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工 程 重 点监 控要 点及 预 控
1. 土方工程
.1.1 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 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 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 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 ,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 ,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 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 ,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 .1.4 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 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 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 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 )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于6%的土、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膨胀土、淤泥质土、冻结土等。回填土的干土颗粒不应较大,较多,否则受水浸湿,沉陷大。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土料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置于下层。不宜将各种土混在一起使用。 b )基槽清理
回填前应将基槽中的木屑、建筑垃圾、松土等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并防止地面水流入。 c )基础保护
回填应在基础具有一定强度下进行,并在两侧同时夯填,高差不应超过300mm ,以免挤动基础造成基础松散和轴线位移,影响基础结构受力性能。如遇暖气沟或室外回填土高差较大的外墙等单侧夯填土时,应将不回填一侧同步加侧支撑。 d )夯填要求
回填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动力打夯机械,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 ,每层压实遍数,采用平碾时为6—8遍,采用蛙式打夯机为3—4遍。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 ,夯打要求一夯压半夯,每层夯打3—4遍。采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回填石料时,为保证夯实,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填厚度的2/3。
2. 砌体工程
1.砌体施工
a )加强对砌筑砂浆拌和的检查
1) 应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根据审定的砂浆配合比进行生产,计量要准确。塑化材料
的掺量对水泥混合砂浆强度影响很大,计量时一定要加以特别注意。
2) 督促承包单位使用机械拌和砂浆。拌和时应注意投料顺序,保证块状的塑化材料
能拌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 ,掺用微沫剂时,应适当延长。
3) 检查、测定拌出砂浆的质量。砂浆的稠度应满足不同种类砌体的具体要求;保水
性要好,分层度不宜大于2厘米;发现砂浆和易性差,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时,应仔细分析原因。
b )砂浆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其离析。搅出的砂浆应及时使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分别在3h 和4h 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相应缩短1h 。灰槽中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隔日的砂浆不能再使用。 c )检查砌砖的现场准备工作
1) 检查和审核承包单位测设的墙体平面尺寸和标高,以及皮数杆设立情况; 2) 检查基底的清理情况,砂浆、杂物等要清理干净。基底若为垫层或砖砌体,应事
先浇水湿润。
3) 特别要核对门口、窗口等与砖缝的对应情况。
4) 烧结普通砖砖在砌筑前一天就应浇水湿润,砖含水率控制在10%--15%,严禁干砖
上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不用浇水,天气炎热条件下可喷水湿润; 5) 检查施工单位砌体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 )砌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巡视
1) 检查工人砌墙的砌筑形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按皮数杆拉线控制砖层水平;
内外墙砖应相互咬搓,不允许出现竖向通缝;若留直槎,必须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并应检查拉结钢筋长度、间距以及拉结筋部位砂浆的饱满程度。
2) 检查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灰缝一般为10mm ,不小于8mm ,也
不应大于12mm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内砂浆应饱满(对外墙必须达到此要求, 否则, 雨水渗到墙内壁, 将使墙饰面发霉).
3) 检查砌体中的预埋件、预留洞以及配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埋于砌体中的木砖
要做好防腐处理。木砖的数量,应按图纸或有关规定设置。
4) 督促承包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内外墙要同步砌筑,尽量不留槎。当要留槎时,留
槎的部位、形式,必须事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接槎时,接槎处必须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5) 按照当地质监站要求,本工程拉结钢筋采用预埋焊接的方式,不得采用化学植筋
方法施工;
6)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不宜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小于砌块厚度的范围可用混凝土
浇筑施工。
7)砌体工程的一般允许偏差:
.3 钢筋工程
.3.1 钢筋工程的预控
1) 外观检查要求
2) 建筑用钢一般不作化学分析,但如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
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或者无出厂证明,钢种钢号不明时,或者是有焊接要求的进口钢筋时,仍应进行化学分析。
3.2 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过程控制
a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干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锈的钢筋不能使用。 b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有关规定。 c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
d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规定。
e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f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 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 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同一截面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面积50%。
2) 配双层筋楼板、天面板按同一截面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面积
25%。
3)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
处。
g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2) 板和墙的冷轧带肋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
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3) 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
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 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
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对圆形柱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平面的夹角不得小于45°。 5) 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h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
大弯矩处;
2) 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 直径不大于12mm 的受压I 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
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
i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mm )
j )直螺纹接头施工现场检验及验收。
1) 该工程柱子竖向钢筋连接主要使用直螺纹接头,该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供有效形式检验报告。
2) 连接钢筋时,应检查连接套出厂合格正。钢筋直螺纹加工的检验记录。 3)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工艺检验。
.4 模板工程
4.1 控制措施与方法: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 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长的1/1000~3/1000。 d )现浇高层建筑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
e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mm )
f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g )模板安装的检查方法:轴线位移,截面尺寸等可用尺量检查;标高用水准仪或拉线检
查;每层垂直度用2m 托线板检查;表面平整度用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1)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5 混凝土工程
.5.1 混凝土的施工
a )混凝土搅拌须保证原材料称量准确,偏差满足下表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
b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措施。对干燥的
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正确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
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接缝应严密,若接缝宽超过2.5mm ,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 检查模板安装是否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且浇捣
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4)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并按规定使用振动器。
5) 在重新开始浇混凝土前应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
泥沙、木屑。
