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有多难?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人数增多、岗位数量缩水、签约率过低,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不止如此,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中国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下降15%。

  2013年6月9日,由麦克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

  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截至发稿前,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并没有多少改变,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在这一连串下滑数字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就业危机。

  岗位数量下跌明显

  “今年我们在全国的招聘名额为120名,去年是180名。”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招聘名额比去年削减了约三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呈放缓趋势。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其中首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低于去年四季度和全年的增速。

  受低迷经济形势的影响,用工单位需求人数急剧下降,许多企业招聘需求极大缩水。

  同时受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转型等影响,有些曾经火热的行业,2013年的岗位下跌量十分严重。

  “近一年来不少光伏产业的招聘都处于停滞状态,这是因为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国内市场比较疲软,美国以及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了“反补贴、反倾销”之后,整个产业都进入到了寒冬。”武汉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机构预测,正常年份,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人员的补给,这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但2013年经济低迷,企业普遍实行的是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人力资源的补给名额和培训经费均大幅减少,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资质更加挑剔。

  湖南一家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企业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求职者,应届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经过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多大学生的就业比例。

  经济学者郎咸平曾对媒体说,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而不是“1”这个制造环节,因为生产制造环节中根本就没有必要雇佣大学生,而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产业链里面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软环节。

  “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郎咸平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看来,自1999年大学实行扩招后,中国的高等人才教育已经发展到极大规模,远远满足了经济转型对市场的需求,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经济结构转型远远落后于高等人才教育。因此经济结构能否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成功转型,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就业期待仍高

  小李是北京某重点大学法律系的应届毕业生,从2013年3月份起,他试着往北京的几家律师事务所投了简历,但一直没有回音。

  小李的老家在湖南一个贫困山村,父母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以后不用回到地处山区的老家。小李说,回老家是不可能的,他父母、亲戚还有他自己都无法接受,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北京好好发展,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

  6月份,同学都纷纷离开学校,有的回家了,有的去工作岗位了,宿舍只剩下小李一个人。小李已经不执著于去律师事务所,只要能留在北京,有3000块左右的月薪就可接受。几天前,小李接到一家网站的招聘通知,他准备去试试能否得到这份工作。

  在中国大城市,像小李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对于未来的职业充满憧憬,有着很高的就业期待。他们理想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稳定的工作环境,还有较高的薪酬待遇。

  近期,中华英才网对20万大学生所进行的最佳50个就业单位调查显示,较之2012年,满意的外企数量从21家降至3家,剩下的47家都是国企。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被调查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而受访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爽约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

  伴随物价上涨,2000元的月薪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另外,他们愿意去国企,而不愿意去中小民营企业,因为大型国企不仅能提供稳定的高收入和各种福利,还能够帮助获得户口。

  在有严格户口制度的中国,户口对于每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想落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不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单位,他们宁愿先等等,并不急着签约,等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单位再签约。

  薪酬低的不去,地方偏的不去,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观望”,许多毕业生都还在等待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让他们面临“毕业就是失业”的尴尬处境。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一些过高的想法,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建议,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不能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提升能力来获取未来更好的工作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毕业生要立足现实,在岗位中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先就业,后择业’、‘先学生存,再图发展’,并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政府推动就业

  近年来,“院校门槛”、“户籍限制”等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很多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设置院校门槛,有的甚至直接明文规定,只招收“985”、“211”高校毕业生。无疑,这种就业歧视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 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广德说,教育部的此番禁令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尽管它只能规范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尚无约束作用,但它营造了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打破了门槛设置,有利于保障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的机会。

  除了通过行政法令来保障就业,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岗位,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表示,北京市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将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据记者了解,2013年的征兵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予应届毕业生更多政策倾斜,入伍大学生不仅可以享受优先报名、优先体检、优先审批定兵等程序,对于选上的学生,还能享受优先选拔使用、考研升学等优惠政策。

  济南市副市长齐建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征兵时间的调整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不仅能为部队征集一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还能从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减少社会矛盾。

  最吸引眼球的入伍政策之一,是在北京入伍的非京籍应届毕业生退役后,只要在京能找到用人单位,就可以办理北京户口。另外,服役两年本科生总经济补助不低于13.4万元。这一新政的发布,立即吸引了很多北京高校毕业生前去咨询。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人数增多、岗位数量缩水、签约率过低,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不止如此,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中国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下降15%。

  2013年6月9日,由麦克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

  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截至发稿前,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并没有多少改变,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在这一连串下滑数字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就业危机。

  岗位数量下跌明显

  “今年我们在全国的招聘名额为120名,去年是180名。”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招聘名额比去年削减了约三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呈放缓趋势。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其中首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低于去年四季度和全年的增速。

  受低迷经济形势的影响,用工单位需求人数急剧下降,许多企业招聘需求极大缩水。

  同时受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转型等影响,有些曾经火热的行业,2013年的岗位下跌量十分严重。

  “近一年来不少光伏产业的招聘都处于停滞状态,这是因为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国内市场比较疲软,美国以及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了“反补贴、反倾销”之后,整个产业都进入到了寒冬。”武汉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机构预测,正常年份,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人员的补给,这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但2013年经济低迷,企业普遍实行的是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人力资源的补给名额和培训经费均大幅减少,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资质更加挑剔。

