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旋转式灌装机
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号 :[1**********]39 设计 :童敏
完成时间:2013年7月2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3 2. 原动件选择…………………………………………………………………4 3. 传动比分配…………………………………………………………………4 4. 方案选择……………………………………………………………………4 5. 传动机构的设计……………………………………………………………6 6. 执行机构的设计……………………………………………………………6 7. 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6 8.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校核……………………………………………………7 9. 间歇机构设计………………………………………………………………9 10. 机构运动简图………………………………………………………………10 11. 运动循环图…………………………………………………………………10 12. 设计总结……………………………………………………………………11 13. 参考资料……………………………………………………………………11 附图1 附图2
1. 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
1.1设计数据
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机械传动方式,技术参数见表-1.1,图-1.1 为灌装机工作台示意图。
作
图1.1.1灌装机工作台示意图
表1.1.1灌装机设计数据
1.2设计要求:为保证设备能对容器准确地灌装和封口,应设置定位装置。 1.3设计任务 1.3.1方案设计
进行机器的功能分解和机构选型。灌装机一般要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三种机构。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示意图和运动循环图。 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传动比。
拟定运动循环图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1.3.2. 机构尺度综合
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并用解析法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设计凸轮机构时,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自行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和最小曲率半径。盘形凸轮要用解析法设计凸轮理论轮廓和工作轮廓线。绘制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和凸轮轮廓线。
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 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1.3.3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1.3.4 动态仿真。部分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动态仿真等环节,以检验机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3.5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字数约3000,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书、目录、方案比较选择、设计计算、设计小结和参考资料等。
2. 原动件选择
本次设计采用方案A 。故采用电动机驱动,其转速为1440r/min。
3. 传动比分配
原动机通过三次减数达到设计要求。第一次减速,通过减速器三级减速到20r/min,其传动比分别为2、6、6。第二次减速,夹紧装置,转动装置及压盖装置所需转速为10r/min,另设计一级减速,使转速达到要求,其传动比分别为2。第三次减速,传送带滚轴直径约为10cm ,其转速为5r/min即可满足要求,另设两级减速,传动比都为2即可。
4. 方案选择
4.1综述
待灌瓶由传送系统送入灌装机进瓶机构, 转台有多工位停歇,可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在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我们将设计主要分成下几个步骤:
4.1.1 输入空瓶:这个步骤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 4.1.2 灌装:这个步骤主要通过灌瓶泵灌装流体
4.1.3 封口:用软木塞或者金属冠通过冲压对瓶口进行密封的过程,主要通过连杆结构来完成冲压过程。
4.1.4 输出包装好的容器:这个步骤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重点在于转盘的间歇运动、封口时的冲压过程、工件的定位,和实现这3个动作的机构的选型和设计问题。 4.2选择设计方案
4.2.1工件定位机构
比较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凸轮机构能实现长时间定位,而连杆机构只能瞬时定位,定位效果差,精度低。 所以,在这里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适用。
4.2.2封口的压盖机构
比较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凸轮机构,加工复杂,加工难度大。 所以,在这里连杆机构比凸轮机构更适用。
4.2.3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
比较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不完全齿轮机构结构简单,主动轮转动一周时,其从动轮的停歇次数,每次停歇的时间和每次传动的角度变化范围大,因而设计灵活。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用不完全齿轮来实现转盘的间歇运动。
综上可知: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我们选择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机构;工件的定位机构,我选择了凸轮机构;。
4.3方案确定
图4.3.1
如图4.3.1所示,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为连杆机构,工件的定位机构为凸轮机构
5. 传动机构的设计
减速器分为三级减速,第一级为皮带传动,后两级都为齿轮传动。具体设计示意图及参数如下
第二次减速装置设计
减速器由齿轮6输出20r/min的转速,经过一级齿轮传动后,减少到10r/min。 三次减速装置设计
减速器由齿轮6输出20r/min的转速,经两级减速后达到5r/min,第一级为齿轮传动,第二级为皮带传动。
6. 执行机构的设计
6.1送料功能
工件送料出料功能需要采用往复移动机构来实现,我们选择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通过穿过机架的输送带输入瓶子。
6.2灌装功能
在这里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适用,因为:凸轮机构能实现长时间定位,而连杆机构只能瞬时定位,定位效果差,精度低。
6.3压盖功能
由方案选择,选用的是曲柄滑块机构。
6.4出料功能
工业上常选用传送带完成出料过程。
7. 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此凸轮为控制定位工件机构,由于空瓶大约为100mm ,工件定位机构只需60mm 行程足够,故凸轮的推程设计为60mm , 图7.1为推杆的运动规律图
60mm
90°120°300°330°
图7.1
