时间角度写长江的,从远古写到未来。刚才四行诗是从空间角度写的。

师:板书(空间、时间)。长江在我们中国大地上已经奔流了千千万万年。有多少文人黑客在长江边吟咏歌唱啊!同学们知道哪些写长江的诗呢?自己学过的或者自己读过的都可以说一说。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

师:这是李白写的,还有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写的。 师:这句诗是写长江的吗?

生:是写黄河的。

师:黄河、长江同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写长江的诗吗?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写的。

师(出示有关诗句):很多诗人都来到了长江边。唐朝的李白来了。 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在李白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至情至性的情谊。唐朝的杜甫来了。读——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在杜甫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宋朝的苏轼来了。读——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在苏轼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千古人物的风流。宋朝的辛弃疾来了。读——

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师:在辛弃疾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千古世事的兴亡。明朝的杨慎来了。读——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在杨慎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对千古英雄的慨叹。读了这些诗句,我们想一想,在这些诗人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生(自由说):不是。

师:谁来具体说说?

生:我觉得长江中奔流的更是一种诗人的情怀。

生:长江中奔流的是英雄的热血。

生:还有对母亲的赞美与依恋。

师:因为长江就是我们的一条——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我们再来读这四行诗,请把你们的感受读到诗句中去。谁来读一读?

指生读。师相机的指导。

齐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情感的起伏。谁来上黑板画一画?

生板画。

师:我们读诗时,就要读出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

三、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江不仅“是无穷的源泉”,她还“有母亲的情怀”。文中哪些地方写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呢?

生(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师:联系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想一想:读这四行诗有什么感受?

生思考。

生:我觉得这四句诗非常的形象。因为母亲在哺育我们的时候,就是用甘甜的乳汁来哺育的,有健美的臂膀来抚慰我们。文中把长江比作母亲,她也有甘甜的乳汁来哺育我们,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诗写得非常妙。

师:这位同学结合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品味了这四行诗。本来我们是长江边的人,共饮长江水。但文中把长江水说成是——

生:甘甜的乳汁。

师:本来是长江连接高山大海,文中却说——

生:挽起高山大海。

师:有一字注意到了吗?

生:挽。

师:什么人在一起,我们会用胳膊挽起来?

生: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师:我们把这个字也划下来。

生划字。

师:对这四行诗的理解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读这四行诗,感觉各族儿女和高山大海都好像长江的子女一样。 师: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读。

师:你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了。请你上黑板画一下情感的起伏线。其他同学我们再来齐读这四行诗。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诗句要交流一下的?

生(读):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师:读了这四行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四行诗应该是描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才灌溉花的国土,才有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师:你从这里感受到长江是力量的源泉。那么长江为我们祖国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呢?结合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生:发电。

师:可以说得具体一点。

生:长江上建起了三峡水电站。

师:它每年的发电量是多少?

生:1000亿度。

生: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它的长度、流域面积、水量都是亚洲第一位的。三峡发电站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它发电主要靠母亲河长江。

师:长江推动了我们祖国前进。请把你的感受读到诗句中去。

生读诗。

师:你把你的感受也用浪线画出来。

师(出示有关图片):长江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看一看,上图就是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下图是劈波斩浪的江上游轮。长江的运输功能如果全部运用起来,相当于四十条铁路。长江不仅是水的源泉,情感的源泉,也是祖国前进的力量的源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四句诗。

生齐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画了这条波浪线,我们来看看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很好,前一句感情比较平和,后一句表现出力量更大了。 师:你看出了她的好来,那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就是我感觉画得太突兀了。

师:这句诗里有“磅礴的力量”,浪线是要画得高一点,但也不能一下子窜得太高,要和整首诗协调起来。我们读诗的时候也要自然一点。好,请刚才那位同学来改进一下。

生改图。

师:我们学习就是要不停地改进。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诗句,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作者对长江的感情。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怎能不赞美,怎能不依恋呢?再深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诗,感觉一定不一样。

生(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四行诗中感情是怎么起伏的?

