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闫文虎。

2008年是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七年。将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①而美国不顾客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联合观事实,极力丑化伊朗的国际形象,甚至把伊朗国家

打击力度,反恐怖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俄武装力量“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试图把反恐

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活动得到了战争定性为反伊朗战争。

很大遏制。但从全球整个态势看,国际反恐形势依为控制非洲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还以“反然严峻,一方面,国际反恐怖斗争本身存在严重的局恐”为由,加紧组建非洲司令部。“9・11”事件后,布限性;另一方面,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的土壤没有被什政府加紧调整对非洲的政策,重新确认非洲的战

清除,且不断以新形态出现,国际反恐面临着一系列略价值,并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

新的难题。

点。美国认为,由于许多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贫穷和一、反恐成为西方大国实现战乱状态,非洲大陆成为恐怖主义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利益的“金字招牌"

地区。2007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军在2008年9月底之前组建非洲司令部,以便“更好地“9・11”事件后,美国反恐重心自西至东贯穿于协调美军在非洲的行动”,防止非洲出现另一个“阿加勒比海沿岸、北非、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和富汗”。实际上,反恐只是五角大楼的一个“幌子”,朝鲜半岛所谓的“不稳定弧形带”。在“不稳定弧形美军的真正目的是想借反恐之名,将自己的触角进带”上集中了20多个伊斯兰国家,居住着10多亿穆一步伸向非洲,为其在非洲获取更多石油提供安全斯林。被美国政府称作3个“邪恶轴心”、5个“无赖保障。非洲石油蕴藏量相当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提国家”和15个有核能力的国家也都在这条弧上。同炼成本低,运输方便。非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800

时,这条“不稳定弧形带”还是世界能源的富集地,是亿-1000亿桶。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计划在未来的世界能源与地缘重心的交会点。美国反恐战争的实十年内在这一地区投资700亿一800亿美元。目前

质是美国欲以伊拉克为样板,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推

美国石油消费的15%来自这一地区,预计到2015年行民主化战略,以此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并控制中

这一比例将会提高到25%。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东的石油资源。长期以来,美国不断宣传伊朗是中副国务卿沃尔特坦言,“非洲石油对我们来说是国家东动乱的策源地,更是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境战略利益,并将随着我们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内一些反美组织的后台老板,认定伊朗不仅与恐怖要”。2007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西非岛国佛得角组织相联系,而且自身正在走向恐怖。为向世人证境内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主要演练了控制原油明这一点,美国搜集了所谓的伊朗与“基地”组织和开采地区海上和空中走廊、监视原油通往世界市场塔利班“勾结”的证据。事实上,伊朗是伊斯兰教什运输路线的能力。可见,成立非洲司令部如同给美叶派的鼻祖,素来与属逊尼派的“基地”组织和塔利国在非洲的能源安全上加了一把“大锁”,在军事上

班相互敌视。2007年7月8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向伊朗发出威胁,称如果伊朗在两个月时+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间内不停止支援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基地”组织

①“基地威胁对伊朗发动恐袭”,《澳门日报》,2007年7月lOElA09版。

万 

方数据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可控制整个非洲大陆,在经济上可监控非洲资源及

运输通道,在政治上继续推行它的民主制度,煽动推

翻美国所不喜欢的政权和政治制度,可谓一石多鸟。

此外,美国还有利用反恐在非洲压制其他大国的战

略企图。黎巴嫩《新闻》周刊载文认为,目前,美组建

非洲军事指挥部旨除反恐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为了

争夺石油及封锁和遏制利比亚在非洲大陆的作用及

阻止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势力增长。2007年4月1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积极利用反恐来控制阿尔及利亚,并强迫中国追随美国的反恐政策。

美国还以反恐为由,力图在东南亚建立以美国为轴心、东南亚国家为辐条的安全架构,以此来防范、遏制地区大国尤其是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霸权地位,削弱、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

影响和作用,压缩中国的地缘战略空间。200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中国急增的经济影响力惠

及东南亚,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中

国正好趁此真空状态取代了美国的地区王者地位。

因此,美国军队必须重新返回东南亚。

二、反恐斗争存在双重标准和

“冷战思维"

2007年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06年

度各国反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

Reportson

Terrorism

2006)确定了42个组织为“外国恐怖主义

组织”,将我国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Eastern

TurkistanIslamic

Movement,EI聊)从其中删除,而定

性为次一级的“受关注的组织”(Groups

of

Concem)。①美国还根据自己的好恶把朝鲜、伊朗、

叙利亚、委内瑞拉以及古巴等国列为“不配合反恐努力的国家”。②美国还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伊拉克

境内一个伊朗反政府组织提供保护,因为该组织为

美国提供有关伊朗的情报,而这一组织早已被美国

政府列为“恐怖主义组织”。此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

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多次进行恐怖爆炸事件,造成几

十名革命卫队成员死亡。库尔德工人党曾经是美国

政府支持的土耳其分裂势力,美国为了取得土耳其

万 

方数据的后防支持,目前,又将土耳其库尔德民族分裂组织“库尔德自由之鹰”定性为危害美国利益的恐怖组织,并且冻结其可能在美国控制下的金融资产。

美国还把反恐战争和冷战相提并论。布什称,

“今天的反恐战争就像冷战一样。这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的敌人蔑视自由,他们追求极权主义”。③

美国也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

争”。这种冷战思维不仅刺激了“基地”、“塔利班”等

恐怖组织复活,还引起穆斯林国家和群众反感,也为

恐怖主义扩张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另外,美国还企图将恐怖主义“祸水”外移,以减

轻自己的战略压力。美国一位战略专家提出了所谓

反恐战争的“营火战略”(Campfire—Strategy),即把恐怖分子的注意力引向其他的国家,转移祸水,甚至借刀杀人,而自己则隔岸观火,获得相对安全。这位专家认为,目前转移目标的战略特别适合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对圣战分子来说,与美国相比,埃及的穆巴拉克、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或以色列的总理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约旦、摩洛哥、叙利亚、埃及、突尼斯和