为了更好的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根据上图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位移和转角的关系。
表7.1
基圆:r 0=480mm 滚子半径:r r =30 行程:h=60mm 推程角:φ=30° 回程角:φ`=30° 进休止角:φs =120° 远休止角:φs `=180° 最大压力角:α
max
=28°<30°
凸轮轮廓设计图见附图1
8.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校核
此连杆控制封装压盖机构,由于空瓶高度约为250mm ,故行程不宜超过300mm ,
由此设计如下连杆机构:
图8.1
曲柄长:a=100mm 连杆长:b=900mm 偏心距:e=500mm 行程:s=220mm
级位夹角:θ= arccos【e/(a+b)】- arccos【e/(b-a)】=10° 最小传动角:r min = arccos【e/(b-a)】=51.3° 行程速比:k=(180°+θ)/(180°-θ)=1.12>1
9.间歇机构设计
这里我们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来完成转盘的间歇运动。
由于设计灌装速度为10r/min,因此每个工作间隙为6s ,转台每转动60°用时1s ,停留5s ,由此设计如下不完全齿轮机构,完成间歇运用,以达到要求。
图9.1
左边为不完全齿轮,右边为标准齿轮,左边齿轮转一圈,右边齿轮转动60°。具体参数为:z 左=6,z 右=36,m=5mm,α=20°,θ=60°。
中心距:a=m(z左*360°/θ+ z7)/2=5*(6*6+36)/2=180mm 分度圆半径:r 左= r右=a/2=180/2=90mm
基圆半径:r b 左= rb 右=a*cosα/2=180*cos20°/2=84.6mm 齿顶圆半径:r a 左= ra 右=(z右+2ha*)*m/2=(36+2*1)*5/2=95mm 齿顶圆压力角:α
a 左
=α
a 右
=arccos【z 右cos α/(z 右+2ha*)】
=acrcos【36cos20°/(36+2*1)】=27°
基圆齿距:P b 左=Pb 右=πmcos α=3.14*5*cos 20°
=14.76mm
10. 机构运动简图
见附图2
11. 运动循环图
计算机械运动循环周期:
因为生产率Q=10瓶/min,所以周期T=60s/60=1s,此时定标构件对应分配轴转角=360° T 时间个执行构件的行程区段: 输送带区段:连续传动(0~360°)。
六工位盘区段:六工位盘的转动盒停歇,所占时间比:
K=(z-2)/(z+2)=(6-2)/(6+2)=1:2,所以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六工位盘1/3(120°)时间转动,2/3(240°)时间停歇。 1=1202=903=604=90°(下降)。
1=1202=903=604=90°
(上升)。 绘制运动循环图:
图11.1圆周式循环图
表11.1直线式循环图
12.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掌握了一些常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或简单机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提高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理论的能力,培养了分析和解决一般机械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对以后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我用了两周多的时间,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认真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才能够得心应手。
13. 参考资料
[1] 裘建新主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李小红 韦林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 孙桓 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1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旋转式灌装机
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号 :[1**********]39 设计 :童敏
完成时间:2013年7月2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3 2. 原动件选择…………………………………………………………………4 3. 传动比分配…………………………………………………………………4 4. 方案选择……………………………………………………………………4 5. 传动机构的设计……………………………………………………………6 6. 执行机构的设计……………………………………………………………6 7. 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6 8.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校核……………………………………………………7 9. 间歇机构设计………………………………………………………………9 10. 机构运动简图………………………………………………………………10 11. 运动循环图…………………………………………………………………10 12. 设计总结……………………………………………………………………11 13. 参考资料……………………………………………………………………11 附图1 附图2
1. 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
1.1设计数据
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机械传动方式,技术参数见表-1.1,图-1.1 为灌装机工作台示意图。
作
图1.1.1灌装机工作台示意图
表1.1.1灌装机设计数据
1.2设计要求:为保证设备能对容器准确地灌装和封口,应设置定位装置。 1.3设计任务 1.3.1方案设计
进行机器的功能分解和机构选型。灌装机一般要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三种机构。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示意图和运动循环图。 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传动比。
拟定运动循环图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1.3.2. 机构尺度综合
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并用解析法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设计凸轮机构时,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自行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和最小曲率半径。盘形凸轮要用解析法设计凸轮理论轮廓和工作轮廓线。绘制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和凸轮轮廓线。
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 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1.3.3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1.3.4 动态仿真。部分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动态仿真等环节,以检验机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3.5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字数约3000,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书、目录、方案比较选择、设计计算、设计小结和参考资料等。
2. 原动件选择