生:先高后低。

师:看老师来画一画。(师板画。)

师: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感情是不平静的,是不停地起伏。他用这种起伏的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深情。

四、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师:我们在品诗的时候,既要从它的内容上来品读,又要从它的语言文字上来感受。比如,我们在写事物的时候,一般会用第三人称——

师板书“她”。

师:这首诗在写长江时,用了——

生:你。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在这首诗里用哪一种人称好?你们可以把有些地方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

生读体会。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为什么文中用了“你”,而没有用“她”呢?

生:如果用“她”的话就感觉不是一家子,而用“你”的话就感觉很亲切。 师:用“你”就感觉像是一家子,长江像母亲一样。

生:用“她”就好像是和别人在议论它。用“你”就是面对面的说、赞美。 生:我感觉如果文中全用“她”就有点矛盾。比如“惊涛是你的气概”,此处用单人旁的“他”更好。

师:你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比较了“他”与“她”的不同。

生:用“她”就没有亲切感了。

师:用“你”主要是有一种亲切感。我们和长江,就像我们和母亲一样。这首诗是作者和长江的真情对白,是人们和长江的情感共鸣。所以文中写长江用了第二人称。下面我们一起把全诗读一下。老师来配上音乐。我读第一行,你们读第二行,交叉往下读。读第二段时再交换一下。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情感的起伏。

师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要这样有所起伏。刚才我们体验到了诗中情感的起伏,其实这首诗的语言也是有起伏的,它的很多的句式也是反复出现的。反复是我们诗歌创作中经常用的方法。(师板书“反复”。)

师: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里有哪些句式是反复出现的?

生:我们赞美„„我们依恋„„

生:你从„„你向„„

生:你用„„你用„„

生:“春潮是你的丰采”中,“春潮”是主语,“是”是谓语,“丰采”是宾语。而在“巨浪荡涤着尘埃”中,也是这样的句式。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不仅能从相同的文字看出“反复”,还能从句子的结构中看出相同之处。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出示反复的句式):我们根据这些反复的句式,能试着把诗说一说吗?先试一试看看。

生自由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第一小节。

生齐说第一节前四行,接着指名分句说。

师: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背这首诗了,在课后我们再巩固一下。

五、运用形式,迁移表达

师:学到现在,我们感觉这首诗写得怎样?

生(齐说):好!

师:诗中的情感起伏非常明晰,语言非常严谨、优美。但是在这首诗刚刚写的时候,它没有这么好。我们来看一看作者胡宏伟先生是怎样谈他写这首诗的经过的。

师出示有关内容,指名读。

生(读):初见长江,想到了长江遥远的源头,想到了长江已奔流了千万年,心头涌上来两句词:“你从雪山走来,你从历史走来。”

师:胡宏伟先生开始只是写了两句,后来经过一个创作过程,才写成现在这首歌词。我们写文章,都要经过一个慢慢积累、创作的过程。后来,他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加工。我们也可以模仿这首诗来写一写自己的事。

师(出示有关内容并读):仿照《长江之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以只写几行,题目就叫《母亲之歌》。当然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其他的人或物。

生练写诗句,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没有写完的,课后可以补充完整,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就行。像胡宏伟那样,写两句就行。

生:我写老师的。你用勤劳的双手,给予我们知识的甘霖;你是辛勤的园丁,„„

师:没事,再想一想。

生:你是辛勤的园丁,滋润我们的身心。

师:你以前写过诗吗?

生:没有。

师: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回家再改一改,送给你的老师。

生:我是写给老师的。你在办公室改作业,改得那样认真;你在讲台教书,教得那样入迷。你用圆润的嗓音,为我们讲课——后来还没写好。

师:回去把它写完。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她写得比较丰富。

生鼓掌。

生:我写的是父亲。你从家中出去,忙于工作之中;晚上回家的时候,眼中已布满血丝。

师:你写出了对父亲的深情。回去再改一改,送给你的父亲。

生:我写的是母亲。你用伟大的母爱,滋润我的心灵:你用勤劳的双手,为我打开心灵之窗。

师:她写了四行,已经比较完整了。同学们,我们学了诗,又练习写了诗。虽然我们写得不是很成熟,但是没关系,因为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写诗。我们以后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精彩的地方,可以用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好吗?

