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听课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俗称。每一位学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听课中长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学生都“会”听课,更不意味着每位同学都拥有高效的课堂。笔者在此就如何听课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提高课堂效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明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99-01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听课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俗称。每一位学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听课中长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学生都“会”听课,更不意味着每位同学都拥有高效的课堂。笔者在此就如何听课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提高课堂效益有所帮助。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你预习了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拿今天的话讲,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听课也应如此。学生如若没有经必要的预习就仓促进入课堂,对课堂内容脑中茫然、心中无底,就如同打一次没有充分准备的战争,胜算自然不大。因此,听课绝对是“功夫在课外”的活动:预习的程度与状况直接关系着听课的质量与课堂的效益。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进入课堂之前,至少明确两点。 一是熟悉课堂教学的大致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课堂流程,在一块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大概知道接下去要学的内容,如同进入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之中,学生的思维就不易“迷路”和“脱轨”,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二是明确教学内容的难点所在。通过预习,由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作出初步的判断,明确哪些内容对自己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从而促使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对这些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警觉,不仅能使自己的思维保持在亢奋状态,不致走神,更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突破难点。 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重视课前两分钟 我们很多同学的课是从上课铃响开始的。其实,笔者以为,正式上课铃响前的两分钟,这节课就已正式开始了。我们必须对课前两分钟予以足够的重视,用这宝贵的两分钟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最完美的起跑。 一是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找到并整理好与本节课有关的课本、参考书、笔记本等,如果是练习或试卷的讲评课,则需要准备好所讲的练习与试卷,绝对要避免上课伊始就手忙脚乱东翻西找的现象。我们知道“砻糠搓绳起头难”,一节课的开头往往是很重要的,没有了良好的开端,也许就很难有圆满的结局。二是做好情绪上的准备:坐在位置上使自己的心绪保持平静,使自己能够一下子就能随着老师的节奏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来。如果是刚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或者上节课是体育课,刚进行了剧烈运动的同学,则可通过做几个深呼吸来平复情绪;尽量少说话,避免大声说话也很重要。三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用上课铃响前的最后一些时间,快速地浏览一下教材内容,形成(如果此前未有预习)或强化(如果此前已有预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印象,可以在听课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听课是一种能力 当然,高效地参与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但我们有些同学却简单地把此当作了听课的全部。其实,听课仅有专心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但“精神并不是万能的”。听课虽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但听课更需能力,而且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以为以下几种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有效记录的能力。记课堂笔记是听课中应有的基本活动之一。但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并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有效记录更无从谈起。也有同学虽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但却处理不好记与听的关系,记的时候会忘了听讲,听的时候又会忘了记录。这种听与记不相协调的课堂笔记无疑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不记也罢。只有当我们能在听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作记录而不影响听的时候,我们的记录能力才算到家了,当然也只有这种记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听课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听课的效益。二是捕捉信息的能力。有些同学作笔记,只会简单地照搬老师的板书:老师写什么,自己记什么;老师不写,自己就不记。这其实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同学在听课过程中不会主动捕捉有效信息的问题。信息的捕捉对课堂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学们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关键词、句加以适当的记录,无疑会增进自己对整堂课的结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善于捕捉问题信息,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无疑会给自己的课后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等等。 四、下课绝不是结束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同学:听课的效益是高的,课后的作业也能比较高好的完成,但到考试时成绩却总是出不来。原因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没有及时的复习。遗忘是学习的天敌,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免地经历着遗忘。由于没有及时的复习,听课过程中业已掌握的知识也会遗忘;再高的课堂效益,也经不住遗忘的侵蚀。 俄国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告诫我们:“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遗忘规律。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遗忘规律,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如下图所示:它的纵坐标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横坐标代表回忆时间间隔。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即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的。二是及时安排复习。要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务必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就安排复习、加强记忆。具体而言,上午上课的内容在下午上课之前就要抽时间进行复习;下午上课的内容,则须在傍晚或者晚上抽时间安排复习。当然,复习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多重复多次。要切实落到实处。