利比亚等许多阿拉伯国家曾经都对圣战运动进行了

残酷镇压。美国可以借用许多阿拉伯人憎恨本国政府时机,推动或者促进这些国家的政府成为圣战运

动的目标。该专家还建议,由于印度(在克什米尔)、

俄罗斯(在车臣和其它高加索地区)、中国(在新疆)、菲律宾、泰国、尼日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都面临国内穆斯林的骚乱,而这些也是美国可以借用、潜在的可以转移视线的政治战略,所以美国应当经常公开批评俄罗斯在车臣的做法,煽动穆斯林在欧洲面临的

问题,批评印度在克什米尔侵犯人权,以获取伊斯兰

世界对自己的好感。④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可以支持

恐怖组织针对美国潜在对手的“圣战”。

三、反恐战争治标不治本情况严重

恐怖主义是威胁人类社会安全与和谐的“毒

①http://usinfo.state.gov2007年5月3日。

②“美国把北韩指定‘不配合美国进行反恐努力的国家”,

hnp://world.kbs.CO.kr/chinesednews/news-detail.htm?No=18090WK.

2007年5月23日。

③“反恐战争,冷战和意识形态斗争”,美国《美国之音》,2007年4月21日。

④DanielByman.“USCounter—TerrorismOptions:ATaxonomy”。

&m魂d,Auturm20ff7,pip.13手一141.

剂”,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民族、宗教和国际背景,打击恐怖主义恐怖必须考虑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必须标本兼治,不能仅靠军事武力手段。目前由美国主导、英国支持的反恐战争,企图以军事手段彻底解决恐怖主义的泛滥,而不探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结果使反恐努力出现反效果。英国智库牛津研究小组指出:“反恐怖战争需要民间团体、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结成联盟,这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不一定用军事手段,但一定要用文化和教育的方式来进行。”①2007年11月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也称,“我们通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得到了迟来的教训,在所谓的反恐战争中,我们

要对付的不是传统战争中前苏联或中国坦克,而是

在动荡或失败国家里制造破坏的游击队员、叛乱武装和恐怖分子”。②此外,在中东地区,因美国反恐理念动机不纯,常常导致恐怖主义事件越来越多。

近几十年来,西方势媒体把穆斯林文化描述成一种

犯罪文化,把伊斯兰政府描述成为一股邪恶与无政府的势力。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美国在中东的反恐行动和政策使伊斯兰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相信:“反恐战争就是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③

中东恐怖主义的猖獗还与穆斯林群众所遭受的政治、军事、经济压制有关,与现代世界变化所带来

的被排斥感、屈辱感和权利被剥夺有关。美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称,“美国错误地将‘基地’组织归结为一种并不存在的意识形态——伊斯兰法西斯主

义”;“错误的判断使我们把毫无根据的成见强加于穆斯林,把阿拉伯世界的朋友误当成敌人,又把阿拉伯世界的敌人误当成朋友。这种局面导致阿拉伯领导人不愿公开与美国交往或合作打击恐怖分子。我

们还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镇压,而不积极通

过斡旋达成巴以和平,这都损害了我们作为调解者的名誉,既没有为以色列带来和平,又助长了巴勒斯坦人当中的伊斯兰单边主义者的气焰。我们原本只想抓捕‘基地’组织领导人并严惩庇护他们的塔利班分子,结果却愚蠢地把这次远征变成了对阿富汗的长期占领,结果我们在该国的干预行动招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反对,不仅让塔利班重新焕发了生机,还赋予了它名不副实的民族抵抗运动的色彩。我们实现

万 

方数据《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也在那里催生了无政府状态与帮派冲突并存的灾难性局面”,④武力手段“可

以削弱和控制恐怖主义,但不可能打败它”。⑤

在非洲和东南亚,贫穷与落后是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这些地方虽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肥沃的沿海地区和巨大的旅游潜力,但社会失业率高,人民生活水平低,新闻和公民自由缺乏,加之教育水平低下,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社会问题都

助长了挫败感,这些使宗教极端分子有了生存的空

间。正因如此,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呼吁,反恐要标本兼治,特别是应该高度重视发展,解决穷国贫困化加剧的问题。但西方国家强调消灭恐怖分子必须促进人权进步。经过六年的反恐战争,恐怖主义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反弹之势。直到2007年美国才承

认,贫困将会助长恐怖主义,“我们必须与贫穷展开

斗争,因为希望正是消灭恐怖主义的良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1307年2月初表示:“世界上的富国不能眼看着非洲在贫穷的漩涡中沉沦下去,否则将使非洲成为反西方的新恐怖主义孳生地0”20cr7年11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国际反恐会议上强调,维护人权、消除贫困、避免边缘化和解决武装冲突等将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消除导致恐怖蔓延的因素。⑥

在泰国南部省份,恐怖问题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贫困问题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在那里6岁到24岁的适学人群中,有38%的人在社会上游荡,许多辍学的年轻人滑入毒品贩卖、武器走私、黑社会犯罪的歧途。泰中央政府也未能消除南部穆斯林与其他地区佛教徒之间的心理隔阂。此外,泰国南部的恐怖活动还有很重的地区背景。如泰国“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获得了中东地区和马来

①“反恐不探源愈反愈恐”,香港《大公报》,2007年4月12日,A23版。

②“罗伯特・盖茨非同一般的感觉”,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络版,20cr7年12月22Et。

③比尔:“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反恐是为了打击伊斯兰宗教”,《美国之音》,2007年4月25日。

④蔡斯・弗里曼:“美国对外政策与阿拉伯世界”,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2007年8月22日。

⑤DanielByrmm。“USCotmter—TermrimaOptiot∞・ATaxonomy”,

Sun/m/.Autmm2007.ppl42_143.