生:好。

六、课后延伸,关爱长江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看一下“课后延伸”:

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还可以收看专题片《话说长江》。

2.请继续关注长江,关爱我们的母亲河。

师:作为儿女,对自己的母亲要孝顺,对于长江——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也要怎么样?

生:孝顺。

师:这里的“孝顺”可以加上引号,就是要关爱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有一些人没有这种意识,破坏了母亲河的生态平衡,我们的母亲河也会发脾气的。大家在一些资料上,可能看到长江也会发洪水,这是因为有些儿女没有做好。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要关心我们的母亲河,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好吗?

生(齐说):好!

师:最后我们再把题目来读一读。

生:长江之歌。

师:热情地读一读。

生(音量变大):长江之歌。

师:深情地读一读。

生(语调舒缓):长江之歌。

下课。

《长江之歌》说课稿

渑池三小 梁燕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

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7)指导朗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三.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长江礼赞》

作者:刘敦清

昂首唐古拉山的峰颠

碧蓝的苍穹

茫茫的雪峰

你向世界庄严宣布——出发了

高山压不跨你的脊梁

冰雪冻不僵你的豪气

奇峰挡不住你的道路

无论风云怎么变幻莫测

你总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险阻

你总是奔向那辽阔的海洋

你穿险峰,破急流

气势惊天地,骇鬼神

你激情奔放

烈火燃烧

你一发威

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你一声喊

能够震裂月亮的耳膜

你是一首诗

一首豪迈的,激动人心的伟大诗篇

你是一首歌

一首优美动人的歌

你唱着山歌是那样优美动人

吸引着所有的生灵在倾听

你是严寒中的梅花

在冰雪中歌唱着春天的希望

你是滴滴清泉

你是串串珍珠

你是青山秀水

你是液态的火

使整个大地熊熊燃烧

你是液态的电

照亮着祖国大地光明一片

你是东方的巨龙

在炎黄大地上自由翱翔

二、精读训练

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四、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

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业

1、填空: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健美的臂膀,。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 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 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 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幻灯片一),学生欣赏。

2.教师: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那么它是——(学生:《长江之歌》)。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展示图片,了解长江

1.教师出示地图(幻灯片二),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指名反馈:你们都搜集了哪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呢?(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3.教师:是的,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我们的母亲河。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幻灯片三——十七)。

(在展示幻灯片五时,给学生介绍: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

在展示幻灯片六时,给学生介绍: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大家对长江的了解更深一步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歌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强调:

(1)“汁”是翘舌音,“挽”的右边不能多一点,“涤”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2)指名反馈“荡涤”“磅礴”的意思。(荡涤:洗涤;磅礴:气势盛大)

3.全班齐读歌词。

四、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幻灯片十八)

2.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歌词的理解,教师根据要点适当地进行点拨。(幻灯片十九、二十) 品读要点: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结合地图,“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2)“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另外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向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挽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3)“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远古”是指很遥远的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教师小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吧!

五、深化感情,体会文法

1.全班齐读歌词。

2.指名反馈:《长江之歌》用的第几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母亲的什么情感?(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3.教师:你们再读读看,体会这种第二人称写法的表达效果。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这种写法让人读了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在和自己的母亲亲切地交流似的,更能体现出华夏儿女对长江母亲的热爱和赞美。

5.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可是,今天的长江污染严重,伤痕累累。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一起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唱《长江之歌》。

板书: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都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它们,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黄河的两首诗歌,今天我们学习赞美长江的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2、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谈一谈对长江的了解。(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资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她从西向东奔去,最后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8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过渡:长江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古往今来,赞美长江的诗歌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诗歌,体会作者胡宏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想一想:胡宏伟创作的

《长江之歌》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学生初读后交流。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相机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1)集中出现词语。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丰采 气概 哺育 依恋 荡涤 尘埃 回荡 磅礴

(2)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加正确,读得更流利!

