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层四性关系综合研究

第! " 卷第#期#$$%年&月石! 油! 物! 探

' () *+, -. /01*2) -*(/3. 4'5) 2*(32) 1(67! 89:; ! " 49; #

! 7

文章编号 #%>$$$>! ! >#$$%$#$>@>$!

低渗透储层 四性 关系综合研究

***以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

#$石兰亭>$马! 龙#$巩! 固#$陈广坡#$李忠春#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B 中国石油勘探>; >$$? @#;

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甘肃兰州" &$$#$

摘要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断陷盆地的重点勘探凹陷之一! 储集层主要为以近源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 含有高电阻水层和低电阻油气层" 通过对底扇沉积为主的砂砾岩体!

该地区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和岩心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 总结出该地区中孔&低渗油气层的*四性+关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 确定出油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在此基础上! 利用三孔隙度重叠法有效地判断出低系!

电阻气层' 利用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有效地判断出高电阻水层和低电阻油气层" 对该地区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 将j 原水层%解释为油层! 使得+号层连成一片! 扩大了含油面积" 此外! ! 井区j ! >#井+号层#j ! 井区有? 层! 有>增加了所发现的油层厚度" ; "D 厚的致密层被解释为差油层! " 层#&; %D厚的差油层被解释为油层! 关键词 岩性油藏' 低渗透储层' 低电阻油层' 孔隙度' 油水界面中图分类号 *B &>; !

文献标识码 0

对测井!! 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

&&解释符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7. ]-. /72&使得储层测井7]3等测井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人为因素减少! 得到的结论评价迈向了全新领域!

) >

更加准确(" 然而! 以下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

>! 方法研究

吉尔嘎朗图凹陷储集层主要为以近源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沉积为主的砂砾岩体! 具有中孔&低渗的特点" 研究区内共有评价井&生产井#测井项目主要有横向电极系系列&自然电$口! 位&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双感应八侧向&双侧向微球型聚焦&地层倾角且存在高阻水层和低阻油气等" 由于岩性复杂! 层! 测井解释符合率低"

四性 关系分析" #" !

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砂砾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粉砂岩&灰质砂砾岩等! 其中砂砾岩发育较为广泛! 砂砾岩储层是本区最主图>%" 岩心分析表明! 孔隙度分布范要的产油层#

围为>渗透率分布范围为#; >A ! #$; >A ! $; $>@!

a &#a &#

%! 渗透率大于>的#@&&; $$$E >$D $E >$D ) ) 样品占样品总数的#油迹样品的孔隙度! A " 荧光&

a &#

一般小于>渗透率小于>! 对应于测$A ! E >$D )

约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勘探和开发目标已由构而岩性油气藏多为砂砾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

) #

岩储层(" $在测井方法上! 虽然斯仑贝谢的

&阿特拉斯的(70j . -? $$/1. *-? " $$及哈里伯顿的(j /(11#$$$型成像测井系统比较先

但受测井成本的制约! 油田实际采用的测井系进!

列不全! 许多地区仍处于以国产小数控为主&&" $$

! ) &! 系列为辅&间有新方法测井的格局("

油气层综合解释的方法&技术很多! 既有传统的图板法! 又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神经网络法&专

) ? 家系统法等(! 但对低渗透储层的测井评价一直是

国内各油田面临的难题! 其主要原因是应用常规解

) B 释方法进行测井解释符合率很低(" 以二连断陷

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 该地区以前只进行了常规测井解释! 所计算的孔隙度&饱和度与岩心分析结果相差很大! 测井解释符合率低" 另外! 高阻水层&低阻油气层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 我们针对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具体特点! 根据以常规测井系列为主的资料状况! 综合应用试油和钻井取心等资料! 开展了岩性油藏*四性+关系及油&气&水解释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石兰亭#$%! 男! 高级工程师! 博士在读! 现主要从事>@B &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

石! 油! 物! 探

第! " 卷

井解释的致密层' 含油&油浸级别样品的孔隙度一般大于>渗透率大于>对应于测井解&A ! $E >$) D ! 释的油层' 两者之间对应于测井解释的差油层#图#%

"

a &

#

图&! 含油饱和度与电阻率交会分析

图>!

