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答案 1

一、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险 ——是以国家立法强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资产替代效应——指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要它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3.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

5.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制度。

6.社会救助——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7.引致退休效应——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8.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概念。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受益人的收益水平(或保障水平),它是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层次上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及其程度的表达方式;在中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它是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地位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社会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测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

9.一揽子预算模式——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模式是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与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

10.新历史学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社会保障经济思想的,针对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劳资问题,强调和证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开始倡导国家实施社会保险。新历史学派不再对国家出面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主张由国家出面实施社会保险。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1.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12.社会养老保险——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13.现收现付制度——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14.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对应。个人账户模式是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15.第三方付费——医疗保险提供的是一种医疗费用保险,而医疗费用是在医疗服务市场发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工序双方的行为左右着医疗费用的多少,同时,医疗保险作为医疗费用的第三方付款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医疗保险的产生使得医疗服务市场上多了一个集中的制度化特征:保险在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方之间加了一个第三方支付者。

16、福利制度——指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17旧福利经济学 ——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经济时期,财富和收入分配、失业、贫困等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政府必须出面调节各种矛盾,福利经济学系统阐述了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提出通过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以实现收入均等化,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主张。庇古以马歇尔等人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全面竞争为前提,系统地阐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

18.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19.广义社会福利——广义上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医疗保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广义的社会福利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它可以指社会福利状态,亦可以指社会福利制度。广义的社会福利视野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强调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强调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现一种普遍的社会福利状态、强调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失业率——指失业者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旨在衡量闲臵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21、公平——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度量,属规范范畴。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公平三要素,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制公平)和结果公平。

2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指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与“不适度”之分,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从质与量的统一上看,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凡是超越GDP增长、超越社会各界承受力的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支出水平多高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适度”的。

23、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臵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24、社会福利——指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5、道德风险——又称为败德行为,指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方在合同或契约签订后,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或隐蔽行为,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居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的利益,以致损害社会福利的一种行为。

26风险——保险学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是一种负面的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27.个人所得税——指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8.生物回报率——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

29.边际效用递减律——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30.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医疗费用保险的简称,是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的保险,它是健康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

31、风险转移——指自己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来承担,一般来说都是转移给保险公司。

32、储蓄挤出论——是有哈弗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1974年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

33、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于19~20世纪之交,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

34、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35、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

36、社会保险基金——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37、边际效用递减律——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38.相对福利——1974年美国的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人类的命运吗?》一文中,提出了“福利相对性”概念。福利的相对性观点使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府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相对福利论”既否定了“收入均等化” 的措施,又否定了普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的意义,从而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福利。“相对福利论”者还认为,

既然“福利”是“相对”的,那么“贫困”也是相对的,以此否定绝对贫困问题。

39.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40.三支柱方案——是形成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三种制度同时起作用的格局。

41、社会保障预算——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结构及变化的计划,是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工具。

42、 社会福利函数——是反映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

函数。

43、绝对贫困——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的状态。

44.中义社会福利——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欧国家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的社会福利体系。中义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

45.逆向选择——又称不利选择,指因交易双方信息部对称导致一方蒙受不利而影响市场效率的选择。

46拉弗曲线——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47.贫困指数——指收入在某个临界水平(即贫困水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8、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

49社会福利补救模式——英国学者查理〃梯特马斯是在《对福利的承诺》一书分析了以“残余”现象为目标的福利和以“权利”为基础的fili,认为权利不仅来源于政治、地理等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工业化造成的普遍的“反福利”现象。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对这种反福利现象的补救,所以被称为补救模式。补救模式的社会福利因循一种传统的观念——剩余观,即起到填补缺口或者救急的作用。

50.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注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

51、狭义社会福利——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服务与保障措施,是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同时也指国家出资兴办的,旨在为社会全体成员谋利益的各种福利性事业和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52.社会福利机制模式——指社会福利项目应被看做现代社会为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恰当的合法的功能。

53、森贫困指数——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率只能从某一方面衡量贫困状况,前者侧重于贫困面的测量,后者侧重于贫困程度的衡量。森指数把两者的优点结

合起来,用以综合反映贫困状态,它的

一般形式是:

,其中:A(n,q,π)是一个标准化参数,有总人口n,贫困

人口q和贫困线π确定。gi为第i个贫困者的收入缺口,Vi是第I 个贫困者的收入缺口gi的权重。

54、贫困陷阱——指贫困人口在接受社会保障资助时的收入并不比他努力工作时的收入少或两者相比所差无几,因此贫困人口宁愿接受社会保障的资助而不努力工作,从而无法自贫困中解放出来。