  湖南一家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企业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求职者,应届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经过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多大学生的就业比例。

  经济学者郎咸平曾对媒体说,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而不是“1”这个制造环节,因为生产制造环节中根本就没有必要雇佣大学生,而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产业链里面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软环节。

  “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郎咸平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看来,自1999年大学实行扩招后,中国的高等人才教育已经发展到极大规模,远远满足了经济转型对市场的需求,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经济结构转型远远落后于高等人才教育。因此经济结构能否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成功转型,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就业期待仍高

  小李是北京某重点大学法律系的应届毕业生,从2013年3月份起,他试着往北京的几家律师事务所投了简历,但一直没有回音。

  小李的老家在湖南一个贫困山村,父母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以后不用回到地处山区的老家。小李说,回老家是不可能的,他父母、亲戚还有他自己都无法接受,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北京好好发展,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

  6月份,同学都纷纷离开学校,有的回家了,有的去工作岗位了,宿舍只剩下小李一个人。小李已经不执著于去律师事务所,只要能留在北京,有3000块左右的月薪就可接受。几天前,小李接到一家网站的招聘通知,他准备去试试能否得到这份工作。

  在中国大城市,像小李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对于未来的职业充满憧憬,有着很高的就业期待。他们理想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稳定的工作环境,还有较高的薪酬待遇。

  近期,中华英才网对20万大学生所进行的最佳50个就业单位调查显示,较之2012年,满意的外企数量从21家降至3家,剩下的47家都是国企。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被调查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而受访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爽约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

  伴随物价上涨,2000元的月薪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另外,他们愿意去国企,而不愿意去中小民营企业,因为大型国企不仅能提供稳定的高收入和各种福利,还能够帮助获得户口。

  在有严格户口制度的中国,户口对于每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想落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不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单位,他们宁愿先等等,并不急着签约,等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单位再签约。

  薪酬低的不去,地方偏的不去,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观望”,许多毕业生都还在等待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让他们面临“毕业就是失业”的尴尬处境。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一些过高的想法,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建议,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不能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提升能力来获取未来更好的工作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毕业生要立足现实,在岗位中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先就业,后择业’、‘先学生存,再图发展’,并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政府推动就业

  近年来,“院校门槛”、“户籍限制”等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很多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设置院校门槛,有的甚至直接明文规定,只招收“985”、“211”高校毕业生。无疑,这种就业歧视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 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广德说,教育部的此番禁令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尽管它只能规范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尚无约束作用,但它营造了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打破了门槛设置,有利于保障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的机会。

  除了通过行政法令来保障就业,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岗位,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表示,北京市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将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据记者了解,2013年的征兵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予应届毕业生更多政策倾斜,入伍大学生不仅可以享受优先报名、优先体检、优先审批定兵等程序,对于选上的学生,还能享受优先选拔使用、考研升学等优惠政策。

  济南市副市长齐建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征兵时间的调整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不仅能为部队征集一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还能从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减少社会矛盾。

  最吸引眼球的入伍政策之一,是在北京入伍的非京籍应届毕业生退役后,只要在京能找到用人单位,就可以办理北京户口。另外,服役两年本科生总经济补助不低于13.4万元。这一新政的发布,立即吸引了很多北京高校毕业生前去咨询。


相关文章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2009年是自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金融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否独辟蹊径 很多分析表明,从目前最新动态判断,2009年全球经济仍将是充满变数和动荡的一年,整体形势甚至可能要比200 ...查看


  • 饭店服务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饭店服务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大学的生活是很惬意的,当跨进大学的第一步,心里一直幻想着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但当一年的大学生活过去后,才发现大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适,反而让自己有了紧张感.为毕业以后干什 ...查看


  • 饭店服务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
  • 一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大学的生活是很惬意的,当跨进大学的第一步,心里一直幻想着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但当一年的大学生活过去后,才发现大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适,反而让自己有了紧张感.为毕业以后干什么而感到紧张,我意识到不能要这 ...查看


  • ]2013高考就业率超低的5大专业
  • 作者:一叶知秋   以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认为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就像拿到了找到好工作的通行证,然而面对今天的紧张就业形势,很多学子的气势不抵过去.就业到底有多难? 超低就业率的专业又是什么? 根据2009-2011年各专业就业率整体分析,统计 ...查看


  • 2011级MPAcc今年的就业形势
  • 2011级MPAcc今年的就业形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 ...查看


  • 权威人士解读中国经济
  •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 ...查看


  • 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还要多久?
  • 2012年04月23日 19:32:4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怎么看与怎么办)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还要多久?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刘诗平.张辛欣)"成本涨.订单减少.盈利收窄, ...查看


  • 你不得不知研究生毕业难就业的20个专业
  • 你不得不知研究生毕业难就业的20个专业 1.生物工程 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 但目前是录取分数第一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但实在是浪费啊.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难找.在一些高校,生 ...查看


  • 也谈"多难兴邦"
  •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