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产生工厂

2.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资本的流通公式G-W-G′表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从形式上,资本的总公式G-W-G′同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相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领域的任何阶段都要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资本流通中是不能增殖的;然而,事实上,资本在运动中确实又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是一个矛盾,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在商品流通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其次,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在流通领域之外,生产者就只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仅仅表明产品是由他的劳动创造的。然而,他只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却不能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按照这个条件,要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

智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生产、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即劳动,在劳动中他不仅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现实中,资本家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有的赚钱,有的赔钱,总起来讲,还是赚的时候多。那么,其所赚究竟从何而来呢?弄清楚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共性的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的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由此可见: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

长工人的生产时间。”①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资本的流通公式G-W-G′表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从形式上,资本的总公式G-W-G′同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相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领域的任何阶段都要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资本流通中是不能增殖的;然而,事实上,资本在运动中确实又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是一个矛盾,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在商品流通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其次,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在流通领域之外,生产者就只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仅仅表明产品是由他的劳动创造的。然而,他只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却不能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按照这个条件,要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

智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生产、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即劳动,在劳动中他不仅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现实中,资本家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有的赚钱,有的赔钱,总起来讲,还是赚的时候多。那么,其所赚究竟从何而来呢?弄清楚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共性的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的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由此可见: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

长工人的生产时间。”①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相关文章

  • 布洛维--劳动过程理论
  • 在近30年来的社会学著述中,强调把某些范畴"带回分析的中心"(brining back in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时髦的书写样式.有论者要强调国家的自主性,就提出"把 国家带回分析的中心":有论者要 ...查看


  • 资本的生产过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010-09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 ...查看


  • 坚持劳动价值论
  • 作者:李成斌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7年11期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空前发展,特别是微电脑的发明和应用,机器人和"无人化工厂"相继诞生,很多产品似乎不需要人的劳动就能生产出来.对这种现象,不少人感到 ...查看


  • 马克思企业理论
  •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中有关企业理论的论述. 这是第四篇的重点和难点. (一)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抛开企业所具有的不同制度属性,企业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是一种从事商品生产 ...查看


  • 管理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 管理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近代西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管理学的产生 管理是人类社会有组织地追求目标必不可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实际存在的管理活动及其职能.目的和范围的主观性反映.管理成为一种理论,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一 ...查看


  • 蒸汽的力量教案
  • 作者:丁晓平 人民版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三课 "蒸汽"的力量 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工业革命产生 ...查看


  • 读后感资本论
  •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资本论> 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马克思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 ...查看


  • 马克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医生!
  • 马克思靠谱 导言:"任何杀不死你的东西,都会让你更强大",马克思以一己之痛为代价,诊断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灶所在,<资本论>就是这样一份"诊断书"和"病危通知书".一百多 ...查看


  • 近代武汉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 近代武汉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袁北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一.近代武汉社会变迁的背景和环境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然而,社会体系又是一个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