5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理论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一国经济实现了它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最大可能的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56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

57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结构经济变化产业兴衰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58.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9既定给付计划——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来确定养老保险费是征缴比例。

60基金积累制度——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61.个人账户制度——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62.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指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普通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筹集的资金直接拨给医疗机构,并向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以保障本国居民公平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

63.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指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要求雇主和雇员缴费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储蓄账户,通过纵向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64.既定供款计划——在社会养老保险中,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以及基金的投机手艺来确定每期养老金支付金额的养老金计划。

65.第三条道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发展变化的直接产物,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左翼(即社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而寻求的一种中间道路。

66.管理型医疗保险——指一种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医疗保险模式,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

67.基金预算模式——指独立于国家预算外的以基金形式反映社会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

68.经济增长黄金率——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臵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预期的经济增长。

69.效率——指在人们的偏好和现有的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70.保险市场—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 71.政府公共预算模式

72.奥肯漏桶——奥肯认为通过社会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会出现以下弊端:收税时打击了赋税人的劳动热情和.由于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得有一部分人不劳而获,从而失去重新就业和摆脱贫困的动机。

73.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利用另一方掌握不到的信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74.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种转移支付和风险分散的有效方式,社会保障税只是实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目的的一个有效工具。而进行转移支付就必然会对收入再分配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在税收方面,重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

75.失业保险——指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渠道由社会筹资集中建立保险基金,对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六、论述题

1.试述失业保险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2.

试述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

3试述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体现的社会保障思想

4.试述政府干预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对效率产生影响?

5.试述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它是如何影响各国社会保障改革道路的?

6、试述事业的含义,衡量事业的指标有哪些?

7、论述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8、试述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9、试述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制度的互动关系。

10、试述为什么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资本市场。

11、试述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11、 试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资源配臵效率的影响。

12、 论述各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具有哪些特性?

13、 论述中国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向高收入国家学习什么经验教训?

14、 试述失业保险的含义及其功能。

15、 试述贫困有哪些类型以及我国目前所解决的是哪种类型的贫困

16、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潮和时间中,你能感

悟出些什么道理?

1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19、试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方法?

20、论述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的原因? 21、论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的新概念

22、 论述如何衡量收入差别的程度

23论述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社会养老保险对效率如何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副作用。

23、 论述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前景

25.论述新世纪我国扶贫工作的方式及其主要内容。 26.论述国际上通常用的测量贫困的指标有哪些?

27.论述国外医疗保险改革告诉了我们什么?中国今后的医疗保险改革应从中借鉴什么?

2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体系与体制特征。

29.论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答:(1)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的内涵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是基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差别之处,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则是基于中国民政部门实践工作的反映。

(2)社会福利的外延

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千差万别,但基于对社会福利内涵所做的界定,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公共福利、特殊福利、职业福利、社会津贴以及社区服务等。

(3)社会福利的特征

①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福利一方面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福利保障,其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没有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老年人福利、未成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②保障水平的高层次性和发展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不断递进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社会救助保障的是最低生活水平,社会保险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水平,而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其目的是满足受益者的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受益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最能体现社会福利内涵的一个特点。

③保障目标的公平性和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愈大者给予的救济就愈多,社会保险待遇与缴费的期限以及保障对象过去的贡献和工资有关联,但是社会福利一般来说对所有享受对象给予公平的福利待遇,不会因为个人的工作性质及职务高低而有任何差异,也与个人的收入及家庭的贫富无关,在补贴人群中人人均等,享受服务时人人机会均等。

社会福利保障方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它不仅向人们发放部分现金和实物,而且通过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来实现其目标,如通过提供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服务来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福利,通过做义工来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等。而且,社会福利还体现为多层次性、多类型、多渠道,既举办包括国家投资的高层次福利,又有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的集体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等。 ④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非同一性

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责任主体毫无疑问是政府。社会福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社会成员在社会福利制度面前不存在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关系,事先无需承担缴费的义务。但是由于人们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其实施主体不可能由政府完全包揽下来,必须鼓励政府、企业、社区、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注重效率和质量的责任共担机制和社会化管理。

30.论述中国社会救助的实践存在哪些不足?

1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20、论述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的原因?

25.论述新世纪我国扶贫工作的方式及其主要内容。

1、市场是万能的吗?请回答并简要分析

答:不是。因为在市场条件下,存在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臵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臵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臵状态。

2、社会保障对储蓄有什么影响?

答: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有“挤出”与“挤进”效用两种:当一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普遍比较乐观,因此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即对储蓄产生“挤出”作用;相反,当一国保障水平降低时,人们就会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对储蓄产生“挤进作用。”

3、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经济?