⑥刘顺:“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执行国际反恐战略”,2007年11月16日。http://news.dmhuanet.eondnewseenter/2007一ll/16/eontent-

7()84511.hun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西亚同教者(尤其是泛马伊斯兰党)的政治支持,还与“菲律宾南部、印尼的恐怖组织之间建立了错综复

杂的关系网”。这些外部支持不仅使北大年联合解

放组织的恐怖“事业”合法化,也为它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援。因此,泰国的反恐斗争必须要综合施

策,并加强边境整肃和国际合作力度。

在欧美社会,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地卷入恐怖主义活动,其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因素而非经济因素构成了恐怖主义的温床。在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穆斯林医生、工程师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加之穆斯林普遍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偏低,失业率比英国国民的平均失业率高出两倍。生活条件的落后和社

会地位的低下,使穆斯林始终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

事实上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英国人。正是在这种复杂

的心理之下,年轻的穆斯林容易受到恐怖分子的煽

动和蛊惑。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的办法就是,“让这些人看到他们自己是现代社会的主人,而不是

受害者,让社会和其它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伙伴和朋

友,而不是恶霸和敌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反恐战争”。①

四、恐怖组织走向本土化、知识化、年轻化和网络化

自产型恐怖主义(HomegrownTerrorists)指在本土滋生的恐怖主义。英国军情五处发出警告说,目前,英国已有1600多名极端分子准备策划恐怖袭击。这些在英国出生的恐怖分子属中产阶级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常常是从事技术工作,是工程师和医生。据报道,仅在英国行医的持有外国医

学文凭的医生就大约有9万名,其中有1985人来自

伊拉克、2581人来自埃及、565人来自叙利亚、488来

自伊朗、184人来自约旦。②此外,德国《明镜》周刊

载文称,欧洲的恐怖分子共来自29个族群,其中最主要是阿尔及利亚人和巴基斯坦裔人。③2007年5月8日,美国挫败了一起图谋袭击迪克斯堡陆军基

地的恐怖事件,6名恐晦分子嫌疑人都是美国“自产

的”恐怖分子。这些恐怖分子虽然并未与“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但危险并不逊于那些知名的国际恐怖组织,而且其行动往往能够逃脱安全部门

万 

方数据的监控。④

高智商、高学历的恐怖分子的大量涌现,使其恐

怖活动更加隐蔽,实施恐怖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虽然恐怖组织的基本成员以及同情者都来自社会底层,但其领导者(如本・拉丹家族)却富甲一方。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某些专业人士,对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颇有吸引力。而且恐怖分子的军事化、专业化

和职业化趋势加快。英国经济学家克劳德・白莱比

(ClaudeBerrebi)通过研究40多个巴勒斯坦自杀式炸

弹袭击者案例,发现这些自杀者比普通巴勒斯坦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更富有。研究也表明实施恐

怖袭击的黎巴嫩真主党战士与同时代的普通黎巴嫩

青年相比,其受教育程度更高,穷困的可能性更低。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逃脱追捕的几率要高出

一倍。⑤

尽管“基地”组织不断遭到美军的全球打压,但“新生代”恐怖分子不断涌现,且活动更隐秘、更谨

慎、更专业、更残忍。美国情报部门宣称,目前“基地”组织已经成功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地区完

成重组工作,“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层”开始接替

拉登和其他“老一辈恐怖大亨”负责“基地”组织的日常运作。“基地”组织的新生代领导在35岁左右,名

气不大,但基本上都拥有在阿富汗或者车臣的作战

经验,既年富力强,又具实战经验与感召力。

此外,目前恐怖组织网络已经形成,恐怖主义运动并不只限于中东地区,而且有向全球范围蔓延的趋势。据西方情报部门宣称,目前“基地”组织已在

3㈣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或者同盟组织,如“伊拉

克网络”、“阿富汗一巴基斯坦网络”、“俄罗斯及北高

加索网络”、“东南亚网络”、“中亚网络”、“欧洲网络”等,而美国国内一些同外国恐怖组织没有联系的恐

①FareedZakaria,“RadicalsontheRun—Dan’tBelievewIlatYouRead:GovernmentsaroundtheWorldaleslowlyWinlliIlgtheWarOn

Terror”,Neumoeek“对还是错——我们正在输掉与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战争”,美国《新July21

July9,2007,PP.18—20;法里德・扎卡里亚:

闻周刊》,2007年7月2日---9日。

报》,2007年7月4日。http-/1www.zaob∞.∞“西,棚∞04-s01.htm

②“白领恐怖主义’抬头英成立国家安全理事”,《联合早

③“本・拉丹的欧洲战士”,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07年4月

11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7年4月14日第3版。.

④“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再掀波澜”,《华盛顿观察》,2007年5月

24日。

⑤AlanKrueger。“What

Ms?keg

Terrorist?”,F/nac/a/T'una,July

17,2007.

怖团伙也因为同情“基地”组织而患上“突发圣战综

合症”。目前“基地”组织的成员不超过3000人,但

其触角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中大部分以合法身份“蛰伏”在世界各地,伺机发动新的攻势。

国际恐怖主义的网络化还表现在其善于利用互

联网。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交流,传播

暴力,相互激励,同时在网上传播制造炸弹、使用武

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恐怖活动的技巧与能力。此外,国际恐怖主义还借用互联网进行通信联络、转移资金和策划恐怖活动。目前,“基地”组织推

出了“圣战之声”等多种电子刊物,内容涉及有关“阿

拉伯半岛宗教游击队的活动”。伊拉克“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扎卡维被美军击毙不久,本・拉丹就在互联网上公布了盛赞其成绩的录音带。“基地”组织媒体总联络处的“萨哈布公司”,最近在互联网上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号召恐怖分子在网上进行经验交流。