(3)交流课文初读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三、精读品悟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画一画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有感情的读一读。

1、 自主学习

2、 小组交流

3、 交流展示

A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课件展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

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小结:春天到了,青海雪山的积雪化为春潮,从西向东奔

腾而下,汇聚为长江的一派惊涛,造就了长江的丰采,显示了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更显示了它无穷的源泉!怎不令我们去赞美!师板书:(赞美)

B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

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

意义。

小结:长江水就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源源不断、无怨无悔

滋养着万物生灵,她的支流就像母亲伸出的健美臂膀,将各族儿女、高山大海紧紧地拉在手中,拥在怀里,让他们永远团结在一起。显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依恋?

师板书:(依恋)我们能不能将这份依恋之情表达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C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

穷的)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

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四、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像诗人胡宏伟一样,

发自肺腑的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吧!准备好了吗?

哪些同学能根据提示背诵第一部分?屏显学生背诵。

根据提示背诵:

你从_________,春潮__________;你向_________,惊涛

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哺育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挽起

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你是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你有

__________。

五、学唱歌,巩固背诵

六、拓展练笔 保护母亲河

七、师总结:滴滴清泉,甘甜万年,滚滚江水,惊涛拍岸。长江,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她

养育了一个民族,书写了无数诗篇。长江永远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依恋!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赞美 无穷的源泉

依恋 母亲的情怀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思考:刚才在歌曲中你听到唱的是哪两条河流?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

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 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 (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 (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能来指给大家看看吗?(点击地图)

4.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阿姨,让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母亲河的有关知识。(放长江录像片段) (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5、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师: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生(齐声):想!

师:那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指读、齐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好课题。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二.听录音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仿读(正确、流利、感情),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三、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⒈ 检查生字词(同桌相互讨论提出理解与不理解的生字词)

(1)注意读音: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风采 磅礴 回荡 依恋 源泉

(3)听写十个词语。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投影字幕核对)

四、 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篇课文,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再一次来赞美长江,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配音朗诵)

五.探究这首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规范性语言;让学生探究发现到的写在黑板上,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①. 拟人比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把长江拟人化,当作母亲来写,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各族儿女、很伟大;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使它们永不分离。)

②. 反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反复出现两次,更加集中体现了作者赞美、依恋长江,依恋“母亲”的情怀。)

③. 押韵:全诗押韵为“ai”

④. 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六. 谈收获,学以致用

1. 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在探究发现活动中表现不错,我们探究了诗歌的特点,想干什么呢?

2. 模仿其中一个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你从 走来, ;

你向 , 。

你用 , ;

你用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四、感悟内容:

(一)朗读感悟第一节: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精读第一节:

①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②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③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④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⑤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⑥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⑦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朗读感悟第二节。

1、指名读。全班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3、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节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4、怎么理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5、怎么理解“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6、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7、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峨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8、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9、指导朗读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六、学唱歌曲。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词。长江波涛,滚滚东去,千百年来,多少风云一时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涛冲刷淘洗,消失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了。作者在这里,不仅面对浩浩长江,抒发了人生有限、历史无情的深沉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建立过辉煌功业的英雄豪杰的深情缅怀。

《长江之歌》教学实录

班级: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五(7)班

执教: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谢传刚

一、读题悟情,自学交流

在《长江之歌》的背景音乐中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优美而奔放的乐曲声中继续走近《长江之歌》。下面一起来读课题。

生:长江之歌。

师:热情地读一读。

生(音量变大):长江之歌。

师:深情地读一读。

生(语调舒缓):长江之歌。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也可以说是一首现代诗。歌词在表达情感时往往非常强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歌词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依恋。

生:赞美。

师(板书:赞美 依恋):课文中有四行诗集中表现了这两种感情,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是这四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谁来读一下。

生(读):默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你是从哪些诗句里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并作适当的批注。

师:下面大家拿出诗来,读一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作一作批注。 生读诗,师巡视。

师:下面同桌可以交流交流。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交流。

二、披文入情,品读“无穷”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从哪些诗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读):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划了这四行诗?