答:一、纠正市场失灵,诸如外部性这类市场失灵为政府以改善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经济进行干预提供了正当的理由;二、追求公平,即使当市场有效率时,它所产生的结果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公共目标,政府可以通过再分配而加以干预;

三、鼓励公益品消费(如教育)和禁止公共品消费(如毒品),政府的干预会将社会价值强加给人们。

4、试述现收现付制度

答:现收现付是一种即期平衡财务制度,在不同的领域其有不同的定义,在社会保障中,它指的是“本代人养上代人”:成年人赡养年老父辈,是年老父辈对子代的抚养的产品要求权的实现;成年人将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用于抚养子女,以求当他年迈时可以向他的子女要求赡养权利,就像他赡养他的父辈。现收现付制度有再分配、无通胀影响等优点,有会出现你想选择等缺点。

5、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有哪些净影响?

答: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力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设计,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力与闲暇的态度等。反过来,为了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增加而不是减少劳动力供给,一国政府应该根据本国劳动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与闲暇的态度等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社会保障政策设计。

6、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答:通过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结余的投资营运活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财政可以准确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管理情况,进而严格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和企业、个人负担能力想适应,真正做到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统一核算、统筹安排。

7、简述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

答: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把福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包括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的满足及“自由”“精神愉快”等内容。另一类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

8、简述社会福利函数

答: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说,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 它是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

9、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1、政府是责任主体,从而有法律保障全体公民公平享有卫生服务的权利,社会公平性较好。2、政府集中使用、调配医疗资源与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的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缺点:1、卫生资源的配臵、医疗服务的价格由国家预算控制,导致了医疗机构在微观运行上缺乏活力,卫生服务提供效率低下。2、限制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研究。3、供需双方往往都缺乏费用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10、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养老包厢所收取的养老金的经济作用就是重新分配一个人中生的收入和消费。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可分为:1、克服了人们的“短视”问题。2、用代际转移的限售现付公共退休金制度克服了私人养老制度下通货膨胀的风险。

11、简述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答: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卖方为民营团体或私人的医疗保险公司,买房包括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或个人。一般而言,财政不出资也不补贴。

12、简述什么是拉弗曲线

答: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13、简要回答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其衡量标准

答:恩格尔系数(E)是判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贫困的层次的一个值,等于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的标准为:

E>0.6为贫困;0.5

14、贫困的类型有哪些?并简要回答其内容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采用贫困线作为其衡量标准。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情况。

15、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由那些项目构成?

答: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下列项目:(一)老年人福利;(二)儿童福利;(三)残疾人福利;(四)医疗保健福利;(五)教育福利;(六)住房福利。

16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答: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转移支付中用于社会保障的称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比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

17、政府干预分配和再分配的原因有哪些?

18、简述储蓄挤出论

答: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减少了私人储蓄。也就意味着社会保障对储蓄就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19、简述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0、简要回答什么是保险市场

答: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险保障,即各类保险商品。

21、简述社会保障的两面性

22、简述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答: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是指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普通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筹集的资金直接拨给医疗机构,并向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以保障本国居民公平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这种制度是通过直接提供服务达到保险目标的制度。

23、简述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答: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它主要有:以自愿为基础、其供求关系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的责任是制定医疗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机制等特点。

24、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失业理论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能否达到充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之所以存在大量失业现象,就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滞销,生产规模减缩,就形成大量工人的非自愿失业。凯恩斯提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解决失业问题,决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而是通过政府干预采用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扩大生产、提高就业的目的。

25、简述在分配对效率产生的影响

政府纠正分配的不平等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双向调节的。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向上拉动低收入水平,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整,设计和实施得当的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制度,既能促进公平,也能保证效率。但是如果编辑所得的税率太高,以至于人们减少工作和投资的热情的话,那么这种税制就损害了效率。当税率设计不当或征管不利时,可能出现对高收入人群有利而对低收入人群不利的现象,累进税便具有了累退的性质,这是既不公平也损害效率,社会保险税设计和征收管理不当也同时会引起公平和效率的损失。

26、简述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新福利经济学与旧福利经济学相比,有进步意义,也有倒退。进步在于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分配和生产的全面管制,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的最适度配臵,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倒退表现在对分配问题的忽视,认为分配问题涉及“价值判断”,主张把它排除在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以外,根本没有具体提出收入再分配的主张。

27、简述“第三条道路”的内涵

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超越左派社会民主主义与右派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政治,第三条道路以新联盟为基础,寻找一种跨越阶级的、能得到支持的基础,主张社会公正;2.经济,主张一种新的混合经济,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管制与消除管制、经济与非经济之间的一种平衡,以社会结果来评判经济发展;3.市民社会与政府,认为国家在推进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寻求对各级政府进行重构,采取措施弥补民主赤字;

4.民族国家,倡导世界国家观念,认为民族国家仍然重要且能充分理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复杂性和民族与国家间的区别;5.福利国家,认为福利国家需要根本性的变革来成为一个社会投资国家。

28、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1.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29、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自由主义福利理论是福利理论体系基础部分,其核心思想与基本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事务和国家直接提供福利。主张非调控化;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主张福利个人化;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

30、社会保险主要分为哪几类?

