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中国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

不能忽视中国当代医学入文教育的实践功能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方木水徐吉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教育课程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的框架里编排,与医学人文相关的课程只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层面被强调。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年代,我国的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从无到有,权重不断增加,医学人文教育的文献研究不断积累,有的医科院校还成立了医学人文系,医学人文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我国各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更注重理论的探讨和知识的传授,而对医学人文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关注不够【l】。社会生活中医患关系和谐度未能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强化而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之一,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尚未明确。面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要注入经典的医学人文精神,还要与时俱进,契合国情,回归医患和谐。因此,有必要廓清当代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笔者从塑造医者人文品格、实现医学目的、促进社会和谐三个层面作一初探,以期抛砖引玉。

一塑造医者人文品格

(一)内化人文追求

学界关于医学人文教育“思考”、“养成”、“模式”不能说不多,医学人文学科和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努力不能说不大,与此相伴的医学人文现状却是:在一些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教师承担的只是课堂教学任务,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无人文要求,相当比率的医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学习人文课程…:在一些医疗机构,医学工作者见病不见人,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求助于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两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医学的人文取向,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隐身于市场经济阴影之内。

从随手可及的医学人文教育文献中可以看到,现今的医学人文教学极为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灌输,而对培养医者的自觉人文追求却乏善可陈,以至于混淆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不同概念IlJ,近乎把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替代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全部,这是我围现代医学人文教育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设立医者内化人文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了医者人文追求的内化,才能内在地高尚医者的人文品格,促进医者能动掌握和准确应用医学科学知识,为医者的职业生涯注入永不枯竭的人文精神源头。

实现医者人文追求的内化是医学院校成功人文教育和完整医学教育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医学人文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全程协作,既施言教、更重身教。医学人文教师的理论教学能清晰完整地建构医学生的人文知识体系,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操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默契配合是实现医者人文追求内化的必要条件。

(--)养成健全人格

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这后天获得的成分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人格后天获得成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个体行为方式的社会选择和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国民“健全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的目的无法背离教育的目的,要实现医学教育目的,养成健全人格就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健全人格的确立是认知(知)、情感(情)、意志(意)三方面平衡发展的结果。医者养成健全人格还有其医学专业工作的特殊意义。

医学专业工作需要较高的认知判断能力,如医学科研需要严密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临床医学活动也离不开创新的思维方式,医患交流更需要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贯穿始终的医学科普能力。临床工作者的职业意味着终生的奉献,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精神支撑,能明辨是非,能主动挣脱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造成的道德束缚,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价值追求。缺乏完整认知能力的医者不可能担当起社会要求的医学工作重任。

医学情感的起点就是对患者的同情心,对患者的同情心是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情感基础。健全人格的“隋”,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具有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情感体验能力,还要养成道德感、正义感,对祖国、85

对人民、对人类发展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具体职业表现为对患者的一往情深,形成对临床工作者价值、患者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健全人格的“意”要求临床工作者能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来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在患者抢救、疑难诊断和重大手术时,能够挑战自己的体力和意志,以满足临床工作者职业工作的人格要求。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力的临床工作者才能直面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各种挑战,使其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一个意志薄弱的l晦床工作者,在云蠲波诡的复杂病情面前就可能知难而退而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医学生,在繁重艰难的临床工作中,提高专业认知,丰润医学情感,练就坚强毅力,身体力行的为临床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提供生动具体的榜样。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要养成健全人格,离不开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

二、实现医学目的

医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14国专家共同拟就了四条医学目的[21:l、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治疗和看护有疾苦者,照料不能治愈者;4、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

实现第一条医学目的,是减少未病人群进入患病状态。预防损伤则包括预防医源性损伤和预防非医源性损伤。预防医源性损伤反映了医学对自身的警觉和对患者的责任,预防非医源性损伤则反映了医学对非患病者的人文情感,展示了医学的人文品格。

实现第二条医学目的,是医学的责任和价值所在,不仅需要医者掌握牛物医学知识,还需要临床工作者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知识,能够孕含深切和内醒的医学人文情怀。医学实践中,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一继发性抑郁、继发性焦虑等一屡见不鲜却常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心理疾病引起的生理痛苦感受常常表现为不同系统的神经官能症而难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只有应用新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一的l商床工作者才能得心应手地解除生理和心理夹杂的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痛苦。显而易见,新医学模式的学习和应用,离不开医学人文的哺育。因为,疾病对人的困扰,有时是病理机制为主,有时是心理机制为主,几乎没有毫无心理影响的纯粹病理机制的疾病过程;有时需要药物治疗,有时可自限性痊愈,不是每一个疾病个体都需要医学的物质性干预;常常是个体性发病,少数是群体性蔓延,群体性疾病的心理性作用更为复杂和影响广泛;患病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变化对其疾病的诊断、治疗、结局都能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的疾病处置,不同于对人以外的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疾病处置。医学的工作对象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科学特征,医学的双重科学特征决定了临床工作者的职业行为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烛照。