美国国防部主眢隋报工作的助理部长威廉・博伊金

中将表示,“我们的敌人在利用网络和媒体方面已经

领先于我们了”。可见,网络快速流动性使其成为思

想扩散、宣传鼓动的最佳媒介。而网络的分散特性也使调查人员很难追踪和阻止恐怖分子。据沙特专家的研究,目前,全球有约5600家网站在传播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有3000多家网站刊载炸弹和毒剂制作方法。俄罗斯内务部也发现,互联网上共有148个带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倾向的网站。其中包括俄罗斯有70多个此类网站,美国有49家,荷兰有6家,德国有5家,英国有4家,加拿大有3家,土

耳其有2家。①根据美国信息服务部门的统计,8年

前“基地”在网上大约只有12个网站,但目前已有大

约4800个站点。②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基地”成

员被驱逐出阿富汗、失去指挥和控制组织后,互联网就成为他们新的隐蔽而安全的避难所,成为他们进行电子“圣战”活动的平台。在网络上,恐怖分子进行恐怖宣传思想、募集资金、招兵买马甚至是协调恐怖行动。以色列一位专家称互联网是“圣战运动的一所公开大学”。③

五、“基地主义”意识形成

并出现蔓延之势

阿富汗战争后,国际恐怖组织虽失去了统一的

万 

方数据《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指挥和控制体系,但其意识形态却大肆传播。也就是说,全球恐怖主义的蔓延更多的是模式的延续,“基地”组织不一定给其它恐怖组织下达指示,但其精神对许多恐怖组织来说是一种示范和鼓舞。借用

社会学家、伊斯兰问题专家奥利维耶・鲁瓦的说法,本・拉丹兜售的是一个“品牌”,一个概念,然后他让各地的追随者自己去行动。他的作用更多是进行思想煽动而不是组织具体行动。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

究所公布的《全球战略报告》,目前,“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基地”主义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普遍性理念。

伊拉克与北非“马格里布”的恐怖组织,不仅宣誓效忠于“基地”组织,更是通过行动展示其对“基地组织”意识形态的支持。在美洲和欧洲,“基地”主义极端思想还与当地的黑帮文化和叛逆文化相结合,使欧洲、加拿大出现了众多的圣战恐怖分子的模仿者。这表明,“恐怖组织的意识形态显然已渗透世界各地”④。国际反恐战争能否取得完全胜利,一定程度上讲取决于能否有效消除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

24日妒锪凇。美国情报评估称。基地,组织仍对美国构成

主羹》臻莩嚣震蒋黧蕊黢黜组织理念网络成

片阴‰,糕攫翥髓5箬擎黼黄学紫大挫’多国局势一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闫文虎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国际资料信息

INTERNATIONAL DATA INFORMATION2008(4)4次

参考文献(20条)

1. 基地威胁对伊朗发动恐袭 20072. 查看详情 2007

3. 美国把北韩指定'不配合美国进行反恐努力的国家' 20074. 反恐战争,冷战和意识形态斗争 2007

5. Daniel Byman US Cottntex-Texrorism Options:A Taxonomy 20076. 反恐不探源愈反愈恐 20077. 罗伯特·盖茨非同一般的感觉 2007

8. 比尔 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反恐是为了打击伊斯兰宗教 20079. 蔡斯·弗里曼 美国对外政策与阿拉伯世界 2007(08)

10. Daniel Bymm US Counter-Terrorism Options:A Taxonomy 200711. 刘顺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执行国际反恐战略 2007

12. 法里德·扎卡里亚 对还是错--我们正在输掉与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战争 200713. 白领恐怖主义'抬头英成立国家安全理事 200714. 查看详情 2007

15. 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再掀波澜 2007

16. Alan Krueger What Makes a Terrorist? 200717. 俄内务部查出148家恐怖和极端主义网站 2007

18. David McKeeby 美国情报评估称'基地'组织仍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200719. Khaled al-Faram 5600个网站宣扬基地组织理念网络成反恐战场 200720. 戴维·伊森博格 全球战略报告:美国威望大挫,多国局势一片阴郁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荣鹰 反恐战争与地区形势[期刊论文]-国际问题研究2002(4)

2. 刘丰. Liu Feng 美国的"反恐战争"与反美主义的兴起[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3. 杨洁勉 超越地缘政治学说:对国际反恐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现代国际关系2002(6)

4. 邓联繁. 黄旭巍 反恐:双重语境下的困惑与出路[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5. 傅勇 中美反恐合作的前景和问题[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3(4)

6. 陈晓济. CHEN Xiao-ji 国际反恐立法模式与我国反恐法律构建[期刊论文]-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

7. 成雪峰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刊论文]-东南亚研究2003(3)8. 王谦. 梁陶 美国情报体制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2008(3)

9. 战立伟. ZHAN Li-wei 论我国反恐刑事法律的完善 ——以国际反恐立法为视角[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

10. 唐志超 伊朗公众舆论调查报告[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2008(5)

引证文献(4条)

1. 胡晓辉 试述网络化国际恐怖组织的特点[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09(04)

2. 乔兴旺,陈德敏,张光兵 中国资源类境外投资国际宏观促进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9(09)3. 贺磊,孙倩 东南亚地区恐怖活动现状评析[期刊论文]-传承(学术理论版) 2012(07)4. 管红梅 云南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以A建筑公司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9

引用本文格式:闫文虎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 2008(4)

《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闫文虎。

2008年是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七年。将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①而美国不顾客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联合观事实,极力丑化伊朗的国际形象,甚至把伊朗国家

打击力度,反恐怖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俄武装力量“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试图把反恐

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活动得到了战争定性为反伊朗战争。

很大遏制。但从全球整个态势看,国际反恐形势依为控制非洲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还以“反然严峻,一方面,国际反恐怖斗争本身存在严重的局恐”为由,加紧组建非洲司令部。“9・11”事件后,布限性;另一方面,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的土壤没有被什政府加紧调整对非洲的政策,重新确认非洲的战

清除,且不断以新形态出现,国际反恐面临着一系列略价值,并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