本次设计采用方案A 。故采用电动机驱动,其转速为1440r/min。
3. 传动比分配
原动机通过三次减数达到设计要求。第一次减速,通过减速器三级减速到20r/min,其传动比分别为2、6、6。第二次减速,夹紧装置,转动装置及压盖装置所需转速为10r/min,另设计一级减速,使转速达到要求,其传动比分别为2。第三次减速,传送带滚轴直径约为10cm ,其转速为5r/min即可满足要求,另设两级减速,传动比都为2即可。
4. 方案选择
4.1综述
待灌瓶由传送系统送入灌装机进瓶机构, 转台有多工位停歇,可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在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我们将设计主要分成下几个步骤:
4.1.1 输入空瓶:这个步骤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 4.1.2 灌装:这个步骤主要通过灌瓶泵灌装流体
4.1.3 封口:用软木塞或者金属冠通过冲压对瓶口进行密封的过程,主要通过连杆结构来完成冲压过程。
4.1.4 输出包装好的容器:这个步骤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重点在于转盘的间歇运动、封口时的冲压过程、工件的定位,和实现这3个动作的机构的选型和设计问题。 4.2选择设计方案
4.2.1工件定位机构
比较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凸轮机构能实现长时间定位,而连杆机构只能瞬时定位,定位效果差,精度低。 所以,在这里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适用。
4.2.2封口的压盖机构
比较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凸轮机构,加工复杂,加工难度大。 所以,在这里连杆机构比凸轮机构更适用。
4.2.3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
比较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之间的优缺点;
因为:不完全齿轮机构结构简单,主动轮转动一周时,其从动轮的停歇次数,每次停歇的时间和每次传动的角度变化范围大,因而设计灵活。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用不完全齿轮来实现转盘的间歇运动。
综上可知: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我们选择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机构;工件的定位机构,我选择了凸轮机构;。
4.3方案确定
图4.3.1
如图4.3.1所示,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为连杆机构,工件的定位机构为凸轮机构
5. 传动机构的设计
减速器分为三级减速,第一级为皮带传动,后两级都为齿轮传动。具体设计示意图及参数如下
第二次减速装置设计
减速器由齿轮6输出20r/min的转速,经过一级齿轮传动后,减少到10r/min。 三次减速装置设计
减速器由齿轮6输出20r/min的转速,经两级减速后达到5r/min,第一级为齿轮传动,第二级为皮带传动。
6. 执行机构的设计
6.1送料功能
工件送料出料功能需要采用往复移动机构来实现,我们选择主要通过传送带来完成,通过穿过机架的输送带输入瓶子。
6.2灌装功能
在这里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适用,因为:凸轮机构能实现长时间定位,而连杆机构只能瞬时定位,定位效果差,精度低。
6.3压盖功能
由方案选择,选用的是曲柄滑块机构。
6.4出料功能
工业上常选用传送带完成出料过程。
7. 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此凸轮为控制定位工件机构,由于空瓶大约为100mm ,工件定位机构只需60mm 行程足够,故凸轮的推程设计为60mm , 图7.1为推杆的运动规律图
60mm
90°120°300°330°
图7.1
为了更好的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根据上图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位移和转角的关系。
表7.1
基圆:r 0=480mm 滚子半径:r r =30 行程:h=60mm 推程角:φ=30° 回程角:φ`=30° 进休止角:φs =120° 远休止角:φs `=180° 最大压力角:α
max
=28°<30°
凸轮轮廓设计图见附图1
8.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校核
此连杆控制封装压盖机构,由于空瓶高度约为250mm ,故行程不宜超过300mm ,
由此设计如下连杆机构:
图8.1
曲柄长:a=100mm 连杆长:b=900mm 偏心距:e=500mm 行程:s=220mm
级位夹角:θ= arccos【e/(a+b)】- arccos【e/(b-a)】=10° 最小传动角:r min = arccos【e/(b-a)】=51.3° 行程速比:k=(180°+θ)/(180°-θ)=1.12>1
9.间歇机构设计
这里我们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来完成转盘的间歇运动。
由于设计灌装速度为10r/min,因此每个工作间隙为6s ,转台每转动60°用时1s ,停留5s ,由此设计如下不完全齿轮机构,完成间歇运用,以达到要求。
图9.1
左边为不完全齿轮,右边为标准齿轮,左边齿轮转一圈,右边齿轮转动60°。具体参数为:z 左=6,z 右=36,m=5mm,α=20°,θ=60°。
中心距:a=m(z左*360°/θ+ z7)/2=5*(6*6+36)/2=180mm 分度圆半径:r 左= r右=a/2=180/2=90mm
基圆半径:r b 左= rb 右=a*cosα/2=180*cos20°/2=84.6mm 齿顶圆半径:r a 左= ra 右=(z右+2ha*)*m/2=(36+2*1)*5/2=95mm 齿顶圆压力角:α
a 左
=α
a 右
=arccos【z 右cos α/(z 右+2ha*)】
=acrcos【36cos20°/(36+2*1)】=27°
基圆齿距:P b 左=Pb 右=πmcos α=3.14*5*cos 20°
=14.76mm
10. 机构运动简图
见附图2
11. 运动循环图
计算机械运动循环周期:
因为生产率Q=10瓶/min,所以周期T=60s/60=1s,此时定标构件对应分配轴转角=360° T 时间个执行构件的行程区段: 输送带区段:连续传动(0~360°)。
六工位盘区段:六工位盘的转动盒停歇,所占时间比:
K=(z-2)/(z+2)=(6-2)/(6+2)=1:2,所以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六工位盘1/3(120°)时间转动,2/3(240°)时间停歇。 1=1202=903=604=90°(下降)。
1=1202=903=604=90°
(上升)。 绘制运动循环图:
图11.1圆周式循环图
表11.1直线式循环图
12.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掌握了一些常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或简单机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提高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理论的能力,培养了分析和解决一般机械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对以后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我用了两周多的时间,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认真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才能够得心应手。
13. 参考资料
[1] 裘建新主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李小红 韦林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 孙桓 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