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心灵的真实感受
西航二中 刘 玲
教改进行十余年,教育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目前中学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教育管理思想滞后、行为失衡、效果欠佳等原因造成的,这集中表现为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需要,没有创造出适合学生心灵发展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心灵发展的教育呢?我认为需从以下入手:
(一)平等互动,尊重心灵之需
开放的信息时代激起了学生内心对“平等”、“尊重”的渴求。如何满足其需求呢?首先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 弄清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学校管理中要尊重学生心灵之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 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达到“双赢”。教学中要坚持“广泛了解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建立一条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渠道。
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心灵之需,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渠道呢?
1. 尊重主体,让学生有话敢说乐说
让学生有话就说,提供条件让学生有话大胆说,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就会敢于、乐于讲出他们的种种心事、乐事,从而通过民主平等的交流将学校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提高教育管理的目标达成度。那么怎样搭建一个让学生敢说、乐说的平台呢?
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诚相待。教师要走下教坛、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要以朋友的身份主动融入班级,消除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鸿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脸带笑容,给学生以亲切感;眼露赞许目光,给学生以鼓励;心拥宽容之情,给学生期待,与学生亲密接触;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促进师生真诚交流。同时教给学生交流的技巧,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其次要讲究细节,找准时机。精心设计谈话内容,找到教育的最佳时机,选择合适的谈话时间和地点,以鼓励、赞许为主,交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考试后,及时的找学生谈话,交流学习方法,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说自己的下次考试的目标与追求,提高学习的办法与措施。教师进行适时的肯定和指导。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直接而富有挑战性,既是对学生的锻炼,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既解除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也让教师直接听取了学生的心声。通过学生的“说”、教师的“讲”,相互交流与沟通,增强了信任、增添了活力。
(二)疏导培养,促进心灵阳光成长
1. 知心信箱------成立心理疏导室
学生久久不能释怀的问题可通过知心信箱进行倾诉,学校成立心理疏导室,成员由学校领导、心理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组成。心理教师进行主力调解、疏导,接到学生反映后,相关人员对当事方的心理困惑要进行多方位的疏导、沟通,并全程了解学生心理疏导状况,确保学生心灵阳光成长。
这样做不仅启示了教师,还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而且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这一“知心信箱”不单是“心理疏导室”,还是一个无名有实的“家长学校”。
2. 我的班级我做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能让更多的学生升学,就是为学生着想,即使出现超常规的管理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做才是对学生的大爱,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未来。殊不知其行为已禁锢了学生的心灵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非但没有得到尊重,反而还影响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那么 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好学生资源,保护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如何拓展实践的空间,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锻炼机会呢?
(1)“干部大家选”
公推反映民意 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学生干部主要条件的做法是应试教育的体现,折射出了教师的精英教育理念,有违教育的公平性,挫伤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公开推选学生干部,不以成绩定班干部,就是要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就是要突破以学习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学生干部标准的约束,让更多的学生加入班干部的行列,建立符合学生心灵发展的干部选拔制度。
测试、竞选展示价值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测试学生性格,可采用色彩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星座属相测试法,了解学生的任职愿望,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将每个参选学生放在最佳的位置,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效力。竞争选举给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竞选者展开“演讲、才艺展示、民主测评、综合评比”等方面的角逐,有利于不同才能的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本周我做主”
学校规章制度和班规班约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主要缘于制度条款中“禁”、“堵”的刚性要求太多,人文关怀的条款较少,且很多都是学校、教师意志的体现,没有顾及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本周我做主”的管理方式的实施就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
规则大家定 群策群力,学生讨论酝酿。即把每一名同学根据实际制订出的
班级规章制度进行整理,提交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将达成共识的意见作为班规班纪公约。表决承诺,即经过充分讨论的班规进行表决通过,签订承诺书。提示监督,即将班级公约贴在教室最醒目处,给学生以温馨的提示,互相监督。修订完善,让小组长执行,并记录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规矩人人守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熟记于心,化为行动,民主监督,严格执行,违者必究。
事情个个做 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角”,负责班上事务处理。班主任则提供咨询指导,为“主角”解答疑难、出谋划策。
(3)“今日我当家”
班班有参与 “校园一日实践活动”,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人人参加、全方位参与学校的管理,学生成为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的主体,体验“当家作主”。
人人有岗位 按学校日常事务分组,设置卫生、食堂、仪容仪表、安全巡逻、资料收集等管理组。每一名同学自主选择从事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
个个有职责 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都规定了相应的职责,每名同学按岗位职责去开展工作。如日常行为监督岗,主要负责维护检查、公布、评比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等。
项项有要求 每项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三大原则---合法、公正、示范原则,实现教、学、做统一,四落实---安排布置落实,检查督促落实,记载反馈落实,总结评比落实。
天天有评估 每天下午放学前用一刻钟的时间对学生当天的学习和纪律行为进行褒奖和批评教育,教师还要采取定人与定时、专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进行考核评估,奖勤罚懒。
3. 尊重选择,多元发展 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很少顾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特长大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学生则希望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由此常常表现出盲目随从、焦虑困惑或逆反极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气氛不和谐,这透视出教师的良好愿望与学生自身发展存在着不一致性。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学校就要创造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教师要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服务。教师怎样改进工作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激扬个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呢?