实现第三条医学目的,是医学对患可治愈和不可治愈疾病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原则,是医学工作者职业生涯中必须剔除任何前题和条件的工作常态,只有内化了人文追求的临床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病人”,竭尽全力为不同预后的疾病患者提供最优的医学服务。

实现第四条医学目的,要求医学工作者担负起避免人类个体早死和让不可避免的个体死亡远离恐惧的人道责任。避免早死是现代医学跨越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疾病”观,超越预防第一的“手段”观,直指延长寿命、改善质量的生命观,从“敬畏生命”到“敬爱生命”。其内在动力是医学人文的理智和自觉。现代医学己清醒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健康、避免早死的基本内容。让人民大众知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个医学工作者都应该广为宣传的工作义务和人文责任;追求安祥死亡则要求医学工作者为患者解除死亡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既告生者“向死而生”13】,也为死者死而有尊。只有崇尚医学人文精神的临床医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命质量,生死两兼顾”13】,让医学人文关怀深情地笼罩在生命“休止符”的前前后后。

这四条医学目的,不仅出于生物医学的考虑,还融入了医学人文的思考;不仅注视疾病个体的医学需要,还放眼社会群体的医学追求;不仅闪耀着真、善、美的医学人文光芒,还折射出睿智的哲学光采。

能实现全部医学目的的医学教育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医学教育,要实现完整的医学教育不能缺失医学人文教育。要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离不开医学人文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

三促进社会和谐

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其中心环节毫无疑问是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自然的能动构成,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

发展的根本前提。医患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医者自觉内化人文追求,主动构建医学人文精神,实现自身的精神和谐,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医者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面旗帜下,全心全意地为患者解除生理和心理痛苦,恢复患者的身心和谐,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性化过程;医者和患者携手共舞于人类健康大舞台,是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里最优美、最祥和的人文节目。只有成功地挖掘和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才能充分地实现医学的普世价值,才能人性地展示医患的天然和谐。

医患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构成和重要体现。人类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医患关系是最为单纯,最易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医患关系只有跨越社会的界别,超脱政治的界限,冲破等级的界桩;医患和谐才能共沐医学的风雨,同享医学的阳光。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人的健康是人本之根,和谐的医患关系可能也应该是和谐社会里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可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当代中国,随着社会急剧转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出现,天然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扭曲和裂痕。

医学工作者作为构成医患关系的主导方,整体上是含辛茹苦、兢兢业业。因为,职业的压力和风险时时都在拷问着他们的人文和心理取向;职业的道德和良心时时都在铺排着他们的价值和品格展场。在SARS流行的时期,医学工作者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前仆后继的战斗在SARS最前线,为多元的社会追求树立了崇高的人文标杆,为恐慌的社会心理编织了和谐的人性彩霞。但是,变幻多端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经济文化生活也在刺激着医者那与人类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神经,浸润着医者那与人类精神走向类似的心灵。医疗队伍中的红包现象、回扣行为,冷漠表情,失职过错已构成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振幅不小的“不谐和音程”。

要让融洽的医患关系构成和谐社会主旋律的优美‘‘伴奏”,除了法律和道德的“重音”,让成功的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者的人文素质,是化解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前奏”。内化了人文追求的医学工作者必然会回避羞耻般地抵制以医谋私行为,养成了健康人格的医学工作者一定会工蜂采蜜似地吸取最新医学知识为患者服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至少可定位于塑造医者人文品格,实现医学目的,促进社会和谐三个层面。当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得以展示和实现时,医者的人文素质将得以持续提高,共同价值取向的医患关系将同归亲近和谐,实现人类医学目的将得到可靠保证,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将绽放医学人文的传统善良和现代美丽,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将不断丰富全人类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外延。87

不能忽视中国当代医学入文教育的实践功能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方木水徐吉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教育课程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的框架里编排,与医学人文相关的课程只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层面被强调。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年代,我国的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从无到有,权重不断增加,医学人文教育的文献研究不断积累,有的医科院校还成立了医学人文系,医学人文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我国各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更注重理论的探讨和知识的传授,而对医学人文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关注不够【l】。社会生活中医患关系和谐度未能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强化而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之一,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尚未明确。面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要注入经典的医学人文精神,还要与时俱进,契合国情,回归医患和谐。因此,有必要廓清当代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笔者从塑造医者人文品格、实现医学目的、促进社会和谐三个层面作一初探,以期抛砖引玉。