按照风险的不同,社会保险有不同的保险项目,或者说不同的保险计划。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残障保险、和死亡保险。就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言,养老保险最重要,健康保险次之,失业保险再次之。

31、简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1.特点:对象的有选择性,基金来源的多样性,权利与义务的相对统一性,基金的互济性。2效果:更好的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目标的统一,保险基金在受保者之间调剂使用,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容易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旦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就会出现问题,容易产生代际之间的矛盾。

32、简述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1.特点:项目的齐全性,对象的全民性和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标准的高水平性。2效果:促进了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缓解了贫困,稳定了社会,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但高福利滋生了福利病,人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削弱,高福利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税收上升过快,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3、简述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1.特点:实行强制储蓄,采取基金积累制度,或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国家支持,强调效率,忽视公平。2.效果:有效解决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调动了公民的工作和储蓄积极性,提高了储蓄效率;但忽视了互济性和公平,拉大了社会成员间的差距,弱化了社会再分配的职能。

3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原则是什么?

1.确保社保制度的正常运行的原则;2.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3.有利于资源有效配臵的原则。

35、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有哪些类型?

1.从基金来源:企业全部缴纳、政府全部出资、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 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承担;2.从基金收支平衡方法:现收现付的纳税方式、储备积累式或全基金方式。 36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功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1.强化立法监督;2.调整管理体制,整合行政监管;3.完善监管体系,重视专门监管;4.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监督手段;5.充实社会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6.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7.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提高监控能力。

37.社会保险制度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有什么地位?

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它能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它所占用的基金也是社保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38简述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不同特点。

1.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基金采取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负担原则,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缴费,其余两项的实施一般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

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3.实施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而其他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4.保障程度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最高,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其他仅限于临时性的物质帮助。

39.简述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问题: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低,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思想观念不适宜,农民投保能力十分有限;2.对策: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开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对于特殊对象,如独生子女、军烈属等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将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小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

40.医疗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点?

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公民参保和筹集医保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国家财政承担最终财务责任;基金由依法设立的医保机构为第三方支付统一筹集管理,并按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基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社会医疗保险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待遇水平根据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确定;社会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是全部免费的。

41、为什么实行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统筹可以实现医疗基金的互济互助、统筹调剂,较好的分散风险、均衡负担,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立个人医疗账户对需方和供方都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能较为有效的遏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为年老多病时积累医疗基金,可以缓解需要时医疗费用支出压力,统账结合机制的建立使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优势互补,增强个人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和自我保障的能力。

43.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1.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经济管理的职能;2.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3.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不仅局限于物质欲望,还应满足高尚完善的伦理道德欲望;4.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5.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的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其社会保障思想是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44简述“中间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中间道路学派倡导政府参与下的福利经济的多样化,通过充分的竞争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其认为稳定和秩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而不公平和贫困不仅剥夺个人的自由和保障权利,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秩序,就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但同时国家不应提供过多的福利,这样会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并会侵蚀人们的意志和自我负责的精神,其主张国家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45简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内容。

城市低保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城市低保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根据规定,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同时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保险期满后,不管其是否重新就业,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险 ——是以国家立法强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资产替代效应——指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要它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3.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

5.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制度。

6.社会救助——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7.引致退休效应——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8.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概念。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受益人的收益水平(或保障水平),它是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层次上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及其程度的表达方式;在中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它是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地位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社会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测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

9.一揽子预算模式——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模式是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与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

10.新历史学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社会保障经济思想的,针对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劳资问题,强调和证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开始倡导国家实施社会保险。新历史学派不再对国家出面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主张由国家出面实施社会保险。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1.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12.社会养老保险——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13.现收现付制度——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14.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对应。个人账户模式是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15.第三方付费——医疗保险提供的是一种医疗费用保险,而医疗费用是在医疗服务市场发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工序双方的行为左右着医疗费用的多少,同时,医疗保险作为医疗费用的第三方付款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医疗保险的产生使得医疗服务市场上多了一个集中的制度化特征:保险在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方之间加了一个第三方支付者。