6)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小直径钢筋,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安全排除后才移动。
1)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c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
d )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 ;
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四分之三处;
2) 垂直施工缝,其与地脚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 ,且不得小于螺栓
直径的5倍。
e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
于1.0;
2) 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3) 垂直施工缝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 ,
在台阶式施工缝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
4)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
其表面抹10~15mm厚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f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持湿润;
2) 采用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对掺加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
凝土,不得少于14d
.5.3 混凝土质量检查
a )混凝土表面缺陷面积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
泥砂浆抹平,施工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b )出现蜂窝、露石和露筋的部位应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
钢丝刷或加压水先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6 屋面工程
6.1 屋面保温、防水工程
2. 质量监理程序
a )原材料检验:对防水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要进行质量预控,要有出厂产品
合格证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1) 坡度控制要点:建筑屋面必须有准确坡度,否则因排水不畅,易造成积水,浸泡防水
层,加速其老化而造成渗漏。防水施工前要检查排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必须检查天沟、水落口、地漏、伸出屋面管道周围及自由排水的檐口等的坡度。
2) 平整度控制要点:找平层的平整度对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影响很大。找平层不平整,
粘结剂涂抹不均匀就影响卷材铺贴质量,对深层涂料的施工影响更大,易造成涂层厚薄不均,削弱防水能力。用2米靠尺检查平整度,最大空隙不超过5mm ,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且必须顺坡度变化,不能产生逆坡。
a )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
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
b )找平层宜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应留设在板端缝处,其纵横缝的最大间
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 ;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 。 c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且整齐平顺。 d )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平整、压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沥青砂
浆找平层不得有拌合不匀、蜂窝现象。
e )找平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f )找平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
.6.3 屋面保温层
1) 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
2) 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
3) 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a )保温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松散保温材料和整体现浇保温层为+10%,-5%;板状保温材
料为±5%,且不得大于4mm 。
6.4 卷材防水层
a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沥青防水卷材。
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b )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采用卷材作防水层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应密封严密。 c )铺设屋面隔汽层和防水层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
d )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将lm2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 后掀开
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
e )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
2) 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3)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4) 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f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时,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各种卷材搭接宽度
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g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2) 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cm
h )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
.7门窗工程
.7.1门窗、栏杆安装
a) 平开防火门应设闭门器,双扇平开防火门应安装闭门器和顺序器;常开防火门须设信号控制关闭和反馈;
b) 内门及门框均为成品钢木门、框;一层窗外设防盗护栏;
8 地面工程
.8.1 施工质量预控
a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
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b )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
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 518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进场应具有检测报告。
c )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d )厕浴间和有防滑耍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e )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
面
f )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规范规定的质量标
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 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 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g )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 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
2) 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
3) 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层(各构造层) 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
时间不得少于24h ;
4) 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 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
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11.2 基层铺设
a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
填土。
b )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c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l00mm 。
d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 至不松动为止。 e )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
的2/3。
f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
量缺陷。
g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h )垫层应分层压(夯) 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
i )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 不应采用风化、酥松、
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
.11.3 板块面层铺设
a )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
b )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c )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
d )板块的铺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避免出现板块小于 1/4边长的边角料。
e )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
f )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g )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l0mm ;防滑条顺直。
h )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i )大理石、花岗石面层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石(或碎拼大理石、碎拼花岗石) 板材应在结合层上铺设
j )板材有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有缺陷时应予剔除,品种不同的板材不得混杂使用;在铺设前,应根据石材的颜色、花纹、图案、纹理等按设计要求,试拼编号。
k )铺设大理石、花岗石面层前,板材应浸湿、晾干;结合层与板材应分段同时铺设。 l )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
m )块石面层结合层铺设厚度:砂垫层不应小于60
.12装饰工程
.12.1 施工质量监理措施
a )检查处理基层残余砂浆、灰尘、基层面必须充分淋水湮透(一般在抹灰前一天进行,
一天浇三遍);
b )基层垂直度、平整度较差,粉刷厚度局部应与分层衬平(每遍厚度为7—9mm )。c )注意巡视成活后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部位联系处理。
d) 施工时,不能在冻结基层