生:从“春潮”“惊涛”等词语感受到长江的丰采与气概。

师:这是你的感受。还有谁要补充的?

生:从字面上说,先看“源泉”:“春潮”与“惊涛”都表示源泉。再看“无穷”:从雪山到东海,有很大的气势。

师:长江横贯我们祖国大地,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长江流经的省市。

师(点击投影片):长江像洁白的哈达,像长长的飘带,她从青海的雪山出发,一路东行。流经——

生:西藏。

师:流向——

生:四川、云南、重庆。

师:长江继续奔流。流向——

生:湖北、湖南、江西。

师:长江继续奔流。奔向——

生:安徽、江苏、上海。

师:最后奔入东海,奔入太平洋。

师:这样的气势,我们在读时就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诗。

生齐读开头四行诗。

师:刚才我们是从诗句的意思方面来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我们现在再从文字方面看一看,这四行诗里有两个字,表现了长江不一样的情态。找一找。

生:一个是“走”,一个是“奔”。

师:为什么是这两个字呢?

生:我认为一开始长江是从雪山“走”来,而后来向东海是“奔”去的,显出很着急。

师:你认为很着急,其实也就是写出长江的气势更加的——

生:大。

师:气势更大,因为她汇集了很多的支流。长江有七百多条支流。这两个字反映出长江不同的情态。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这两个字完全概括与形象描写了长江在不同流域的不同情态。

师:我们从图上也可以看出,长江从雪山出发时,还像涓涓的细流,奔入东海时已经是波澜壮阔。好,我们把这两个字圈出来。读书时,遇到好的字词我们要学会圈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不同的情态读出来呢?谁来试试?

指三个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板画一伏一起):他们读时,我们听出来了,就是这样先低后高。再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首诗中,还有四行诗,也写到了“走”与“奔”,找到了吗? 生(读):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四行诗是从什么角度写长江的,刚才四行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长江的?

生:这四行诗是从时间角度写长江的,从远古写到未来。刚才四行诗是从空间角度写的。

师:板书(空间、时间)。长江在我们中国大地上已经奔流了千千万万年。有多少文人黑客在长江边吟咏歌唱啊!同学们知道哪些写长江的诗呢?自己学过的或者自己读过的都可以说一说。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

师:这是李白写的,还有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写的。 师:这句诗是写长江的吗?

生:是写黄河的。

师:黄河、长江同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写长江的诗吗?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写的。

师(出示有关诗句):很多诗人都来到了长江边。唐朝的李白来了。 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在李白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至情至性的情谊。唐朝的杜甫来了。读——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在杜甫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宋朝的苏轼来了。读——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在苏轼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千古人物的风流。宋朝的辛弃疾来了。读——

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师:在辛弃疾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千古世事的兴亡。明朝的杨慎来了。读——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在杨慎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是对千古英雄的慨叹。读了这些诗句,我们想一想,在这些诗人眼中,长江中滚滚奔流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生(自由说):不是。

师:谁来具体说说?

生:我觉得长江中奔流的更是一种诗人的情怀。

生:长江中奔流的是英雄的热血。

生:还有对母亲的赞美与依恋。

师:因为长江就是我们的一条——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我们再来读这四行诗,请把你们的感受读到诗句中去。谁来读一读?

指生读。师相机的指导。

齐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情感的起伏。谁来上黑板画一画?

生板画。

师:我们读诗时,就要读出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

三、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江不仅“是无穷的源泉”,她还“有母亲的情怀”。文中哪些地方写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呢?

生(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师:联系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想一想:读这四行诗有什么感受?

生思考。

生:我觉得这四句诗非常的形象。因为母亲在哺育我们的时候,就是用甘甜的乳汁来哺育的,有健美的臂膀来抚慰我们。文中把长江比作母亲,她也有甘甜的乳汁来哺育我们,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诗写得非常妙。

师:这位同学结合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品味了这四行诗。本来我们是长江边的人,共饮长江水。但文中把长江水说成是——

生:甘甜的乳汁。

师:本来是长江连接高山大海,文中却说——

生:挽起高山大海。

师:有一字注意到了吗?