16、福利制度——指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17旧福利经济学 ——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经济时期,财富和收入分配、失业、贫困等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政府必须出面调节各种矛盾,福利经济学系统阐述了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提出通过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以实现收入均等化,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主张。庇古以马歇尔等人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全面竞争为前提,系统地阐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

18.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19.广义社会福利——广义上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医疗保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广义的社会福利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它可以指社会福利状态,亦可以指社会福利制度。广义的社会福利视野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强调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强调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现一种普遍的社会福利状态、强调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失业率——指失业者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旨在衡量闲臵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21、公平——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度量,属规范范畴。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公平三要素,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制公平)和结果公平。

2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指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与“不适度”之分,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从质与量的统一上看,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凡是超越GDP增长、超越社会各界承受力的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支出水平多高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适度”的。

23、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臵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24、社会福利——指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5、道德风险——又称为败德行为,指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方在合同或契约签订后,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或隐蔽行为,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居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的利益,以致损害社会福利的一种行为。

26风险——保险学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是一种负面的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27.个人所得税——指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8.生物回报率——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

29.边际效用递减律——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30.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医疗费用保险的简称,是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的保险,它是健康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

31、风险转移——指自己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来承担,一般来说都是转移给保险公司。

32、储蓄挤出论——是有哈弗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1974年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

33、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于19~20世纪之交,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

34、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35、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

36、社会保险基金——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37、边际效用递减律——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38.相对福利——1974年美国的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人类的命运吗?》一文中,提出了“福利相对性”概念。福利的相对性观点使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府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相对福利论”既否定了“收入均等化” 的措施,又否定了普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的意义,从而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福利。“相对福利论”者还认为,

既然“福利”是“相对”的,那么“贫困”也是相对的,以此否定绝对贫困问题。

39.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40.三支柱方案——是形成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三种制度同时起作用的格局。

41、社会保障预算——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结构及变化的计划,是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工具。

42、 社会福利函数——是反映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

函数。

43、绝对贫困——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的状态。

44.中义社会福利——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欧国家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的社会福利体系。中义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

45.逆向选择——又称不利选择,指因交易双方信息部对称导致一方蒙受不利而影响市场效率的选择。

46拉弗曲线——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47.贫困指数——指收入在某个临界水平(即贫困水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8、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

49社会福利补救模式——英国学者查理〃梯特马斯是在《对福利的承诺》一书分析了以“残余”现象为目标的福利和以“权利”为基础的fili,认为权利不仅来源于政治、地理等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工业化造成的普遍的“反福利”现象。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对这种反福利现象的补救,所以被称为补救模式。补救模式的社会福利因循一种传统的观念——剩余观,即起到填补缺口或者救急的作用。

50.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注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

51、狭义社会福利——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服务与保障措施,是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同时也指国家出资兴办的,旨在为社会全体成员谋利益的各种福利性事业和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52.社会福利机制模式——指社会福利项目应被看做现代社会为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恰当的合法的功能。

53、森贫困指数——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率只能从某一方面衡量贫困状况,前者侧重于贫困面的测量,后者侧重于贫困程度的衡量。森指数把两者的优点结

合起来,用以综合反映贫困状态,它的

一般形式是:

,其中:A(n,q,π)是一个标准化参数,有总人口n,贫困

人口q和贫困线π确定。gi为第i个贫困者的收入缺口,Vi是第I 个贫困者的收入缺口gi的权重。

54、贫困陷阱——指贫困人口在接受社会保障资助时的收入并不比他努力工作时的收入少或两者相比所差无几,因此贫困人口宁愿接受社会保障的资助而不努力工作,从而无法自贫困中解放出来。

5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理论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一国经济实现了它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最大可能的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56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

57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结构经济变化产业兴衰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58.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9既定给付计划——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来确定养老保险费是征缴比例。

60基金积累制度——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61.个人账户制度——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62.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指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普通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筹集的资金直接拨给医疗机构,并向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以保障本国居民公平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

63.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指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要求雇主和雇员缴费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储蓄账户,通过纵向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64.既定供款计划——在社会养老保险中,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以及基金的投机手艺来确定每期养老金支付金额的养老金计划。

65.第三条道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发展变化的直接产物,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左翼(即社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而寻求的一种中间道路。

66.管理型医疗保险——指一种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医疗保险模式,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

67.基金预算模式——指独立于国家预算外的以基金形式反映社会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

68.经济增长黄金率——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臵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预期的经济增长。

69.效率——指在人们的偏好和现有的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70.保险市场—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 71.政府公共预算模式

72.奥肯漏桶——奥肯认为通过社会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会出现以下弊端:收税时打击了赋税人的劳动热情和.由于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得有一部分人不劳而获,从而失去重新就业和摆脱贫困的动机。

73.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利用另一方掌握不到的信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74.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种转移支付和风险分散的有效方式,社会保障税只是实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目的的一个有效工具。而进行转移支付就必然会对收入再分配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在税收方面,重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

75.失业保险——指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渠道由社会筹资集中建立保险基金,对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六、论述题

1.试述失业保险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2.