油气显示级别与试油结果

%对电阻率进行侵入校正' #!!

%岩心归位' &

%建立地层温度和压力梯度的关系' !

%确定目的层的岩心密度' ?

%确定声波时差压实系数" B

通过岩心分析! 得出声波时差压实系数0*为

0! $$! &6P %%! #! $! *$&$式中-" P 为地层埋藏深度#D %

#%>

通过岩心分析化验&录井&试油&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 最终确定用自然伽马曲线计算泥质

含量' 用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有效孔隙度' 用孔隙度做参数计算渗透率" 由于油层电阻率较高! 泥质含量较低! 所以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 由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得出孔隙度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分别为>" ; ! %和>; >?

" #%! 效果分析

测井解释有效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非常接近! 小层平均值绝对误差小于c ' 测井解释渗透#

) @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误差范围小于一个数量级('

图#与渗透率#%交会分析! 孔隙度#+*%

对于砂砾岩储层! 油层电性特征基本表现为高电阻率&低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 即*三低

) "

一高+的特征(-电阻率为>密度为$! B $7/D ! &

, ! 声波时差为#, 油#; &#; ! M O D &$! #B $) J D #!

层平均为#, ! 自然伽马为? " 由? $) J D %$%$0*. !

于岩性的影响! 大部分水层电阻率大于只>$7/D ! 用电阻率一个参数很难区分油水层#图&%" " #$! 测井资料预处理

在建立测井解释模型时! 需选择本地区参数进

) %

行测井资料预处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井解释油层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B 差油&C %#A ! 层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 " ; &A " 由此可见所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较为合理"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的研究区腾格尔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如表>所示"

%测井资料标准化

' >

类别油层差油层致密层水层

孔隙度! A >&&>$>? !

>$#>? &

表>! 腾格尔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a &#%渗透率, #>$D )

电阻率, #7/D %

>$&

%>%! >$#>? #

电位异常明显

较明显不明显明显

泥质含量! A >? #%#$! #$&#$#

饱和度! A ? $&

! $? $!

! $#? $#

>$&

>>$!

>#>$&

图! %!! 由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的交会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 油层电阻率大于>水层电阻率$7/D !

也大于>因此! 单纯利用电阻率来判别油$7/D ! 水层存在多解性" 但在自然电位曲线上! 水层的自

第#期石兰亭等C 低渗透储层*四性+关系综合研究

>@&

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明显大于油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 因此! 在确定油水同层和水层时! 应参考录井资料&井壁取心分析结果&电阻率曲线及自然电位曲线! 进行综合判断

"

#! 气层的识别

研究区许多构造高部位存在气层! 由于岩性的

其电阻率不高" 有些气层电阻率小于影响!

受储层厚度的影响! 往往被认为是干层>$7/D !

或水层"

利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方法能有效地判

) >$

别出气层(" 例如! j ? &井的#>>#; ##>&? ; %D

! 储层段#图? %! 电阻率为>一般为#! &$7/D #

! 孔隙度一般为%渗透率一般为>%7/D %; ? A ! a &#

! 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由于气层>; $&E >$D ) 的存在! 且天然气的含氢指数和体积密度都比油或水小得多! 因而中子孔隙度测井值呈现为低值! 体积

密度变小" 这就是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挖掘效应+" 根据以上特征! 该层段经综合解释为油气同层! 试

&

, ! 气产量为, " 油获得油产量为! ? ; " P N ? #! B %DN

图! ! 电阻率与自然电位交会分析

图? ? &井气层解释成果! j

>@!

石! 油! 物! 探第! " 卷

井区油层段划分为B 个油层组#图B %! 各个油层组

&! 油水界面的确定

研究区属于构造岩性油藏! 含有多个油水系油水界面的统" 由于存在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

确定需通过综合分析重复式地层压力测试#253%资料&试油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来完成" 对于同一油水界面一旦确定! 则油水系统的岩性油藏!