建 筑 工 程 重 点监 控要 点及 预 控
1. 土方工程
.1.1 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 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 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 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 ,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 ,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 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 ,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 .1.4 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 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 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 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 )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于6%的土、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膨胀土、淤泥质土、冻结土等。回填土的干土颗粒不应较大,较多,否则受水浸湿,沉陷大。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土料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置于下层。不宜将各种土混在一起使用。 b )基槽清理
回填前应将基槽中的木屑、建筑垃圾、松土等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并防止地面水流入。 c )基础保护
回填应在基础具有一定强度下进行,并在两侧同时夯填,高差不应超过300mm ,以免挤动基础造成基础松散和轴线位移,影响基础结构受力性能。如遇暖气沟或室外回填土高差较大的外墙等单侧夯填土时,应将不回填一侧同步加侧支撑。 d )夯填要求
回填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动力打夯机械,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 ,每层压实遍数,采用平碾时为6—8遍,采用蛙式打夯机为3—4遍。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 ,夯打要求一夯压半夯,每层夯打3—4遍。采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回填石料时,为保证夯实,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填厚度的2/3。
2. 砌体工程
1.砌体施工
a )加强对砌筑砂浆拌和的检查
1) 应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根据审定的砂浆配合比进行生产,计量要准确。塑化材料
的掺量对水泥混合砂浆强度影响很大,计量时一定要加以特别注意。
2) 督促承包单位使用机械拌和砂浆。拌和时应注意投料顺序,保证块状的塑化材料
能拌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 ,掺用微沫剂时,应适当延长。
3) 检查、测定拌出砂浆的质量。砂浆的稠度应满足不同种类砌体的具体要求;保水
性要好,分层度不宜大于2厘米;发现砂浆和易性差,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时,应仔细分析原因。
b )砂浆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其离析。搅出的砂浆应及时使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分别在3h 和4h 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相应缩短1h 。灰槽中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隔日的砂浆不能再使用。 c )检查砌砖的现场准备工作
1) 检查和审核承包单位测设的墙体平面尺寸和标高,以及皮数杆设立情况; 2) 检查基底的清理情况,砂浆、杂物等要清理干净。基底若为垫层或砖砌体,应事
先浇水湿润。
3) 特别要核对门口、窗口等与砖缝的对应情况。
4) 烧结普通砖砖在砌筑前一天就应浇水湿润,砖含水率控制在10%--15%,严禁干砖
上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不用浇水,天气炎热条件下可喷水湿润; 5) 检查施工单位砌体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 )砌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巡视
1) 检查工人砌墙的砌筑形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按皮数杆拉线控制砖层水平;
内外墙砖应相互咬搓,不允许出现竖向通缝;若留直槎,必须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并应检查拉结钢筋长度、间距以及拉结筋部位砂浆的饱满程度。
2) 检查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灰缝一般为10mm ,不小于8mm ,也
不应大于12mm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内砂浆应饱满(对外墙必须达到此要求, 否则, 雨水渗到墙内壁, 将使墙饰面发霉).
3) 检查砌体中的预埋件、预留洞以及配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埋于砌体中的木砖
要做好防腐处理。木砖的数量,应按图纸或有关规定设置。
4) 督促承包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内外墙要同步砌筑,尽量不留槎。当要留槎时,留
槎的部位、形式,必须事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接槎时,接槎处必须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5) 按照当地质监站要求,本工程拉结钢筋采用预埋焊接的方式,不得采用化学植筋
方法施工;
6)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不宜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小于砌块厚度的范围可用混凝土
浇筑施工。
7)砌体工程的一般允许偏差:
.3 钢筋工程
.3.1 钢筋工程的预控
1) 外观检查要求
2) 建筑用钢一般不作化学分析,但如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
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或者无出厂证明,钢种钢号不明时,或者是有焊接要求的进口钢筋时,仍应进行化学分析。
3.2 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过程控制
a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干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锈的钢筋不能使用。 b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有关规定。 c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
d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规定。
e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f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 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 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同一截面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面积50%。
2) 配双层筋楼板、天面板按同一截面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面积
25%。
3)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
处。
g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2) 板和墙的冷轧带肋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
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3) 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
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 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
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对圆形柱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平面的夹角不得小于45°。 5) 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h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
大弯矩处;
2) 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 直径不大于12mm 的受压I 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
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
i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mm )
j )直螺纹接头施工现场检验及验收。
1) 该工程柱子竖向钢筋连接主要使用直螺纹接头,该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供有效形式检验报告。
2) 连接钢筋时,应检查连接套出厂合格正。钢筋直螺纹加工的检验记录。 3)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工艺检验。
.4 模板工程
4.1 控制措施与方法: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 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长的1/1000~3/1000。 d )现浇高层建筑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
e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mm )
f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 )
g )模板安装的检查方法:轴线位移,截面尺寸等可用尺量检查;标高用水准仪或拉线检
查;每层垂直度用2m 托线板检查;表面平整度用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1)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5 混凝土工程
.5.1 混凝土的施工
a )混凝土搅拌须保证原材料称量准确,偏差满足下表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
b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措施。对干燥的
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正确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
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接缝应严密,若接缝宽超过2.5mm ,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 检查模板安装是否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且浇捣
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4)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并按规定使用振动器。
5) 在重新开始浇混凝土前应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
泥沙、木屑。
6)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小直径钢筋,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安全排除后才移动。
