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1、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
3、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他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 D、7
4、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其中可能符合图中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
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的是( )
A.CaCl2→CaCO3→Ca(OH)2 B.AgNO3→Fe(NO3)2→Zn(NO3)2
C.NaNO3→NaOH→Na2CO3 D.Fe2O3→FeSO4→Fe(OH)3
7、有一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
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的组成成分为( )
A.盐酸、氯化铜 B.碳酸钠、硫酸
C.硫酸、氯化铜 D.盐酸、碳酸钠
8、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
9、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
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
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0、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① ② ③ ④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1、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 )
1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浓硫酸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稀盐酸NaOH溶液A.Cu――→CuCl2――→Cu(OH)2
通电MgB.H2O――→O2――→MgO
高温H2ONa2CO3C.CaCO3――→CaO――→Ca(OH)2――→NaOH溶液
NaOH溶液NaD.MgCl2――→Mg(OH)2――→Mg
14、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15、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图5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6、一种溶液里可能含有NO3、Cl、CO3、SO4四种 阴离子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这种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
(2)向第二个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硝酸时,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入
稀硝酸使溶液显酸性时,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不产生沉淀。
据实验推断: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_________离子。
--2-2-
17、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
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18、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
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组成,为探究其成分,阳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9、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以鸡蛋
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CO2”。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燃着的火柴熄灭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E.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1)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
(2)操作A中,小华松开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 ,证明装置不漏气。
(3)若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中的Ca2+,只要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
现象即可(鸡蛋壳中的杂质不干扰反应现象)。若所加试剂正确,但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则原因
是 。
(4)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
如图表示 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 段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在C 点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
21.某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下图所示。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水 猜想二:稀硫酸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__________。
于是小组同学对猜想二和猜想三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与实验验证]
22、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探访太空圆满完成任务,
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新辉煌。其中航天飞行器座舱的空气更新
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上图空气更新的过程中,C、H、O三种元素中的_______元素没有参与循环利用。
(2)装置(Ⅱ)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从装置(I)、(Ⅱ)、(Ⅲ)中可知道O2来自_______和_______(填化学式)两种物质。
23、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1)确定要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2)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3)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阴离子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4)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下列四种方案,选用方案__ __较为合理。
(2)上述实验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 ,试剂B的化学式是 ,气体和试剂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2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
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
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C 2、D 3、B 4、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另外一种溶液的加入pH降低,等于7,然后又小于7,呈酸性了。这样一个过程是典型的向碱溶液中滴入酸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
5、 D 6、B解析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酸钙的性质,碳酸钙只能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钙或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故A不正确;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锌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故B正确;硝酸钠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C不正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而非硫酸亚铁,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亚铁,故D正确。
答案 B
7、 A解析 原混合溶液中不含硫酸,所以选项B、C都不正确;而D选项盐酸、碳酸钠不能共存,所以选项D不正确;判断原混合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在有盐酸存在时,氯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与关系图的开始阶段相符;待盐酸被中和完,继续滴入的氢氧化钡开始和氯化铜反应,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直到完全反应沉淀不再产生,与关系图所示完全一致。故选A。
答案 A
8、D
9、B最终对应结果为:甲:碳酸钠;乙:二氧化碳;丙:氢氧化钙;丁:盐酸;戊:氧化铜.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甲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丙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都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
C、丁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无沉淀生成,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C 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氧气的放出,故此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后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故此选项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一条水
平的直线,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12、C A、过滤法能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氯化氢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分,一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无法同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13、解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得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此方案中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故A不正确;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氧气,镁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镁,此方案在理论上正确,但通过空气获得氧气要比电解水更经济,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不够合理,故B不正确;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此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也较为简单可行,又可将纯碱制得烧碱,经济上合理,故C正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氢氧化镁却不能分解生成金属单质镁,此方案理论上不正确,故D不正确。
答案 C
14、B
15、(1)CO2 (2)D (3)CO可作燃料 (合理答案均可)(4)C+O2= CO2 (合理答案均可)
2--—16、SO4__, _Cl__,NO3_
17、答案 HCl BaSO4
18、(1)碳酸钾(或K2CO3)
(2)①硝酸钙、氯化钾[或Ca(NO3)2、KCl]
②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或Ca(NO3)2、KCl、KNO3]
19、答案:(1)B (2)水柱 (3)Na2CO3 (碳酸钠)或K2CO3(碳酸钾)等,白色沉淀 ,盐酸有剩余 Zn+2HCl=ZnCl2+H2↑.