油水界面以上的储集层! 即使电阻率比较低也应该解释为油层' 油水界面以下的储集层! 即使电阻率比油层高! 也应该解释为水层" 为了提高j ! 井区油层连通性分析的可靠性! 我们借助地震储层预

) >>测剖面制作了油藏剖面(! 通过综合分析! 将j !

都有自己的油水界面"

利用本文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 确定了一些油水矛盾层" 如j ! 井区j ! 井原与j ! >>井和j ! >#井的油水关系存在矛盾!

可是该层的水顶深度j ! >#井+号层解释为水层! 比j 试油证实为油层%的油底深度还要低! ! 井该层#因此本次将j ! >#井+号层解释为油层" 这样解释

扩大了含油面积! 且符合油水分使得油层连成一片!

布规律" 此外! j ! 井有? 层! ; "D 厚的致密层被解释为差油层! 有>" 层#&; %D厚的差油层被解释为油层! 增加了所发现的油层厚度! 为当年的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

图B ! 井油藏剖面! 过j

国外测井技术! ! #%-#$$? #$&? @B &!

! ! 结束语

%对于复杂岩性的*四性+关系研究! 必须要>

有取心资料'

%利用本地区的分析化验资料确定测井解释#

参数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精度'

%对于同一油水系统的岩性油藏! 油水界面&

一旦确定! 则油水界面以上的储集层为油层! 油水界面以下的储集层为水层'

%结合地震资料进行油藏模式和油藏类型分! 析! 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可信度' %低渗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可以提高测井?

解释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继而提高测井解释的符合率! 为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参数"

参! 考! 文! 献

测井新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应>! 何绪全;

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Q ; #$$&#B >! &! %!

陈家阔! 姚伟; 薄层测井解释技术的进展() #Q ; ! 申梅英!

宋波涛; 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 勘探地球物&Q ; ! 秦绪英!

理进展! ! #%-#$$##? >#B &! !

中国油气勘探测井技术的更新换代() 测井! Q ; ! 谭廷栋;

技术! ! #%-#$$$#! &>B &>B " !

慈兴华! 崔强; 油气层综合解释中应把握的几? ! 马俊芳!

项宏观原则() 录井工程! ! #%-Q ; #$$B >" #&" &%!

雷启鸿! 宋子齐; 测井综合评判技术在某地区B ! 谭成仟!

储盖组合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石油物探! ! Q ; >@@@&%#%-! ? " B ? !

吴秀田! 刘明! 等; 泥质和粘土在二连油田测井解" ! 李刚!

释中的作用研究() 测井技术! ! #%-Q ; #$$! #%? ! >" ! >%! 电阻率测井泥浆侵入影响校正方法研究() %Q ; ! 秦绪英; 石油物探! ! #%-#$$B ! ? ? ? &" ? ! >!

$@' Z K #B @%%石油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规范()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

黄坚! 樊政军! 等;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 潘和平!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Q ; #$$##? B >>>" ! 石兰亭! 贾义蓉;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 易定红!

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 岩性油气藏! ! Q ; #$$" >@

#%->" &" B !

编辑 戴春秋

第! " 卷第#期#$$%年&月石! 油! 物! 探

' () *+, -. /01*2) -*(/3. 4'5) 2*(32) 1(67! 89:; ! " 49; #

! 7

文章编号 #%>$$$>! ! >#$$%$#$>@>$!

低渗透储层 四性 关系综合研究

***以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

#$石兰亭>$马! 龙#$巩! 固#$陈广坡#$李忠春#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B 中国石油勘探>; >$$? @#;

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甘肃兰州" &$$#$

摘要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断陷盆地的重点勘探凹陷之一! 储集层主要为以近源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 含有高电阻水层和低电阻油气层" 通过对底扇沉积为主的砂砾岩体!