一塑造医者人文品格

(一)内化人文追求

学界关于医学人文教育“思考”、“养成”、“模式”不能说不多,医学人文学科和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努力不能说不大,与此相伴的医学人文现状却是:在一些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教师承担的只是课堂教学任务,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无人文要求,相当比率的医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学习人文课程…:在一些医疗机构,医学工作者见病不见人,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求助于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两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医学的人文取向,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隐身于市场经济阴影之内。

从随手可及的医学人文教育文献中可以看到,现今的医学人文教学极为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灌输,而对培养医者的自觉人文追求却乏善可陈,以至于混淆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不同概念IlJ,近乎把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替代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全部,这是我围现代医学人文教育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设立医者内化人文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了医者人文追求的内化,才能内在地高尚医者的人文品格,促进医者能动掌握和准确应用医学科学知识,为医者的职业生涯注入永不枯竭的人文精神源头。

实现医者人文追求的内化是医学院校成功人文教育和完整医学教育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医学人文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全程协作,既施言教、更重身教。医学人文教师的理论教学能清晰完整地建构医学生的人文知识体系,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操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默契配合是实现医者人文追求内化的必要条件。

(--)养成健全人格

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这后天获得的成分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人格后天获得成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个体行为方式的社会选择和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国民“健全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的目的无法背离教育的目的,要实现医学教育目的,养成健全人格就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健全人格的确立是认知(知)、情感(情)、意志(意)三方面平衡发展的结果。医者养成健全人格还有其医学专业工作的特殊意义。

医学专业工作需要较高的认知判断能力,如医学科研需要严密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临床医学活动也离不开创新的思维方式,医患交流更需要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贯穿始终的医学科普能力。临床工作者的职业意味着终生的奉献,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精神支撑,能明辨是非,能主动挣脱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造成的道德束缚,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价值追求。缺乏完整认知能力的医者不可能担当起社会要求的医学工作重任。

医学情感的起点就是对患者的同情心,对患者的同情心是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情感基础。健全人格的“隋”,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具有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情感体验能力,还要养成道德感、正义感,对祖国、85

对人民、对人类发展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具体职业表现为对患者的一往情深,形成对临床工作者价值、患者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健全人格的“意”要求临床工作者能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来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在患者抢救、疑难诊断和重大手术时,能够挑战自己的体力和意志,以满足临床工作者职业工作的人格要求。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力的临床工作者才能直面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各种挑战,使其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一个意志薄弱的l晦床工作者,在云蠲波诡的复杂病情面前就可能知难而退而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医学生,在繁重艰难的临床工作中,提高专业认知,丰润医学情感,练就坚强毅力,身体力行的为临床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提供生动具体的榜样。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要养成健全人格,离不开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

二、实现医学目的

医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14国专家共同拟就了四条医学目的[21:l、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治疗和看护有疾苦者,照料不能治愈者;4、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

实现第一条医学目的,是减少未病人群进入患病状态。预防损伤则包括预防医源性损伤和预防非医源性损伤。预防医源性损伤反映了医学对自身的警觉和对患者的责任,预防非医源性损伤则反映了医学对非患病者的人文情感,展示了医学的人文品格。

实现第二条医学目的,是医学的责任和价值所在,不仅需要医者掌握牛物医学知识,还需要临床工作者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知识,能够孕含深切和内醒的医学人文情怀。医学实践中,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一继发性抑郁、继发性焦虑等一屡见不鲜却常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心理疾病引起的生理痛苦感受常常表现为不同系统的神经官能症而难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只有应用新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一的l商床工作者才能得心应手地解除生理和心理夹杂的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痛苦。显而易见,新医学模式的学习和应用,离不开医学人文的哺育。因为,疾病对人的困扰,有时是病理机制为主,有时是心理机制为主,几乎没有毫无心理影响的纯粹病理机制的疾病过程;有时需要药物治疗,有时可自限性痊愈,不是每一个疾病个体都需要医学的物质性干预;常常是个体性发病,少数是群体性蔓延,群体性疾病的心理性作用更为复杂和影响广泛;患病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变化对其疾病的诊断、治疗、结局都能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的疾病处置,不同于对人以外的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疾病处置。医学的工作对象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科学特征,医学的双重科学特征决定了临床工作者的职业行为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烛照。

实现第三条医学目的,是医学对患可治愈和不可治愈疾病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原则,是医学工作者职业生涯中必须剔除任何前题和条件的工作常态,只有内化了人文追求的临床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病人”,竭尽全力为不同预后的疾病患者提供最优的医学服务。