生:挽。

师:什么人在一起,我们会用胳膊挽起来?

生: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师:我们把这个字也划下来。

生划字。

师:对这四行诗的理解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读这四行诗,感觉各族儿女和高山大海都好像长江的子女一样。 师: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读。

师:你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了。请你上黑板画一下情感的起伏线。其他同学我们再来齐读这四行诗。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诗句要交流一下的?

生(读):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师:读了这四行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四行诗应该是描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才灌溉花的国土,才有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师:你从这里感受到长江是力量的源泉。那么长江为我们祖国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呢?结合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生:发电。

师:可以说得具体一点。

生:长江上建起了三峡水电站。

师:它每年的发电量是多少?

生:1000亿度。

生: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它的长度、流域面积、水量都是亚洲第一位的。三峡发电站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它发电主要靠母亲河长江。

师:长江推动了我们祖国前进。请把你的感受读到诗句中去。

生读诗。

师:你把你的感受也用浪线画出来。

师(出示有关图片):长江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看一看,上图就是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下图是劈波斩浪的江上游轮。长江的运输功能如果全部运用起来,相当于四十条铁路。长江不仅是水的源泉,情感的源泉,也是祖国前进的力量的源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四句诗。

生齐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画了这条波浪线,我们来看看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很好,前一句感情比较平和,后一句表现出力量更大了。 师:你看出了她的好来,那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就是我感觉画得太突兀了。

师:这句诗里有“磅礴的力量”,浪线是要画得高一点,但也不能一下子窜得太高,要和整首诗协调起来。我们读诗的时候也要自然一点。好,请刚才那位同学来改进一下。

生改图。

师:我们学习就是要不停地改进。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诗句,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作者对长江的感情。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怎能不赞美,怎能不依恋呢?再深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诗,感觉一定不一样。

生(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四行诗中感情是怎么起伏的?

生:先高后低。

师:看老师来画一画。(师板画。)

师: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感情是不平静的,是不停地起伏。他用这种起伏的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深情。

四、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师:我们在品诗的时候,既要从它的内容上来品读,又要从它的语言文字上来感受。比如,我们在写事物的时候,一般会用第三人称——

师板书“她”。

师:这首诗在写长江时,用了——

生:你。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在这首诗里用哪一种人称好?你们可以把有些地方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

生读体会。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为什么文中用了“你”,而没有用“她”呢?

生:如果用“她”的话就感觉不是一家子,而用“你”的话就感觉很亲切。 师:用“你”就感觉像是一家子,长江像母亲一样。

生:用“她”就好像是和别人在议论它。用“你”就是面对面的说、赞美。 生:我感觉如果文中全用“她”就有点矛盾。比如“惊涛是你的气概”,此处用单人旁的“他”更好。

师:你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比较了“他”与“她”的不同。

生:用“她”就没有亲切感了。

师:用“你”主要是有一种亲切感。我们和长江,就像我们和母亲一样。这首诗是作者和长江的真情对白,是人们和长江的情感共鸣。所以文中写长江用了第二人称。下面我们一起把全诗读一下。老师来配上音乐。我读第一行,你们读第二行,交叉往下读。读第二段时再交换一下。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情感的起伏。

师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要这样有所起伏。刚才我们体验到了诗中情感的起伏,其实这首诗的语言也是有起伏的,它的很多的句式也是反复出现的。反复是我们诗歌创作中经常用的方法。(师板书“反复”。)

师: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里有哪些句式是反复出现的?

生:我们赞美„„我们依恋„„

生:你从„„你向„„

生:你用„„你用„„

生:“春潮是你的丰采”中,“春潮”是主语,“是”是谓语,“丰采”是宾语。而在“巨浪荡涤着尘埃”中,也是这样的句式。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不仅能从相同的文字看出“反复”,还能从句子的结构中看出相同之处。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出示反复的句式):我们根据这些反复的句式,能试着把诗说一说吗?先试一试看看。

生自由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第一小节。

生齐说第一节前四行,接着指名分句说。

师: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背这首诗了,在课后我们再巩固一下。

五、运用形式,迁移表达

师:学到现在,我们感觉这首诗写得怎样?