该地区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和岩心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 总结出该地区中孔&低渗油气层的*四性+关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 确定出油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在此基础上! 利用三孔隙度重叠法有效地判断出低系!

电阻气层' 利用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有效地判断出高电阻水层和低电阻油气层" 对该地区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 将j 原水层%解释为油层! 使得+号层连成一片! 扩大了含油面积" 此外! ! 井区j ! >#井+号层#j ! 井区有? 层! 有>增加了所发现的油层厚度" ; "D 厚的致密层被解释为差油层! " 层#&; %D厚的差油层被解释为油层! 关键词 岩性油藏' 低渗透储层' 低电阻油层' 孔隙度' 油水界面中图分类号 *B &>; !

文献标识码 0

对测井!! 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

&&解释符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7. ]-. /72&使得储层测井7]3等测井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人为因素减少! 得到的结论评价迈向了全新领域!

) >

更加准确(" 然而! 以下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

>! 方法研究

吉尔嘎朗图凹陷储集层主要为以近源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沉积为主的砂砾岩体! 具有中孔&低渗的特点" 研究区内共有评价井&生产井#测井项目主要有横向电极系系列&自然电$口! 位&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双感应八侧向&双侧向微球型聚焦&地层倾角且存在高阻水层和低阻油气等" 由于岩性复杂! 层! 测井解释符合率低"

四性 关系分析" #" !

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砂砾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粉砂岩&灰质砂砾岩等! 其中砂砾岩发育较为广泛! 砂砾岩储层是本区最主图>%" 岩心分析表明! 孔隙度分布范要的产油层#

围为>渗透率分布范围为#; >A ! #$; >A ! $; $>@!

a &#a &#

%! 渗透率大于>的#@&&; $$$E >$D $E >$D ) ) 样品占样品总数的#油迹样品的孔隙度! A " 荧光&

a &#

一般小于>渗透率小于>! 对应于测$A ! E >$D )

约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勘探和开发目标已由构而岩性油气藏多为砂砾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

) #

岩储层(" $在测井方法上! 虽然斯仑贝谢的

&阿特拉斯的(70j . -? $$/1. *-? " $$及哈里伯顿的(j /(11#$$$型成像测井系统比较先

但受测井成本的制约! 油田实际采用的测井系进!

列不全! 许多地区仍处于以国产小数控为主&&" $$

! ) &! 系列为辅&间有新方法测井的格局("

油气层综合解释的方法&技术很多! 既有传统的图板法! 又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神经网络法&专

) ? 家系统法等(! 但对低渗透储层的测井评价一直是

国内各油田面临的难题! 其主要原因是应用常规解

) B 释方法进行测井解释符合率很低(" 以二连断陷

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 该地区以前只进行了常规测井解释! 所计算的孔隙度&饱和度与岩心分析结果相差很大! 测井解释符合率低" 另外! 高阻水层&低阻油气层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 我们针对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具体特点! 根据以常规测井系列为主的资料状况! 综合应用试油和钻井取心等资料! 开展了岩性油藏*四性+关系及油&气&水解释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石兰亭#$%! 男! 高级工程师! 博士在读! 现主要从事>@B &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

石! 油! 物! 探

第! " 卷

井解释的致密层' 含油&油浸级别样品的孔隙度一般大于>渗透率大于>对应于测井解&A ! $E >$) D ! 释的油层' 两者之间对应于测井解释的差油层#图#%

"

a &

#

图&! 含油饱和度与电阻率交会分析

图>!

油气显示级别与试油结果

%对电阻率进行侵入校正' #!!

%岩心归位' &

%建立地层温度和压力梯度的关系' !

%确定目的层的岩心密度' ?

%确定声波时差压实系数" B

通过岩心分析! 得出声波时差压实系数0*为

0! $$! &6P %%! #! $! *$&$式中-" P 为地层埋藏深度#D %

#%>

通过岩心分析化验&录井&试油&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 最终确定用自然伽马曲线计算泥质

含量' 用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有效孔隙度' 用孔隙度做参数计算渗透率" 由于油层电阻率较高! 泥质含量较低! 所以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 由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得出孔隙度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分别为>" ; ! %和>; >?