实现第四条医学目的,要求医学工作者担负起避免人类个体早死和让不可避免的个体死亡远离恐惧的人道责任。避免早死是现代医学跨越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疾病”观,超越预防第一的“手段”观,直指延长寿命、改善质量的生命观,从“敬畏生命”到“敬爱生命”。其内在动力是医学人文的理智和自觉。现代医学己清醒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健康、避免早死的基本内容。让人民大众知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个医学工作者都应该广为宣传的工作义务和人文责任;追求安祥死亡则要求医学工作者为患者解除死亡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既告生者“向死而生”13】,也为死者死而有尊。只有崇尚医学人文精神的临床医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命质量,生死两兼顾”13】,让医学人文关怀深情地笼罩在生命“休止符”的前前后后。

这四条医学目的,不仅出于生物医学的考虑,还融入了医学人文的思考;不仅注视疾病个体的医学需要,还放眼社会群体的医学追求;不仅闪耀着真、善、美的医学人文光芒,还折射出睿智的哲学光采。

能实现全部医学目的的医学教育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医学教育,要实现完整的医学教育不能缺失医学人文教育。要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离不开医学人文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

三促进社会和谐

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其中心环节毫无疑问是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自然的能动构成,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

发展的根本前提。医患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医者自觉内化人文追求,主动构建医学人文精神,实现自身的精神和谐,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医者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面旗帜下,全心全意地为患者解除生理和心理痛苦,恢复患者的身心和谐,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性化过程;医者和患者携手共舞于人类健康大舞台,是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里最优美、最祥和的人文节目。只有成功地挖掘和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才能充分地实现医学的普世价值,才能人性地展示医患的天然和谐。

医患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构成和重要体现。人类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医患关系是最为单纯,最易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医患关系只有跨越社会的界别,超脱政治的界限,冲破等级的界桩;医患和谐才能共沐医学的风雨,同享医学的阳光。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人的健康是人本之根,和谐的医患关系可能也应该是和谐社会里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可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当代中国,随着社会急剧转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出现,天然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扭曲和裂痕。

医学工作者作为构成医患关系的主导方,整体上是含辛茹苦、兢兢业业。因为,职业的压力和风险时时都在拷问着他们的人文和心理取向;职业的道德和良心时时都在铺排着他们的价值和品格展场。在SARS流行的时期,医学工作者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前仆后继的战斗在SARS最前线,为多元的社会追求树立了崇高的人文标杆,为恐慌的社会心理编织了和谐的人性彩霞。但是,变幻多端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经济文化生活也在刺激着医者那与人类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神经,浸润着医者那与人类精神走向类似的心灵。医疗队伍中的红包现象、回扣行为,冷漠表情,失职过错已构成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振幅不小的“不谐和音程”。

要让融洽的医患关系构成和谐社会主旋律的优美‘‘伴奏”,除了法律和道德的“重音”,让成功的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者的人文素质,是化解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前奏”。内化了人文追求的医学工作者必然会回避羞耻般地抵制以医谋私行为,养成了健康人格的医学工作者一定会工蜂采蜜似地吸取最新医学知识为患者服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至少可定位于塑造医者人文品格,实现医学目的,促进社会和谐三个层面。当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功能得以展示和实现时,医者的人文素质将得以持续提高,共同价值取向的医患关系将同归亲近和谐,实现人类医学目的将得到可靠保证,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将绽放医学人文的传统善良和现代美丽,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将不断丰富全人类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外延。87


相关文章

  •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 2009年12月第6卷第36期 ・现代护理・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徐宝霞1.张廷干, (1.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灌云222200:2.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临终不是消极等待死亡,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 ...查看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安全与环境学报 工业安全与环保 消防科学与技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财经科学 财经论丛 财经问题研究 财经研究 财政监督 财政研究 当代财经 涉外税务 税务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税务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测绘科学 ...查看


  •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毕业论文网 lW54 医学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医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中,医学和人文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 ...查看


  • 浅谈如何提升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 浅谈如何提升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罗爱静 陈亚南 许泽华 肖睿 [摘 要] 新形势下,人文与科技已成为医学发展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医学科技是为实现医学人文目的而服务,而衡量医学人文目的是否达到的唯一标准是人的幸福.本文阐述了人文素养 ...查看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全)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 ...查看


  •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什么是医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
  • 6.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什么是医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 一 .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model ),原指依照原物或计划中的事物的规律和法则建立的关于结构形式与规范的描述.在这里可认为是科学研究中模型化原 ...查看


  • 中文核心期刊2004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004年版)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经济 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自然科学 第五编医药.卫生 第六编农业科学 第七编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 ...查看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整理时间:2011-10-11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 ...查看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简明目录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