新的难题。

点。美国认为,由于许多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贫穷和一、反恐成为西方大国实现战乱状态,非洲大陆成为恐怖主义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利益的“金字招牌"

地区。2007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军在2008年9月底之前组建非洲司令部,以便“更好地“9・11”事件后,美国反恐重心自西至东贯穿于协调美军在非洲的行动”,防止非洲出现另一个“阿加勒比海沿岸、北非、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和富汗”。实际上,反恐只是五角大楼的一个“幌子”,朝鲜半岛所谓的“不稳定弧形带”。在“不稳定弧形美军的真正目的是想借反恐之名,将自己的触角进带”上集中了20多个伊斯兰国家,居住着10多亿穆一步伸向非洲,为其在非洲获取更多石油提供安全斯林。被美国政府称作3个“邪恶轴心”、5个“无赖保障。非洲石油蕴藏量相当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提国家”和15个有核能力的国家也都在这条弧上。同炼成本低,运输方便。非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800

时,这条“不稳定弧形带”还是世界能源的富集地,是亿-1000亿桶。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计划在未来的世界能源与地缘重心的交会点。美国反恐战争的实十年内在这一地区投资700亿一800亿美元。目前

质是美国欲以伊拉克为样板,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推

美国石油消费的15%来自这一地区,预计到2015年行民主化战略,以此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并控制中

这一比例将会提高到25%。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东的石油资源。长期以来,美国不断宣传伊朗是中副国务卿沃尔特坦言,“非洲石油对我们来说是国家东动乱的策源地,更是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境战略利益,并将随着我们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内一些反美组织的后台老板,认定伊朗不仅与恐怖要”。2007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西非岛国佛得角组织相联系,而且自身正在走向恐怖。为向世人证境内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主要演练了控制原油明这一点,美国搜集了所谓的伊朗与“基地”组织和开采地区海上和空中走廊、监视原油通往世界市场塔利班“勾结”的证据。事实上,伊朗是伊斯兰教什运输路线的能力。可见,成立非洲司令部如同给美叶派的鼻祖,素来与属逊尼派的“基地”组织和塔利国在非洲的能源安全上加了一把“大锁”,在军事上

班相互敌视。2007年7月8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向伊朗发出威胁,称如果伊朗在两个月时+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间内不停止支援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基地”组织

①“基地威胁对伊朗发动恐袭”,《澳门日报》,2007年7月lOElA09版。

万 

方数据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可控制整个非洲大陆,在经济上可监控非洲资源及

运输通道,在政治上继续推行它的民主制度,煽动推

翻美国所不喜欢的政权和政治制度,可谓一石多鸟。

此外,美国还有利用反恐在非洲压制其他大国的战

略企图。黎巴嫩《新闻》周刊载文认为,目前,美组建

非洲军事指挥部旨除反恐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为了

争夺石油及封锁和遏制利比亚在非洲大陆的作用及

阻止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势力增长。2007年4月1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积极利用反恐来控制阿尔及利亚,并强迫中国追随美国的反恐政策。

美国还以反恐为由,力图在东南亚建立以美国为轴心、东南亚国家为辐条的安全架构,以此来防范、遏制地区大国尤其是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霸权地位,削弱、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

影响和作用,压缩中国的地缘战略空间。200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中国急增的经济影响力惠

及东南亚,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中

国正好趁此真空状态取代了美国的地区王者地位。

因此,美国军队必须重新返回东南亚。

二、反恐斗争存在双重标准和

“冷战思维"

2007年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06年

度各国反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

Reportson

Terrorism

2006)确定了42个组织为“外国恐怖主义

组织”,将我国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Eastern

TurkistanIslamic

Movement,EI聊)从其中删除,而定

性为次一级的“受关注的组织”(Groups

of

Concem)。①美国还根据自己的好恶把朝鲜、伊朗、

叙利亚、委内瑞拉以及古巴等国列为“不配合反恐努力的国家”。②美国还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伊拉克

境内一个伊朗反政府组织提供保护,因为该组织为

美国提供有关伊朗的情报,而这一组织早已被美国

政府列为“恐怖主义组织”。此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

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多次进行恐怖爆炸事件,造成几

十名革命卫队成员死亡。库尔德工人党曾经是美国

政府支持的土耳其分裂势力,美国为了取得土耳其

万 

方数据的后防支持,目前,又将土耳其库尔德民族分裂组织“库尔德自由之鹰”定性为危害美国利益的恐怖组织,并且冻结其可能在美国控制下的金融资产。

美国还把反恐战争和冷战相提并论。布什称,

“今天的反恐战争就像冷战一样。这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的敌人蔑视自由,他们追求极权主义”。③

美国也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

争”。这种冷战思维不仅刺激了“基地”、“塔利班”等

恐怖组织复活,还引起穆斯林国家和群众反感,也为

恐怖主义扩张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另外,美国还企图将恐怖主义“祸水”外移,以减

轻自己的战略压力。美国一位战略专家提出了所谓

反恐战争的“营火战略”(Campfire—Strategy),即把恐怖分子的注意力引向其他的国家,转移祸水,甚至借刀杀人,而自己则隔岸观火,获得相对安全。这位专家认为,目前转移目标的战略特别适合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对圣战分子来说,与美国相比,埃及的穆巴拉克、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或以色列的总理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约旦、摩洛哥、叙利亚、埃及、突尼斯和

利比亚等许多阿拉伯国家曾经都对圣战运动进行了

残酷镇压。美国可以借用许多阿拉伯人憎恨本国政府时机,推动或者促进这些国家的政府成为圣战运

动的目标。该专家还建议,由于印度(在克什米尔)、

俄罗斯(在车臣和其它高加索地区)、中国(在新疆)、菲律宾、泰国、尼日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都面临国内穆斯林的骚乱,而这些也是美国可以借用、潜在的可以转移视线的政治战略,所以美国应当经常公开批评俄罗斯在车臣的做法,煽动穆斯林在欧洲面临的

问题,批评印度在克什米尔侵犯人权,以获取伊斯兰

世界对自己的好感。④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可以支持

恐怖组织针对美国潜在对手的“圣战”。

三、反恐战争治标不治本情况严重

恐怖主义是威胁人类社会安全与和谐的“毒

①http://usinfo.state.gov2007年5月3日。

②“美国把北韩指定‘不配合美国进行反恐努力的国家”,

hnp://world.kbs.CO.kr/chinesednews/news-detail.htm?No=18090WK.