" #%! 效果分析

测井解释有效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非常接近! 小层平均值绝对误差小于c ' 测井解释渗透#

) @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误差范围小于一个数量级('

图#与渗透率#%交会分析! 孔隙度#+*%

对于砂砾岩储层! 油层电性特征基本表现为高电阻率&低密度&低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 即*三低

) "

一高+的特征(-电阻率为>密度为$! B $7/D ! &

, ! 声波时差为#, 油#; &#; ! M O D &$! #B $) J D #!

层平均为#, ! 自然伽马为? " 由? $) J D %$%$0*. !

于岩性的影响! 大部分水层电阻率大于只>$7/D ! 用电阻率一个参数很难区分油水层#图&%" " #$! 测井资料预处理

在建立测井解释模型时! 需选择本地区参数进

) %

行测井资料预处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井解释油层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B 差油&C %#A ! 层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 " ; &A " 由此可见所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较为合理"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的研究区腾格尔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如表>所示"

%测井资料标准化

' >

类别油层差油层致密层水层

孔隙度! A >&&>$>? !

>$#>? &

表>! 腾格尔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a &#%渗透率, #>$D )

电阻率, #7/D %

>$&

%>%! >$#>? #

电位异常明显

较明显不明显明显

泥质含量! A >? #%#$! #$&#$#

饱和度! A ? $&

! $? $!

! $#? $#

>$&

>>$!

>#>$&

图! %!! 由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的交会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 油层电阻率大于>水层电阻率$7/D !

也大于>因此! 单纯利用电阻率来判别油$7/D ! 水层存在多解性" 但在自然电位曲线上! 水层的自

第#期石兰亭等C 低渗透储层*四性+关系综合研究

>@&

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明显大于油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 因此! 在确定油水同层和水层时! 应参考录井资料&井壁取心分析结果&电阻率曲线及自然电位曲线! 进行综合判断

"

#! 气层的识别

研究区许多构造高部位存在气层! 由于岩性的

其电阻率不高" 有些气层电阻率小于影响!

受储层厚度的影响! 往往被认为是干层>$7/D !

或水层"

利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方法能有效地判

) >$

别出气层(" 例如! j ? &井的#>>#; ##>&? ; %D

! 储层段#图? %! 电阻率为>一般为#! &$7/D #

! 孔隙度一般为%渗透率一般为>%7/D %; ? A ! a &#

! 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由于气层>; $&E >$D ) 的存在! 且天然气的含氢指数和体积密度都比油或水小得多! 因而中子孔隙度测井值呈现为低值! 体积

密度变小" 这就是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挖掘效应+" 根据以上特征! 该层段经综合解释为油气同层! 试

&

, ! 气产量为, " 油获得油产量为! ? ; " P N ? #! B %DN

图! ! 电阻率与自然电位交会分析

图? ? &井气层解释成果! j

>@!

石! 油! 物! 探第! " 卷

井区油层段划分为B 个油层组#图B %! 各个油层组

&! 油水界面的确定

研究区属于构造岩性油藏! 含有多个油水系油水界面的统" 由于存在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

确定需通过综合分析重复式地层压力测试#253%资料&试油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来完成" 对于同一油水界面一旦确定! 则油水系统的岩性油藏!

油水界面以上的储集层! 即使电阻率比较低也应该解释为油层' 油水界面以下的储集层! 即使电阻率比油层高! 也应该解释为水层" 为了提高j ! 井区油层连通性分析的可靠性! 我们借助地震储层预

) >>测剖面制作了油藏剖面(! 通过综合分析! 将j !

都有自己的油水界面"

利用本文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 确定了一些油水矛盾层" 如j ! 井区j ! 井原与j ! >>井和j ! >#井的油水关系存在矛盾!

可是该层的水顶深度j ! >#井+号层解释为水层! 比j 试油证实为油层%的油底深度还要低! ! 井该层#因此本次将j ! >#井+号层解释为油层" 这样解释

扩大了含油面积! 且符合油水分使得油层连成一片!