生(齐说):好!

师:诗中的情感起伏非常明晰,语言非常严谨、优美。但是在这首诗刚刚写的时候,它没有这么好。我们来看一看作者胡宏伟先生是怎样谈他写这首诗的经过的。

师出示有关内容,指名读。

生(读):初见长江,想到了长江遥远的源头,想到了长江已奔流了千万年,心头涌上来两句词:“你从雪山走来,你从历史走来。”

师:胡宏伟先生开始只是写了两句,后来经过一个创作过程,才写成现在这首歌词。我们写文章,都要经过一个慢慢积累、创作的过程。后来,他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加工。我们也可以模仿这首诗来写一写自己的事。

师(出示有关内容并读):仿照《长江之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以只写几行,题目就叫《母亲之歌》。当然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其他的人或物。

生练写诗句,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没有写完的,课后可以补充完整,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就行。像胡宏伟那样,写两句就行。

生:我写老师的。你用勤劳的双手,给予我们知识的甘霖;你是辛勤的园丁,„„

师:没事,再想一想。

生:你是辛勤的园丁,滋润我们的身心。

师:你以前写过诗吗?

生:没有。

师: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回家再改一改,送给你的老师。

生:我是写给老师的。你在办公室改作业,改得那样认真;你在讲台教书,教得那样入迷。你用圆润的嗓音,为我们讲课——后来还没写好。

师:回去把它写完。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她写得比较丰富。

生鼓掌。

生:我写的是父亲。你从家中出去,忙于工作之中;晚上回家的时候,眼中已布满血丝。

师:你写出了对父亲的深情。回去再改一改,送给你的父亲。

生:我写的是母亲。你用伟大的母爱,滋润我的心灵:你用勤劳的双手,为我打开心灵之窗。

师:她写了四行,已经比较完整了。同学们,我们学了诗,又练习写了诗。虽然我们写得不是很成熟,但是没关系,因为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写诗。我们以后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精彩的地方,可以用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好吗?

生:好。

六、课后延伸,关爱长江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看一下“课后延伸”:

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还可以收看专题片《话说长江》。

2.请继续关注长江,关爱我们的母亲河。

师:作为儿女,对自己的母亲要孝顺,对于长江——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也要怎么样?

生:孝顺。

师:这里的“孝顺”可以加上引号,就是要关爱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有一些人没有这种意识,破坏了母亲河的生态平衡,我们的母亲河也会发脾气的。大家在一些资料上,可能看到长江也会发洪水,这是因为有些儿女没有做好。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要关心我们的母亲河,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好吗?

生(齐说):好!

师:最后我们再把题目来读一读。

生:长江之歌。

师:热情地读一读。

生(音量变大):长江之歌。

师:深情地读一读。

生(语调舒缓):长江之歌。

下课。


相关文章

  •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
  • <长江的诉说>教学设计 南雄市主田莲花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祖国>,通过两个主题"我们生息的国土"和 "沿着江河走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祖国. ...查看


  • [关于深化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 1.<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宗旨 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格局下,建立健全集中统一.权责一致.关系顺畅.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的体制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在相应 ...查看


  • 长江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 理解长江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长江特点之间的关系 3.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 2.长 ...查看


  • 湖北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
  •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56号 <湖北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03年9月15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3年9月19日起施行. 省 长 罗清泉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湖北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 ...查看


  • 党课实践报告
  • 张家港市长江村 从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到工业经济发展时代的先锋,再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长江村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30年前,长江村是一个人穷.地薄的小地方,村民们祖辈以打渔为生,被称为苏南的苏北.七十年代,长 ...查看


  • 1.长江之歌
  •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歌词赞美长江, ...查看


  • [滚滚长江]教案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 滚滚长江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 孔令刚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3.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 ...查看


  • 长江的开发
  • 长江的开发 备课人:蒋姣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 ...查看


  •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 教案
  • 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学习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