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听课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俗称。每一位学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听课中长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学生都“会”听课,更不意味着每位同学都拥有高效的课堂。笔者在此就如何听课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提高课堂效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明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99-01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听课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俗称。每一位学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听课中长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学生都“会”听课,更不意味着每位同学都拥有高效的课堂。笔者在此就如何听课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提高课堂效益有所帮助。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你预习了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拿今天的话讲,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听课也应如此。学生如若没有经必要的预习就仓促进入课堂,对课堂内容脑中茫然、心中无底,就如同打一次没有充分准备的战争,胜算自然不大。因此,听课绝对是“功夫在课外”的活动:预习的程度与状况直接关系着听课的质量与课堂的效益。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进入课堂之前,至少明确两点。 一是熟悉课堂教学的大致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课堂流程,在一块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大概知道接下去要学的内容,如同进入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之中,学生的思维就不易“迷路”和“脱轨”,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二是明确教学内容的难点所在。通过预习,由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作出初步的判断,明确哪些内容对自己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从而促使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对这些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警觉,不仅能使自己的思维保持在亢奋状态,不致走神,更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突破难点。 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重视课前两分钟 我们很多同学的课是从上课铃响开始的。其实,笔者以为,正式上课铃响前的两分钟,这节课就已正式开始了。我们必须对课前两分钟予以足够的重视,用这宝贵的两分钟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最完美的起跑。 一是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找到并整理好与本节课有关的课本、参考书、笔记本等,如果是练习或试卷的讲评课,则需要准备好所讲的练习与试卷,绝对要避免上课伊始就手忙脚乱东翻西找的现象。我们知道“砻糠搓绳起头难”,一节课的开头往往是很重要的,没有了良好的开端,也许就很难有圆满的结局。二是做好情绪上的准备:坐在位置上使自己的心绪保持平静,使自己能够一下子就能随着老师的节奏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来。如果是刚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或者上节课是体育课,刚进行了剧烈运动的同学,则可通过做几个深呼吸来平复情绪;尽量少说话,避免大声说话也很重要。三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用上课铃响前的最后一些时间,快速地浏览一下教材内容,形成(如果此前未有预习)或强化(如果此前已有预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印象,可以在听课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听课是一种能力 当然,高效地参与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但我们有些同学却简单地把此当作了听课的全部。其实,听课仅有专心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但“精神并不是万能的”。听课虽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但听课更需能力,而且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以为以下几种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有效记录的能力。记课堂笔记是听课中应有的基本活动之一。但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并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有效记录更无从谈起。也有同学虽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但却处理不好记与听的关系,记的时候会忘了听讲,听的时候又会忘了记录。这种听与记不相协调的课堂笔记无疑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不记也罢。只有当我们能在听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作记录而不影响听的时候,我们的记录能力才算到家了,当然也只有这种记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听课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听课的效益。二是捕捉信息的能力。有些同学作笔记,只会简单地照搬老师的板书:老师写什么,自己记什么;老师不写,自己就不记。这其实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同学在听课过程中不会主动捕捉有效信息的问题。信息的捕捉对课堂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学们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关键词、句加以适当的记录,无疑会增进自己对整堂课的结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善于捕捉问题信息,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无疑会给自己的课后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等等。 四、下课绝不是结束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同学:听课的效益是高的,课后的作业也能比较高好的完成,但到考试时成绩却总是出不来。原因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没有及时的复习。遗忘是学习的天敌,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免地经历着遗忘。由于没有及时的复习,听课过程中业已掌握的知识也会遗忘;再高的课堂效益,也经不住遗忘的侵蚀。 俄国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告诫我们:“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遗忘规律。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遗忘规律,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如下图所示:它的纵坐标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横坐标代表回忆时间间隔。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即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的。二是及时安排复习。要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务必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就安排复习、加强记忆。具体而言,上午上课的内容在下午上课之前就要抽时间进行复习;下午上课的内容,则须在傍晚或者晚上抽时间安排复习。当然,复习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多重复多次。要切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