布规律" 此外! j ! 井有? 层! ; "D 厚的致密层被解释为差油层! 有>" 层#&; %D厚的差油层被解释为油层! 增加了所发现的油层厚度! 为当年的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

图B ! 井油藏剖面! 过j

国外测井技术! ! #%-#$$? #$&? @B &!

! ! 结束语

%对于复杂岩性的*四性+关系研究! 必须要>

有取心资料'

%利用本地区的分析化验资料确定测井解释#

参数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精度'

%对于同一油水系统的岩性油藏! 油水界面&

一旦确定! 则油水界面以上的储集层为油层! 油水界面以下的储集层为水层'

%结合地震资料进行油藏模式和油藏类型分! 析! 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可信度' %低渗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可以提高测井?

解释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继而提高测井解释的符合率! 为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参数"

参! 考! 文! 献

测井新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应>! 何绪全;

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Q ; #$$&#B >! &! %!

陈家阔! 姚伟; 薄层测井解释技术的进展() #Q ; ! 申梅英!

宋波涛; 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 勘探地球物&Q ; ! 秦绪英!

理进展! ! #%-#$$##? >#B &! !

中国油气勘探测井技术的更新换代() 测井! Q ; ! 谭廷栋;

技术! ! #%-#$$$#! &>B &>B " !

慈兴华! 崔强; 油气层综合解释中应把握的几? ! 马俊芳!

项宏观原则() 录井工程! ! #%-Q ; #$$B >" #&" &%!

雷启鸿! 宋子齐; 测井综合评判技术在某地区B ! 谭成仟!

储盖组合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石油物探! ! Q ; >@@@&%#%-! ? " B ? !

吴秀田! 刘明! 等; 泥质和粘土在二连油田测井解" ! 李刚!

释中的作用研究() 测井技术! ! #%-Q ; #$$! #%? ! >" ! >%! 电阻率测井泥浆侵入影响校正方法研究() %Q ; ! 秦绪英; 石油物探! ! #%-#$$B ! ? ? ? &" ? ! >!

$@' Z K #B @%%石油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规范()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

黄坚! 樊政军! 等;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 潘和平!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Q ; #$$##? B >>>" ! 石兰亭! 贾义蓉;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 易定红!

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 岩性油气藏! ! Q ; #$$" >@

#%->" &" B !

编辑 戴春秋


相关文章

  •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 第33卷 第3期2012年5月 石油学报 ACTAPETROLEISINICA Vol.33No.3 2012May ()文章编号:02532697201203043705---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张仲宏1 杨正明2 刘先贵 ...查看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渗透的介绍与说明
  • 一.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内涵 1.数学思想.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从某些具体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 对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 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 ...查看


  • 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
  • 2006年第3期(总第197期) Number 3in 2006(Total No. 197) 混 凝 土 Concrete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The Core Journal of China 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抗氯离子 ...查看


  • 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
  • 摘 要: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必须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的关系:二是成人教育学科与除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科:相关学科: ...查看


  •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机制研究
  • 作者:鲁兴启王琴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4年02期 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给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的各种跨学科课题.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 ...查看


  • 课程资源整合
  • 学校编号 10394 图书分类号. 学 每20111256 密 级 读違蹄|L大 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以数学.地理.思政.美术为例 Study on Problems abo ...查看


  •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 建筑理论 AR C H ITEC TUR AL TH EOR Y 相关方和普通市民也可以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自己意 见. 另一种是全过程策划概念引导下, 将策划的信息作为内核一部 分嵌入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过程中, 为后续分析 ...查看


  • 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对策研究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活动时有发生,给高校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加强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和校园渗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查看


  •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测量方法的评价与分析
  • 第28卷 第3期2008年6月 文章编号:1671-2579(2008)03-0165-03 中 外 公 路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测量方法的评价与分析 黎 霞1,王宁辉1,2,李闯民1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76;2.江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