1)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c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
d )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 ;
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四分之三处;
2) 垂直施工缝,其与地脚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 ,且不得小于螺栓
直径的5倍。
e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
于1.0;
2) 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3) 垂直施工缝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 ,
在台阶式施工缝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
4)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
其表面抹10~15mm厚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f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持湿润;
2) 采用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对掺加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
凝土,不得少于14d
.5.3 混凝土质量检查
a )混凝土表面缺陷面积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
泥砂浆抹平,施工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b )出现蜂窝、露石和露筋的部位应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
钢丝刷或加压水先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6 屋面工程
6.1 屋面保温、防水工程
2. 质量监理程序
a )原材料检验:对防水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要进行质量预控,要有出厂产品
合格证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1) 坡度控制要点:建筑屋面必须有准确坡度,否则因排水不畅,易造成积水,浸泡防水
层,加速其老化而造成渗漏。防水施工前要检查排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必须检查天沟、水落口、地漏、伸出屋面管道周围及自由排水的檐口等的坡度。
2) 平整度控制要点:找平层的平整度对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影响很大。找平层不平整,
粘结剂涂抹不均匀就影响卷材铺贴质量,对深层涂料的施工影响更大,易造成涂层厚薄不均,削弱防水能力。用2米靠尺检查平整度,最大空隙不超过5mm ,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且必须顺坡度变化,不能产生逆坡。
a )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
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
b )找平层宜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应留设在板端缝处,其纵横缝的最大间
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 ;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 。 c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且整齐平顺。 d )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平整、压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沥青砂
浆找平层不得有拌合不匀、蜂窝现象。
e )找平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f )找平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
.6.3 屋面保温层
1) 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
2) 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
3) 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a )保温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松散保温材料和整体现浇保温层为+10%,-5%;板状保温材
料为±5%,且不得大于4mm 。
6.4 卷材防水层
a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沥青防水卷材。
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b )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采用卷材作防水层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应密封严密。 c )铺设屋面隔汽层和防水层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
d )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将lm2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 后掀开
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
e )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
2) 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3)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4) 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f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时,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各种卷材搭接宽度
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g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2) 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cm
h )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
.7门窗工程
.7.1门窗、栏杆安装
a) 平开防火门应设闭门器,双扇平开防火门应安装闭门器和顺序器;常开防火门须设信号控制关闭和反馈;
b) 内门及门框均为成品钢木门、框;一层窗外设防盗护栏;
8 地面工程
.8.1 施工质量预控
a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
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b )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
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 518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进场应具有检测报告。
c )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d )厕浴间和有防滑耍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e )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
面
f )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规范规定的质量标
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 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 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g )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 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
2) 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
3) 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层(各构造层) 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
时间不得少于24h ;
4) 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 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
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11.2 基层铺设
a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
填土。
b )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c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l00mm 。
d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 至不松动为止。 e )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
的2/3。
f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
量缺陷。
g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h )垫层应分层压(夯) 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
i )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 不应采用风化、酥松、
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
.11.3 板块面层铺设
a )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
b )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c )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
d )板块的铺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避免出现板块小于 1/4边长的边角料。
e )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
f )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g )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l0mm ;防滑条顺直。
h )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i )大理石、花岗石面层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石(或碎拼大理石、碎拼花岗石) 板材应在结合层上铺设
j )板材有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有缺陷时应予剔除,品种不同的板材不得混杂使用;在铺设前,应根据石材的颜色、花纹、图案、纹理等按设计要求,试拼编号。
k )铺设大理石、花岗石面层前,板材应浸湿、晾干;结合层与板材应分段同时铺设。 l )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
m )块石面层结合层铺设厚度:砂垫层不应小于60
.12装饰工程
.12.1 施工质量监理措施
a )检查处理基层残余砂浆、灰尘、基层面必须充分淋水湮透(一般在抹灰前一天进行,
一天浇三遍);
b )基层垂直度、平整度较差,粉刷厚度局部应与分层衬平(每遍厚度为7—9mm )。c )注意巡视成活后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部位联系处理。
d) 施工时,不能在冻结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