解:(1)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而小华把试剂瓶塞随便放置,这样会污染瓶内试剂.故答案为:B.
(2)操作A中,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冒出气泡后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证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水柱
(3)因为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观察到有浑浊现象;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故答案为:Na2CO3(碳酸钠)或K2CO3(碳酸钾)等,白色沉淀,盐酸有剩余;
(4)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
20、.2NaOH+CO2==Na2CO3+H2O ;有气泡产生 ;NaCl(或 氯化钠)
21、因为水是纯净物而不是溶液
22、C (2)CO2+2H2
(3)CO2;H2O C+2H2O
23、解析:(1)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测定地块的采样点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故选C;(2)联系“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的目的,将框图前后贯穿反复审题,试剂A能与Na2SO4、Na2CO3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可知试剂A为含有钡离子的溶液,又不能干扰NaCl、Na2SO4、Na2CO3中三种阴离子的测定,所以试剂A的化学式是Ba(NO3)2;根据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而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知试剂B是一种酸,可以是稀盐酸也可以是稀硝酸,但不能是稀硫酸,因为H2SO4+BaCO3==Ba SO4↓+ H2O+CO2↑,会使Ba SO4的质量
增加,导致Na2SO4的含量比实际偏大;能与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是Ba(OH)2溶液;(3)若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使滤液中氯离子的含量增大,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也增大,计算出的氯化钠的含量偏大。
答案:(1)C (2)Ba(NO3)2 H NO3或HCl CO2+Ba(OH)2=BaCO3↓+H2O
(3)NaCl
24、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3第6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1、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
3、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他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 D、7
4、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其中可能符合图中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
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的是( )
A.CaCl2→CaCO3→Ca(OH)2 B.AgNO3→Fe(NO3)2→Zn(NO3)2
C.NaNO3→NaOH→Na2CO3 D.Fe2O3→FeSO4→Fe(OH)3
7、有一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
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的组成成分为( )
A.盐酸、氯化铜 B.碳酸钠、硫酸
C.硫酸、氯化铜 D.盐酸、碳酸钠
8、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
9、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
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
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0、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① ② ③ ④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1、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 )
1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浓硫酸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稀盐酸NaOH溶液A.Cu――→CuCl2――→Cu(OH)2
通电MgB.H2O――→O2――→MgO
高温H2ONa2CO3C.CaCO3――→CaO――→Ca(OH)2――→NaOH溶液
NaOH溶液NaD.MgCl2――→Mg(OH)2――→Mg
14、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15、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图5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6、一种溶液里可能含有NO3、Cl、CO3、SO4四种 阴离子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这种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
(2)向第二个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硝酸时,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入
稀硝酸使溶液显酸性时,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不产生沉淀。
据实验推断: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_________离子。
--2-2-
17、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
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18、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
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组成,为探究其成分,阳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9、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以鸡蛋
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CO2”。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燃着的火柴熄灭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E.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1)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
(2)操作A中,小华松开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 ,证明装置不漏气。
(3)若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中的Ca2+,只要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
现象即可(鸡蛋壳中的杂质不干扰反应现象)。若所加试剂正确,但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则原因
是 。
(4)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
如图表示 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 段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在C 点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
21.某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下图所示。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水 猜想二:稀硫酸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__________。
于是小组同学对猜想二和猜想三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与实验验证]
22、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探访太空圆满完成任务,
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新辉煌。其中航天飞行器座舱的空气更新
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上图空气更新的过程中,C、H、O三种元素中的_______元素没有参与循环利用。