2007年5月23日。

③“反恐战争,冷战和意识形态斗争”,美国《美国之音》,2007年4月21日。

④DanielByman.“USCounter—TerrorismOptions:ATaxonomy”。

&m魂d,Auturm20ff7,pip.13手一141.

剂”,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民族、宗教和国际背景,打击恐怖主义恐怖必须考虑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必须标本兼治,不能仅靠军事武力手段。目前由美国主导、英国支持的反恐战争,企图以军事手段彻底解决恐怖主义的泛滥,而不探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结果使反恐努力出现反效果。英国智库牛津研究小组指出:“反恐怖战争需要民间团体、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结成联盟,这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不一定用军事手段,但一定要用文化和教育的方式来进行。”①2007年11月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也称,“我们通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得到了迟来的教训,在所谓的反恐战争中,我们

要对付的不是传统战争中前苏联或中国坦克,而是

在动荡或失败国家里制造破坏的游击队员、叛乱武装和恐怖分子”。②此外,在中东地区,因美国反恐理念动机不纯,常常导致恐怖主义事件越来越多。

近几十年来,西方势媒体把穆斯林文化描述成一种

犯罪文化,把伊斯兰政府描述成为一股邪恶与无政府的势力。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美国在中东的反恐行动和政策使伊斯兰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相信:“反恐战争就是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③

中东恐怖主义的猖獗还与穆斯林群众所遭受的政治、军事、经济压制有关,与现代世界变化所带来

的被排斥感、屈辱感和权利被剥夺有关。美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称,“美国错误地将‘基地’组织归结为一种并不存在的意识形态——伊斯兰法西斯主

义”;“错误的判断使我们把毫无根据的成见强加于穆斯林,把阿拉伯世界的朋友误当成敌人,又把阿拉伯世界的敌人误当成朋友。这种局面导致阿拉伯领导人不愿公开与美国交往或合作打击恐怖分子。我

们还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镇压,而不积极通

过斡旋达成巴以和平,这都损害了我们作为调解者的名誉,既没有为以色列带来和平,又助长了巴勒斯坦人当中的伊斯兰单边主义者的气焰。我们原本只想抓捕‘基地’组织领导人并严惩庇护他们的塔利班分子,结果却愚蠢地把这次远征变成了对阿富汗的长期占领,结果我们在该国的干预行动招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反对,不仅让塔利班重新焕发了生机,还赋予了它名不副实的民族抵抗运动的色彩。我们实现

万 

方数据《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也在那里催生了无政府状态与帮派冲突并存的灾难性局面”,④武力手段“可

以削弱和控制恐怖主义,但不可能打败它”。⑤

在非洲和东南亚,贫穷与落后是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这些地方虽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肥沃的沿海地区和巨大的旅游潜力,但社会失业率高,人民生活水平低,新闻和公民自由缺乏,加之教育水平低下,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社会问题都

助长了挫败感,这些使宗教极端分子有了生存的空

间。正因如此,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呼吁,反恐要标本兼治,特别是应该高度重视发展,解决穷国贫困化加剧的问题。但西方国家强调消灭恐怖分子必须促进人权进步。经过六年的反恐战争,恐怖主义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反弹之势。直到2007年美国才承

认,贫困将会助长恐怖主义,“我们必须与贫穷展开

斗争,因为希望正是消灭恐怖主义的良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1307年2月初表示:“世界上的富国不能眼看着非洲在贫穷的漩涡中沉沦下去,否则将使非洲成为反西方的新恐怖主义孳生地0”20cr7年11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国际反恐会议上强调,维护人权、消除贫困、避免边缘化和解决武装冲突等将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消除导致恐怖蔓延的因素。⑥

在泰国南部省份,恐怖问题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贫困问题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在那里6岁到24岁的适学人群中,有38%的人在社会上游荡,许多辍学的年轻人滑入毒品贩卖、武器走私、黑社会犯罪的歧途。泰中央政府也未能消除南部穆斯林与其他地区佛教徒之间的心理隔阂。此外,泰国南部的恐怖活动还有很重的地区背景。如泰国“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获得了中东地区和马来

①“反恐不探源愈反愈恐”,香港《大公报》,2007年4月12日,A23版。

②“罗伯特・盖茨非同一般的感觉”,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络版,20cr7年12月22Et。

③比尔:“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反恐是为了打击伊斯兰宗教”,《美国之音》,2007年4月25日。

④蔡斯・弗里曼:“美国对外政策与阿拉伯世界”,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2007年8月22日。

⑤DanielByrmm。“USCotmter—TermrimaOptiot∞・ATaxonomy”,

Sun/m/.Autmm2007.ppl42_143.

