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须知
跌倒是住院病人最常发生的意外。医药专家们研究认为,一大部分跌倒与所服的某些化学药物有关,因此预防跌倒应从认识药物开始。
一、为何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
因为许多化学药物,对脑和心血管系统都有影响,从而影响行走和站立时的稳定,也就易于发生跌倒。一般认为凡是能引起眩晕、忧郁、镇静、心律不齐、延缓反应时间、体位性低血压、认知功能受损、步态不稳等反应的药物,都会增加病人跌倒的机率。据报道,54%跌倒与药物使用相关。
二、哪些药物易致跌倒?
(一) 利尿剂和缓泻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增加病患如厕的频率。
(2)低血压。
(3)水、电解质紊乱。
2、易造成跌倒时机:由病床至厕所的整个过程。
3、常用药物
(1)利尿剂: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
(2)缓泻剂:果导、甘露醇、福松、杜秘克。
(二)鸦片类止痛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降低警觉性。
(2)影响认知功能。
(3)镇静作用。
(4)肌肉松弛。
(5)眩晕。
2、易产生跌倒时机:第一次使用或剂量改变时。
3、常用药物 :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吗啡(美施康定) 、曲马多、多瑞吉。
(三)降压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2)减少脑部血流灌注。
(3)肌肉无力。
(4)眩晕(钙拮抗药)。
2、易产生跌倒时机:血压波动大时。
(1)最近开始使用。
(2)改变药物、剂量。
(3)并用多种降血压剂。
(4)其他因素造成血压不稳定时。
3、常用降压药
(1)利尿降压药: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螺内酯。
(2)β受体阻断药: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康忻等。
(3)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异博定、络活喜、拜新同、波依定、可力洛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洛丁新、蒙诺、雅施达等。
(5)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科素亚、代文、海捷亚等。
(四)降血糖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低血糖症狀及暈眩。
2、易产生跌倒时机:最近开始使用或改变药物、剂量时。
3、常用降血糖剂:
(1)胰岛素类:诺和灵、诺和锐、优泌林、来得时
(2)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3)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
(4)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
(五)镇静安眠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嗜睡。
暈眩。
精神混乱。
运动失调。
延缓反应时间。
增加跌倒风险:长效 > 短效,高剂量 > 低剂量。
2、易产生跌倒时机
(1)最近开始使用(15~50天內) 。
(2)更换药物。
(3)改变剂量。
(4)夜晚如厕。
(5)早晨下床。
3、常用镇静安眠药: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安定)、氯硝西泮、唑吡坦(思诺思)。
(六)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物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锥体外系反应(EPS ):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静坐不能:治疗1~2周出现。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
(2)姿势性低血压。
(3)镇静。
(4)延缓反应时间。
(5)抗胆碱作用。
2、常用药物:
(1)抗精神病: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
(2)抗抑郁药物:百优解、多塞平、美抒玉、塞乐特。
(七)抗癫痫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镇静作用。
(2)嗜睡。
(3)暈眩。
(4)可能影响病患的肌肉张力及平衡感-运动失调(共济失调)。
2、常用抗癫痫: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苯巴比妥、托吡酯、奥卡西平。
(八)抗胆碱类物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低血压、姿势性低血压。
(2)视觉模糊(散瞳) 。
(3)镇静。
(4)嗜睡。
(5)神智不清。
(6)精神混乱、幻觉。
2、常用抗胆碱类物:阿托品、东莨菪碱。
(九)麻醉药品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镇静作用。
(2)肌肉松弛。
(3)血压降低。
(4)可逆性的意识丧失。
2、易产生跌倒时机:手术后1-3天。仍需预防术后虚弱、伤口疼痛,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跌倒。
3、常用麻醉药品:依托咪酯、氟烷、丙泊酚、氯胺酮、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阿曲库铵、利多卡因。
(十)抗组织胺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可能影响情绪、速度、注意力、警觉、活动力等。
(2)嗜睡。
(3)意识障碍(老年人)。
(4)药物性能:若在傍晚服药,这些作用可能持续到隔天。
2、常用抗组织胺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羟嗪。
(十一)其它药物
1、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等, 可因出现眩晕和低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2、抗痉挛药、皮质类固醇:能引起近端肌力衰弱,使之从座椅起立和上楼梯出现困难。
3、免疫抑制剂:使患者体能下降。
三、如何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
(一)评估病人服药情况:
是否服用易导致跌倒药品及使用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刚开始使
用、目前改变剂量或更换药物。
(二)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易致跌倒的药品。
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易致跌倒的药品,如因治疗需要必须联合使用上述药品时,应密切注意药品副作用及配伍作用的发生。
(三)跌倒风险告知
告知患者/陪护人员目前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
(四)教会病人/陪护人员如何防范跌倒
1、使用药物前先如厕:因如厕下床容易发生跌倒,所以使用药物前要先上厕所,以避免跌倒风险。
2、不逞强:服药一小时內须特別注意药物副作用与作用,如有头暈, 应躺卧休息,必要时由专人陪护,如必須如厕,切记请护理人员或陪护人员扶持。
3、备床旁便器:药物使用后如感到肢体无力,最好使用床旁便器。
4、起身剎那最危险:照顾者一般会扶持体弱患者上厕所,但往往忽略患者起身时的扶持而在门外等候,却不知病人已起身跌倒在厕所內。起身时因突然的姿势改变或用药,造成低血压、暈眩很常见。因此,应重视患者起身时的扶持。
5、做好沟通不马虎:须24小时无缝隙陪护者,照顾者须离开病患前,应将床栏拉起,并把患者需使用的尿壶、红灯线或随身用物等,置于病人随手可及处,且离开时应主动告知护理人员,以便加強安全
照护。
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须知
跌倒是住院病人最常发生的意外。医药专家们研究认为,一大部分跌倒与所服的某些化学药物有关,因此预防跌倒应从认识药物开始。
一、为何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
因为许多化学药物,对脑和心血管系统都有影响,从而影响行走和站立时的稳定,也就易于发生跌倒。一般认为凡是能引起眩晕、忧郁、镇静、心律不齐、延缓反应时间、体位性低血压、认知功能受损、步态不稳等反应的药物,都会增加病人跌倒的机率。据报道,54%跌倒与药物使用相关。
二、哪些药物易致跌倒?