(2)装置(Ⅱ)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从装置(I)、(Ⅱ)、(Ⅲ)中可知道O2来自_______和_______(填化学式)两种物质。
23、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1)确定要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2)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3)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阴离子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4)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下列四种方案,选用方案__ __较为合理。
(2)上述实验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 ,试剂B的化学式是 ,气体和试剂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2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
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
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C 2、D 3、B 4、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另外一种溶液的加入pH降低,等于7,然后又小于7,呈酸性了。这样一个过程是典型的向碱溶液中滴入酸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
5、 D 6、B解析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酸钙的性质,碳酸钙只能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钙或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故A不正确;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锌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物质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故B正确;硝酸钠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C不正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而非硫酸亚铁,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亚铁,故D正确。
答案 B
7、 A解析 原混合溶液中不含硫酸,所以选项B、C都不正确;而D选项盐酸、碳酸钠不能共存,所以选项D不正确;判断原混合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在有盐酸存在时,氯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与关系图的开始阶段相符;待盐酸被中和完,继续滴入的氢氧化钡开始和氯化铜反应,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直到完全反应沉淀不再产生,与关系图所示完全一致。故选A。
答案 A
8、D
9、B最终对应结果为:甲:碳酸钠;乙:二氧化碳;丙:氢氧化钙;丁:盐酸;戊:氧化铜.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甲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丙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都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
C、丁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无沉淀生成,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C 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氧气的放出,故此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后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故此选项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一条水
平的直线,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12、C A、过滤法能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氯化氢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分,一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无法同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13、解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得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此方案中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故A不正确;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氧气,镁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镁,此方案在理论上正确,但通过空气获得氧气要比电解水更经济,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不够合理,故B不正确;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此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也较为简单可行,又可将纯碱制得烧碱,经济上合理,故C正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氢氧化镁却不能分解生成金属单质镁,此方案理论上不正确,故D不正确。
答案 C
14、B
15、(1)CO2 (2)D (3)CO可作燃料 (合理答案均可)(4)C+O2= CO2 (合理答案均可)
2--—16、SO4__, _Cl__,NO3_
17、答案 HCl BaSO4
18、(1)碳酸钾(或K2CO3)
(2)①硝酸钙、氯化钾[或Ca(NO3)2、KCl]
②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或Ca(NO3)2、KCl、KNO3]
19、答案:(1)B (2)水柱 (3)Na2CO3 (碳酸钠)或K2CO3(碳酸钾)等,白色沉淀 ,盐酸有剩余 Zn+2HCl=ZnCl2+H2↑.
解:(1)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而小华把试剂瓶塞随便放置,这样会污染瓶内试剂.故答案为:B.
(2)操作A中,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冒出气泡后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证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水柱
(3)因为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观察到有浑浊现象;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故答案为:Na2CO3(碳酸钠)或K2CO3(碳酸钾)等,白色沉淀,盐酸有剩余;
(4)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
20、.2NaOH+CO2==Na2CO3+H2O ;有气泡产生 ;NaCl(或 氯化钠)
21、因为水是纯净物而不是溶液
22、C (2)CO2+2H2
(3)CO2;H2O C+2H2O
23、解析:(1)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测定地块的采样点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故选C;(2)联系“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的目的,将框图前后贯穿反复审题,试剂A能与Na2SO4、Na2CO3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可知试剂A为含有钡离子的溶液,又不能干扰NaCl、Na2SO4、Na2CO3中三种阴离子的测定,所以试剂A的化学式是Ba(NO3)2;根据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而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知试剂B是一种酸,可以是稀盐酸也可以是稀硝酸,但不能是稀硫酸,因为H2SO4+BaCO3==Ba SO4↓+ H2O+CO2↑,会使Ba SO4的质量
增加,导致Na2SO4的含量比实际偏大;能与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是Ba(OH)2溶液;(3)若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使滤液中氯离子的含量增大,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也增大,计算出的氯化钠的含量偏大。
答案:(1)C (2)Ba(NO3)2 H NO3或HCl CO2+Ba(OH)2=BaCO3↓+H2O
(3)NaCl
24、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