⑥刘顺:“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执行国际反恐战略”,2007年11月16日。http://news.dmhuanet.eondnewseenter/2007一ll/16/eontent-

7()84511.hun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西亚同教者(尤其是泛马伊斯兰党)的政治支持,还与“菲律宾南部、印尼的恐怖组织之间建立了错综复

杂的关系网”。这些外部支持不仅使北大年联合解

放组织的恐怖“事业”合法化,也为它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援。因此,泰国的反恐斗争必须要综合施

策,并加强边境整肃和国际合作力度。

在欧美社会,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地卷入恐怖主义活动,其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因素而非经济因素构成了恐怖主义的温床。在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穆斯林医生、工程师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加之穆斯林普遍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偏低,失业率比英国国民的平均失业率高出两倍。生活条件的落后和社

会地位的低下,使穆斯林始终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

事实上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英国人。正是在这种复杂

的心理之下,年轻的穆斯林容易受到恐怖分子的煽

动和蛊惑。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的办法就是,“让这些人看到他们自己是现代社会的主人,而不是

受害者,让社会和其它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伙伴和朋

友,而不是恶霸和敌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反恐战争”。①

四、恐怖组织走向本土化、知识化、年轻化和网络化

自产型恐怖主义(HomegrownTerrorists)指在本土滋生的恐怖主义。英国军情五处发出警告说,目前,英国已有1600多名极端分子准备策划恐怖袭击。这些在英国出生的恐怖分子属中产阶级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常常是从事技术工作,是工程师和医生。据报道,仅在英国行医的持有外国医

学文凭的医生就大约有9万名,其中有1985人来自

伊拉克、2581人来自埃及、565人来自叙利亚、488来

自伊朗、184人来自约旦。②此外,德国《明镜》周刊

载文称,欧洲的恐怖分子共来自29个族群,其中最主要是阿尔及利亚人和巴基斯坦裔人。③2007年5月8日,美国挫败了一起图谋袭击迪克斯堡陆军基

地的恐怖事件,6名恐晦分子嫌疑人都是美国“自产

的”恐怖分子。这些恐怖分子虽然并未与“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但危险并不逊于那些知名的国际恐怖组织,而且其行动往往能够逃脱安全部门

万 

方数据的监控。④

高智商、高学历的恐怖分子的大量涌现,使其恐

怖活动更加隐蔽,实施恐怖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虽然恐怖组织的基本成员以及同情者都来自社会底层,但其领导者(如本・拉丹家族)却富甲一方。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某些专业人士,对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颇有吸引力。而且恐怖分子的军事化、专业化

和职业化趋势加快。英国经济学家克劳德・白莱比

(ClaudeBerrebi)通过研究40多个巴勒斯坦自杀式炸

弹袭击者案例,发现这些自杀者比普通巴勒斯坦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更富有。研究也表明实施恐

怖袭击的黎巴嫩真主党战士与同时代的普通黎巴嫩

青年相比,其受教育程度更高,穷困的可能性更低。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逃脱追捕的几率要高出

一倍。⑤

尽管“基地”组织不断遭到美军的全球打压,但“新生代”恐怖分子不断涌现,且活动更隐秘、更谨

慎、更专业、更残忍。美国情报部门宣称,目前“基地”组织已经成功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地区完

成重组工作,“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层”开始接替

拉登和其他“老一辈恐怖大亨”负责“基地”组织的日常运作。“基地”组织的新生代领导在35岁左右,名

气不大,但基本上都拥有在阿富汗或者车臣的作战

经验,既年富力强,又具实战经验与感召力。

此外,目前恐怖组织网络已经形成,恐怖主义运动并不只限于中东地区,而且有向全球范围蔓延的趋势。据西方情报部门宣称,目前“基地”组织已在

3㈣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或者同盟组织,如“伊拉

克网络”、“阿富汗一巴基斯坦网络”、“俄罗斯及北高

加索网络”、“东南亚网络”、“中亚网络”、“欧洲网络”等,而美国国内一些同外国恐怖组织没有联系的恐

①FareedZakaria,“RadicalsontheRun—Dan’tBelievewIlatYouRead:GovernmentsaroundtheWorldaleslowlyWinlliIlgtheWarOn

Terror”,Neumoeek“对还是错——我们正在输掉与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战争”,美国《新July21

July9,2007,PP.18—20;法里德・扎卡里亚:

闻周刊》,2007年7月2日---9日。

报》,2007年7月4日。http-/1www.zaob∞.∞“西,棚∞04-s01.htm

②“白领恐怖主义’抬头英成立国家安全理事”,《联合早

③“本・拉丹的欧洲战士”,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07年4月

11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7年4月14日第3版。.

④“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再掀波澜”,《华盛顿观察》,2007年5月

24日。

⑤AlanKrueger。“What

Ms?keg

Terrorist?”,F/nac/a/T'una,July

17,2007.

怖团伙也因为同情“基地”组织而患上“突发圣战综

合症”。目前“基地”组织的成员不超过3000人,但

其触角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中大部分以合法身份“蛰伏”在世界各地,伺机发动新的攻势。

国际恐怖主义的网络化还表现在其善于利用互

联网。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交流,传播

暴力,相互激励,同时在网上传播制造炸弹、使用武

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恐怖活动的技巧与能力。此外,国际恐怖主义还借用互联网进行通信联络、转移资金和策划恐怖活动。目前,“基地”组织推

出了“圣战之声”等多种电子刊物,内容涉及有关“阿

拉伯半岛宗教游击队的活动”。伊拉克“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扎卡维被美军击毙不久,本・拉丹就在互联网上公布了盛赞其成绩的录音带。“基地”组织媒体总联络处的“萨哈布公司”,最近在互联网上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号召恐怖分子在网上进行经验交流。

美国国防部主眢隋报工作的助理部长威廉・博伊金

中将表示,“我们的敌人在利用网络和媒体方面已经

领先于我们了”。可见,网络快速流动性使其成为思

想扩散、宣传鼓动的最佳媒介。而网络的分散特性也使调查人员很难追踪和阻止恐怖分子。据沙特专家的研究,目前,全球有约5600家网站在传播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有3000多家网站刊载炸弹和毒剂制作方法。俄罗斯内务部也发现,互联网上共有148个带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倾向的网站。其中包括俄罗斯有70多个此类网站,美国有49家,荷兰有6家,德国有5家,英国有4家,加拿大有3家,土

