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指导
作者:龚建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7年第07期
学生从文体中获得知识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划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更是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加强对学生文体的指导,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让学生产生对文体的淡化意识。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很多考生的文章文体不明,都是一些“四不像”的文章,难怪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要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了。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注重文章或文后的题目,不注重从整体上去解读文章,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辨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笔者认为,把文体指导意识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的分析。
的确,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文学价值时,应首先注重文体的写法。文体和文本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本对应着每个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高中阶段主要分为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类文体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叙述中构建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表现思想内容,于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类文本时应抓住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先起因,后结果,那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来写组材的,是顺叙;先结局,后经过,那是打乱了时间顺序,倒过来写,是倒叙;而在叙述一件事的中间,巧妙的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接着再连下去谈原来的那件事,是插叙。表达方式用得是否巧妙,是判断记叙文写得是否有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议论文主要是采用论文的手法,关键是论证的方式,是并列结构,还是总分结构,还是递进结构,这要看观点的需要以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可见,加强学生的文体指导也是帮助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
一篇文章的好坏,构思也是关键。于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构思指导,不同文体的文章,构思是不同的。不同的写作目的,就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就有不同
的写作方法。比如同样是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写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可以写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艺术特色》,前者的目的是为了歌颂和学习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可以用记叙的方式;后者目的是为了介绍纪念碑的建筑结构,可以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文体指导,会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产生很大的作用。
现在高考中“文体不限”确实给了考生很大的方便,但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体并非易事。并且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所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文体指导十分必要。 龚建敏,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指导
作者:龚建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7年第07期
学生从文体中获得知识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划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更是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加强对学生文体的指导,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让学生产生对文体的淡化意识。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很多考生的文章文体不明,都是一些“四不像”的文章,难怪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要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了。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注重文章或文后的题目,不注重从整体上去解读文章,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辨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笔者认为,把文体指导意识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的分析。
的确,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文学价值时,应首先注重文体的写法。文体和文本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本对应着每个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高中阶段主要分为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类文体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叙述中构建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表现思想内容,于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类文本时应抓住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先起因,后结果,那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来写组材的,是顺叙;先结局,后经过,那是打乱了时间顺序,倒过来写,是倒叙;而在叙述一件事的中间,巧妙的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接着再连下去谈原来的那件事,是插叙。表达方式用得是否巧妙,是判断记叙文写得是否有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议论文主要是采用论文的手法,关键是论证的方式,是并列结构,还是总分结构,还是递进结构,这要看观点的需要以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可见,加强学生的文体指导也是帮助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
一篇文章的好坏,构思也是关键。于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构思指导,不同文体的文章,构思是不同的。不同的写作目的,就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就有不同
的写作方法。比如同样是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写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可以写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艺术特色》,前者的目的是为了歌颂和学习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可以用记叙的方式;后者目的是为了介绍纪念碑的建筑结构,可以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文体指导,会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产生很大的作用。
现在高考中“文体不限”确实给了考生很大的方便,但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体并非易事。并且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所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文体指导十分必要。 龚建敏,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