试述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

3试述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体现的社会保障思想

4.试述政府干预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对效率产生影响?

5.试述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它是如何影响各国社会保障改革道路的?

6、试述事业的含义,衡量事业的指标有哪些?

7、论述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8、试述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9、试述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制度的互动关系。

10、试述为什么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资本市场。

11、试述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11、 试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资源配臵效率的影响。

12、 论述各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具有哪些特性?

13、 论述中国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向高收入国家学习什么经验教训?

14、 试述失业保险的含义及其功能。

15、 试述贫困有哪些类型以及我国目前所解决的是哪种类型的贫困

16、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潮和时间中,你能感

悟出些什么道理?

1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19、试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方法?

20、论述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的原因? 21、论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的新概念

22、 论述如何衡量收入差别的程度

23论述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社会养老保险对效率如何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副作用。

23、 论述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前景

25.论述新世纪我国扶贫工作的方式及其主要内容。 26.论述国际上通常用的测量贫困的指标有哪些?

27.论述国外医疗保险改革告诉了我们什么?中国今后的医疗保险改革应从中借鉴什么?

2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体系与体制特征。

29.论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答:(1)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的内涵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是基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差别之处,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则是基于中国民政部门实践工作的反映。

(2)社会福利的外延

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千差万别,但基于对社会福利内涵所做的界定,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公共福利、特殊福利、职业福利、社会津贴以及社区服务等。

(3)社会福利的特征

①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福利一方面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福利保障,其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没有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老年人福利、未成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②保障水平的高层次性和发展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不断递进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社会救助保障的是最低生活水平,社会保险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水平,而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其目的是满足受益者的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受益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最能体现社会福利内涵的一个特点。

③保障目标的公平性和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愈大者给予的救济就愈多,社会保险待遇与缴费的期限以及保障对象过去的贡献和工资有关联,但是社会福利一般来说对所有享受对象给予公平的福利待遇,不会因为个人的工作性质及职务高低而有任何差异,也与个人的收入及家庭的贫富无关,在补贴人群中人人均等,享受服务时人人机会均等。

社会福利保障方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它不仅向人们发放部分现金和实物,而且通过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来实现其目标,如通过提供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服务来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福利,通过做义工来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等。而且,社会福利还体现为多层次性、多类型、多渠道,既举办包括国家投资的高层次福利,又有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的集体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等。 ④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非同一性

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责任主体毫无疑问是政府。社会福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社会成员在社会福利制度面前不存在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关系,事先无需承担缴费的义务。但是由于人们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其实施主体不可能由政府完全包揽下来,必须鼓励政府、企业、社区、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注重效率和质量的责任共担机制和社会化管理。

30.论述中国社会救助的实践存在哪些不足?

18、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20、论述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的原因?

25.论述新世纪我国扶贫工作的方式及其主要内容。

1、市场是万能的吗?请回答并简要分析

答:不是。因为在市场条件下,存在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臵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臵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臵状态。

2、社会保障对储蓄有什么影响?

答: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有“挤出”与“挤进”效用两种:当一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普遍比较乐观,因此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即对储蓄产生“挤出”作用;相反,当一国保障水平降低时,人们就会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对储蓄产生“挤进作用。”

3、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经济?

答:一、纠正市场失灵,诸如外部性这类市场失灵为政府以改善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经济进行干预提供了正当的理由;二、追求公平,即使当市场有效率时,它所产生的结果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公共目标,政府可以通过再分配而加以干预;

三、鼓励公益品消费(如教育)和禁止公共品消费(如毒品),政府的干预会将社会价值强加给人们。

4、试述现收现付制度

答:现收现付是一种即期平衡财务制度,在不同的领域其有不同的定义,在社会保障中,它指的是“本代人养上代人”:成年人赡养年老父辈,是年老父辈对子代的抚养的产品要求权的实现;成年人将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用于抚养子女,以求当他年迈时可以向他的子女要求赡养权利,就像他赡养他的父辈。现收现付制度有再分配、无通胀影响等优点,有会出现你想选择等缺点。

5、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有哪些净影响?