耳其有2家。①根据美国信息服务部门的统计,8年

前“基地”在网上大约只有12个网站,但目前已有大

约4800个站点。②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基地”成

员被驱逐出阿富汗、失去指挥和控制组织后,互联网就成为他们新的隐蔽而安全的避难所,成为他们进行电子“圣战”活动的平台。在网络上,恐怖分子进行恐怖宣传思想、募集资金、招兵买马甚至是协调恐怖行动。以色列一位专家称互联网是“圣战运动的一所公开大学”。③

五、“基地主义”意识形成

并出现蔓延之势

阿富汗战争后,国际恐怖组织虽失去了统一的

万 

方数据《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4期

指挥和控制体系,但其意识形态却大肆传播。也就是说,全球恐怖主义的蔓延更多的是模式的延续,“基地”组织不一定给其它恐怖组织下达指示,但其精神对许多恐怖组织来说是一种示范和鼓舞。借用

社会学家、伊斯兰问题专家奥利维耶・鲁瓦的说法,本・拉丹兜售的是一个“品牌”,一个概念,然后他让各地的追随者自己去行动。他的作用更多是进行思想煽动而不是组织具体行动。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

究所公布的《全球战略报告》,目前,“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基地”主义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普遍性理念。

伊拉克与北非“马格里布”的恐怖组织,不仅宣誓效忠于“基地”组织,更是通过行动展示其对“基地组织”意识形态的支持。在美洲和欧洲,“基地”主义极端思想还与当地的黑帮文化和叛逆文化相结合,使欧洲、加拿大出现了众多的圣战恐怖分子的模仿者。这表明,“恐怖组织的意识形态显然已渗透世界各地”④。国际反恐战争能否取得完全胜利,一定程度上讲取决于能否有效消除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

24日妒锪凇。美国情报评估称。基地,组织仍对美国构成

主羹》臻莩嚣震蒋黧蕊黢黜组织理念网络成

片阴‰,糕攫翥髓5箬擎黼黄学紫大挫’多国局势一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闫文虎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国际资料信息

INTERNATIONAL DATA INFORMATION2008(4)4次

参考文献(20条)

1. 基地威胁对伊朗发动恐袭 20072. 查看详情 2007

3. 美国把北韩指定'不配合美国进行反恐努力的国家' 20074. 反恐战争,冷战和意识形态斗争 2007

5. Daniel Byman US Cottntex-Texrorism Options:A Taxonomy 20076. 反恐不探源愈反愈恐 20077. 罗伯特·盖茨非同一般的感觉 2007

8. 比尔 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反恐是为了打击伊斯兰宗教 20079. 蔡斯·弗里曼 美国对外政策与阿拉伯世界 2007(08)

10. Daniel Bymm US Counter-Terrorism Options:A Taxonomy 200711. 刘顺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执行国际反恐战略 2007

12. 法里德·扎卡里亚 对还是错--我们正在输掉与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战争 200713. 白领恐怖主义'抬头英成立国家安全理事 200714. 查看详情 2007

15. 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再掀波澜 2007

16. Alan Krueger What Makes a Terrorist? 200717. 俄内务部查出148家恐怖和极端主义网站 2007

18. David McKeeby 美国情报评估称'基地'组织仍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200719. Khaled al-Faram 5600个网站宣扬基地组织理念网络成反恐战场 200720. 戴维·伊森博格 全球战略报告:美国威望大挫,多国局势一片阴郁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荣鹰 反恐战争与地区形势[期刊论文]-国际问题研究2002(4)

2. 刘丰. Liu Feng 美国的"反恐战争"与反美主义的兴起[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3. 杨洁勉 超越地缘政治学说:对国际反恐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现代国际关系2002(6)

4. 邓联繁. 黄旭巍 反恐:双重语境下的困惑与出路[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5. 傅勇 中美反恐合作的前景和问题[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3(4)

6. 陈晓济. CHEN Xiao-ji 国际反恐立法模式与我国反恐法律构建[期刊论文]-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

7. 成雪峰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刊论文]-东南亚研究2003(3)8. 王谦. 梁陶 美国情报体制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2008(3)

9. 战立伟. ZHAN Li-wei 论我国反恐刑事法律的完善 ——以国际反恐立法为视角[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

10. 唐志超 伊朗公众舆论调查报告[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2008(5)

引证文献(4条)

1. 胡晓辉 试述网络化国际恐怖组织的特点[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09(04)

2. 乔兴旺,陈德敏,张光兵 中国资源类境外投资国际宏观促进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9(09)3. 贺磊,孙倩 东南亚地区恐怖活动现状评析[期刊论文]-传承(学术理论版) 2012(07)4. 管红梅 云南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以A建筑公司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9

引用本文格式:闫文虎 当前国际反恐的局限性与面临的难题[期刊论文]-国际资料信息 2008(4)


相关文章

  • 当前中国与国际形势
  •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 ...查看


  • 形势与政策_国际形势
  • 中 国 与 国 际 形 势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 ...查看


  • 中国政府正积极制定反恐法律草案
  • 中国法学界专家说,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制定反恐法律草案.但是,外界专家认为,对任何国家来说,要制定反恐法律必定要先界定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活动,这是一个难题. *中国官员称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5月30日至31日,全球反恐法律框架研讨会在北京新闻 ...查看


  • 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 反恐
  • 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有哪些 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 ...查看


  • 中美关系论文1
  • 中美关系论文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查看


  • 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仍然要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所以全面理性地认识当前国际安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国制定适当的国际安全战略,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大的现 ...查看


  • 行政恐怖主义形成特点及防范
  • 国际恐怖主义"新生态"是如何形成的? 国际恐怖主义的跌宕起伏与经济贫困.政局动乱.政治腐败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所处时代大背景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迁息息相关.当前,国际恐怖主义肆虐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亚北 ...查看


  •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
  •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 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 2011年06月14日09: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锦涛同志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抓住了国 ...查看


  • 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
  • 九一一事件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泛滥,与许多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在新形 势下,如何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和各国面临的一 个紧迫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给国际安全合作带来许多新的因素,需要国际社会对当前 国际安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