(1)尊重学生的心灵设计
学校组织开展“我的校园我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大胆设计“文化长廊、德育橱窗、艺术橱窗、法制安全教育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园地、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展览、在路上地理社团”等,放手让学生去组织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会、艺术文娱晚会、运动会等,真实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真实的展现。
(2)尊重学生特长的发展
在学校实施“三结合”方案:即课外活动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特长培训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竞赛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意在激发学生的潜质,搜寻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阳光成长。
(三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彰显心灵成长轨迹
1. 主动融入,行为理性
教师经过最初不相信、担心→被动组织→小心参与→积极设计→大胆放手→热情服务学生→创新管理等几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以教师主观意志为主的控制管理行为逐渐转变为以尊重学生心灵真实感受为主的生本管理行为,教师成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成就者;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经历了不愿意到好奇、冲动到积极思考、主动申请参加和乐于参与的不断深化过程。
2. 个性张扬,素质提升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经历了由不愿意到好奇,冲动到积极思考,主动申请参加和乐于参与的不断深化过程,在构架学生成才立交桥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让有兴趣爱好或有特长的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了管理的艰辛,增强了主体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综合能力素质显著提高。潜质学生才华崭露。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学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特殊学生健康成长。为特殊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让其找准自己发展方向,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对人生的信心,引领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3. 关系和谐,学生幸福指数升高
通过设“知心信箱”、立“班级当家人”, 展“校园设计”,师生交流渠道畅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说出来的话有人听,听到的问题有人能及时地加以解决,真诚沟通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其教学管理过程由学生设计并高度参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积极性高涨。违纪犯规率降低,学生学额巩固率、合格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心灵得到尊重,才华得到欣赏,真诚沟通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主体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主动向学校提出的管理建议会逐年攀升,学生每年还会为学校节约不少的卫生打扫费用,申请担任志愿者人数会急剧上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会有更高的提升,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中,专业素质增强,将会涌现出一大批教研、科研骨干,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会更加突出。
尊重心灵的真实感受
西航二中 刘 玲
教改进行十余年,教育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目前中学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教育管理思想滞后、行为失衡、效果欠佳等原因造成的,这集中表现为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需要,没有创造出适合学生心灵发展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心灵发展的教育呢?我认为需从以下入手:
(一)平等互动,尊重心灵之需
开放的信息时代激起了学生内心对“平等”、“尊重”的渴求。如何满足其需求呢?首先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 弄清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学校管理中要尊重学生心灵之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 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达到“双赢”。教学中要坚持“广泛了解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建立一条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渠道。
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心灵之需,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渠道呢?
1. 尊重主体,让学生有话敢说乐说
让学生有话就说,提供条件让学生有话大胆说,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就会敢于、乐于讲出他们的种种心事、乐事,从而通过民主平等的交流将学校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提高教育管理的目标达成度。那么怎样搭建一个让学生敢说、乐说的平台呢?
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诚相待。教师要走下教坛、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要以朋友的身份主动融入班级,消除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鸿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脸带笑容,给学生以亲切感;眼露赞许目光,给学生以鼓励;心拥宽容之情,给学生期待,与学生亲密接触;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促进师生真诚交流。同时教给学生交流的技巧,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其次要讲究细节,找准时机。精心设计谈话内容,找到教育的最佳时机,选择合适的谈话时间和地点,以鼓励、赞许为主,交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考试后,及时的找学生谈话,交流学习方法,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说自己的下次考试的目标与追求,提高学习的办法与措施。教师进行适时的肯定和指导。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直接而富有挑战性,既是对学生的锻炼,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既解除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也让教师直接听取了学生的心声。通过学生的“说”、教师的“讲”,相互交流与沟通,增强了信任、增添了活力。
(二)疏导培养,促进心灵阳光成长
1. 知心信箱------成立心理疏导室
学生久久不能释怀的问题可通过知心信箱进行倾诉,学校成立心理疏导室,成员由学校领导、心理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组成。心理教师进行主力调解、疏导,接到学生反映后,相关人员对当事方的心理困惑要进行多方位的疏导、沟通,并全程了解学生心理疏导状况,确保学生心灵阳光成长。
这样做不仅启示了教师,还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而且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这一“知心信箱”不单是“心理疏导室”,还是一个无名有实的“家长学校”。
2. 我的班级我做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能让更多的学生升学,就是为学生着想,即使出现超常规的管理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做才是对学生的大爱,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未来。殊不知其行为已禁锢了学生的心灵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非但没有得到尊重,反而还影响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那么 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好学生资源,保护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如何拓展实践的空间,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锻炼机会呢?
