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
《钠与水反应》教案
院系: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化学师范
姓名: 吴晶晶
学号: 1409410009
化学一第三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 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2) 能准确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教学难点:钠与水的反应实质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情境设计、讲授法、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问题驱动
六、教学媒体
1.仪器:烧杯,镊子
2.药品: 金属钠,水,酚酞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
2Na+2H2O=2NaOH+H2↑ 酸碱指示剂:酚酞
二,实验现象
↓
浮:ρ(Na)
游:反应剧烈,反应在各个方向上不均匀, 遇碱变红色 产生的气体推力在各个方向大小不一 响: 反应生成了气体
红: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合肥师范学院
《钠与水反应》教案
院系: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化学师范
姓名: 吴晶晶
学号: 1409410009
化学一第三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 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2) 能准确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教学难点:钠与水的反应实质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情境设计、讲授法、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问题驱动
六、教学媒体
1.仪器:烧杯,镊子
2.药品: 金属钠,水,酚酞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
2Na+2H2O=2NaOH+H2↑ 酸碱指示剂:酚酞
二,实验现象
↓
浮:ρ(Na)
游:反应剧烈,反应在各个方向上不均匀, 遇碱变红色 产生的气体推力在各个方向大小不一 响: 反应生成了气体
红: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