答: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力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设计,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力与闲暇的态度等。反过来,为了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增加而不是减少劳动力供给,一国政府应该根据本国劳动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与闲暇的态度等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社会保障政策设计。

6、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答:通过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结余的投资营运活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财政可以准确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管理情况,进而严格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和企业、个人负担能力想适应,真正做到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统一核算、统筹安排。

7、简述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

答: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把福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包括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的满足及“自由”“精神愉快”等内容。另一类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

8、简述社会福利函数

答: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说,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 它是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

9、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1、政府是责任主体,从而有法律保障全体公民公平享有卫生服务的权利,社会公平性较好。2、政府集中使用、调配医疗资源与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的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缺点:1、卫生资源的配臵、医疗服务的价格由国家预算控制,导致了医疗机构在微观运行上缺乏活力,卫生服务提供效率低下。2、限制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研究。3、供需双方往往都缺乏费用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10、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养老包厢所收取的养老金的经济作用就是重新分配一个人中生的收入和消费。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可分为:1、克服了人们的“短视”问题。2、用代际转移的限售现付公共退休金制度克服了私人养老制度下通货膨胀的风险。

11、简述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答: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卖方为民营团体或私人的医疗保险公司,买房包括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或个人。一般而言,财政不出资也不补贴。

12、简述什么是拉弗曲线

答: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13、简要回答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其衡量标准

答:恩格尔系数(E)是判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贫困的层次的一个值,等于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的标准为:

E>0.6为贫困;0.5

14、贫困的类型有哪些?并简要回答其内容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采用贫困线作为其衡量标准。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情况。

15、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由那些项目构成?

答: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下列项目:(一)老年人福利;(二)儿童福利;(三)残疾人福利;(四)医疗保健福利;(五)教育福利;(六)住房福利。

16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答: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转移支付中用于社会保障的称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比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

17、政府干预分配和再分配的原因有哪些?

18、简述储蓄挤出论

答: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减少了私人储蓄。也就意味着社会保障对储蓄就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19、简述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0、简要回答什么是保险市场

答: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险保障,即各类保险商品。

21、简述社会保障的两面性

22、简述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答: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是指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普通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筹集的资金直接拨给医疗机构,并向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以保障本国居民公平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这种制度是通过直接提供服务达到保险目标的制度。

23、简述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答: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它主要有:以自愿为基础、其供求关系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的责任是制定医疗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机制等特点。

24、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失业理论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能否达到充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之所以存在大量失业现象,就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滞销,生产规模减缩,就形成大量工人的非自愿失业。凯恩斯提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解决失业问题,决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而是通过政府干预采用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扩大生产、提高就业的目的。

25、简述在分配对效率产生的影响

政府纠正分配的不平等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双向调节的。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向上拉动低收入水平,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整,设计和实施得当的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制度,既能促进公平,也能保证效率。但是如果编辑所得的税率太高,以至于人们减少工作和投资的热情的话,那么这种税制就损害了效率。当税率设计不当或征管不利时,可能出现对高收入人群有利而对低收入人群不利的现象,累进税便具有了累退的性质,这是既不公平也损害效率,社会保险税设计和征收管理不当也同时会引起公平和效率的损失。

26、简述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新福利经济学与旧福利经济学相比,有进步意义,也有倒退。进步在于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分配和生产的全面管制,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的最适度配臵,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倒退表现在对分配问题的忽视,认为分配问题涉及“价值判断”,主张把它排除在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以外,根本没有具体提出收入再分配的主张。

27、简述“第三条道路”的内涵

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超越左派社会民主主义与右派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政治,第三条道路以新联盟为基础,寻找一种跨越阶级的、能得到支持的基础,主张社会公正;2.经济,主张一种新的混合经济,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管制与消除管制、经济与非经济之间的一种平衡,以社会结果来评判经济发展;3.市民社会与政府,认为国家在推进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寻求对各级政府进行重构,采取措施弥补民主赤字;

4.民族国家,倡导世界国家观念,认为民族国家仍然重要且能充分理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复杂性和民族与国家间的区别;5.福利国家,认为福利国家需要根本性的变革来成为一个社会投资国家。

28、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1.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29、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自由主义福利理论是福利理论体系基础部分,其核心思想与基本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事务和国家直接提供福利。主张非调控化;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主张福利个人化;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

30、社会保险主要分为哪几类?

