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  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诱惑。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19.“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0.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5分)

21.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某方面的权威,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作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9.[考点:句意理解]

(4分)这句话把专家与售楼小姐相提并论,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为利益所驱使(2分),讽刺专家的为人不齿的行为(2分)。

20.[考点:作用分析评价]

(5分)并没有堆砌之嫌(1分)。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4分)

21.[考点:鉴赏评价。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6分)联系文本:专家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专家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精英,他

们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家对他们的培养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理应对社会作更大的

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1)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自律。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2)专家履行自身的义务,要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3分)联系现实举例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  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诱惑。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19.“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0.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5分)

21.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某方面的权威,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作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9.[考点:句意理解]

(4分)这句话把专家与售楼小姐相提并论,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为利益所驱使(2分),讽刺专家的为人不齿的行为(2分)。

20.[考点:作用分析评价]

(5分)并没有堆砌之嫌(1分)。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4分)

21.[考点:鉴赏评价。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6分)联系文本:专家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专家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精英,他

们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家对他们的培养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理应对社会作更大的

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1)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自律。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2)专家履行自身的义务,要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3分)联系现实举例分析说明(3分)


相关文章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答案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一 三.(25分)文本:峡谷 作者:阿城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 ...查看


  •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阅读答案
  • 雾霾天气,警惕PM2.5 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② ...查看


  • 08哥顿法则与逻辑次序
  •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1. 由一般到特殊 ...查看


  • [警惕电子雾]阅读答案
  • <警惕电子雾> 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比前几代人应该说幸福多了,首先是可以尽情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安逸和舒适以及声光电的刺激:空调.电脑.音响.手机.随身听.电视.微波炉.冰箱.电磁炉--然而,在广泛使用电器设备的同时,随之一个重 ...查看


  • 201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重庆卷语文
  • 掌门1对1教育 高考真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一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抱负 贸然从事 剑出鞘制páo .qiào ...查看


  • 浦东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 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5.1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 ...查看


  • [养成好习惯]阅读附答案
  •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14分)⑴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⑵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 ...查看


  •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 ...查看


  • 专题二-西方列强侵华战争[1]
  • 2013届导与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检测试题--列强侵华战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60分) 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