(一) 利尿剂和缓泻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增加病患如厕的频率。
(2)低血压。
(3)水、电解质紊乱。
2、易造成跌倒时机:由病床至厕所的整个过程。
3、常用药物
(1)利尿剂: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
(2)缓泻剂:果导、甘露醇、福松、杜秘克。
(二)鸦片类止痛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降低警觉性。
(2)影响认知功能。
(3)镇静作用。
(4)肌肉松弛。
(5)眩晕。
2、易产生跌倒时机:第一次使用或剂量改变时。
3、常用药物 :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吗啡(美施康定) 、曲马多、多瑞吉。
(三)降压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2)减少脑部血流灌注。
(3)肌肉无力。
(4)眩晕(钙拮抗药)。
2、易产生跌倒时机:血压波动大时。
(1)最近开始使用。
(2)改变药物、剂量。
(3)并用多种降血压剂。
(4)其他因素造成血压不稳定时。
3、常用降压药
(1)利尿降压药: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螺内酯。
(2)β受体阻断药: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康忻等。
(3)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异博定、络活喜、拜新同、波依定、可力洛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洛丁新、蒙诺、雅施达等。
(5)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科素亚、代文、海捷亚等。
(四)降血糖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低血糖症狀及暈眩。
2、易产生跌倒时机:最近开始使用或改变药物、剂量时。
3、常用降血糖剂:
(1)胰岛素类:诺和灵、诺和锐、优泌林、来得时
(2)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3)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
(4)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
(五)镇静安眠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嗜睡。
暈眩。
精神混乱。
运动失调。
延缓反应时间。
增加跌倒风险:长效 > 短效,高剂量 > 低剂量。
2、易产生跌倒时机
(1)最近开始使用(15~50天內) 。
(2)更换药物。
(3)改变剂量。
(4)夜晚如厕。
(5)早晨下床。
3、常用镇静安眠药: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安定)、氯硝西泮、唑吡坦(思诺思)。
(六)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物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锥体外系反应(EPS ):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静坐不能:治疗1~2周出现。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
(2)姿势性低血压。
(3)镇静。
(4)延缓反应时间。
(5)抗胆碱作用。
2、常用药物:
(1)抗精神病: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
(2)抗抑郁药物:百优解、多塞平、美抒玉、塞乐特。
(七)抗癫痫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镇静作用。
(2)嗜睡。
(3)暈眩。
(4)可能影响病患的肌肉张力及平衡感-运动失调(共济失调)。
2、常用抗癫痫: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苯巴比妥、托吡酯、奥卡西平。
(八)抗胆碱类物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低血压、姿势性低血压。
(2)视觉模糊(散瞳) 。
(3)镇静。
(4)嗜睡。
(5)神智不清。
(6)精神混乱、幻觉。
2、常用抗胆碱类物:阿托品、东莨菪碱。
(九)麻醉药品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镇静作用。
(2)肌肉松弛。
(3)血压降低。
(4)可逆性的意识丧失。
2、易产生跌倒时机:手术后1-3天。仍需预防术后虚弱、伤口疼痛,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跌倒。
3、常用麻醉药品:依托咪酯、氟烷、丙泊酚、氯胺酮、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阿曲库铵、利多卡因。
(十)抗组织胺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可能影响情绪、速度、注意力、警觉、活动力等。
(2)嗜睡。
(3)意识障碍(老年人)。
(4)药物性能:若在傍晚服药,这些作用可能持续到隔天。
2、常用抗组织胺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羟嗪。
(十一)其它药物
1、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等, 可因出现眩晕和低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2、抗痉挛药、皮质类固醇:能引起近端肌力衰弱,使之从座椅起立和上楼梯出现困难。
3、免疫抑制剂:使患者体能下降。
三、如何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
(一)评估病人服药情况:
是否服用易导致跌倒药品及使用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刚开始使
用、目前改变剂量或更换药物。
(二)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易致跌倒的药品。
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易致跌倒的药品,如因治疗需要必须联合使用上述药品时,应密切注意药品副作用及配伍作用的发生。
(三)跌倒风险告知
告知患者/陪护人员目前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
(四)教会病人/陪护人员如何防范跌倒
1、使用药物前先如厕:因如厕下床容易发生跌倒,所以使用药物前要先上厕所,以避免跌倒风险。
2、不逞强:服药一小时內须特別注意药物副作用与作用,如有头暈, 应躺卧休息,必要时由专人陪护,如必須如厕,切记请护理人员或陪护人员扶持。
3、备床旁便器:药物使用后如感到肢体无力,最好使用床旁便器。
4、起身剎那最危险:照顾者一般会扶持体弱患者上厕所,但往往忽略患者起身时的扶持而在门外等候,却不知病人已起身跌倒在厕所內。起身时因突然的姿势改变或用药,造成低血压、暈眩很常见。因此,应重视患者起身时的扶持。
5、做好沟通不马虎:须24小时无缝隙陪护者,照顾者须离开病患前,应将床栏拉起,并把患者需使用的尿壶、红灯线或随身用物等,置于病人随手可及处,且离开时应主动告知护理人员,以便加強安全
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