按照风险的不同,社会保险有不同的保险项目,或者说不同的保险计划。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残障保险、和死亡保险。就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言,养老保险最重要,健康保险次之,失业保险再次之。

31、简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1.特点:对象的有选择性,基金来源的多样性,权利与义务的相对统一性,基金的互济性。2效果:更好的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目标的统一,保险基金在受保者之间调剂使用,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容易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旦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就会出现问题,容易产生代际之间的矛盾。

32、简述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1.特点:项目的齐全性,对象的全民性和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标准的高水平性。2效果:促进了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缓解了贫困,稳定了社会,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但高福利滋生了福利病,人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削弱,高福利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税收上升过快,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3、简述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1.特点:实行强制储蓄,采取基金积累制度,或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国家支持,强调效率,忽视公平。2.效果:有效解决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调动了公民的工作和储蓄积极性,提高了储蓄效率;但忽视了互济性和公平,拉大了社会成员间的差距,弱化了社会再分配的职能。

3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原则是什么?

1.确保社保制度的正常运行的原则;2.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3.有利于资源有效配臵的原则。

35、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有哪些类型?

1.从基金来源:企业全部缴纳、政府全部出资、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 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承担;2.从基金收支平衡方法:现收现付的纳税方式、储备积累式或全基金方式。 36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功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1.强化立法监督;2.调整管理体制,整合行政监管;3.完善监管体系,重视专门监管;4.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监督手段;5.充实社会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6.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7.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提高监控能力。

37.社会保险制度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有什么地位?

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它能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它所占用的基金也是社保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38简述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不同特点。

1.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基金采取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负担原则,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缴费,其余两项的实施一般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

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3.实施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而其他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4.保障程度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最高,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其他仅限于临时性的物质帮助。

39.简述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问题: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低,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思想观念不适宜,农民投保能力十分有限;2.对策: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开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对于特殊对象,如独生子女、军烈属等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将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小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

40.医疗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点?

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公民参保和筹集医保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国家财政承担最终财务责任;基金由依法设立的医保机构为第三方支付统一筹集管理,并按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基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社会医疗保险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待遇水平根据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确定;社会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是全部免费的。

41、为什么实行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统筹可以实现医疗基金的互济互助、统筹调剂,较好的分散风险、均衡负担,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立个人医疗账户对需方和供方都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能较为有效的遏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为年老多病时积累医疗基金,可以缓解需要时医疗费用支出压力,统账结合机制的建立使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优势互补,增强个人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和自我保障的能力。

43.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1.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经济管理的职能;2.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3.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不仅局限于物质欲望,还应满足高尚完善的伦理道德欲望;4.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5.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的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其社会保障思想是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44简述“中间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中间道路学派倡导政府参与下的福利经济的多样化,通过充分的竞争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其认为稳定和秩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而不公平和贫困不仅剥夺个人的自由和保障权利,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秩序,就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但同时国家不应提供过多的福利,这样会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并会侵蚀人们的意志和自我负责的精神,其主张国家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45简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内容。

城市低保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城市低保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根据规定,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同时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保险期满后,不管其是否重新就业,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相关文章

  • 新伦理学 判断题
  • 1 道德是永恒不变的.正确答案:× 2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正确答案:√ 3 道德都是优良的.正确答案:× 4 人性就是人的事实如何之本性.正确答案:√ 5 欲望是需要的觉知.正确答案:√ 6 伦理学没有一个价值推导公式.正确答案: ...查看


  • 尔雅社会心理学2016考试答案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在美国的APA当中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列为了心理学会的第()分会 0.0 分 A.五 B. 六 C. 七 D. 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 弗 ...查看


  • 2016尔雅社会心理学
  • 1艾里克逊认为心理发展一共有多少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1.0 分A.六个B.七个C.八个D.九个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2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自我是分为几个部分1.0 分A.两个B.三个C.四个 D.五个正确答案: B 我的答 ...查看


  • MOOC毛概课后题答案
  • 第一章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毛泽东在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16 ...查看


  • 2017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1.0分) 1.0 分 A. 人格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熟悉程度 D. 关系远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斯金纳强 ...查看


  • 新伦理学作业答案
  • 新伦理学(一) 1.优良的道德就是: A.大公无私 C.和行为价值相违背的规范 正确答案:D 2.道德是永恒不变的.正确答案:× 3.认为"为己利他"具有正道德价值的是: A.韩非子 B.孔子 正确答案:A 4.将传统的 ...查看


  • 2016超星尔雅-毛概题库
  • 2016年 超星尔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 1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 A 2 2 ...查看


  •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6-5-10 至 2016-6-8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 ...查看


  • 毛概自考助学选择题
  •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B 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 ...查看


  • 2016年 尔雅超星 社会心理学 期末考试答案
  • 1个体的心理条件包括()和个性特点两个方面 A .个体的人生观 B .个体的价值挂 C .个体的世界观 D .个体的素质 正确答案: B 2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 A .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B .改善人的心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