(1)“干部大家选”
公推反映民意 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学生干部主要条件的做法是应试教育的体现,折射出了教师的精英教育理念,有违教育的公平性,挫伤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公开推选学生干部,不以成绩定班干部,就是要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就是要突破以学习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学生干部标准的约束,让更多的学生加入班干部的行列,建立符合学生心灵发展的干部选拔制度。
测试、竞选展示价值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测试学生性格,可采用色彩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星座属相测试法,了解学生的任职愿望,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将每个参选学生放在最佳的位置,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效力。竞争选举给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竞选者展开“演讲、才艺展示、民主测评、综合评比”等方面的角逐,有利于不同才能的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本周我做主”
学校规章制度和班规班约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主要缘于制度条款中“禁”、“堵”的刚性要求太多,人文关怀的条款较少,且很多都是学校、教师意志的体现,没有顾及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本周我做主”的管理方式的实施就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
规则大家定 群策群力,学生讨论酝酿。即把每一名同学根据实际制订出的
班级规章制度进行整理,提交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将达成共识的意见作为班规班纪公约。表决承诺,即经过充分讨论的班规进行表决通过,签订承诺书。提示监督,即将班级公约贴在教室最醒目处,给学生以温馨的提示,互相监督。修订完善,让小组长执行,并记录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规矩人人守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熟记于心,化为行动,民主监督,严格执行,违者必究。
事情个个做 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角”,负责班上事务处理。班主任则提供咨询指导,为“主角”解答疑难、出谋划策。
(3)“今日我当家”
班班有参与 “校园一日实践活动”,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人人参加、全方位参与学校的管理,学生成为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的主体,体验“当家作主”。
人人有岗位 按学校日常事务分组,设置卫生、食堂、仪容仪表、安全巡逻、资料收集等管理组。每一名同学自主选择从事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
个个有职责 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都规定了相应的职责,每名同学按岗位职责去开展工作。如日常行为监督岗,主要负责维护检查、公布、评比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等。
项项有要求 每项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三大原则---合法、公正、示范原则,实现教、学、做统一,四落实---安排布置落实,检查督促落实,记载反馈落实,总结评比落实。
天天有评估 每天下午放学前用一刻钟的时间对学生当天的学习和纪律行为进行褒奖和批评教育,教师还要采取定人与定时、专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进行考核评估,奖勤罚懒。
3. 尊重选择,多元发展 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很少顾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特长大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学生则希望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由此常常表现出盲目随从、焦虑困惑或逆反极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气氛不和谐,这透视出教师的良好愿望与学生自身发展存在着不一致性。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学校就要创造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教师要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服务。教师怎样改进工作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激扬个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呢?
(1)尊重学生的心灵设计
学校组织开展“我的校园我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大胆设计“文化长廊、德育橱窗、艺术橱窗、法制安全教育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园地、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展览、在路上地理社团”等,放手让学生去组织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会、艺术文娱晚会、运动会等,真实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真实的展现。
(2)尊重学生特长的发展
在学校实施“三结合”方案:即课外活动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特长培训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竞赛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意在激发学生的潜质,搜寻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阳光成长。
(三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彰显心灵成长轨迹
1. 主动融入,行为理性
教师经过最初不相信、担心→被动组织→小心参与→积极设计→大胆放手→热情服务学生→创新管理等几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以教师主观意志为主的控制管理行为逐渐转变为以尊重学生心灵真实感受为主的生本管理行为,教师成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成就者;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经历了不愿意到好奇、冲动到积极思考、主动申请参加和乐于参与的不断深化过程。
2. 个性张扬,素质提升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经历了由不愿意到好奇,冲动到积极思考,主动申请参加和乐于参与的不断深化过程,在构架学生成才立交桥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让有兴趣爱好或有特长的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了管理的艰辛,增强了主体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综合能力素质显著提高。潜质学生才华崭露。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学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特殊学生健康成长。为特殊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让其找准自己发展方向,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对人生的信心,引领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3. 关系和谐,学生幸福指数升高
通过设“知心信箱”、立“班级当家人”, 展“校园设计”,师生交流渠道畅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说出来的话有人听,听到的问题有人能及时地加以解决,真诚沟通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尊重学生心灵的真实感受,其教学管理过程由学生设计并高度参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积极性高涨。违纪犯规率降低,学生学额巩固率、合格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心灵得到尊重,才华得到欣赏,真诚沟通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主体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主动向学校提出的管理建议会逐年攀升,学生每年还会为学校节约不少的卫生打扫费用,申请担任志愿者人数会急剧上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会有更高的提升,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中,专业素质增强,将会涌现出一大批教研、科研骨干,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